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矩形圈高度检测通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0351发布日期:2018-12-18 20:3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矩形圈高度检测通止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矩形圈的检测领域,涉及一种橡胶矩形圈高度检测通止工装。



背景技术:

橡胶矩形密封圈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汽车制动系统、滤清系统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密封、防震、防水等作用,而橡胶矩形圈高度的要求也作为产品质量最重要的要求之一,高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导致总成件存在泄漏的风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橡胶矩形圈的高度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橡胶矩形圈测量大多借助于游标卡尺、影像仪,就会存在如下劣势:1、橡胶矩形圈的外形呈环形状,产品的高度要求是针对橡胶矩形圈整个一周圈的高度,而游标卡尺或者影像仪测量都具有取点的单一性、有限性,每次测量的是某个点或者某一段的高度,严格来说,仅仅测量某个点或者某一段的高度是不符合图纸高度要求的;2、鉴于第一点,一个矩形圈高度测量至少需要一周圈四个点的数据支持,为获得有效数据,多点测量时,使用游标卡尺或者影像仪测量就非常耗费时间、效率低下,特别是当生产需要,被测量的矩形圈基数较大时,游标卡尺或影像仪测量效率较低,导致企业面临质量控制速度跟不上生产节拍、耽误交货的困境。3、游标卡尺或者影像仪测量时需要人工进行判断是否合格,而且需要人工进行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分类,人工判定存在误判风险,人工分类也存在误置风险,这种测量和判断分离式的测量技术,导致测量效率低下、质量控制存在风险,不适用于批量性质量控制,导致现有企业面临的测量效率低下与批量性质量控制需要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胶矩形圈高度检测通止工装,实现了橡胶矩形圈高度的自动化检测,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避免了人工检测的误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矩形圈高度检测通止工装,包括平台底板、通规行程导块、止规行程导块;所述平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通规行程导块、止规行程导块的表面平行于所述平台底板,所述通规行程导块、止规行程导块在平台底板上倾斜设置;橡胶矩形圈经过止规行程导块和/或通规行程导块检测,如果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大于止规行程导块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通规行程导块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合格。

本实用新型的平台底板倾斜设置,使得橡胶矩形圈可以依靠自身重力在平台底板上滚动,无需施加其他外力;通规行程导块、止规行程导块倾斜设置,使得橡胶矩形圈可以沿着通规行程导块、止规行程导块滚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基于橡胶矩形圈的高度跟通规行程导块、止规行程导块分别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的比较,实现橡胶矩形圈高度的检测,避免了人工使用游标卡尺等进行检测。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橡胶矩形圈的多点检测,对橡胶矩形圈一整圈进行检测。当橡胶矩形圈经止规行程导块或者通规行程导块检测时,如果不符合检测要求,则不需要进一步经过通规行程导块或者止规行程导块的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需要进一步经由通规行程导块或者止规行程导块检测。

本实用新型所述止规行程导块位于所述通规行程导块的上方,所述止规行程导块向下倾斜的一端的端部与通规行程导块的垂直距离大于橡胶矩形圈的外径;如果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大于所述止规行程导块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落到通规行程导块处,接受通规行程导块检测。止规行程导块向下倾斜的一端的端部与通规行程导块的垂直距离大于橡胶矩形圈的外径,方便橡胶矩形圈从止规行程导块与通规行程导块之间通过。

所述止规行程导块的长度为橡胶矩形圈的周长的2倍,所述通规行程导块的长度为橡胶矩形圈的周长的4倍,使得橡胶矩形圈可以完整的进行一整圈的检测,避免因行程导块过短而导致无法完成检测。通规行程导块的长度设置为橡胶矩形圈的周长的4倍的目的,还在于从止规行程导块落到通规行程导块时,橡胶矩形圈所处的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加长通规行程导块也更有利于一整圈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所述止规行程导块的倾斜角度为40°,所述通规行程导块的倾斜角度为130°,倾斜角度可以根据橡胶矩形圈的滚动速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通规行程导块与止规行程导块的位置还可以另外设置,如,所述通规行程导块位于所述止规行程导块的上方;如果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小于所述通规行程导块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落到止规行程导块处,接受止规行程导块检测。

所述通规行程导块的一端部与止规行程导块的一端部首尾相连,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大于通规行程导块与平台底板的距离时,橡胶矩形圈沿着通规行程导块直接滚入不合格品出料口。

