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裙部型面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裙部型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活塞裙部型面是实现发动机大功率、低油耗、平稳运转的重要因素。在检测中,若采用人工测量方法来检测, 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而生产的规模化对产品质量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质量的提高除了采用先进工艺以外, 还必须拥有先进的测试设备。目前国内对活塞的检测多依靠手工进行,劳动强度高, 生产效率和检测精度都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现状。目前,市场上缺少一种自动检测活塞裙部型面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裙部型面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转台、检测装置、在活塞表面刻印活塞裙部型面参数的参数打印装置和微控制器;
检测转台横截面为圆形,检测转台上沿检测转台圆周设有四个活塞安置位,每相邻的两个活塞安置位与检测转台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检测转台外,沿检测转台圆周顺时针方向依次设有上件区、检测区、打印区和卸件区;检测转台圆心与中心转轴中部垂直连接,中心转轴顶端设有固定活塞于活塞安置位的四个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与活塞安置位一一对应;中心转轴底端通过带动中心转轴轴向转动的传动机构与第一动力机构连接,中心转轴底端垂直于底板,并与底板活动连接;中心转轴上设有用于检测中心转轴转动角度的霍尔元件;压紧机构、霍尔元件和第一动力机构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电涡流传感器、第二电涡流传感器、第三电涡流传感器、第四电涡流传感器、第五电涡流传感器和第六电涡流传感器;第一电涡流传感器、第二电涡流传感器、第三电涡流传感器、第四电涡流传感器、第五电涡流传感器和第六电涡流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第一电涡流传感器和第二电涡流传感器相对设置于被检测活塞裙部的顶部,第三电涡流传感器和第四电涡流传感器相对设置于被检测活塞裙部的中部,第五电涡流传感器和第六电涡流传感器相对设置于被检测活塞裙部的底部。
优选的,参数打印装置包括:刻字机和刻字电磁阀;
刻字机设置于打印区;刻字机通过刻字机电磁阀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压紧机构包括:伸缩气缸、活塞压紧罩和伸缩气缸电磁阀;
伸缩气缸通过气缸电磁阀与微控制器连接;
中心转轴顶端垂直连接有气缸固定板,伸缩气缸固设于气缸固定板下表面;气缸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压紧罩,活塞压紧罩上设有固定凹槽;
固定凹槽与活塞顶部相适配。
优选的,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器和齿条;
离合器设置于中心转轴底端,中心转轴底端设有第一齿槽,中心转轴底端通过齿槽与离合器连接;
离合器为圆柱体,离合器外表面设有第二齿槽,离合器通过第二齿槽与齿条活动连接。
第一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气缸和动力气缸电磁阀;
动力气缸伸缩端与齿条固定连接;动力气缸通过动力气缸电磁阀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活塞安置位上设有活塞触点;活塞触点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上件区与检测转台圆心的连线、检测区与检测转台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检测区与检测转台圆心的连线、打印区与检测转台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打印区与检测转台圆心的连线、卸件区与检测转台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卸件区与检测转台圆心的连线、上件区与检测转台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微控制器采用AT89C51型微控制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涡流传感器和第二电涡流传感器检测活塞裙部的顶部,通过第三电涡流传感器和第四电涡流传感器检测活塞裙部的中部,通过第五电涡流传感器和第六电涡流传感器检测活塞裙部的底部,由微控制器实现对活塞裙部型面的自动检测;
检测转台设置四个活塞安置位,每相邻的两个活塞安置位与检测转台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检测转台跟随中心转轴转动,每一次转动90°,实现对一个活塞的检测以及对活塞参数的打印;活塞安置位上设有活塞触点,当活塞安置位上没有放置活塞时,活塞触点不被触及,微控制器控制对没有放置活塞的活塞安置位不进行检测和打印,更加智能化;
