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样本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8938发布日期:2019-04-09 21: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样本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集液体样本的装置,尤其是快速诊断领域内的收集和检测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质的装置,例如尿液收集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被分析物质的检测装置,被大量用于医院或者家中,这些应用于快速诊断的检测装置包含一种或多种检测试剂条,比如早孕检测,毒品滥用检测等等。这种快速诊断的检测装置非常便利,可以在一分钟,或者至多十分钟左右在检测试剂条上得到检测结果。

毒品检测应用广泛,常用于禁毒部门、公安局、戒毒所、体检中心、国家征兵体检处等机构。毒品检测种类多样,次数频繁,能自动分离剩余样本与被检测样本的毒品检测尿杯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的毒品检测尿杯在检测完成之后,尿杯中的样本就会受到检测试剂的污染而不能继续用于第二次确认检测,例如美国专利7300633描述的那样。

虽然,在传统的技术中,可以让被检测的样本与收集的样本进行隔离,但是成本高,而且不容易操作。例如美国专利,专利号7300633描述的活塞尿杯,当推动活塞前进的过程中,让收集腔里的液体样本,例如尿液,从收集腔转移到检测腔,在检测腔里有检测样品中被分析物质的测试元件,而收集腔的液体样本被活塞隔离开来,从而两个地方的样品不会混淆,从而可以用来以后的确认检测。虽然这样可以隔离开检测的样本和收集的样本,但是这种活塞的尿杯成本高,而且操作不容易,毕竟推动活塞需要比较大的力气,这是因为活塞需要达到转移样本,必然需要和活塞的壁起到液体密封的效果,达到密封的效果需要让活塞和活塞腔紧密的结合。

再例如,美国专利8992855描述了一种收集液体样本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与盖子连为一体并与盖子一起运动的活塞结构,虽然可以检测样本与收集的样本分开,但是当检测样本进入检测腔后,需要克服很大的压力才能进入,而且需要精密设计盖子与杯口的尺寸,这样与盖子连为一体的活塞才能准确的插入到分离腔中。

另外,这些传统的收集和检测装置等初步测试完成后,如果需要后续进行确认检测,需要把整个收集和检测装置运送到确认检测机构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检测,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至少具有这样的问题:第一,目前大部分液体收集和检测装置只设有初步检测腔。如果需要后续确认检测时,只能将含有尿液和检测试剂条的整个装置送往确认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尿杯中的样本就有可能受到检测试剂的污染。第二,把整个装置送往确认检测机构时,由于杯口较大,在运输过程中液体有泄漏的风险,这就需要更多的成本来让装置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从而尽量减少泄漏的风险;第三,将整个装置运送到确认检测机构之后,确认检测机构需要巨大低温仓库来存放整个检测装置,防止液体样本变质,为了后续可能的进一步确认检测做准备,这样造成确认检测机构(可以称为二次检测机构)成本大幅升高。

针对上述一些技术问题,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提供另外的途径解决现有传统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样本收集装置,该样本收集装置能够将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分离,使需要进行二次确认检测的样本与初始检测的样本分离开来,能够独立密封并被送往检测机构进行确认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样本收集装置,能够将收集到样本分到不同的腔室内,不同的腔室能够根据收集、分离或者检测的需要实现部分连通或者隔断,通过一次收集获得二次检测所需的样本并能够分别存储,确认检测的样本和初始检测的样本以及测试元件之间不会发生污染,确保不会影响二次确认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第一腔和用于收集确认检测样本的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能够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当第一腔和第二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一腔内的液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被转移到第二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外力可以是重力作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外力是除了重力以外的其他作用力。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除了重力以外的其他作用力,包含接触和/或非接触式的压力、推力、挤压力等等。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外力可以是克服重力的作用力。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外力可以是克服重力以外的其他的作用力,例如冲破某个阻塞物或者通过某个开口。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外力可能是结构内部所产生的力。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外力可以是通过结构或者配合而在结构内部形成的某种力,例如压差所产生的推动力或者负压或者真空所产生的吸引力。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将第二腔设置为真空,在第一腔和第二腔能够液体连通的情况下,液体可能就会由于压差的作用从第一腔流向第二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不一定要完全真空,只要使第二腔的内压小于第一腔,也可以实现上述的压差作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对第一腔进行增压,也能够实现上述的压差作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能够直接收集到样本,或者第一腔能够与另外的腔室连通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接收到样本,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接收,这种接收方式都是不需要外力辅助的,例如,第一腔直接具有一个可以接收样本的开口,或者第一腔具有一个与其他直接接收样本的腔体液体连通的开口,样本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其他的腔室滑入第一腔,这个过程可以由收集的过程自然实现,不需要辅助外力。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没有外力作用之下,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是处于液体隔断状态的,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是没有液体连通的;而在施加了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第二腔与第一腔之间可以实现液体连通,在第一腔和第二腔实现液体连通的状态下,第一腔内的样本可以在一定的压力下被转移到第二腔内,也就是说,第一腔内的样本要转移到第二腔内必须要施加一定的外力,这个过程无法通过自然动力(例如重力)来实现,当第二腔收集到合适的量的样本之后,撤去外力,第一腔和第二腔又能够恢复到液体隔断的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使第一腔和第二腔实现液体连通状态的外力和使第一腔内的样本向第二腔内转移的外力可以是同一个外力,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使第一腔和第二腔实现液体连通状态的外力和使第一腔内的样本向第二腔内转移的外力可以是不同的外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例如第一腔具有一个通往第二腔的开口,这个开口具有不受压的情况下常闭而受压可以打开的特点,这样,在第一腔内的收集到的液体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个开口进入到第二腔内,当压力撤除时,这个开口又恢复闭合,完成第一腔内的样本向第二腔内的转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腔和第一腔之间可以设置一个连通器,这个连通器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收到压力)的情况下将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内部连通,使得第一腔和第二腔实现液体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腔内的样本可以转移到第二腔内,转移完成后,可以撤去连通器,使第二腔封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这个连通器可以具有一个刺破口,第二腔具有一个密封口,密封口可以被这个刺破口刺破,当连通器撤去之后,这个密封口又可以恢复液体密封,例如采用橡胶材质封口,这个刺破口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刺入密封口,使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第一腔内的液体在受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个刺破口进入到第二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初始收集样本的第三腔,第三腔和第一腔能够与第一腔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和第一腔处于自然液体连通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三腔内的液体可以在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流入到第一腔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内的液体也可以在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流入到第三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和第一腔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三腔内的流体不会主动流入到第一腔内,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才可以实现流体从第三腔到第一腔的流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内的流体不会主动流入第三腔内,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才可以实现流体从第一腔到第三腔的流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和第一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也就是说,第一腔内的液体无法流入到第三腔内,第三腔内的液体也无法流入到第一腔内,这种隔断的状态可以通过外力来打破,也就是说,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力实现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的液体连通的状态。例如,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初始收集样本时,第三腔内先收集到样本,样本在无作用力的情况下不会进入到第一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作为初始收集样本的腔体,如前第一方面所述,第一腔或第三腔均可以作为初始收集样本的腔体,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也可以实现液体连通,这样第三腔内收集的液体样本可以流入到第一腔内,实现第一腔内的样本收集。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具有液体连通的第一通道,流体可以通过该第一通道从第一腔进入第三腔或者从第三腔进入第一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个第一通道位于第三腔的底部,这样,进入到第三腔内的样本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流入到第一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的第一通道可以被封闭,当第一通道被封闭时,第一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例如,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样本首先进入第三腔,并可沿前述的第一通道流入第一腔,第一腔内的液体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二腔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二腔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时,第一通道可以被封闭。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位于第三腔的底部,当第一腔和第三腔流体连通时,第三腔内的液体可以在自重作用下直接流入到第一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内的流体无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入到第一腔内,例如,第一腔和第三腔在自然状态下被隔断,只有在一定压力下才能打开第一腔和第三腔的连通口,在这种情况,第三腔内会被优先装入样本,然后在一定的压力下,例如盖体盖合所产生的挤压力,第三腔内的样本会被向下挤压,受迫进入第一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内优先被装入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内的样本可以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可以设置一个穿过第三腔的第三通道,在初始收集时,这个第三通道内不会被装入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以及第二腔的装配结构可以装配到第三通道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直接装配到第三通道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通道和第三腔具有共用的开口,但是装入样本时,是要稍加注意,便不会让样本进入到第三通道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初始收集样本时,第三通道可以被封闭,例如用塞子塞住,或者用薄膜封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的底部设置一些能够连通第一腔的开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通过压力孔连通,当第三腔内受到压力时,压力孔打开,流体能够直接从第三腔进入到第一腔,当压力撤除时,压力孔又能恢复闭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压力孔在闭合状态下,能够承受来第三腔在装满状态下的液体压力,也就是说,仅仅是向第三腔内装入样本,这些样本的自重不足以打开压力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样本达到一定的收集量时,能够打开压力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压力孔所能承受的压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收集待检测样本的第四腔,第四腔能够与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和第四腔处于自然液体连通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三腔内的液体可以在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流入到第四腔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内的液体也可以在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流入到第三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和第四腔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三腔内的流体不会主动流入到第四腔内,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才可以实现流体从第三腔到第四腔的流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内的流体不会主动流入第三腔内,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才可以实现流体从第四腔到第三腔的流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和第四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也就是说,第一腔内的液体无法流入到第三腔内,第三腔内的液体也无法流入到第四腔内,这种隔断的状态可以通过外力来打破,也就是说,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力实现第四腔和第三腔之间的液体连通的状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前第二方面所述,第三腔均可以作为初始收集样本的腔体,第四腔和第三腔之间也可以实现液体连通,这样第三腔内收集的液体样本可以流入到第四腔内,实现第四腔内的样本收集。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和第三腔之间具有液体连通的第二通道,流体可以通过该第二通道从第三腔进入第四腔或者从第四腔进入第三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个第二通道位于第三腔的底部,这样,进入到第三腔内的样本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流入到第四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和第三腔之间的第二通道可以被封闭,当第二通道被封闭时,第四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例如,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样本首先进入第三腔,并可沿前述的第二通道流入第四腔,第四腔内的液体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进入到检测区域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和检测区域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时,第二通道可以被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盖合样本收集口的盖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可以作为整个装置的密封元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可以盖合在样本收集装置的样本收集口上。