所述通规行程导块的长度为橡胶矩形圈的周长的2倍,所述止规行程导块的长度为橡胶矩形圈的周长的4倍,使得橡胶矩形圈可以完整的进行一整圈的检测,避免因行程导块过短而导致无法完成检测。止规行程导块的长度设置为橡胶矩形圈的周长的4倍的目的,还在于从通规行程导块落到止规行程导块时,橡胶矩形圈所处的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加长止规程导块也更有利于一整圈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所述通规行程导块的倾斜角度为40°,所述止规行程导块的倾斜角度为130°,倾斜角度可以根据橡胶矩形圈的滚动速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所述通规行程导块的两端通过上公差限位块安装在平台底板上;所述止规行程导块的两端通过下公差限位块安装在平台底板上,上公差限位块、下公差限位块的高度决定了通规行程导块、止规行程导块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在检测时,可以根据检测要求更换相应高度的上公差限位块、下公差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平台底板倾斜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可以通过调整支撑架的倾斜角度来调整平台底板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通止工装,添加了不同高度的调节功能、不同角度的调节功能,使得通止工装变的通用,提高了工装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通止工装,改进了测量原理,产品依靠自重沿行程导块上滚动测量,能够在短时间内测量产品一周圈的高度,测量效率是传统游标卡尺或影像仪测量方法的5倍,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通止工装,不同于传统的通止检测工装,通过产品的自重在行程导块上滚动测量,通过止规和通规两道轨道的筛选、导向,能够自动筛选出高度偏低或者偏高的不合格品,通过轨道实现自动判断矩形圈高度是否合格,并实现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自动分类,这种测量和判断一体式的测量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人工成本,并且避免了误判的风险,特别是当生产需要,被测量的矩形圈基数较大时,大大缓解了测量效率低下与批量性质量控制需要之间的矛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高度标准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局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主视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主视图;

图9为图8的C-C剖视图。

图中:1、高度标准块;2、平台底板;3-1、上公差限位块;3-2、下公差限位块;4、螺栓;5-1、通规行程导块;5-2、止规行程导块;6、入料口;7、合格品出料口;8、不合格品出料口;9、通规;10、止规;11、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矩形圈高度检测的通止工装,包括用于产品滚动的平台底板2、支撑架11,平台底板2倾斜安装在支撑架11上,平台底板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γ根据需要设定,倾斜角度γ越大,则平台底板2越平缓,橡胶矩形圈在平台底板2上滚动的速度越慢,倾斜角度γ越小,则平台底板2越陡峭,橡胶矩形圈在平台地板2上滚动的速度越快。平台底板2上设置有限位块,可以根据需要替换各种高度的限位块。限位块包括两个上公差限位块3-1以及两个下公差限位块3-2,上公差限位块3-1、下公差限位块3-2通过螺栓4固定和调节。

止规行程导块5-2平行于平台底板2设置,两个下公差限位块3-2分别安装在止规行程导块5-2的一端,下公差限位块3-2的一端与止规行程导块5-2的端部连接,下公差限位块3-2的另一端与平台底板2连接,具体来说,螺栓4将止规行程导块5-2与下公差限位块3-2连接在一起,再将下公差限位块3-2固定在平台底板2上。下公差限位块3-2的高度决定了止规行程导块5-2下表面与平台底板2之间的距离。下公差限位块3-2与止规行程导块5-2组成止规10。

平台底板2的右上端为入料口6,止规行程导块5-2位于入料口6的下方,具体来说,止规行程导块5-2向左下方倾斜设置,止规行程导块5-2的右端位于入料口6的下方,止规行程导块5-2的左端向下延伸。止规行程导块5-2的倾斜角度α越小,则止规行程导块5-2越平缓,橡胶矩形圈沿止规行程导块5-2滚动的速度越慢,倾斜角度α越大,则止规行程导块5-2越陡峭,橡胶矩形圈沿止规行程导块5-2滚动的速度越快。一般倾斜角度α可选择40°。

需要指出的是,入料口6可以设置为专门的通道,供橡胶矩形圈从入料口6滚至止规行程导块;也可以不设置为专门的通道,即,直接将橡胶矩形圈放置在平台底板2的相应位置,自该位置滚至止规行程导块。

