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543发布日期:2019-04-05 19:1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机械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是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变电站提供了安全、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蓄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因活性物质脱落、板栅腐蚀或极柱变形、硫化等原因,其容量会逐渐降低直至失效。在蓄电池的日常维护中,依据《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变电站站用交直流电源设备管理细则》要求,新安装的蓄电池组在验收时应进行全容量核对性充放电,以后每隔2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运行4年以上的蓄电池组,应每年进行1次全容量核对性充放电。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现投运变电站的设计中,蓄电池室内的蓄电池组是连接到固定在蓄电池架上的过渡接线板上,再由铠装阻燃电缆连接到主控室的直流充电屏,接入站用直流系统。同时,为形成明显断开点,蓄电池组的电缆会在直流充电屏经熔断器接入系统。同时因为每次核对性放电时间长达几个小时,为了保证放电过程中设备的可靠连接。核容试验中,要求蓄电池放电仪与蓄电池应采用线耳螺栓固定连接,不得使用夹子连接。

由于放电核容设备的限制,其电压采集模块需要与放电仪在较短的距离通讯,目前选择将放电仪放置于蓄电池室通风处放电。放电仪需在过渡接线板处经线耳螺栓固定,从而与蓄电池组连接。基于蓄电池架的结构,蓄电池正负极的过渡连线板相隔较近,在现投运的变电站中一般相距为20cm左右。在拆卸、紧固螺栓,接入放电仪时很容易因为工具、以及身体的触碰使得蓄电池组的正负极相连接,形成直流电流回路,危及运维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在核容放电拆装放电仪时,使得存在操作环节的接线板不带电,避免蓄电池正负极连接短路的可能性,减少安全事故,确保维护人员人身以及设备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所述放电核容结构包括主控室、接线板、蓄电池组、放电仪,所述主控室与接线板电连接,所述接线板与蓄电池组、放电仪均电连接;所述主控室与接线板之间设有可控开关和若干第一断路器,所述接线板与蓄电池组设有第二断路器;所述蓄电池组与放电仪通过可拆卸通电结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在核容放电拆装放电仪时,使得存在操作环节的接线板不带电,避免蓄电池正负极连接短路的可能性,减少安全事故,确保维护人员人身以及设备安全。

优选地,所述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均为熔断器。优选地,所述第一断路器为熔断器,第二断路器为加装防爆密封箱的熔断器。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通电结构为螺栓结构。

优选地,所述主控室包括电连接的充电机和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一断路器为充电机屏熔断器。

优选地,所述充电机屏熔断器与接线板通过铠装阻燃电缆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均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蓄电池组的容量为300Ah或500 Ah或800 Ah。

优选地,所述第二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与为蓄电池组的相配,分别为315A或400 A或630 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在核容放电拆装放电仪时,使得存在操作环节的接线板不带电,避免蓄电池正负极连接短路的可能性,减少安全事故,确保维护人员人身以及设备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的的线路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的的线路连接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的放电核容结构的实施例,放电核容结构包括主控室1、接线板2、蓄电池组3、放电仪4,主控室1与接线板2电连接,接线板2与蓄电池组3、放电仪4均电连接;主控室1与接线板2之间设有可控开关和若干第一断路器,接线板2与蓄电池组3设有第二断路器;蓄电池组3与放电仪4通过可拆卸通电结构电连接。

其中,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均为熔断器。其中,第一断路器为熔断器,第二断路器为加装防爆密封箱的熔断器。在第二断路器外加装防爆密封箱,是为了防止该熔断器熔断时对蓄电池造成不良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

另外,可拆卸通电结构为螺栓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能通电同时降低成本。

其中,主控室1包括电连接的充电机11和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一断路器为充电机屏熔断器。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是为了提供电源。

另外,充电机屏熔断器与接线板通过铠装阻燃电缆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

其中,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断路器分别为熔断器FU1和熔断器FU2,两个第二断路器分别为熔断器FU3和熔断器FU4。

另外,蓄电池组3的容量为300Ah或500 Ah或800 Ah。其中,第二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与为蓄电池组3的相配,分别为315A或400 A或630 A。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交流电源通过充电机整流为符合要求的直流电,经充电机输出开关和直流第一断路器后,由铠装阻燃电缆从主控室直流充电机屏熔断器连接至蓄电池室的接线板上,再经第二断路器和蓄电池组正负极相连。

蓄电池定期核容放电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是蓄电池连接放电仪的放电过程,第二个是核容放电完毕后对蓄电池的重新充电过程。将蓄电池组经过开关操作和直流系统完全隔离后,其放电和充电操作过程如下:

①放电过程:

在主控室将充电机输出开关断开将蓄电池组隔离电源,并取下熔断器FU1和FU2形成和系统的明显断开点。在蓄电池室打开密封防爆箱且取下熔断器FU3和FU4,将蓄电池组和接线板断开,使接线板不带电(安装过程中熔断器应尽量远离接线板,避免误碰熔断器上端)。用工具将放电仪经螺栓连接蓄电池组接线板后,合上熔断器FU3和FU4,并关闭密封防爆箱。正常开启放电仪放电。

②充电过程

放电完毕后,打开密封防爆箱,取下蓄电池室熔断器FU3和FU4,将蓄电池组和接线板断开,使接线板不带电。再拆下和接线板连接的放电仪。重新合上蓄电池室熔断器FU3和FU4,关闭密封防爆箱。再合上充电机屏熔断器FU1和FU2,合上充电机输出开关正常充电。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