如前所述,第二腔可以和第一腔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那么第二腔与第一腔之间会有一个位置和配合关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和第一腔可以结合或者而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和第三腔可以结合或者分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装配在盖体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与盖体可拆式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上设有第二腔的装配通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与装配通道可拆式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通道可以被封闭。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可以装配到第三腔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盖体与第三腔盖合时,第二腔随之与第一腔实现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盖体与第三腔盖合时,连通器刺破第二腔使第一腔与第二腔实现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盖体与第三腔盖合时,装配通道与第一通道结合并将第一通道封闭,使第三腔和第一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可以装配到第一腔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盖体与第一腔盖合时,第二腔随之与第一腔实现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盖体与第一腔盖合时,连通器刺破第二腔使第一腔与第二腔实现液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第二腔的装配结构,装配结构能够与盖体内的通道配合,将第二腔装入盖体或者从中取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与盖体可拆式的结合或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拆式的结合是螺纹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拆式的结合是插接配合。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能够将第二腔固定其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具有一个便于该装配结构和盖体进行结合或者分离的把手元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具有一个便于该装配结构和盖体进行结合或者分离的旋钮元件。无论是把手元件还是旋钮元件,其作用都是为了便于使装配结构和盖体进行结合或者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装配结构和盖体分离后,可以用塞子塞住盖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装配结构和盖体装配前,可以用塞子塞住盖体,防止盖体内用于容纳装配结构的空间掉入灰尘或者被污染。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上设有一些镂空结构,通过这些镂空的部分能够对第二腔施加一定的外力,例如挤压,使其中的样本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通器,连通器用于连通第一腔或者第二腔或者使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实现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本身也具有一个腔室(可以称之为连通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在连通第一腔的时候,其内部的腔室和第一腔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在连通第二腔的时候,连通器内部的连通腔和第二腔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内部的连通腔和第一腔以及第二腔均液体连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与第二腔能够结合或者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以刺破第二腔的方式与第二腔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和第二腔分离后,第二腔自然闭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和第二腔可拆式的结合。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可以直接被安装在第一通道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可以随着盖体被安装在第一通道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与盖体上的装配通道可拆式的连接或者结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可以被安装在装配通道上,此时连通器与盖体可以同步活动,随着盖体的盖合,连通器可以罩设在第一通道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需要被第二腔收集的样本可以从第一通道进入连通器,再由连通器进入第二腔。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一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在连通第一腔时,能够使第一通道和第三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二次确认检测样本的第二腔,第二腔用于收集和存放二次确认检测的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从第一腔中获取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能够自然密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在收集到足够量的样本后,能够被密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的体积可变。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是柔性腔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在被装入样本前可以是真空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通过橡胶塞密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可以刺破橡胶塞,当连通器撤去后,橡胶塞可以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内保持密封,从而使第二腔具有密封和存储液体样本的功能。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直接与第一腔可拆式结合或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通过盖体与第一腔可拆式结合或者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通过装配结构与盖体可拆式结合或者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与装配结构可拆式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被放入装配结构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上设有一些镂空结构,通过这些镂空的部分能够对第二腔施加一定的外力,例如挤压,使其中的样本流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具有一个开口,这个开口在没有受到压力作用的情况下,或者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可以保持闭合状态,使第二腔内能够存放一定量的样本,这些样本的液压不足以打开这个开口,同时这个开口在受到足够大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打开使第二腔与外部或者其他腔体实现液体连通,足够大的压力,例如挤压或者其他方式的压迫。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是硬质腔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是柔性腔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在被装入样本后其形状和体积会发生改变。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被配置为内压较小,例如,其内压小于第一腔或者第三腔,这样,压差所产生的推动力或者负压或者真空所产生的吸引力可以将第一腔或者第三腔内的样本转移到第二腔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将第二腔设置为真空,在第一腔和第二腔能够液体连通的情况下,液体可能就会由于压差的作用从第一腔流向第二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不一定要完全真空,只要使第二腔的内压小于第一腔,也可以实现上述的压差作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对第一腔进行增压,也能够实现上述的压差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移液元件,移液元件能够使第一腔内的液体向第二腔内转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能够使第四腔内的液体向检测区域转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包括用于将第一腔内的样本转移到第二腔内的第一移液元件,以及,将第四腔内的样本转移到检测区域的第二移液元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从而挤压第一腔内的样本,对其产生压力,使其向所需要的方向或者腔室进行转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从而挤压第四腔体内的样本,对其产生压力,使其向所需要的方向或者腔室进行转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一腔处于同一移液通道内,推动第一移液元件可以实现上述的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和第四腔处于同一移液通道内,推动第二移液元件可以实现上述的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第二移液元件、第一腔和第四腔处于同一移液通道内,推动第一移液元件或第二移液元件其中之一可以同时实现上述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可以实现逐级联动的状态,例如在第一移液元件被推动的情况下,第一移液元件首先受力移动,挤压第一腔内的样本,第二移液元件移动的阻力可能大于第一腔内液体被移动的阻力,此时第一腔内的样本优先被转移,当第一腔内的样本被排出至第一移液元件对第二移液元件的作用力大于第二移液元件移动的阻力时,第二移液元件开始挤压第四腔内的样本,使得第四腔内的样本也被转移,或者,在另一些可能的情况下,第二移液元件被推动,第二移液元件首先受力移动并挤压第四腔内的样本,此时,第一移液元件移动的阻力可能大于第四腔内液体被移动的阻力,第四腔内的样本优先被转移,当第四腔内的样本被排出至第二移液元件对第一移液元件的作用力大于第一移液元件移动的阻力时,第一移液元件开始挤压第一腔内的样本,使得第一腔内的样本也被转移。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希望,当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在如前所述的联动状态下,第一腔内的液体优先被转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通道与第二腔可以实现液体连通或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通道与检测区域可以实现液体连通或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将移液通道移液通道分隔为第一腔和第四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将第四腔和第二腔隔断。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内的样本被转移到第二腔内时,第一腔的体积随之缩小。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的体积缩小时,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随之靠拢。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内的样本被转移到测试区域内时,第四腔的体积随之缩小。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内的液体被转移后,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的液体连通状态被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内的液体被转移时,第四腔和第三腔之间的液体连通状态被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和第三腔的连通状态被隔断是通过第二移液元件在移动过程中封闭第二通道来实现的。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的初始体积固定,也就是说,在第四腔受力被压缩之前,第四腔内能够装入的样本的量是可以确定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内的初始位置固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的初始体积固定,也就是说,在第一腔受力被压缩之前,第一腔内能够装入的样本的量是可以确定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内的初始位置固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内的相对初始位置固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通道具有一个移液开口,通过移液开口可以向移液通道内施加外力,实现上述的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开口可以被第一移液元件或第二移液元件所密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还包括能够推动第一移液元件和/或第二移液元件的移液塞。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塞能够通过移液开口伸入移液通道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通道的开口被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和/或第二移液元件上设有与移液塞匹配的插口。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和移液通道之间设有密封元件,确保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内移动时,不会发生样本从移液元件和移液通道的内壁之间泄露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集液体样本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如前所述的样本收集装置,该样本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第一腔和用于收集确认检测样本的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能够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当第一腔和第二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一腔内的液体能够被转移到第二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收集样本的第三腔,第三腔和第一腔能够与第一腔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可以通过第三腔进行初始样本的收集,第一腔内所收集到的样本,可能会被转移到第二腔内用于二次检测用途。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三腔内收集的液体能够同时进入第一腔,也就是说在第三腔进行样本初始收集的时候,第一腔内同时也能够装入初始收集的样本。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内的液体被转入第二腔内时,第一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由于第二腔内的样本是用于二次确认检测,为了确保第二腔内的样本不被污染,在转移之前就将第一腔与其他的腔室进行隔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收集待检测样本的第四腔,第四腔能够与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与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三腔内收集的液体能够同时进入第四腔,第四腔也可以与第三腔在初始收集样本的时候就处于连通的状态,这样第四腔也可以和第三腔基本上同步地完成所需要的样本,第四腔内所收集到的样本主要用于初次检测,初次检测可以直接在第四腔内进行,也可以通过第四腔转移到其他区域进行,例如检测区域。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检测区域,第四腔能够与检测区域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当第四腔在初始收集的时候,第四腔与检测区域可以被隔离开来,也就是说,收集和检测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环节。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与检测区域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四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一方面可以确保检测区域不被其他腔室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定量检测,只要设定第四腔的体积,就可以实现对进入检测区域的样本的定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和第三腔能够结合或者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和第一腔能够结合或者分离。由于第二腔是需要从第一腔或者第三腔获取到所收集的样本的,因此第二腔必须和第一腔或者第三腔或者其中之一建立液体连通的关系,当获取到了所需的样本之后,第二腔又必须要能够独立密封并保存其中的腔体,甚至要被独立进行运输,送往二次检测机构,因此第二腔有必须要和第一腔或者第三腔或者其中之一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和第一腔或者第三腔或者其中之一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的连通装置,连通装置为第一腔内的样本进入到第二腔内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渠道和路径。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初始收集样本的时候,连通装置并没有安装到位,需要进行二次确认收集的时候,再安装连通装置。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装置可以让第一腔和第二腔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也可以将第一腔和第二腔的连通状态隔断。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装置可以将第一腔和第三腔的连通状态隔断。当初始样本的收集完成后,为了确保二次确认样本的无污染,可以先将第一腔和第三腔进行隔断。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初始收集到的样本无法自然进入到第二腔内,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对初始收集到的样本采取一定的作用力。