通规行程导块5-1平行于平台底板2设置,两个上公差限位块3-1分别安装在通规行程导块5-1的一端,上公差限位块3-1的一端与通规行程导块5-1的端部连接,上公差限位块3-1的另一端与平台底板2连接,具体来说,螺栓4将通规行程导块5-1与上公差限位块3-1连接在一起,再将上公差限位块3-1固定在平台底板2上。上公差限位块3-1的高度决定了通规行程导块5-1下表面与平台底板2之间的距离。上公差限位块3-1与通规行程导块5-1组成通规9。

通规行程导块5-1向右下方倾斜设置,通规行程导块5-1位于止规行程导块5-2的下方,其中,通规行程导块5-1的左端高于其右端。止规行程导块5-2的左端部与通规行程导块5-1之间的垂直距离H大于被检测的橡胶矩形圈的外径,便于橡胶矩形圈从止规行程导块5-2与通规行程导块5-1之间通过。通规行程导块5-1的倾斜角度β越大,则通规行程导块5-1越平缓,橡胶矩形圈沿通规行程导块5-1滚动的速度越慢,通规行程导块5-1的倾斜角度β越小,则通规行程导块5-1越陡峭,橡胶矩形圈沿通规行程导块5-1滚动的速度越快。倾斜角度β可选择为130°。

止规行程导块5-2的长度可设置为橡胶矩形圈周长的2倍,这样橡胶矩形圈可以沿行程导块滚动一定距离,有利于对橡胶矩形圈进行筛选,使得橡胶矩形圈的一周圈的高度都可以检测到。如果行程导块过短,如小于橡胶矩形圈的周长,则橡胶矩形圈还没有滚动完一整圈,就已经离开了行程导块,这样就无法对橡胶矩形圈一周圈的高度进行全部检测。从图1可以看出,通规行程导块5-1的左端部一直延伸,超过止规行程导块5-2的左端部,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大于止规行程导块5-2与平台底板2之间的距离时,橡胶矩形圈沿止规行程导块5-2滚动,直至落在通规行程导块5-1上,此时,通规行程导块5-1可以接住橡胶矩形圈,避免橡胶矩形未经过通规9的检测而直接掉落。通规行程导块5-1的长度通常为止规行程导块5-2长度的2倍。

合格品出料口位于通规行程导块5-1的右端的左下方,不合格品出料口8位于通规行程导块5-1的右端的右下方。

止规行程导块5-2、通规行程导块5-1的长度、以及两者的位置关系,无论如何进行设定,需要确保: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小于检测所要求的最小值时,橡胶矩形圈能够穿过止规行程导块5-2,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即可;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大于检测所要求的最小值时,橡胶矩形圈能够沿着止规行程导块5-2进行滚动,并落到通规行程导块5-2处,接受通规的检测;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小于检测所要求的最大值时,橡胶矩形圈能够穿过通规行程导块5-1,落入合格品出料口;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大于检测所要求的最大值时,橡胶矩形圈能够沿着通规行程导块5-1滚动,最终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

利用本实施例的橡胶矩形圈高度检测的通止工装对橡胶矩形圈高度进行检测的步骤为:

(1)工作前调试:根据被测矩形圈的高度要求挑选适用的限位块,假设矩形圈的高度要求为5±0.2mm,则上公差限位块3-1采用5.2mm规格,下公差限位块3-2采用4.8mm规格,通过螺栓4将两个上公差限位块3-1和通规行程导块5-1安装在平台底板2上,作为通规9,将两个下公差限位块3-2和止规行程导块5-2安装在平台底板2上,作为止规10。根据被测矩形圈的重力大小,调试平台底板2安装在支撑架11上的倾斜角度,调节被测矩形圈在平台底板2上平稳滚动的速度,使得被测矩形圈滚落时能够紧贴平台底板2,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速度。

(2)工作前校准:用5.2mm以及4.8mm规格的高度标准块1检测安装的止规10、通规9和平台底板2之间的宽度是否合格,即,止规行程导块、通规行程导块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是否合适,可以通过螺栓4进行微调,直至距离达到合格状态。

(3)放料:将橡胶矩形圈紧贴着入料口6放料,由于产品自重产生的重力,在平台底板2上进行自由下落,并滑到止规行程导块5-2所形成的检测轨道。

(4)检测高度是否大于检测要求的最小值:橡胶矩形圈以滚动方式滑过止规10,检测产品的一周圈高度(即,橡胶矩形圈的外径)是否大于检测要求的最小值,如果是,橡胶矩形圈自动滚入通规9的轨道。如果不是,则会因为高度偏低,自动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8。具体来说,橡胶矩形圈经过止规10时,如果橡胶矩形圈的一周圈的高度都大于止规行程导块5-2下表面与平台底板2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只能贴着止规行程导块5-2移动,即,沿着止规行程导块5-2的长度方向移动,不会进入止规行程导块5-2与平台底板2之间,直至滚动到通规所在位置。如果橡胶矩形圈存在高度小于止规行程导块5-2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会滚入止规行程导块5-2与平台底板之间并穿过该空间(止规行程导块5-2、平台底板2、两个下公差限位块3-2围成的空间),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8。

