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3021发布日期:2019-03-22 20:02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



背景技术:

汽车管路检测是车辆疲劳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出行的安全、快捷和舒适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辆管路和零部件的检测要求也相应提高。

如图1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202825U一种汽车燃油管路的气密性检验装置,包括底板、支柱和检漏部件,支柱安装于底板上,底板上设置有两套检漏部件,支柱为八个,每套检漏部件配合四个支柱,支柱分别分布在相对于燃油管路的头部、中部和尾部,检漏部件通过支柱固定在底板上,检漏部件包括口部锁盖、液压气缸和压紧器,压紧器与设置在底板中部的支柱铰接,液压气缸设置在相对于燃油管路的头部位置,口部锁盖设置在相对于燃油管路的进气口部,并与支柱配合。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超薄气缸进气,比传统的手工检漏更加快捷,稳定性更好,效率也大大提高。但该汽车燃油管路的气密性检验装置由于是通过人工目测,当微小气泡产生并附浊在夹具或在视角盲区时,当操作工人长时间目测产生视觉疲劳时,都会有人为误判。

如图2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614486U一种汽车燃油管道气密差压检漏装置,包括气液增压缸、过滤器、压力表、高压电磁阀、消声器,所述的过滤器一端通过气管与气液增压缸相连,另一端通过气管设有三通,所述的三通通过气管并经过节流阀与高压电磁阀V1相连,所述的高压电磁阀V1的另一端通过气管设有三通,所述的三通通过气管并经过三通分别连接高压电磁阀V2和高压电磁阀V3,所述的高压电磁阀V3另一端通过气管并经过四通与被测端相连,所述的高压电磁阀V2也是通过气管并经过三通与标准端相连;所述的高压电磁阀V3与被测端之间的四通处与高压电磁阀V2与标准端之间的三通处还通过气管设有差压变送器,所述的高压电磁阀V3与被测端之间的四通处还通过气管设有绝压变送器。该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可靠、精度高、易操作的优点。但该汽车燃油管道气密差压检漏装置零件多,并且无法负压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具有标准管对比、检测方便的优点。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包括:控制系统、气动系统、检测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输入装置、输出装置;所述气动系统用于提供气源,包括用于提供负压气源的真空泵;所述检测系统包括:用于与一端封闭的被测管件连接的检漏仪、与所述检漏仪连通的多种规格的标准管;多种规格的所述标准管与所述检漏仪之间分别设有阀门,所述标准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真空泵、所述检漏仪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气动系统和检测系统均容纳在壳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检漏仪管路连通,所述管路采用不锈钢和/或软管材质,具有耐压性和防腐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漏仪进口端与正压气源的管路连通,所述正压气源的管路上设有用于空气过滤的过滤器、保持输送的压缩空气压力稳定的减压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检漏仪连通的管路设有调压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漏仪与该真空泵之间设有切换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连接有用于控制切换阀开启或者关闭的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还包括用于与被测管件的快速接头连接的辅助工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还包括用于测量被测管件阻值的电阻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有声光报警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真空泵,可给检漏仪提供正负压气源,正负压切换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不用手工接气管和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多种规格的标准管,选择与被测管件长度匹配的标准管与被测管件进行压差对比,检测被测管件是否泄漏。检测工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汽车燃油管路的气密性检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汽车燃油管道气密差压检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的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的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原理图。

图6所示为图3的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3-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包括:壳体1、控制系统2、气动系统3、检测系统4。控制系统2、气动系统3和检测系统4均容纳在壳体1内。

控制系统2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输入装置22、输出装置23。输入装置22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输出装置23包括打印机、显示器。显示器对试验过程参数实时显示,方便在试验过程中查看。

气动系统3用于提供气源,包括真空泵31、与真空泵连接的小型气瓶。真空泵31用于为被测管件5提供负压气源。真空泵31与检漏仪41通过管路连接,管路采用不锈钢或者软管材质,具有耐压性和防腐蚀性。

