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9384发布日期:2019-02-22 22:4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数据中心机房交付的质量和性能,很多新建的数据中心,在正式验收投入使用前,都会采用服务器假负载模拟真实服务器的发热和用电的方式,对整个机房系统的可用性进行测试,该过程称为机房的综合测试。在进行综合测试时,所采用的服务器假负载一般均为纯阻型负载。对于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服务器采用绝缘冷却液完全浸没的方式进行冷却,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的机房综合测试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所用假负载装置除了不需要安装风扇外,还需满足绝缘冷却液浸没式冷却的一些性能要求,例如,假负载发热体表面的热流密度不能过高,过高会导致冷却液局部过热变性。因此,传统数据中心的空冷形式假负载已经不适用于该类数据中心的机房综合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用以实现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机房综合测试,满足绝缘冷却液浸没式冷却的性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包括:箱体、发热体和引流部件;

所述箱体的底部区域设置有进液口且顶部区域设置有出液口;

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用于模拟液冷环境下处于工作状态的服务器负载;

所述引流部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用于在液冷环境下引导冷却液自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液口以S型通道流动。

上述实施例通过引流部件来引导箱体内冷却液的流动,可以有效防止因冷却液垂直沿发热体表面流动吸热而出现冷却液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避免冷却液过热变性。

可选的,所述引流部件为折流板;

多个所述折流板交错间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并构造出S型冷却液流道;

所述折流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箱体的内腔的长度,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在所述箱体的底面上组成的投影与所述底面相同。

通过设置折流板的位置在箱体内部构造S型冷却液流道,可以使得冷却液均匀的流经发热体的表面,避免出现冷却液局部区域过热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折流板的宽度与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宽度相适配;

所述折流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发热体相适配,所述发热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通过设置通孔使得发热体可以穿过折流板。

可选的,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面对应于所述折流板的位置。

进液口在箱体底面上正对着折流板,从而可以使得冷却液流经所有发热体的区域,避免出现冷却液局部区域过热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箱体密封隔离为液体区和非液体区;

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发热体相适配,所述发热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发热体的接线端位于所述非液体区。

使用隔板将箱体隔离密封为液体区和非液体区,可以防止出现冷却液进入发热体内,无炸裂安全隐患,提高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液体区包括自所述箱体的底部区域至顶部区域的方向上的发热区和冷却液出液区;

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位于所述发热区;

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出液区。

发热体的发热部分位于发热区,也就是液体区,可以防止发热体干扰过热损坏。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发热区的长度方向的侧板为可拆卸侧板;箱体的顶盖为可拆卸顶盖。

侧板和顶盖都是可拆卸的,这样可以便于发热区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发热体的安装和检修。

可选的,所述隔板和所述引流部件还用于固定发热体。

通过隔板和引流部件可以将发热体固定与箱体上,避免发热体晃动。

可选的,所述假负载测试装置还包括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发热体的接线端电性连接,用于监控所述发热体的工作状态。

通过监控单元可以监测和控制发热体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调整发热体的发热功率。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发热体的表面温度;

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监控单元连接,用于将测量的表面温度发送给所述监控单元。

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液体区中发热体的表明温度,可以便于监控单元根据该表明温度对所述发热体进行监控。

可选的,所述发热体还接有电能表,用于测量所述发热体的耗电;

所述电能表与所述监控单元连接,用于将测量的耗电发送给所述监控单元。

通过电能表测量发热体的耗电,可以便于监控单元根据该耗电对所述发热体进行监控。

可选的,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输出单元、输入单元、电源控制开关和控制板;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发热体的表面温度以及耗电,并将采集的表面温度和耗电发送给所述控制板;

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所述输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和所述电源控制开关连接,用于将所述采集的表面温度和耗电发送给所述输出单元,并接收用户通过所述输入单元下发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开关;

所述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板发送的表面温度和耗电进行输出,以使用户查看所述表面温度和耗电;

所述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下发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控制板;