(5)检测高度是否小于检测要求的最大值:经止规10检测合格的橡胶矩形圈自动以滚动方式滑入通规9轨道,检测产品一周圈的高度是否小于检验要求的最大值,如果是,橡胶矩形圈自动滚入合格品出料口7,如果不是,则会因为高度偏高,自动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8。具体来说,如果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小于通规行程导块5-1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滚入通规行程导块5-1与平台底板2之间并穿过该空间(通规行程导块5-1、平台底板2、两个上公差限位块3-1围成的空间),落入合格品出料口7。如果橡胶矩形圈一周圈的高度大于通规行程导块5-1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只能贴着通规行程导块5-1移动了,即,沿着通规行程导块5-1的长度方向移动,最终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8。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止工装进行测量,具有以下优势:

(1)限位块可根据矩形圈不同高度进行调节、更换,安装简单,实用性强。

(2)通过产品的自重在行程导块上滚动测量,能够在短时间内测量产品一周圈的高度,测量效率是传统游标卡尺或影像仪测量方法的5倍,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3)通过产品的自重在行程导块上滚动测量,通过止规和通规两道轨道的导向、筛选,能够自动筛选出高度偏低或者偏高的不合格品,通过行程导块实现自动判断矩形圈高度是否合格,并实现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自动分类,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人工成本,并且避免了误判的风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通规、止规等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对称结构。

本实施例的橡胶矩形圈高度的检测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被测橡胶矩形圈高度为4±0.2mm,根据被测矩形圈的高度规格要求4±0.2mm,挑选适用的上公差限位块3-1的规格4.2mm以及下公差限位块3-2的规格3.8mm。

具体步骤为:

(1)工作前调试:根据被测矩形圈的高度要求挑选适用的限位块,假设矩形圈的高度要求为4±0.2mm,则上公差限位块3-1采用4.2mm规格,下公差限位块3-2采用3.8mm规格,通过螺栓4将两个上公差限位块3-1和通规行程导块5-1安装在平台底板2上,作为通规9,将两个下公差限位块3-2和止规行程导块5-2安装在平台底板2上,作为止规10。根据被测矩形圈的重力大小,调试平台底板2安装在支撑架11上的倾斜角度,调节被测矩形圈在平台底板2上平稳滚动的速度,使得被测矩形圈滚落时能够紧贴平台底板2,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速度。

(2)工作前校准:用4.2mm以及3.8mm规格的高度标准块1检测安装的止规10、通规9和平台底板2之间的宽度是否合格,即,止规行程导块、通规行程导块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是否合适,可以通过螺栓4进行微调,直至距离达到合格状态。

(3)放料:将橡胶矩形圈紧贴着入料口6放料,由于产品自重产生的重力,在平台底板2上进行自由下落,并滑到止规行程导块5-2所形成的检测轨道。

(4)检测高度是否大于检测要求的最小值:橡胶矩形圈以滚动方式滑过止规10,检测产品的一周圈高度是否大于检测要求的最小值,如果是,橡胶矩形圈自动滚入通规9的轨道。如果不是,则会因为高度偏低,自动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8。具体来说,橡胶矩形圈经过止规10时,如果橡胶矩形圈的一周圈的高度都大于止规行程导块5-2下表面与平台底板2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只能贴着止规行程导块5-2移动,即,沿着止规行程导块5-2的长度方向移动,不会进入止规行程导块5-2与平台底板2之间,直至滚动到通规所在位置。如果橡胶矩形圈存在高度小于止规行程导块5-2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会滚入止规行程导块5-2与平台底板之间并穿过该空间(止规行程导块5-2、平台底板2、两个下公差限位块3-2围成的空间),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8。

