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0202发布日期:2018-09-28 19:2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材料完成之后,需要对齐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后续稳定的工作。

目前,建筑材料试验过程中,其环境干扰因素较多,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建筑材料试验过程中,其环境干扰因素较多,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其包括基座、试验台和监控模块;所述试验台用于放置试样;所述试验台上还设有横向激振装置和纵向激振装置;所述基座和所述试验台之间设有缓冲层;所述监控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试样在至少两个方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模块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试样位移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报警装置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还包括控制台;所述横向激振装置和所述纵向激振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气浮式减震台。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其结构简单,针对性对建筑材料形变进行测试,且测试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伺服液压油缸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0-基座;11-横向激振装置;12-纵向激振装置;13-缓冲层;14-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中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其包括基座10、试验台和监控模块。试验台用于放置待测试样,并且该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用于对试样抗震强度进行测试,故在试验台上设有横向激振装置11和纵向激振装置12,利用横向激振装置11和纵向激振装置12分别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震动测试。相应的,监控模块为监控偏移量,其包括至少两个位移传感器14,位移传感器14用于监测试样在至少两个方向上的位移。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位移传感器14,其用于分别监测横向和纵向上的试样位移。

为了减少共振和其他干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和试验台之间还设有缓冲层13。具体的,该缓冲层13为气浮式减震台,利用其良好的减震效果保证试验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监控模块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两个位移传感器14连接。当横向激振装置11和纵向激振装置12带动试样工作时,位置传感器检测到试样的位移大于预设值时,该报警装置启动,提醒操作者注意,根据需要将横向激振装置11和纵向激振装置12停止。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还包括控制台。横向激振装置11和纵向激振装置12分别与控制台连接,利用控制台对横向激振装置11和纵向激振装置12的激振功率进行控制,此外位移传感器14还可以分别于控制台连接,使操作者直观的观测到试验的实时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上述报警装置或控制台。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建筑材料试验装置其结构简单,针对性对建筑材料形变进行测试,且测试结果准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