检测系统4包括:用于与一段封闭的被测管件5连接的检漏仪41、与所述检漏仪41连通的多种规格的标准管42。多种规格的标准管42与检漏仪41之间分别设有阀门43,标准管42的另一端封闭。阀门43位于壳体1的侧面。检漏仪41进口端外接有正压气源。优选的,检漏仪41选用日本科斯莫R700型号。

标准管42用于与被测管件5进行压差值对比。当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超过标准管42的压差值,则被测管件5发生泄漏;当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低于标准管42的压差值,则被测管件5无泄漏。

气源管路上设有用于空气过滤的过滤器。优选的,正压气源管路上选用SMC的AFD40-040-A型号的过滤器6。负压气源管路上选用型号为AC30B-02DG-A的调压过滤器7。

正压气源的过滤器6出口管路上设有减压阀8,可调整输送的压力值并且使输送给检漏仪41的压力保持稳定。

真空泵31与检漏仪41连接管路上设有切换阀9。切换阀9用于改变被测管件5内为正压或者负压状态。优选的,切换阀9为空气切换阀。

控制系统2连接有用于控制切换阀9开启或者关闭的电磁阀91。当电磁阀91通电时,切换阀9开启;当电磁阀91断电时,切换阀9关闭。

控制系统2还连接有声光报警器24。声光报警器24具有不同颜色的提示灯(如:红、绿、黄)和超强蜂鸣器。当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低于标准管42的压差值,被测管件5无泄漏为合格,此时绿灯亮;当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超过标准管42的压差值,被测管件5发生泄漏为不合格,此时红灯亮并且报警提示。

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还包括用于与被测管件5的快速接头连接的辅助工装10、用于测量被测管件5阻值的电阻表11。电阻表11通过标准接头与被测管件的电连接接头连接。

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检测压力范围:正压:0~0.9MPa,负压:0~-100Kpa。

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检测介质:干燥空气。

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检测节拍:30~90秒/件(在不影响测试结果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被测管件5的一端通过辅助工装与正负压泄漏量检测仪连接,另一端利用快插堵头封堵住。打开与被测管件5长度匹配的标准管的阀门。(参见图5所示,如被测管件为100mm的,则打开1号阀门;如被测管件为200mm的,则打开2号或者3号阀门。)

正压泄漏检测:检测正压泄漏时,电磁阀91不通电,切换阀9为关闭状态。压缩机将压缩空气经由过滤器过滤,再通过减压阀保持稳定的压力输送到检漏仪41,检漏仪41将压缩空气即正压气源分别输送至被测管件5和与被测管件5长度匹配的标准管42内。被测管件5和标准管42内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检漏仪41停止输送。然后检漏仪41检测被测管件5和标准管42返回的压力,输送值与返回值形成压差值。检漏仪41将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与标准管42的压差值进行对比。当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低于标准管42的压差值,则判定被测管件5无泄漏;当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超过标准管42的压差值,则判定被测管件5发生泄漏。

负压泄漏检测:检测负压泄漏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91通电,切换阀9为开启状态,与真空泵管路接通。控制器控制真空泵31工作,为检漏仪41提供负压气源,检漏仪41将负压气源分别输送至被测管件5和与被测管件5长度匹配的标准管42内。被测管件5和标准管42内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检漏仪41停止输送。控制器控制电磁阀91掉电,切换阀9为关闭状态,正压气源管路接通。然后被测管件5和标准管42通过检漏仪41输送正压气源回到常压状态,输送值与返回值形成压差值。检漏仪41将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与标准管42的压差值进行对比。当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低于标准管42的压差值,则判定被测管件5无泄漏;当被测管件5的压差值超过标准管42的压差值,则判定被测管件5发生泄漏。检漏仪可根据对比差值计算出泄漏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真空泵31,可给检漏仪41提供正负压气源,正负压切换由控制系统2进行控制,不用手工接气管和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多种规格的标准管42,选择与被测管件5长度匹配的标准管42与被测管件5进行压差对比,检测被测管件5是否泄漏。检测工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