(5)检测高度是否小于检测要求的最大值:经止规10检测合格的橡胶矩形圈自动以滚动方式滑入通规9轨道,检测产品一周圈的高度是否小于检验要求的最大值,如果是,橡胶矩形圈自动滚入合格品出料口7,如果不是,则会因为高度偏高,自动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8。具体来说,如果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小于通规行程导块5-1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滚入通规行程导块5-1与平台底板2之间并穿过该空间(通规行程导块5-1、平台底板2、两个上公差限位块3-1围成的空间),落入合格品出料口7。如果橡胶矩形圈一周圈的高度大于通规行程导块5-1下表面与平台底板之间的距离,则橡胶矩形圈只能贴着通规行程导块5-1移动了,即,沿着通规行程导块5-1的长度方向移动,最终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8。

实施例3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规行程导块5-1、止规行程导块5-2、不合格品出料口8、合格品出料口7的位置发生变化。

通规行程导块5-1设置在入料口6的下方。通规行程导块5-1平行于平台底板2设置,两个上公差限位块3-1分别安装在通规行程导块5-1的一端,上公差限位块3-1的一端与通规行程导块5-1的端部连接,上公差限位块3-1的另一端与平台底板2连接,具体来说,螺栓4将通规行程导块5-1与上公差限位块3-1连接在一起,再将上公差限位块3-1固定在平台底板2上。上公差限位块3-1的高度决定了通规行程导块5-1与平台底板2之间的距离。上公差限位块3-1与通规行程导块5-1组成通规9。

通规行程导块5-1向左下方倾斜设置,通规行程导块5-1的左端低于其右端。通规行程导块5-1的倾斜角度β越大,则通规行程导块5-1越陡峭,橡胶矩形圈沿通规行程导块5-1滚动的速度越快,通规行程导块5-1的倾斜角度β越小,则通规行程导块5-1越平缓,橡胶矩形圈沿通规行程导块5-1滚动的速度越慢。倾斜角度β可选择为40°。

止规行程导块5-2平行于平台底板2设置,两个下公差限位块3-2分别安装在止规行程导块5-2的一端,下公差限位块3-2的一端与止规行程导块5-2的端部连接,下公差限位块3-2的另一端与平台底板2连接,具体来说,螺栓4将止规行程导块5-2与下公差限位块3-2连接在一起,再将下公差限位块3-2固定在平台底板2上。下公差限位块3-2的高度决定了止规行程导块5-2与平台底板2之间的距离。下公差限位块3-2与止规行程导块5-2组成止规10。

止规行程导块5-2位于通规行程导块5-1的下方,止规行程导块5-2向右下方倾斜,止规行程导块5-2的左端高于右端,止规行程导块5-2的左端与通规行程导块5-1的左端相接。止规行程导块5-2的倾斜角度α越大,则止规行程导块5-2越平缓,橡胶矩形圈沿止规行程导块5-2滚动的速度越慢,倾斜角度α越小,则止规行程导块5-2越陡峭,橡胶矩形圈沿止规行程导块5-2滚动的速度越快。一般倾斜角度α可选择130°。

通规行程导块5-1的长度可设置橡胶矩形圈周长的2倍,这样橡胶矩形圈可以沿行程导块滚动一定距离,有利于对橡胶矩形圈进行筛选,使得橡胶矩形圈的一周圈的高度都可以检测到。如果行程导块过短,如小于橡胶矩形圈的周长,则橡胶矩形圈还没有滚动完一整圈,就已经离开了行程导块,这样就无法对橡胶矩形圈一周圈的高度进行全部检测。通规行程导块5-1的长度通常为止规行程导块5-2长度的2倍,这样无论橡胶矩形圈从通规行程导块5-1的任何位置落到止规行程导块5-2处,都可以经过止规的检测。

合格品出料口7位于止规行程导块5-2的右端的右下方,不合格品出料口8位于止规行程导块5-2的右端的左下方。

止规行程导块5-2、通规行程导块5-1的长度、以及两者的位置关系,无论如何进行设定,需要确保: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小于检测所要求的最大值时,橡胶矩形圈能够穿过通规行程导块5-1,落到止规行程导块5-2处,接受止规的检测;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大于检测所要求的最大值时,橡胶矩形圈能够沿着通规行程导块5-1进行滚动,并落到不合格品出料口8;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小于检测所要求的最小值时,橡胶矩形圈能够穿过止规行程导块5-2,落入不合格品出料口;当橡胶矩形圈的高度大于检测所要求的最小值时,橡胶矩形圈能够沿着止规行程导块5-2滚动,最终落入合格品出料口。

实施例4

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通规、止规等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的对称结构。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