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样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093发布日期:2018-11-30 20:1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检验领域中用于采取样本的取样拭子。



背景技术:

取样拭子是一种用于采集微生物、脱落细胞或分泌物的医学检查的工具,现有取样拭子一般是简单的在一根拭子杆的端部设置拭子头,在该拭子头蘸取样本后再经转移送检,检验时是将拭子头浸入试剂内进行搅拌,以使拭子头上的分泌物等样本脱落于试剂中。

但上述传统取样拭子存在着诸多缺陷,如:一、取样后的拭子需要转移送检,这不仅降低了效率,还极易在过程中发生样本污染,影响检验准确性;二、传统检验方式较为落后,不仅容易出现样本污染问题,还难以有效保障取样拭子上样本的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了一种取样拭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取样拭子,包括有拭子杆,拭子杆的下端有拭子头,特别之处在于:该拭子杆具有中空腔道,拭子杆的上端连接有抓手部,抓手部具有锥形容腔,容腔连通拭子杆的中空腔道,容腔的容腔壁面上设有纵向的引流槽道,容腔内容置有试剂包,试剂包内有试剂,抓手部的顶端具有封闭容腔的端盖,端盖的端面设置为弹性膜;还包括有能与抓手部连接的试管。

该技术方案中,手拿抓手部并通过拭子头采集分泌物等样本,然后套入试管内;通过拇指按压端盖上的弹性模可压破试剂包,试剂包内的试剂顺流而下并沿拭子杆的中空腔道流至拭子头将分泌物样本冲落至试管内。并且锥形容腔对试剂包起到一定的架空作用,可以防止试剂包堵塞中空腔道的入口;容腔壁面上设置纵向引流槽道能够避免破损的试剂包对试剂液流动的阻碍。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试剂包的底面上设置受压后易开口的结构,以便于在承受弹性膜带来的压力下能够在试剂包底面率先破开,例如在试剂包底面上开设开口缝,并在该开口缝上贴合封口胶片,同时最好能够确保封口胶片一边沿与开口缝间的距离远小于另一边沿与开口缝间的距离,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试剂包的开口缝能较为轻易的破开,另一方面能确保封口胶片破开后仍能牢靠的黏贴在试剂包上,避免脱落。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试管由上部的硬质管和下部的软质揉捏管组成,通过揉捏软质揉捏管可保障分泌物快速脱离并与试剂液混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在采样后可即时处理,有效地避免了转移送检过程中易出现的样本污染,并且其拭子杆顶部试剂包通过拇指按压弹性膜实现爆破的结构设计不会影响到拭子杆的正常操作,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试剂包的意外爆破,具有操作简单,结构合理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容腔壁面上引流槽道的示意图;

图3为试剂包的底面示意图;

图中,101硬质管,102软质揉捏管,103连接座,104通孔,105螺纹孔,201拭子杆,202拭子头,203中空腔道,204抓手部,205螺纹连接段,206容腔,207端盖,208弹性膜,209容腔壁面,210引流槽道,301试剂包,302开口缝,303封口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3中所示,该实施例包括有拭子杆201,拭子杆的下端有拭子头202,拭子杆具有中空腔道203,拭子杆的上端连接抓手部204,抓手部具有锥形容腔206,容腔连通拭子杆的中空腔道,容腔的容腔壁面209上设有纵向的引流槽道210,容腔内容置有试剂包301,试剂包内有试剂,抓手部的顶端具有封闭容腔的端盖207,端盖的端面设置为弹性膜208;还包括有能与抓手部连接的试管。

试剂包的底面上设置受压后易开口的结构,具体包括有在试剂包底面上开设的开口缝302和贴于该开口缝上的封口胶片303。封口胶片一边沿与开口缝间的距离远小于另一边沿与开口缝间的距离(两边沿距开口缝的距离至少为1比3)。试剂包为塑料膜材质。

试管由上部的硬质管101和下部的软质揉捏管102组成,通过揉捏软质揉捏管可保障分泌物快速脱离并与试剂液混匀。

抓手部的底端具有螺纹连接段205;试管的顶端为连接座103,连接座具有与螺纹连接段连接的螺纹孔105以及容拭子头和拭子杆穿过的通孔104。端盖与抓手部螺纹连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