因此,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提供一种移液元件,在初始收集完成后,第一腔内已经有足够量的样本,那么此时推动移液元件,对第一腔内的样本进行挤压,使其直接或者通过连通装置进入到第二腔内,于此同时,第一腔本身的体积被压缩。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也可以对第四腔内的样本进行转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内样本的转移可以在第一腔内样本转移之后。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四腔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移液元件进行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四腔的移液元件之间可以实现联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提供移液通道,上述的移液元件能够在移液通道内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一腔或第四腔内的液体进行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或第四腔可以是移液通道内的某一段,通过不同的移液元件将其分隔开来形成腔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可以和第二腔实现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可以和检测区域实现液体连通。也就是说,作为移液通道本身就可以和第二腔或者检测区域或者二者连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提供一种移液塞,移液塞主要是用于向移液元件提供移动的动力,使其在移液通道内移动从而对第一腔和/或第四腔内的样本产生挤压的力,使这些样本进行转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提供移液元件和移液通道之间的密封结构,确保在移液元件受力移动时,其与移液通道的内壁之间不会产生缝隙,不会发生样本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液体样本中是否存在被分析物质的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方式的样本收集装置,通过样本收集装置收集待检测的样本,待第四腔内收集有样本后,对其中的样本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待第三腔内收集有样本后,对其中的样本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将第四腔内的样本转移到检测区域对其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将第三腔内的样本转移到检测区域对其进行检测。等获得检测结果后,让第二腔按照上述任意的方式与样本收集装置进行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的特点,使用材料成本低廉,性能优良;便于二次检测。特别的,当需要进行后续的确认检测的时候,不需要把整个检测装置送往测试机构进行检测,而仅仅是从装置中取下第二腔,然后送往检测结构,这样不仅安全,而且节约空间,节约成本,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样本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样本检测装置的局部爆炸图,图中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移液塞未被塞入。

图3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盖体的示意图,此时第二腔和连通器已装配到盖体上。

图4是图3所示的盖体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盖体上部的结构图,示出装配的把手或旋钮结构。

图6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盖体的示意图,此时第二腔尚未装配到盖体上。

图7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和装配结构以及连通器的装配关系图。

图8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和连通器的装配关系图。

图9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通器的示意图。

图10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通器的仰视图。

图11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通器的俯视图。

图12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腔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第二腔的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从图13的角度可以看出第二腔的底部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能够使第二腔与外部或者其他腔体实现液体连通。

图14是图13所示的第二腔底部的开口被密封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第二腔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从图15中可以看出,当第二腔内未被装入样本,第二腔可以收缩为扁平的状态。

图16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腔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与装配结构结合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第二腔被装入样本后的示意图。

图19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完成样本收集后与连通器分离的示意图。

图20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腔的示意图,第三腔可以是一个盒体,在这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检测区域可以设置在第三腔的一侧。

图21是图20中的第三腔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从这个角度可以示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在的位置。

图22是图20中的第三腔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从这个角度可以示出移液通道的部分结构。

图23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腔的示意图,在这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腔上装配了一个密封连接盖。

图24是图23中所示的第三腔上的密封连接盖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的密封连接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26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腔的剖视图,在本图所示的状态下,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尚未安装在移液通道内。

图27是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移液通道的剖视图,在本图所示的状态下,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所处的位置为装置未被使用时的位置,此时第一腔和第四腔均为被压缩,第一通道与第一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第二通道与第四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

图28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移液通道的剖视图,在本图所示的状态下,第二移液元件向挤压第四腔的方向移动,同时开始对第二通道进行密封。

图29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腔的剖视图,在本图所示的状态下,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被移液塞顶至向内的极限位置,此时,第四腔和第一腔均被压缩,第四腔内的样本被推入检测区域内,第一腔内的样本被推入第二腔内,第一腔和第一通道处于液体隔断状态,第四腔和第二通道处于液体隔断状态。

图30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移液塞的示意图。

图31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的示意图。

图32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3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的示意图。

图34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5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上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36是连通器和第一通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7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腔、第三腔和连通器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第一腔41,第二腔42,第三腔43,第四腔44,检测区域45,检测入口46,第一通道47,第二通道48,收集口49,收集槽50,移液通道51,第一移液元件52,第二移液元件53,检测入口隔断件54,开口端55,开口56,密封件57,连通器58,刺破元件59,连通腔60,台阶面61,第二腔的装配结构62,盖体63,锥形面64,测试元件入口65,密封连接盖66,第一盖67,第二盖68,与盖体配合的连接部位69,装配通道70,装配结构外壁71,装配结构内腔72,镂空结构73,固定环74,装配连接件75,密封元件76,移液开口77,移液塞78,第一移动腔79,支撑脚80,密封槽81,第三通道82,压力孔8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或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按照本领域通用的一般技术术语进行理解和解释。

检测

检测表示化验或测试一种物质或材料是否存在,比如,但并不限于此,化学物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药物或者药物代谢物、有机组织或有机组织的代谢物、核酸、蛋白质或聚合物。另外,检测表示测试物质或材料的数量。进一步说,化验还表示免疫检测,化学检测、酶检测等。

确认检测

确认检测又可以称为二次检测、二次确认检测,当第一次检测结果显示可能为阳性或者弱阳性或者无法准确判断时,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或者获得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需要将同一批次的样本(最优是同一批次采集的)送往非现场的或者较远的具有确认检测资质的场所进行第二次检测,以验证检测结果。确认检测的目的是对现场或初次检测结果的一种确认操作,其检验的仪器可能会更为精准,检验的方法可能会更为严密,但基本的原理与初检是相同或者近似的,只是在初检基础上的复检。

样本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的样品包括生物液体(例如病例液体或者临床样品)。液体样品或者液体样品可以来源于固态或者半固态的样品,包括排泄物,生物组织和食品样品。利用任何适当的方法可以将固态或半固态的样品转化成液体样品,例如混合、捣碎、浸软、孵育、溶解或在合适的溶液中(例如水,磷酸盐溶液或其他缓冲溶液)利用酶解作用消化固体样品。“生物样品”包括来源于动物,植物和食品样品,例如包括来源于人或动物的尿液,唾液,血及其成分,脊髓液、阴道分泌物,精子,粪便,汗液,分泌物,组织,器官,瘤,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物,细胞培养物和介质。优选生物样品是尿。食品样品包括食品加工的物质,最终产品,肉,干酪,酒,牛奶和引用水。植物样品包括源于任何植物,植物组织,植物细胞培养物和介质。“环境样品”来源于环境(例如,来自于湖或者其他水体的液体样品,污水样品,土质样品,地下水,海水和废液样品)。环境样品还可包括污水或者其他废水。

利用本实用新型和合适的检测元件,可以检测任何被分析物。优选利用本实用新型检测唾液、尿液中的毒品小分子。当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收集装置可以收集以上任何形式的样本,无论开始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只要这些液体或者液体样本流入到某一个腔室后,这些液体样本可以同时或者稍后流入其他的腔室,由于其他的腔室可以与首先流入的腔室结合或者分离,初始收集样本时,首先流入的腔室和其他的腔室结合,使用者通过一次收集动作可以完成对所需要的多个腔室的液体样本的收集,当需要进行后续确认检测时,让其中某个腔室与整体分离,从而,其中一个腔室或多个腔室内的液体样本可以进行初次检测,而被分离出去的那个腔室中的液体样本可以进行二次检测。可选的,这些腔室的功能地位也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哪些腔室中的液体样本可以进行初次检测,哪些腔室中的液体样本可以进行二次检测是可以互换的。

测试元件

测试元件可以选用横向流动的检测试纸条,它可检测多种被分析物。当然,其他合适的测试元件也可以运用在本实用新型,凡是可以检测样本或者样品是是否含有感兴趣的被分析物质的元件都可以称之为测试元件,这种检测无论是基于何种员技术原理,免疫学、化学、电学、光学,物理学等都可以。

各种测试元件可以被组合在一起运用到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形式是检测试纸。用于分析样本中的被分析物(如毒品或表明身体状况的代谢物)的检测试纸可以是各种形式,如免疫测定或化学分析的形式。检测试纸可以采用非竞争法或竞争法的分析模式。检测试纸包含一具有样本加样区的吸水材料,试剂区和测试区。加样本至样本加样区,通过毛细管作用流到试剂区。在试剂区,如果存在被分析物,样本与试剂结合。然后样本继续流动到检测区。另一些试剂,如与被分析物特异性结合的分子被固定在检测区。这些试剂与样本中的被分析物(如果存在)反应并将被分析物结合在该区,或者与试剂区的某一个试剂结合。用于显示检测信号的标记物存在与试剂区或分离的标记区。

典型的非竞争法分析模式是如果样本中含有被分析物,信号就会产生,如果不包含被分析物,就不产生信号。在竞争法中,如果被分析物不存在于样本中,信号产生,如果存在被分析物,则不产生信号。

测试元件是检测试纸,可以选用吸水或不吸水的材料。检测试纸可包括多种材料用于液体样本传递。其中一种检测试纸的材料可覆盖在另一种材料上,如滤纸覆盖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试纸的一个区可以选用一种或多种材料,而另一区选用其他不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检测试纸可以被黏附在某种支持物或者硬质表面用于提高拿捏检测试纸的强度。

被分析物通过信号发生系统而被检测到,如利用与本分析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种或多种酶,利用如前述将特异结合物质固定在检测试纸上的方法,将一种或多种信号发生系统的组合物固定在检测试纸的被分析物检测区。产生信号的物质可在加样区,试剂区,或检测区,或整个检测试纸上,该物质可以充满检测试纸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上。将含有信号物的溶液加到试纸的表面或将试纸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浸没在含信号物的溶液中。使加入含信号物溶液的试纸干燥。

