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液分析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438发布日期:2018-11-02 20:35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尿液分析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尿液分析试剂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尿液检验是临床实验室兰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常规体检中,尿液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传统的尿液分析试纸条己经发展到14项之多,通过在基片上依次固定14个尿液检测试剂块手工沾样目测,或配合仪器判断是否异常,手工沾样,易发生相邻试剂块交叉污染,影响检测结果,配合一起检查,费用高昂,均不适用于非专业人员家庭自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尿液分析试剂盒,检测相互独立,可更换测试瓶进行其他检测项目,节省了检测时间,避免干扰,提高检测精度,使用期限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尿液分析试剂盒,包括盒体、盒盖,盒体、盒盖卡合固定,盒体一侧为观察区,观察区内盒璧为透明型,另一侧为测试区,测试区顶部盒璧上设注样口,注样口底部连接预量管,预量管底端开口,且与流通管连通,预量管与流通管的连接处安装旋塞,流通管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开口与测试瓶活动连接,测试瓶内设微孔层,测试瓶底部设试剂块;注样口的一侧设预存室,包括密封门,预存室内底部开有多个用以容纳测试瓶的容纳槽。

进一步,所述测试瓶为细颈梨形平底,颈部底端设微孔层,平底端内设试剂块。

进一步,所述测试瓶为容量≤1/7预量管容量。

进一步,所述测试瓶颈部顶端设外螺纹。

进一步,所述测试瓶的下方设比色卡。

进一步,所述开口内设内螺纹,与测试瓶顶端外螺纹配合。

进一步,所述流通管的末端与储液罐连接,储液罐邻近的盒璧上设侧门,用以取放储液罐。

进一步,所述测试区内盒璧与观察区内盒璧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试剂盒利用流通管上多个测试瓶一次性进行多项尿液的检测,检测相互独立,并且可更换测试瓶进行其他检测项目,节省了检测时间,避免干扰,提高检测精度,使用期限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剖面结构图;

图中:1、盒盖;2、盒体;2.1、密封门;2.2、拉环;2.3、注样口;2.4、预量管;2.5、旋塞;2.6、开口;2.7、测试瓶;2.71、微孔层;2.72、试剂块;2.8、比色卡;2.9、储液罐;2.10、侧门;a、预存室;b、流通管;c、观察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尿液分析试剂盒,包括盒体2、盒盖1,盒体2、盒盖1卡合固定,具体实施时,盒盖1、盒体2均采用注塑成型,其中盒体2一侧为观察区c,观察区c内盒璧为透明型型材料注塑成型,另一侧为测试区,具体实施时,测试区与观察区c的盒璧相互独立注塑成型,之后卡接固定成盒,测试区顶部盒璧上设注样口2.3,优选地,注样口2.3为漏斗状,注样口2.3底部连接预量管2.4,预量管2.4容量固定,注滿预量管2.4即可满足测试需求,操作简单,不用量取尿液,预量管2.4底端开口,且与流通管b连通,预量管2.4与流通管b的连接处安装旋塞2.5,通过扭动旋塞2.5连通预量管2.4与流通管b,流通管b上设置有多个开口2.6,开口与测试瓶2.7活动连接,优选地,开口与测试瓶2.7螺纹连接,可随时更换测试瓶2.7以进行其他项目的测量,测试瓶2.7内设微孔层2.71,测试瓶2.7底部设试剂块2.72,使尿液匀撒在试剂块2.72上,避免长时浸泡;注样口2.3的一侧设预存室a,包括密封门2.1,密封门上设拉环2.2,预存室a内底部开有多个用以容纳测试瓶2.7的容纳槽,可通过容纳槽容纳含有其他测试项目的测试瓶2.7。

进一步,所述测试瓶2.7为细颈梨形平底,颈部底端设微孔层2.71,平底端内设试剂块2.72,便于观察。

进一步,所述测试瓶2.7为容量≤1/7预量管2.4容量,保证测试管均含有足够待测尿液。

进一步,所述测试瓶2.7的下方设比色卡2.8,方便直接比较色差。

进一步,所述流通管b的末端与储液罐2.9连接,储液罐2.9邻近的盒璧上设侧门2.10,用以取放储液罐2.9,干净卫生。

进一步,所述测试区内盒璧与观察区c内盒璧卡接固定,方便更换测试瓶2.7。

使用时,只需选好测试项目,然后将对应的测试瓶2.7与开口拧接,从注样口2.3滴取尿液至预量管2.4满为止,拧动旋塞2.5,等待40s,即可比色。

本试剂盒利用流通管b上多个测试瓶2.7一次性进行多项尿液的检测,检测相互独立,并且可更换测试瓶2.7进行其他检测项目,节省了检测时间,避免干扰,提高检测精度,使用期限长。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