所述电源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开关的开关端与所述发热体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板下发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发热体的工作状态。

通过监控单元的各个部件可以实现对发热体的监控。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板上设有支撑件和吊耳;

所述支撑件用于将所述箱体固定于液冷机柜上;

所述吊耳用于吊装所述箱体。

通过设置支撑件和吊耳可以便于箱体的固定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至图3示例性的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测试装置的结构,该装置可以包括箱体103、发热体104和引流部件102。

其中,该箱体103的底部区域设置有进液口203,在顶部区域设置有出液口202,这里描述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并不限于箱体103的底面和顶面,其也包括距离底面和顶面的一部分箱体103的侧板区域。

该发热体104位于箱体103内部,用于模拟液冷环境下处于工作状态的服务器负载,也就是服务器的发热和耗电情况。该发热体104可以为多个,多个发热体104可以均匀间隔设置在箱体103内部,可以根据服务器实际情况调整发热功率。

该引流部件102位于箱体103内部,用于在液冷环境下引导冷却液自进液口203至出液口202以S型通道流动,可以有效防止因冷却液垂直沿发热体104表面流动吸热而出现冷却液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避免冷却液过热变性。

为了可以在箱体103内设置出S型的流动通道,该引流部件102可以为折流板,多个折流板可以交错间隔设置在箱体103内部,从而在箱体103内构造出S型冷却液流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仅给出了折流板的示例,该引流部件102还可以为S型的管道或者其它S型可以实现S型冷却液流道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一一列出。

上述折流板的长度小于箱体103的内腔的长度,且任意相邻两个折流板在箱体103的底面上组成的投影与底面相同,也就是说,任意相邻两个折流板在底面上的投影有部分交叠,该交叠位置位于底面的中间。箱体103内的折流板是为了挡住冷却液的经过,迫使冷却液实现横向流动,即沿着与发热体104交叉或垂直的方向流动,然后在折流板不遮挡的地方向上流动,从而构造出S型的冷却液流道。

通过多个折流板的设置,在箱体103内形成S型冷却液流道,强化发热体104与冷却液直接的对流换热,有效防止冷却液垂直沿发热体104表面流动而出现冷却液局部区域过度受热的情况。

该折流板的宽度与箱体103的内腔的宽度相适配,其还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与发热体104相适配,便于发热体104的穿过。发热体104可以穿过折流板上的第一通孔实现贯穿箱体103的内部。

可选的,冷却液的进液口203可以位于箱体103的底面对应于折流板的位置,也可以说,进液口203的开口正对着折流板,这样冷却液从进液口203进入箱体103内部时在折流板的作用下横向流动。该折流板为靠近箱体103底面的折流板,该进液口203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其它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仅是示例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避免冷却液进入发热体104内,如图2所示,箱体103内部设置有隔板201,该隔板201可以将箱体103密封隔离为液体区和非液体区206。该隔板201与箱体103的侧板之间间隙以及与发热体104之间间隙都是通过密封材料密封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密封材料的种类。发热体104的接线端位于非液体区206,通过隔板201将发热体104的接线端与冷却液隔离密封,防止冷却液进入发热体104内部,无炸裂安全隐患,提高使用寿命。可选的,该隔板201上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发热体104相适配,其与第一通孔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让发热体104穿过,以实现贯穿箱体103内部。

上述由隔板201隔离出的液体区自箱体103的底部区域至顶部区域的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发热区204和冷却液出液区205。其中,出液口202设置于该冷却液出液区205的箱体侧板的四周,其可以为圆形网孔状,可以为与其它形状的网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是示例作用。通过出液口202可以使得冷却液流出箱体103,且当多个假负载同时工作时,也利于相邻箱体103之间冷却液的平衡。

上述发热体104可以分为发热部分和非发热部分,其中,发热部分位于发热区204,非发热部分位于冷却液出液区205和非液体区206。该发热区204的尺寸与标准服务器的尺寸一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假负载测试装置仅比标准服务器多出冷却液出液区205和非液体区206的空间。