检测试纸的各个区可以按以下方式排列:加样区,试剂区,检测区,控制区,确定样本是否掺假区,液体样本吸收区。控制区位于检测区之后。所有的区可以被安排在只用一种材料的一条试纸上。也可是不同区采用不同的材料。各个区可以直接和液体样本接触,或不同的区依据液体样本流动的方向排列,将各区的末端与另一区的前端相连并交叠。所用的材料可以是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如滤纸,玻纤或者硝酸纤维素膜等。检测试纸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

一般常用的试剂条为硝酸纤维素膜试剂条,即检测区域包括硝酸纤维素膜,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特异结合分子来显示检测的结果;还可以是醋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等等。例如如下一些专利描述的试剂条或含有试剂条的装置:US 4857453;US 5073484;US 5119831;US 5185127;US 5275785;US 5416000; US 5504013;US 5602040;US 5622871;US 5654162;US 5656503;US 5686315; US 5766961;US 5770460;US 5916815;US 5976895;US 6248598;US 6140136; US 6187269;US 6187598;US 6228660;US 6235241;US 6306642;US 6352862; US 6372515;US 6379620;和US 6403383。以上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测试条以及带有测试条的类似装置都可以被运用到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元件或者检测装置中进行被分析物质的检测,例如样本中被分析物质的检测。

运用到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试剂条可以是通常所说的横向侧流试剂条(Lateral flow test strip),这些检测试剂条的具体结构和检测原理在现有技术中是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普通的检测试剂条,包括样本收集区域,标记区域,检测区域和吸水区域,样本收集区域包括样本接受垫,标记区域包括标记垫,吸水区域可以包括吸水垫,其中检测区域上包括能检测是否含有被分析物质的必要化学物质,例如免疫试剂或者酶化学试剂。一般常用的检测试剂条为硝酸纤维素膜试剂条,即检测区域包括硝酸纤维素膜,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特异结合分子来显示检测的结果;还可以是醋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等等,当然,在检测区域的下游还可以包括检测结果控制区域,通常,控制区域和检测区域上以横线的形式出现,为检测线或者控制线。这样的检测试剂条是传统的试剂条,当然,也可是其他利用毛细作用进行检测的其它类型的试剂条。另外,一般检测试剂条上带有干化学试剂成分,例如固定的抗体或者其他试剂,当遇到液体后,液体随着毛细作用沿着试剂条流动,随着流动,让干的试剂成分溶解于液体,从而到下一个区域处理在该区的干试剂发生反应,从而进行必要的检测。液体流动主要通过毛细作用进行的。这些测试元件见如下文件的描述和记载:李福刚的《硝酸纤维素膜的再生处理及其吸附蛋白能力的研究》;马红艳,李强等的《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中层析膜材料性能的分析》;王勇,王路海等的《一种新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这里都可以被运用到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中,或者被设置在检测腔中与液体样本接触,或者用来检测进入检测腔中的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数量。

除了上述测试元件以试剂条的形式,其本身被用来与某一个较大的腔室,例如本申请中的第三腔43的液体接触来测试液体样本中是否含有被分析物质外,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测试元件也可以被设置在一个集中的测试卡上,测试卡上具有很多凹槽,测试元件位于凹槽中,整个测试卡被设置在检测区域45内,由于第三腔43和检测区域45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检测入口46,进入到第三腔 43内的液体样本可以通过检测入口46进入到检测区域45内,从而被测试卡上的测试元件所检测。当然,除以上公开的载体外,另外的载体也可以被运用到本实用新型中作为承载测试条的载体。例如,在一些方式中,第三腔43或者其他的腔室可以先收集液体样本,然后用单独用测试条或带有测试条的卡片或者载体插入到第三腔43中进行检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这些测试条可以没有被设置在载体上,而是独立存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区域45也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缺少的,测试条也是可以在一些情况下是可以缺少的。

液体的流动

液体的流动,又可以称之为样本的流动或者液体样本的流动,在有些情况下,样本的转移也是通过流动来实现的,液体的流通通常是指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自然界的液体的流动大多数依靠重力的作用从高处流到低处,这里的流动也是依靠外力,即外在的重力情况下的流动,可以成为自然重力的流动。除了重力之外,液体的流动也可以克服重力,进行从低处流动到高处的运动。例如,液体的抽取、或者液体的压迫,或者液体受到压力,而从低处流动到高处,也或者由于压力的关系而克服液体自身的重力而进行的流动。

例如,图27-29中,第三腔位于第一腔和第四腔上,第四腔位于第三腔下,当有液体进入第三腔的时候,液体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可以从第三腔自然的依靠重力流动到第一腔和第四腔中,也可以从上游自然地流动到下游位置,当装置整体摇晃时,液体也有可能因为重力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流向的变化。

被分析物质

能够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被分析物的例子包括一些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包括毒品(如滥用药物)。“滥用药物”(DOA)是指非医学目的地使用药品(通常起麻痹神经的作用)。滥用这些药物会导致身体和精神受到损害,产生依赖性、上瘾并且/或者死亡。药物滥用的例子包括可卡因;安非他明AMP(例如,黑美人、白色安非他命药片、右旋安非他命、右旋苯异丙胺药片、Beans);甲基苯丙胺MET(crank、甲安菲他明、crystal,speed);巴比妥酸盐BAR(如Valium ,Roche Pharmaceuticals,Nutley,New Jersey);镇静剂(即睡觉辅助药品);麦角酸酰二乙胺(LSD);抑制剂(downers,goofballs,barbs,blue devils,yellow jackets,安眠酮);三环类抗抗抑郁剂(TCA,即丙咪嗪、阿密曲替林和多虑平);二甲二氧基甲基苯胺MDMA;苯环己哌啶(PCP);四氢大麻醇(THC、pot,dope, hash,weed,等。);鸦片制剂(即吗啡MOP或者、鸦片、可卡因COC、海洛因,羟二氢可待因酮);抗焦虑药与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是一类主要用于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稳定情绪,兼有催眠镇静作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BZO (benzodiazepines)、非典型BZ类、融合二氮NB23C类、苯氮卓类、BZ受体的配体类、开环BZ类、二苯甲烷衍生物、哌嗪羧酸盐类、哌啶羧酸盐类、奎唑啉酮类、噻嗪及噻唑衍生物、其他杂环类、咪唑型镇静/止痛药(如羟二氢可待因酮OXY,美沙酮MTD)、丙二醇衍生物—氨甲酸酯类、脂肪族化合物、蒽类衍生物等。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也可以用于检测属于医学用途但又容易服药过量的检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或类似物)和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品被人体吸收后会代谢成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汗水等体液中或部分体液存在上述小分子物质。

例如,用本实用新型检测的被分析物包括但不限于,肌氨酸酐、胆红素、亚硝酸盐、蛋白(非特异性),激素(例如,人绒毛促进性激素、黄体酮激素、卵泡刺激素等),血液,白血球,糖,重金属或毒素,细菌物质(如针对特异性细菌的蛋白或糖类物质,如比如大肠杆菌0157:H7、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梭菌属、弯曲菌属、L.monocytogenes、弧菌属、或仙人掌杆菌)和尿样中与生理特征相关的物质,如pH和比重。其他任何临床尿化学分析都可利用侧向横流检测形式配合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检测。

连通和/或隔断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通是指一种流体连通的状态,也即,在这个结构中,流体能够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或者在能够从结构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或者能够从结构的第一个腔体到另一个腔体,这里的“到”是通过流体本身的流动性来实现的,连通具体是指流体连通,即气体连通或者液体连通。气体连通或者液体连通是指液体或者气体能够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流动的过程中可能经过一些物理的结构起到引导作用。所谓经过物理的结构一般是指液体经过这些物理的结构的表面,或者这些结构的内部的空间而被动或者主动流到另外一个地方,被动一般是收到外力而引起的流动,例如毛细作用下的流动。这里的流动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因为自身作用(重力或者压力),也可以是被动的流动。这里的连通并不表示一定需要液体或者气体存在,仅仅在一些情况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或者状态,如果有液体存在,可以从一个物体流动到另一个物体上。这里是指两个物体连接的状态,相反,如果两个物体之间没有液体连通或者气体连通状态,如果有液体在一个物体中或者上,液体不能流动到另外一个物体中或者上,这样的状态为非连通,非液体或者气体连通的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中,有时候也直接将这种气体连通或者液体连通的状态,称之为流体连通或者简称为连通,这种连通并不需要结构内实际存在流体(例如液体或者气体),只是结构能够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的表示。相对应地,本实用新型中的隔断是指与连通(流体连通)相反的状态,即不连通,也就是说,在隔断状态下,流体无法在流动性的作用下实现上述的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或者在能够从结构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或者能够从结构的第一个腔体到另一个腔体,同样,隔断也不需要结构中实际存在液体,可以只是结构的一种状态。

检测装置或收集装置

检测装置是指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被分析物质的装置。收集装置是指进行液体样本的收集和储存的装置。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也可以包括检测装置,或者收集装置与检测装置分隔开,在检测的时候,对收集装置和检测装置进行组合,从而完成检测。也可以是,收集装置和检测装置为一体结构的装置,一旦收集液体样本后,就可以马上进行检测,获得测试结果,同时进行检测样本与收集样本的分隔,从而可以进行二次检测(如果需要)。这里的检测装置或者检测腔体的意思可以互换,收集装置与收集腔体也可以互换,只是起到的作用不同而进行功能的互换。比如,本实用新型说到收集装置的时候,可以不包括检测腔,但是收集装置可以包括有测试元件或者含有测试元件的载体,含有测试元件的收集装置也可以称之为检测装置。当然,收集装置可以包含用来设置测试元件的空间,但是并不一定必须含有测试元件,测试元件可以在后续任何合适的时候和收集装置进行组合而成为检测装置。例如,收集装置可以包括用来容纳测试元件的空间,例如含有检测区域45,或者在收集装置的收集液体的腔中具有合适的位置来设置测试元件或者含有测试元件的载体。

