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压二次回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开关类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工作中,高压二次回路检测装置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高压二次回路检测装置,不利于携带,而且不能适应不同高度下的检测工作,另外,检测装置长时间的工作环境下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对装置内部结构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设计一种高压二次回路检测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二次回路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二次回路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显示屏、操作屏、拉杆结构、电池安装口、第一凹槽、操作按钮、指示灯、第二凹槽、滑轮、伸缩结构、散热结构、充电孔和开关按钮,所述壳体上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壳体上表面的另一侧安装有操作屏,所述壳体上表面一侧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池安装口,所述电池安装口的一侧安装有操作按钮,且操作按钮安装在壳体上表面,所述电池安装口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一端开设有充电孔,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另一端安装有开关按钮,所述操作按钮的一端安装有指示灯,且指示灯安装在壳体上表面,所述指示灯的一侧安装有拉杆结构,且拉杆结构安装在壳体上表面;
所述拉杆结构包括拉环、内杆、中间杆、外杆、杆头、活动支座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与壳体顶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与活动支座连接,所述活动支座的顶部与杆头的底部连接,所述外杆的底部与杆头的顶部连接,所述外杆套接在中间杆的外表面,所述中间杆套接在内杆的外表面,所述内杆的顶端与拉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侧对应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且有四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滑轮,所述壳体底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伸缩结构;
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底座、第一旋转电机、第二连接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动轴、第一滑块、第三连接杆和支撑板,所述壳体的对应两侧内壁中间位置处通过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位置处套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套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对应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连接,所述开关按钮电性连接第一旋转电机,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结构;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上固定轴、第二旋转电机、下固定轴、第二滑块、风扇和螺纹轴,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内壁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轴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壁位于第二旋转电机对应两侧位置处分别通过上固定轴和下固定轴与壳体另一侧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套接在上固定轴、下固定轴和螺纹轴上,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安装有风扇,所述开关按钮电性连接第二旋转电机和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一种铝合金材料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安装口内部安装有碱性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内杆通过铆钉与拉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杆通过强力胶与支撑板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拉头相对于活动支座能够全方位自由旋转,通过拉动拉环,使得拉杆结构自由伸缩,配合滑轮,使得检测装置能够便于携带;
2.开关按钮电性连接第一旋转电机,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使得检测装置自由升降,适应多种不同高度下的检测工作;
3.开关按钮电性连接第二旋转电机,带动风扇移动,提高装置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显示屏;3、操作屏;4、拉杆结构;41、拉环;42、内杆;43、中间杆;44、外杆;45、杆头;46、活动支座;47、第一连接杆;5、电池安装口;6、第一凹槽;7、操作按钮;8、指示灯;9、第二凹槽;10、滑轮;11、伸缩结构;111、底座;112、第一旋转电机;113、第二连接杆;114、第一锥齿轮;115、第二锥齿轮;116、转动轴;117、第一滑块;118、第三连接杆;119、支撑板;12、散热结构;121、上固定轴(121);122、第二旋转电机;123、下固定轴;124、第二滑块;125、风扇;126、螺纹轴;13、充电孔; 14、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二次回路检测装置,包括壳体 1、显示屏2、操作屏3、拉杆结构4、电池安装口5、第一凹槽6、操作按钮7、指示灯8、第二凹槽9、滑轮10、伸缩结构11、散热结构12、充电孔13和开关按钮14,壳体1上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2,壳体1上表面的另一侧安装有操作屏3,壳体1上表面一侧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池安装口5,电池安装口5的一侧安装有操作按钮7,且操作按钮7安装在壳体1上表面,电池安装口5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内部一端开设有充电孔13,第一凹槽6的内部另一端安装有开关按钮14,操作按钮7的一端安装有指示灯8,且指示灯8安装在壳体1上表面,指示灯8的一侧安装有拉杆结构4,且拉杆结构4安装在壳体1上表面;
拉杆结构4包括拉环41、内杆42、中间杆43、外杆44、杆头45、活动支座46和第一连接杆47,第一连接杆47的底端与壳体1顶端相连,第一连接杆47的顶端与活动支座46 连接,活动支座46的顶部与杆头45的底部连接,外杆44的底部与杆头45的顶部连接,外杆44套接在中间杆43的外表面,中间杆43套接在内杆42的外表面,内杆42的顶端与拉环41连接,壳体1的底部一侧对应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9,且有四个,第二凹槽9的内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滑轮10,壳体1底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伸缩结构11;
伸缩结构11包括底座111、第一旋转电机112、第二连接杆113、第一锥齿轮114、第二锥齿轮115、转动轴116、第一滑块117、第三连接杆118和支撑板119,壳体1的对应两侧内壁中间位置处通过底座111连接,底座11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112,底座 111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116,转动轴116的底部位置处套接有第二锥齿轮115,第一旋转电机1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连接杆113连接,第二连接杆113的底部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14,第一锥齿轮114与第二锥齿轮115相互啮合,转动轴116的外侧套接有第一滑块117,第一滑块117的一侧对应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118,第三连接杆118的底部与支撑板119的顶部连接,开关按钮14电性连接第一旋转电机112,底座111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结构12;
散热结构12包括上固定轴121、第二旋转电机122、下固定轴123、第二滑块124、风扇125和螺纹轴126,壳体1内部的一侧内壁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122,第二旋转电机12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轴126连接,壳体1的一侧内壁位于第二旋转电机122 对应两侧位置处分别通过上固定轴121和下固定轴123与壳体1另一侧内壁连接,第二滑块 124套接在上固定轴121、下固定轴123和螺纹轴126上,第二滑块124的一侧安装有风扇 125,开关按钮14电性连接第二旋转电机122和风扇125。
进一步的,壳体1为一种铝合金材料构件,重量轻,便于携带。
进一步的,电池安装口5内部安装有碱性电池,供电可靠,便于携带。
进一步的,内杆42通过铆钉与拉环41连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三连接杆118通过强力胶与支撑板119粘接,使得连接更稳定。
工作原理:第一连接杆47的顶端与活动支座46连接,活动支座46的顶部与杆头45的底部连接,外杆44的底部与杆头45的顶部连接,外杆44套接在中间杆43的外表面,中间杆43套接在内杆42的外表面,内杆42的顶端与拉环41连接,通过拉动拉环,使拉杆结构自由伸缩,配合滑轮10,使检测装置便于携带;开关按钮14电性连接第一旋转电机112,接通外部电源,开关按钮14为闭合状态,第一旋转电机112开始运转,第一旋转电机112 输出轴通过第二连接杆113带动第一锥齿轮114转动,第一锥齿轮114与第二锥齿轮115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115套接在转动轴116底部,转动轴116的外侧套接有第一滑块117,第一滑块117的一侧对应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118,第三连接杆118的底部与支撑板119 的顶部连接,带动支撑板119上下移动,使得检测装置自由升降,适应多种不同高度下的检测工作;开关按钮14电性连接第二旋转电机122,接通外部电源,开关按钮14为闭合状态,第二旋转电机122开始运转,第二旋转电机12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轴126连接,第二滑块124套接在上固定轴121、下固定轴123和螺纹轴126上,第二滑块124的一侧安装有风扇125,通过第二旋转电机122工作,带动风扇125移动提高装置的散热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