可选的,上述隔板201和引流部件102,也就是折流板,可以固定发热体104,该隔板201和折流板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箱体103的侧板上,再通过隔板201和折流板将发热体104进行固定,防止发热体104的晃动。该隔板201和折流板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在进行综合测试时,发热体104的承重主要依靠隔板201与箱体103之间的固定螺钉。

可选的,为了便于监控箱体103内的发热体104的工作情况,该假负载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监控单元101,该监控单元101与发热体104的接线端电性连接,可以监控发热体104的工作状态。该监控单元101可以位于箱体103的非液体区,并设置与箱体103的顶面或顶部区域。另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是该监控单元101位于箱体外,通过引线在箱体103的非液体区与发热体104的接线端电性连接。

上述箱体103内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可选的,该多个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液体区内,用于测量发热体104的表面温度以及进液口203、出液口202的温度,该多个温度传感器是与监控单元101连接的,可以将测量的温度发送给监控单元101。上述位于非液体区206的发热体104的接线端可以接有电能表,用于测量发热体104的耗电,并且该电能表也与监控单元101连接,用于将测量的耗电发送给监控单元101。

为了便于温度传感器和发热体104的安装和检修,箱体103的发热区204的长度方向的侧板304可以为可拆卸侧板,方便在箱体103内部布置温度传感器以及检修。箱体103的顶盖301可以为可拆卸顶盖,通过可拆卸顶盖可以将发热体104、隔板201以及折流板整体的取出,方便发热体104故障维护更换。

此外,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假负载测试装置的安装,在箱体103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板上设有支撑件303和吊耳302,在进行综合测试时,支撑件303用于将箱体103固定和支撑于液冷机柜上,吊耳302可以便于假负载测试装置的吊装和运输,可实现测试系统的快速部署,省时省力。

该支撑件303可以为L型,该吊耳302可以为倒U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该支撑件303和该吊耳302的形状不做限定,仅是示例作用。

为了便于监控发热体104的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上述监控单元101可以包括数据采集单元401、输出单元402、输入单元403、电源控制开关404和控制板405。

其中,数据采集单元401可以与温度传感器和电能表连接,用于采集发热体104的表面温度以及耗电,并将采集的表面温度和耗电发送给控制板405。

控制板405可以与数据采集单元401、输出单元402、输入单元403和电源控制开关404连接,用于将数据采集单元401采集的表面温度和耗电发送给输出单元402,并接收用户通过输入单元403下发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源控制开关404。

输出单元402用于接收控制板405发送的表面温度和耗电进行输出,以使用户查看发热体104的表面温度和耗电。输入单元403用于接收用户下发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板405。

电源控制开关404的控制端与控制板405连接,电源控制开关404的开关端与发热体104的电源端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板405下发的控制指令控制发热体104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输入单元4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控制指令,具体地,输入单元403可为触控面板或其他输入设备,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而输出单元402可以为显示面板等显示设备,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单元(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上述输入单元403可以结合输出单元402,也可以说是触控面板结合显示面板。该输入单元403和输出单元402也可以为一体化设备,比如触控显示面板。

上述电源控制开关404可以为具有信号控制功能的开关,其可以接收控制指令来实现对发热体104的控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103的长度和宽度可以设计成与标准服务器外形尺寸一致,这样多个假负载测试装置可以像标准服务器一样并列贴合地放置在液冷机柜内,能很好地控制表面热流密度,真实模拟液冷机柜冷却液的流动。

依照不同的数据中心规格,选择一定数量组合的假负载测试装置,浸没在数据中心液冷机柜中的液冷冷却液中,冷却液通过进液口203和出液口202进行循环冷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假负载测试装置,可实现对新型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的综合测试,不仅可快速部署,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而且假负载的特性与实际服务器负载特性接近,能够更加真实模拟出液冷环境下服务器的发热和用电情况。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