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第一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7-29所示的具体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收集装置,或者用于检测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当然,该检测装置也具有收集的功能或者也包括收集装置,这个收集装置或者检测装置包含第一腔41,第一腔41可以作为直接收集的腔室来使用,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腔室例如第三腔43来实现样本的收集。

当第一腔41作为直接收集的腔体时,其本身可以具有一个直接连通外部的开口,可以通过该开口向第一腔41内注入或装入样本,例如图26所示的结构,此时第一腔41可以从外部直接收集样本。当第一腔41通过其他的腔室来实现样本的收集时,如图27-29所示,其通过一个第一通道47与第三腔43直接连通,并且,第一腔41位于第三腔43的下方,第三腔43具有一个向上的收集口49,通过该收集口49,液体样本可以进入到第三腔43内并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或者往下流,自然下落并进入第一通道的那部分液体样本可以直接落入第一腔41 内,在自然下落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液体样本是无法直接落入第一通道47的,那么这部分液体样本可以在第三腔43的底部集聚,当液面高度超过从第一通道 47高出第三腔43底部的高度时,这部分液体便会通过第一通道47流入到第一腔41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例如,从图中可以看出的,在第一通道47的侧壁上可以开设一个收集槽50,这个收集槽50可以与第三腔43的底部齐平或者略高于第三腔的底部,在自然下落过程中并未进入第一通道47的那部分液体样本会最终汇集到第三腔43的底部,由于收集槽与第三腔43的底部高度比较接近,在第三腔43底部的液体样本很大可能会通过收集槽50进入到第一通道47内从而顺着第一通道47流入到第一腔41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并不需要第三腔 43内所有的样本都流入到第一腔41内,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只要收集到的液体的量足够,必然会有一部分样本会进入到第一通道47内,并且,由于实际使用中,整个腔体可能会处于一个非静止的状态,例如被手持,那么所采集到的样本也会由于摇晃而更大可能地进入到收集槽50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41内的液体样本可以直接用于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43内的液体样本可以直接用于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41内的液体样本可以被转移到其他腔体内,例如第二腔42。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41的体积是可变的,例如图27-29所示的过程中,第一腔41实际上是移液通道51中的一段空间,这一段空间是被第一移液元件52和第二移液元件53所隔离而形成的,当第一移液元件52或者第二移液元件53或者两个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51内移动时,第一腔41的体积就会发生变化。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41的体积可以被压缩,此时其中存储的液体样本会被挤出,至其他腔室中或者用于其他用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41的体积也可以被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腔41内会产生向内的吸引力,使其更快收集到更多的液体样本,或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41的体积会随着所收集样本的增加而扩大。

自密封

所述的自密封是指,在除了腔体自身或者腔体内所容纳的物体(包括液体、气体以及其他物质)可能对腔体的内壁或者外壁所产生的压力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作用力作用在腔体上的时候,腔体可以处于密封状态,腔体内部与外界或者其他腔体之间处于流体隔离的状态,不能够允许流体交换(包括液体、气体等)。在有些情况下,所述的自密封是指,除了上述腔体自身或者腔体内所容纳的物体 (包括液体、气体以及其他物质)可能对腔体的内壁或者外壁所产生的压力以外,即使对腔体的内壁或者外壁施加一定的外力,只要这个外力不足够大或者没有达到一定的值,腔体仍然处于上述密封的状态。在有些情况下,腔体上可能存在开口或者被刺破的孔,但是由于腔体所采用的材质或者具有一定壁厚的关系,这个开口或者被刺破的孔,也可以满足上述在内力或者不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下,不会打开的条件,并且,当施加了外力或者外力足够大的时候,腔体不需要其他部件的介入即能够与外界或者其他腔体实现液体连通(可以是通过所述的开口或者被刺破的孔),而在这个外力撤去之后,又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流体隔离状态时,我们将这个腔体称之为可以自密封的腔体。

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第三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0-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收集装置,或者用于检测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当然,该检测装置也具有收集的功能或者也包括收集装置,这个收集装置或者检测装置包含第三腔43,第三腔43可以作为直接收集的腔室来使用,也可以作为检测的腔体来使用,或者该第三腔43还可以作为一个临时存储的腔体,使进入其中的液体样本通过第三腔43进入到其他的腔体内,其他的腔体可以是收集腔体,也可以是检测腔体。

例如,在图27-29所示的具体方式中,第三腔43作为第一腔41收集液体样本的过渡腔体,通过如前所述的一些方式,第一腔41可以同时收集到进入第三腔43内的液体样本。当然第三腔43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腔室来收集样本。

当第三腔43作为一个过渡腔体时,如图21所示,其底部可能会具有与第一腔41液体连通的第一通道47,以及与第四腔44液体连通的第二通道48,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第一通道47和第二通道48没有被封闭,则第一腔41和第四腔 44就可能够与第三腔43基本上是同步完成样本的收集。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43还可以通过一个检测入口46和检测区域 45实现液体连通,检测入口46可以被调整或者设置为连通或者隔断,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三腔43内的液体引入到检测区域45内,检测区域45内可以设置测试元件,也可以不设置测试元件。当检测区域内设置测试元件时,为了便于观察,检测区域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第一通道47的侧壁上可以开设一个收集槽50,这个收集槽50可以与第三腔43的底部齐平或者略高于第三腔的底部,在自然下落过程中并未进入第一通道47的那部分液体样本会最终汇集到第三腔43的底部,由于收集槽与第三腔43的底部高度比较接近,在第三腔43底部的液体样本很大可能会通过收集槽50进入到第一通道47内从而顺着第一通道47流入到第一腔 41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并不需要第三腔43内所有的样本都流入到第一腔41内,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只要收集到的液体的量足够,必然会有一部分样本会进入到第一通道47内,并且,由于实际使用中,整个腔体可能会处于一个非静止的状态,例如被手持,那么所采集到的样本也会由于摇晃而更大可能地进入到收集槽50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41和第三腔43可以在初始收集的时候处于液体隔离的状态,即,由第三腔43所收集到的液体样本不会自动进入或者不能够在样本自重的作用力下直接进入到第一腔41内,例如第一腔41和第三腔43之间的连通关系被某个元件隔断,当对第三腔43内的液体样本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之后,可以冲破这个元件的隔断,从而使样本从第三腔43内进入第一腔41内。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腔41不一定要作为一个初始收集样本的腔体,其可以作为一个通道,这个通道为样本从第三腔43进入到第二腔42提供了一条路径,由于这个路径的存在,样本可以直接进入到第二腔42内部而不会污染第二腔42的外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43可以被盖体密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可以直接和第三腔43连接从而密封第三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可以直接密封包括检测区域在内的第三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可以仅用于密封第三腔的收集口。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可以通过密封连接件与盖体连接。例如图24-25所示,对于收集口49和测试元件入口65的密封可以采用密封连接盖66,密封连接盖66包括用于盖住样本收集入口第一盖67和用于盖住测试元件入口65的第二盖68,通过第一盖67和第二盖68,密封连接盖66可以同时将收集口49和测试元件入口65盖住,密封连接盖66可以再连接盖体,或者,密封连接件本身就是密封状态的,如图所示,第一盖67和第二盖68卡接配合在第三腔和检测区域的开口部。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式之外,还可以用薄膜进行热塑封,只要保证在检测的时候,该薄膜密封不透气或者不漏液就可以了,当完成检测后,让第二腔与装置主体分离后,装置主体(包括检测区域)可以作丢弃处理,而不必对整个检测装置进行储藏和运输。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先向第三腔43内装入样本,第一腔41内并没有被装入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43内的样本可以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腔41内。例如,如图37所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41可以设置一个穿过第三腔43的第三通道82,在初始收集时,这个第三通道82内不会被装入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以及第二腔的装配结构可以装配到第三通道上,同样的用连通器58可以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42。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将第三腔43内的样本在压力作用下从第一腔41直接压入到第三通道82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可以直接装配到第三通道82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通道82和第三腔43具有共用的开口,但是装入样本时,是要稍加注意,便不会让样本进入到第三通道43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初始收集样本时,为了以防万一,第三通道43可以被封闭,例如用塞子塞住,或者用薄膜封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的底部设置一些能够连通第一腔的开孔,这些开孔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打开,这些开孔仅仅连通第一腔和第三腔,而不与其他腔体或者外部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开孔设置在第三腔的底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开孔设置在第一腔和第三腔共用的壁面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开孔是压力孔83连通,当第三腔43内受到足够的压力时,压力孔83便会打开,让第一腔和第三腔能够实现流体连通,此时样本能够直接从第三腔进入到第一腔,当压力撤除时,压力孔83又能恢复闭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压力孔可以采用如前所述的自封闭的开孔,例如类似“尖叫瓶”的开口。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压力孔在闭合状态下,能够承受来第三腔在装满状态下的液体压力,也就是说,仅仅是向第三腔内装入样本,这些样本的自重不足以打开压力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样本达到一定的收集量时,能够打开压力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压力孔所能承受的压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腔41的断面比第三通道82的断面宽,这样才能够使得第三通道82和第一腔41之间具有一段距离,压力孔83设置在这段距离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对第三腔43内的压力可以来自于盖体,例如盖体上设有活塞向下推动或者挤压上液面,或者盖体盖入时可以产生压力,作用于上液面。

检测入口

检测入口46是收集腔和检测区域之间的连通口,但是,不需要将检测区域和收集腔时刻连通,收集腔可以和检测区域分隔开,并根据需要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检测入口46设置检测入口隔断件54,通过检测入口隔断件54来实现检测入口46可以被调整或者设置为连通或者隔断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三腔43内的液体引入到检测区域45内。

例如,如图27所示的方式中,检测入口隔断件54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厚度,其上设有切口,切口的切面之间是过盈配合的,那么在没有压力或者压力不足的情况下,整个切口是处于闭合的状态,可以隔断液体流通,但是当切口的一侧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切口就会顺着压力的方向敞开,进行自然泄压,也就是说,当切口的一侧有一定量的样本,或者对样本施加一定的压力,就可以冲开切口,使收集腔和检测区域45液体连通,当压力撤除之后,切口又可以恢复闭合的状态。