压紧机构使得活塞紧紧固定于活塞安置位,使得对活塞裙部的测量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检测转台, 2活塞安置位, 3、活塞触点, 4、中心转轴, 5、气缸固定板, 6、伸缩气缸, 7、活塞压紧罩, 8、离合器, 9、动力气缸, 10、齿条, 11、底板, 12、霍尔元件, 13、微控制器, 14、第一电涡流传感器, 15、第二电涡流传感器, 16、第三电涡流传感器, 17、第四电涡流传感器, 18、第五电涡流传感器, 19、第六电涡流传感器, 20、伸缩气缸电磁阀, 21、动力气缸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裙部型面检测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检测转台1、检测装置、在活塞表面刻印活塞裙部型面参数的参数打印装置和微控制器13;
微控制器13采用AT89C51型微控制器。
检测转台1横截面为圆形,检测转台1上沿检测转台1圆周设有四个活塞安置位2,每相邻的两个活塞安置位2与检测转台1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检测转台1外,沿检测转台1圆周顺时针方向依次设有上件区、检测区、打印区和卸件区;检测转台1圆心与中心转轴4中部垂直连接,中心转轴4顶端设有固定活塞于活塞安置位2的四个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与活塞安置位2一一对应;中心转轴4底端通过带动中心转轴4轴向转动的传动机构与第一动力机构连接,中心转轴4底端垂直于底板11,并与底板11活动连接;中心转轴4上设有用于检测中心转轴4转动角度的霍尔元件12;压紧机构、霍尔元件12和第一动力机构分别与微控制器13连接;
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电涡流传感器14、第二电涡流传感器15、第三电涡流传感器16、第四电涡流传感器17、第五电涡流传感器18和第六电涡流传感器19;第一电涡流传感器14、第二电涡流传感器15、第三电涡流传感器16、第四电涡流传感器17、第五电涡流传感器18和第六电涡流传感器19分别与微控制器13连接;
第一电涡流传感器14和第二电涡流传感器15相对设置于被检测活塞裙部的顶部,第三电涡流传感器16和第四电涡流传感器17相对设置于被检测活塞裙部的中部,第五电涡流传感器18和第六电涡流传感器19相对设置于被检测活塞裙部的底部。
第一电涡流传感器14检测处于检测区活塞的裙部顶部与第一电涡流传感器14的间距;第二电涡流传感器15检测处于检测区活塞的裙部顶部与第二电涡流传感器15的间距;第三电涡流传感器16检测处于检测区活塞的裙部中部与第三电涡流传感器16的间距;第四电涡流传感器17检测处于检测区活塞的裙部中部与第四电涡流传感器17的间距;第五电涡流传感器18检测处于检测区活塞的裙部底部与第五电涡流传感器18的间距;第六电涡流传感器19检测处于检测区活塞的裙部底部与第六电涡流传感器19的间距;微控制器13接收检测装置传输的监测数据,并根据检测装置传输的检测数据计算活塞裙部的顶部直径、中部直径和底部直径,实现对活塞裙部型面的自动检测。
参数打印装置包括:刻字机和刻字电磁阀;
刻字机设置于打印区;刻字机通过刻字机电磁阀与微控制器13连接;微控制器控制刻字机将活塞裙部型面参数打印至活塞表面;并当活塞裙部型面参数未达到预设标准参数值时,控制打印机不进行打印操作。
压紧机构包括:伸缩气缸6、活塞压紧罩7和伸缩气缸电磁阀20;
伸缩气缸6通过伸缩气缸电磁阀20与微控制器13连接;
中心转轴4顶端垂直连接有气缸固定板5,伸缩气缸6固设于气缸固定板5下表面;伸缩气缸6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压紧罩7,活塞压紧罩7上设有固定凹槽;固定凹槽与活塞顶部相适配。压紧机构使得活塞紧紧固定于活塞安置位,使得对活塞裙部的测量更加准确。
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器8和齿条10;
离合器8设置于中心转轴4底端,中心转轴4底端设有第一齿槽,中心转轴4底端通过齿槽与离合器8连接;
离合器8为圆柱体,离合器8外表面设有第二齿槽,离合器8通过第二齿槽与齿条10活动连接。
第一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气缸9和动力气缸电磁阀21;
动力气缸9伸缩端与齿条10固定连接;动力气缸9通过动力气缸电磁阀21与微控制器13连接。
活塞安置位2上设有活塞触点3;活塞触点3与微控制器13连接;当活塞安置位2上没有放置活塞时,活塞触点3不被触及,微控制器13控制检测装置和参数打印装置不进行检测和打印,更加智能化。
上件区与检测转台1圆心的连线、检测区与检测转台1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检测区与检测转台1圆心的连线、打印区与检测转台1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打印区与检测转台1圆心的连线、卸件区与检测转台1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卸件区与检测转台1圆心的连线、上件区与检测转台1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