检测区域

检测区域45在本实用新型是用来对液体样本进行分析测试的是否存在被分析物质。一般,在检测区域45里面可以包括测试元件,该测试元件和液体样本进行接触进行对液体样本的化验或者测试。在传统的产品中,一般在制造带有检测腔的装置的时候,一般都是先制作测试元件或者让测试元件设置在载体上,然后再把测试元件插入到检测区域中,然后再密封检测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区域一般具有一个开口让测试元件能够出入到检测区域中。例如如图1-2、20-21 所示,检测区域45的上端设有一个测试元件入口65,如前所述的,通过这个测试元件入口65可以让测试元件插入到检测区域45内。通常情况下,插入到检测腔后,需要对检测区域的开口65进行密封,这种密封效果和质量要求非常高,正如前面所阐述的,整个检测装置或者收集装置都需要一起进行运输和包装,为了避免位于检测区域的液体或者第三腔的液体不至于泄露,需要对任何可能产生泄露的地方进行严格密封,而且每一个产品都需要进行密封性的检测,这样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二次确认的第二腔后,对这些以前考虑需要密封效果好的地方就可以不用刻意去考虑,这种密封只需要暂时的密封就够了,而且不需要要求持久性的密封。例如图24-25所示,对于收集口49和测试元件入口65的密封可以采用密封连接盖66,密封连接盖66包括用于盖住样本收集入口第一盖67和用于盖住测试元件入口65的第二盖68,通过第一盖67和第二盖68,密封连接盖66可以同时将收集口49和测试元件入口65盖住,密封连接盖66的密封就采用常规的密封就可以了,例如第一盖67和第二盖68卡接配合在第三腔和检测区域的开口部。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式之外,还可以用薄膜进行热塑封,只要保证在检测的时候,该薄膜密封不透气或者不漏液就可以了,当完成检测后,让第二腔与装置主体分离后,装置主体(包括检测区域)可以作丢弃处理,而不必对整个检测装置进行储藏和运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密封连接盖66上还可以设置如图24-25所示的与盖体配合的连接部位69,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接部位69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例如图中所示的形式,当然,连接部位69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形式的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密封连接盖66和盖体 63的连接即可。当然,密封连接盖66本身也可以作为装置的盖体,此时不需要连接部位69,而是直接将密封连接盖66做成可以密封整个装置的形状。

用于收集确认检测样本的第二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确认检测样本的第二腔42。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能够收集与初始检测样本同一批次的样本,也就是说,在采集初始样本的同时,也可以向第二腔42装入同一批次的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内的样本来自于第一腔41。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内的样本来自第三腔4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可以直接收集样本。

作为第二腔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2-15所示,第二腔42是一个体积可变的腔体,这个腔体具有一个开口端55,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开口端55不能被压缩,如图13所示,开口端55内设有一个开口,这个开口56可以时第二腔42 与其他腔体连通从而通过其他腔体收集样本,或者这个开口可以允许第二腔42 自行收集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个开口56可以被密封件57密封,如图 14所示,当被密封件密封时,密封件57能够与开口56固连、紧配或可拆式连接或结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58和第二腔42的连通方式可以是以刺破元件刺破57来实现。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开口端55也可以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单独设置密封件,直接将开口端与第二腔42一体成型,或者设置能够随开口端55 一同被压缩的密封件,此时密封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或者伸缩性。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可以具有一个自密封的开口,如前所述,这个开口在一定范围的压力下能够处于密封的状态,确保第二腔42内的液体不会流出,但是在压力超过一定数值,则有可能会打开,当超过这个数值的压力撤除后,又会恢复到密封的状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密封件57可以是橡胶塞或者塑胶塞或者硅胶塞,其具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被刺破的时候能够通过刺破元件与外界或者其他腔体连通,当刺破元件撤除之后,又能够恢复密封,恢复后的密封可以保证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其中的液体不会渗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内可以被抽真空,这样,由于第二腔42 没有内压,一旦与其他腔体或者外界连通,则会有利于样本向第二腔42内流入。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在被装入液体样本后其形状和体积会发生改变,如图18-19所示,当第二腔42被装入一定量的液体样本后,其形状从扁平状扩张为圆柱状。由于第二腔42具有这样的伸缩性或弹性,并且在装入样本时其开口端被刺破元件刺破,因此第二腔42内装入的样本在需要使用时,可以挤压第二腔42使其从被刺破元件刺破的开口端流出。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也可以是硬质腔体,例如采用玻璃或者塑料材料制成,密封件57上可以设置能够自密封的开口,例如,类似“尖叫瓶”的开口。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自密封的开口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腔上。

连通器

如图9-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连通第二腔42和第一腔41的连通器58。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58与第二腔42可拆式的连接或者结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腔体和连通器连接或者结合时,连通器能够将腔体内部与其他腔体或者外部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腔体和连通器拆开时,腔体处于自密封的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58用于连通第二腔42和其他腔体,例如第一腔41,或者是第三腔4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58用于连通第二腔42和外部空间。

如图9所示,连通器58可以具有一个刺破元件59,这个刺破元件59能够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刺破第二腔42,并为第二腔42建立一个与其他腔体或者外界连通的通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刺破元件59是如图所示的针头。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58具有一个连通腔60,刺破元件59与连通腔60连通,连通腔60本身可以和其他腔体连通,例如,连通腔60可以和第一腔41连通,当第一腔41被挤压时,其内的样本能够通过连通腔60顺着刺破元件59进入到第二腔42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腔60也可以作为直接收集样本的入口。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腔60可以将第一通道47部分的容纳其中,这部分尤其包括前面所述收集槽50,如图36所示,是连通器和第一通道的一种装配方式,在这种装配方式下,连通器将第一通道和第三腔43隔断,使第一通道只能够连通第二腔42和第一腔41,此时第二腔42只能接受来自第一腔41的样本,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其他腔体内的样本用作检测的情况,确保进入到第二腔42 内作为二次检测的样本不会在初始检测的时候被污染,同时将第一通道与第三腔隔断后,第二腔的外周边不会被来自第三腔的样本污染,在第二腔完成收集并取出后,其外表面不会沾染样本。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为连通器58和盖体63设置一个限位结构,这个限位结构可以防止连通器58被带离盖体,因为连通器58的外壁可能会与样本发生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腔42被取出时,连通器58最好不要和第二腔42同时被带出,否则会有样本,也就是说,在第二腔42取出的同时,要实现第二腔42与连通器58的分离,这种分离可以通过限位结构限制连通器的移动来实现。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限位结构可以设置在盖体63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限位结构可以设置在连通器58上。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58的端面上具有一个台阶面61,台阶面61 可以作为连通器58罩在第一通道47上的一个基准面,并且,当第二腔完成样本收集后,连通器58由于刺破元件59的作用是会连接在第二腔42上的,此时需要将第二腔和连通器58分离,也即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但由于连通器本身已经被样本沾染,不能手动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台阶面61的突出,可以通过盖体63上第二腔的装配结构62对这个台阶面61的作用,确保在第二腔42 分离时,连通器58仍然留在装置内,不会随之被拔出。此外,连通器58上还具有一个锥形面64,锥形面的主要作用是便于连通器58的安装。

如图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通器58在初始使用时,可以被装在盖体63上第二腔的装配结构62的下端,随着盖体63的盖合套在第一通道47上。在初始使用或者初始装配的时候,连通器58并不连通第二腔,只有当需要收集二次确认检测的样本时,连通器58才会在一定的作用下连通第二腔。

例如图7-8和36所示的状态,是连通器58尚未与第二腔42连通的状态,此时第二腔42内尚未收集到液体样本,在这种配合状态下,通过配合关系或者外力将连通器58向第二腔42的方向推动,则连通器58上的刺破元件59能够刺破第二腔的外壁或者刺破第二腔上的密封件57与第二腔液体连通。又如图19 所示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是连通器58从第二腔拔出的状态,此时第二腔内已收集到足够量的液体样本,此时拔出连通器58,第二腔被刺破的外壁或者第二腔的密封件57能够自然闭合,这个自然闭合的状态能够承受其内所收集到的液体样本的压力。需要使用时,挤压第二腔,液体样本可以从被刺破处流出。

盖体

如图3-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体6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2所示,盖体63可以连接在密封连接盖66 上,盖体63与密封连接盖66可以通过连接部位69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也就是说,盖体63可以盖合在密封连接盖66上,也可以从其上取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不设置密封连接盖66,盖体63直接盖合在第三腔43的口部,盖体63也可以与第三腔43的口部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当盖体63盖合时,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样本收集装置整体密封。如前所述,这种密封可以是普通的密封,也可以是要求较高的密封结构,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63在密封配合的同时,能够将第二腔42装入,使得第二腔42处于一个能够随时采集样本的位置或者状态。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置于能够随时采集样本的位置或者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63上设置第二腔的装配结构62,第二腔42能够与该装配结构62可拆式的连接或者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被使用前(例如运输存储或者销售的时候)第二腔42可以与装配结构62分离,如果这种分离能够缩减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然后在使用时,再将第二腔42装入到装配结构62内,第二腔能够随装配结构被装入到合适的位置。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63上设置装配通道70,第二腔的装配结构62能够与该装配通道70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也就是说第二腔可以首先被装入该装配结构内,再通过该装配结构装入到盖体63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器58也会被装入到装配结构62内,但是连通器 58装入装配结构62并不表示其直接与第二腔42连通,如前所述的,连通器58 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在其他配合作用或者外力作用下,与第二腔42液体连通或者分离。

第二腔的装配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第二腔的装配结构 62,该装配结构62的主要作用是将第二腔装入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42是一个柔性体,其外壁能够被挤压,并且第二腔需要和盖体或者是其他的腔体进行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在这种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第二腔施加一定的外力,如果对第二腔这种柔性体没有一个外部的保护结构,很有可能会施力不当将其中的液体样本挤出,这是绝对需要避免的情况,因此装配结构不仅是承载第二腔,还对第二腔起到一个支撑和临时保护的作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也可以是硬质腔体,例如玻璃或者塑料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装配结构也可以对第二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更主要的是起到一个对第二腔进行抓取、握持的方便的方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7、16-17所示,装配结构具有一个外壁71和内腔72,第二腔可以被装入其内腔中,第二腔和内腔可以采用固定结合、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式结合可拆式连接的形式装配在一起。装配的目的是使得第二腔和装配结构能够作为一个整体与盖体或者其他的腔体和部件进行连接或者结合。如前所述,装配结构62需要对第二腔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因此,装配结构62的外壁必须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硬度,这个形状要超出第二腔的外廓形状范围,硬度要满足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而不对第二腔造成挤压,例如手指的挤压,由于第二腔的工作环境通常都是移动或者手动操作,在使用时也不会刻意去挤压第二腔或者装配结构,因此对硬度的要求也不会太高,通常的塑料材质的硬度基本上就能够满足这个要求。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由于第二腔在释放样本时,可能会通过挤压其外壁的方式来实现,装配结构的外壁上设置一些镂空结构73,可以穿过这些镂空结构 73对第二腔进行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由于有镂空结构73的存在,装配结构本身即能够承受一定范围内的挤压变形,需要是释放样本时,只要挤压装配结构,通过装配结构对第二腔施加压力,也能够达到排出样本的目的。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62上设有一个和第二腔的开口端55匹配的固定环74,开口端55的外壁与该固定环74的内壁固定连接、结合或者可拆式的连接或者结合,从而将第二腔固定在装配结构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固定环74和开口端55均位于第二腔和装配结构的下端。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62与盖体63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结构62上设有一个装配连接件75,装配连接件75能够与盖体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连接件75通过螺纹与盖体63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在另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装配连接件75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盖体进行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为了第二腔的分离和装入方便,如图16-17所示,装配结构62上设有一个旋钮76,如图1-3所示,当装配结构被装入到盖体63上之后,旋钮76是露出于盖体的外表面的,反向转动旋钮76可以将装配结构和第二腔从中取出,应当说明的是,旋钮76只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际上,把手、拨片、挂环等具体的实现形式都能够实现这种功能,只要有一个元件,能够露出于盖体的外表面,便于第二腔的装入和分离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这个元件的具体形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的密封件57可以固定在装配结构62上,例如设置在固定环74处,或者设置在固定环74外,或者其他穿过密封件57即能够连通第二腔42内部的位置上。

第一通道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腔并不是直接具有对外的收集口,而是通过其他的腔室,例如第三腔43来接收液体样本,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三腔直接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三腔通过一个第一通道47连通,如图 27-29所示,第一通道47的作用是使第一腔和第三腔实现液体连通,流体可以通过该第一通道从第三腔进入第一腔。例如在图中所示的方式中,这个第一通道 47位于第三腔43的底部,这样,进入到第三腔内的样本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流入到第一腔内。第一通道47与第三腔43直接连通,并且,第一腔41 位于第三腔43的下方,第三腔43具有一个向上的收集口49,通过该收集口49,液体样本可以进入到第三腔43内并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或者往下流,自然下落并进入第一通道的那部分液体样本可以直接落入第一腔41内,在自然下落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液体样本是无法直接落入第一通道47的,那么这部分液体样本可以在第三腔43的底部集聚,当液面高度超过从第一通道47高出第三腔43 底部的高度时,这部分液体便会通过第一通道47流入到第一腔41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样本也可以从第一腔进入第三腔。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例如,从图中可以看出的,在第一通道47的侧壁上可以开设一个收集槽50,这个收集槽50可以与第三腔43的底部齐平或者略高于第三腔的底部,在自然下落过程中并未进入第一通道47的那部分液体样本会最终汇集到第三腔43的底部,由于收集槽与第三腔43的底部高度比较接近,在第三腔43底部的液体样本很大可能会通过收集槽50进入到第一通道47内从而顺着第一通道47流入到第一腔41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并不需要第三腔 43内所有的样本都流入到第一腔41内,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只要收集到的液体的量足够,必然会有一部分样本会进入到第一通道47内,并且,由于实际使用中,整个腔体可能会处于一个非静止的状态,例如被手持,那么所采集到的样本也会由于摇晃而更大可能地进入到收集槽50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通道47可以被封闭,例如在第一腔内的样本向第二腔中转移,或者第二腔被取出以及放入时,由于第二腔是用于收集二次确认检测的液体样本的,当第一通道被封闭时,第一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例如,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样本首先进入第三腔,并可沿前述的第一通道流入第一腔,第一腔内的液体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二腔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二腔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时,第一通道可以被封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36所示,可以通过连通器将第一通道封闭,在这种装配方式下,连通器将第一通道和第三腔43隔断,使第一通道只能够连通第二腔42和第一腔 41,此时第二腔42只能接受来自第一腔41的样本,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其他腔体内的样本用作检测的情况,确保进入到第二腔42内作为二次检测的样本不会在初始检测的时候被污染,同时将第一通道与第三腔隔断后,第二腔的外周边不会被来自第三腔的样本污染,在第二腔完成收集并取出后,其外表面不会沾染样本。

第四腔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暂存检测样本的第四腔,如图27-28所示,第四腔内的样本主要用于初次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直接从第四腔内对样本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将第四腔内的样本推入到检测区域内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可以直接收集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可以通过其他的腔室收集样本。

当第四腔通过其他腔室收集样本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能够与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与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三腔内收集的液体能够同时进入第四腔,第四腔也可以与第三腔在初始收集样本的时候就处于连通的状态,例如,如图27-28所示,第四腔位于第三腔的底部,第三腔的底部设有与第四腔连通的开口,这样,进入到第三腔的液体样本就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流入第四腔,第四腔也可以和第三腔基本上同步地完成所需要的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可以和第三腔直接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可以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三腔液体连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能够与检测区域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当第四腔在初始收集的时候,第四腔与检测区域可以被隔离开来,也就是说,收集和检测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环节。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和检测区域的隔离和连通可以通过检测入口来实现。如前所述,检测入口46是收集腔和检测区域之间的连通口,但是,不需要将检测区域和收集腔时刻连通,收集腔可以和检测区域分隔开,并根据需要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检测入口46设置检测入口隔断件54,通过检测入口隔断件54来实现检测入口46可以被调整或者设置为连通或者隔断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三腔43内的液体引入到检测区域45内。

例如,如图27所示的方式中,检测入口隔断件54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厚度,其上设有切口,切口的切面之间是过盈配合的,那么在没有压力或者压力不足的情况下,整个切口是处于闭合的状态,可以隔断液体流通,但是当切口的一侧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切口就会顺着压力的方向敞开,进行自然泄压,也就是说,当切口的一侧有一定量的样本,或者对样本施加一定的压力,就可以冲开切口,使收集腔和检测区域45液体连通,当压力撤除之后,切口又可以恢复闭合的状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44与检测区域45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四腔44和第三腔43处于液体隔断状态,一方面可以确保检测区域不被其他腔室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定量检测,只要设定第四腔的体积,就可以实现对进入检测区域的样本的定量。

第二通道

如前所述,第二通道48的作用是使第四腔44和第三腔43实现液体连通,从而使第四腔44能够和第三腔43同步收集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考虑到这部分样本本身要避免污染性,这部分样本在检测的时候要避免与其他腔体内的样本接触,以及这部分样本在接触了检测区域的测试元件之后不要回流的问题,当第四腔内的样本被转移到检测区域的时候,第二通道也同时被封闭。例如,如图28所示的状态,第二移液元件53的初始位置处于第二通道48下方的一侧,在第四腔44收集样本的过程中,第二通道所处的位置不变,当需要将样本推入检测区域时,第二移液元件53向靠近检测区域45的方向移动,此时也是一个逐渐封闭第二通道48的过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通道48与检测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移液元件53本身的长度,这样,在完成移液后,第二通道48 仍然处于被第二移液元件53封闭的状态。

第一移液元件、第二移液元件、移液通道和移液塞

本实用新型提供移液元件,移液元件的作用是使第一腔41内的液体向第二腔42内转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也能够使第四腔44内的液体向检测区域45转移,上述两种转移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过程。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27-29、31-34所示,移液元件包括用于将第一腔41内的样本转移到第二腔42内的第一移液元件52,以及,将第四腔44内的样本转移到检测区域45的第二移液元件53,第一移液元件52和第二移液元件 53可以独立移动也可以联动,第一移液元件52和第二移液元件53通常是被推动移动然后对各自腔体内的液体产生推力,使这些样本转移到其他的腔体或者区域内。例如,第一移液元件5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从而挤压第一腔51内的样本,对其产生压力,使其向所需要的方向或者腔室进行转移,例如通过连通器58进入到第二腔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5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从而挤压第四腔44体内的样本,对其产生压力,使其向所需要的方向或者腔室进行转移,例如进入到检测区域45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52和第一腔41处于同一移液通道51 内,推动第一移液元件可以实现上述的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和第四腔处于同一移液通道内,推动第二移液元件可以实现上述的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第二移液元件、第一腔和第四腔处于同一移液通道51内,推动第一移液元件或第二移液元件其中之一可以同时实现上述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可以实现逐级联动的状态,例如在第一移液元件被推动的情况下,第一移液元件首先受力移动,挤压第一腔内的样本,第二移液元件移动的阻力可能大于第一腔内液体被移动的阻力,此时第一腔内的样本优先被转移,当第一腔内的样本被排出至第一移液元件对第二移液元件的作用力大于第二移液元件移动的阻力时,第二移液元件开始挤压第四腔内的样本,使得第四腔内的样本也被转移,或者,在另一些可能的情况下,第二移液元件被推动,第二移液元件首先受力移动并挤压第四腔内的样本,此时,第一移液元件移动的阻力可能大于第四腔内液体被移动的阻力,第四腔内的样本优先被转移,当第四腔内的样本被排出至第二移液元件对第一移液元件的作用力大于第一移液元件移动的阻力时,第一移液元件开始挤压第一腔内的样本,使得第一腔内的样本也被转移。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希望,当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在如前所述的联动状态下,第一腔内的液体优先被转移,然后第四腔内的液体才冲破检测区域的入口,这是为了确保第一腔内转移到第二腔内的液体样本不会在检测的时候被污染,当然,第一腔和第四腔的转移也可以同步进行,由于在结构上有一个顺着液体流向的顺序,因此回流或者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通道与第二腔可以实现液体连通或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通道与检测区域可以实现液体连通或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将移液通道移液通道分隔为第一腔和第四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将第四腔和第二腔隔断,实际上,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四腔是移液通道上的两段。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内的样本被转移到第二腔内时,第一腔的体积随之缩小。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的体积缩小时,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随之靠拢。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内的样本被转移到测试区域内时,第四腔的体积随之缩小。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内的液体被转移后,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的液体连通状态被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内的液体被转移时,第四腔和第三腔之间的液体连通状态被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和第三腔的连通状态被隔断是通过第二移液元件在移动过程中封闭第二通道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实现定量检测。例如,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的初始体积固定,也就是说,在第四腔受力被压缩之前,第四腔内能够装入的样本的量是可以确定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内的初始位置固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的初始体积固定,也就是说,在第一腔受力被压缩之前,第一腔内能够装入的样本的量是可以确定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内的初始位置固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和第二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内的相对初始位置固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通道具有一个移液开口77,通过移液开口可以向移液通道内施加外力,实现上述的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开口可以被第一移液元件或第二移液元件所密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还包括能够推动第一移液元件和/或第二移液元件的移液塞。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塞能够通过移液开口伸入移液通道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通道的开口被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和/或第二移液元件上设有与移液塞匹配的插口。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和移液通道51之间设有密封元件76,密封元件76可以是如图35所示的密封圈,密封圈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确保移液元件在移液通道内移动时,不会发生样本从移液元件和移液通道的内壁之间泄露的情况。密封元件76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增加移液元件和移液通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在足够的摩擦力作用下,向第一腔和第四腔内的装入液体不足以使移液元件发生位移,就可以实现定量收集和定量检测。

如图31-32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52包括一个第一移动腔79,动力部件例如移液塞78可以部分伸入这个移动腔79内从而推动第一移液元件52,对应的,移液塞78也可以设置一个锥部,这个腔体可以为动力部件提供施力点,同时还能够一定程度上限定推动的方向。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移动腔79。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52上设有支撑脚80,支撑脚80可以隔开第一移液元件52和第二移液元件53,确保两个移液元件之间始终留有一定的空间。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上也可以不设置支撑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移液元件上设有密封槽81,密封元件76安装在密封槽81内。密封槽81可以是一道或者多道。

如图33-34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移液元件53包括一个第二移动腔82,动力部件可以部分伸入这个移动腔82内推动第二移液元件53,从而将第四腔内的样本推入到检测区域内,如图29所示是第四腔内的样本被完全推入检测区域的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移动腔82。

收集液体样本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集液体样本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如前所述的样本收集装置,该样本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第一腔和用于收集确认检测样本的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能够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当第一腔和第二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一腔内的液体能够被转移到第二腔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收集样本的第三腔,第三腔和第一腔能够与第一腔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可以通过第三腔进行初始样本的收集,第一腔内所收集到的样本,可能会被转移到第二腔内用于二次检测用途。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三腔内收集的液体能够同时进入第一腔,也就是说在第三腔进行样本初始收集的时候,第一腔内同时也能够装入初始收集的样本。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一腔内的液体被转入第二腔内时,第一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由于第二腔内的样本是用于二次确认检测,为了确保第二腔内的样本不被污染,在转移之前就将第一腔与其他的腔室进行隔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收集待检测样本的第四腔,第四腔能够与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与第三腔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三腔内收集的液体能够同时进入第四腔,第四腔也可以与第三腔在初始收集样本的时候就处于连通的状态,这样第四腔也可以和第三腔基本上同步地完成所需要的样本,第四腔内所收集到的样本主要用于初次检测,初次检测可以直接在第四腔内进行,也可以通过第四腔转移到其他区域进行,例如检测区域。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检测区域,第四腔能够与检测区域处于液体连通或隔断的状态,当第四腔在初始收集的时候,第四腔与检测区域可以被隔离开来,也就是说,收集和检测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环节。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四腔与检测区域处于液体连通状态时,第四腔和第三腔处于液体隔断状态,一方面可以确保检测区域不被其他腔室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定量检测,只要设定第四腔的体积,就可以实现对进入检测区域的样本的定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和第三腔能够结合或者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和第一腔能够结合或者分离。由于第二腔是需要从第一腔或者第三腔获取到所收集的样本的,因此第二腔必须和第一腔或者第三腔或者其中之一建立液体连通的关系,当获取到了所需的样本之后,第二腔又必须要能够独立密封并保存其中的腔体,甚至要被独立进行运输,送往二次检测机构,因此第二腔有必须要和第一腔或者第三腔或者其中之一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可以和第一腔或者第三腔或者其中之一可拆式的结合或者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的连通装置,连通装置为第一腔内的样本进入到第二腔内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渠道和路径。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初始收集样本的时候,连通装置并没有安装到位,需要进行二次确认收集的时候,再安装连通装置。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装置可以让第一腔和第二腔处于液体连通的状态也可以将第一腔和第二腔的连通状态隔断。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通装置可以将第一腔和第三腔的连通状态隔断。当初始样本的收集完成后,为了确保二次确认样本的无污染,可以先将第一腔和第三腔进行隔断。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初始收集到的样本无法自然进入到第二腔内,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对初始收集到的样本采取一定的作用力。

因此,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提供一种移液元件,在初始收集完成后,第一腔内已经有足够量的样本,那么此时推动移液元件,对第一腔内的样本进行挤压,使其直接或者通过连通装置进入到第二腔内,于此同时,第一腔本身的体积被压缩。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移液元件也可以对第四腔内的样本进行转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内样本的转移可以在第一腔内样本转移之后。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四腔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移液元件进行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四腔的移液元件之间可以实现联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提供移液通道,上述的移液元件能够在移液通道内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一腔或第四腔内的液体进行挤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或第四腔可以是移液通道内的某一段,通过不同的移液元件将其分隔开来形成腔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可以和第二腔实现液体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可以和检测区域实现液体连通。也就是说,作为移液通道本身就可以和第二腔或者检测区域或者二者连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提供一种移液塞,移液塞主要是用于向移液元件提供移动的动力,使其在移液通道内移动从而对第一腔和/或第四腔内的样本产生挤压的力,使这些样本进行转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提供移液元件和移液通道之间的密封结构,确保在移液元件受力移动时,其与移液通道的内壁之间不会产生缝隙,不会发生样本泄露。

样本检测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液体样本中是否存在被分析物质的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方式的样本收集装置,通过样本收集装置收集待检测的样本,待第四腔内收集有样本后,对其中的样本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待第三腔内收集有样本后,对其中的样本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将第四腔内的样本转移到检测区域对其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将第三腔内的样本转移到检测区域对其进行检测。等获得检测结果后,让第二腔按照上述任意的方式与样本收集装置进行分离。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样本收集装置可以包括盖体63和第三腔43,盖体和第三腔通过连接部位69可拆式连接。样本收集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些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在使用前可以是单独不装配的状态,例如第二腔42、装配结构62、连通器58、移液塞78等,这些零部件在运输包装时,可以被装入第三腔43内,盖体63的装配通道上,可以预先配置一个塞子,用于塞住装配通道,防止积灰或者装配通道内部被污染。在一些情况下,连通器58也可以作为一个零部件,在使用时再装配到盖体上。使用时,将塞子取下,然后将第二腔42装配到盖体 63的装配通道内,第二腔本身可以安装在一个装配结构上,这个装配结构和第二腔形成一个装配体,这个装配体装入到盖体63的装配通道内,然后再将连通器58也装入到装配通道70的下端,连通器58可以将装配通道的下端封闭,在使用前,如图36所示,连通器58并不会刺破第二腔。在一些情况下,连通器 58可以是预先装配在盖体62的装配通道底部的,但是并没有装配到配合的极限位置。

收集样本时,打开盖体,按照上述关系将第二腔等部件装配到盖体内,然后向第三腔内收集样本,在第三腔内收集样本的同时,样本会自动流入到第一腔和第四腔内,直到达到所需的量,然后将盖体63合上,在盖体密封的过程中,连通器58首先会封闭第一通道,然后盖体继续向下盖合,则装配通道会下压,使连通器进一步进入到装配通道内,直至刺破第二腔上的密封件57,此时第一通道被连通器封闭,第一腔和第三腔处于隔离状态,而第一腔和第二腔通过连通器处于液体连通状态,但是由于连通器是通过针头连接的,第一腔内的液体又是位于第二腔的下方,因此第一腔内的液体不会主动流入第二腔内,第四腔内的样本也不会主动流入检测区域内。

检测样本时,通过移液塞78向内推动第一移液元件52,此时第一移液元件 52向内的移动会使第一腔41的体积变小,挤压第一腔内的液体样本,使其向第二腔移动,同时也会对第二移液元件53产生向内的推力,但是在这个向内的推力克服第二移液元件53与移液通道51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之前,第二移液元件 53都是不动的,直到第一移液元件52和第二移液元件53相接触,此时第二腔已基本上完成样本的收集,进一步向内推动移液塞,第二移液元件53开始挤压第四腔内的液体样本,将其推入检测区域内,通过测试元件进行检测,如29所示的状态为第四腔内的样本完全被推入检测区域内。由于第二移液元件51的位置在初始状态下是可以确定的,因此第四腔44的体积是可以确定的,从而实现定量检测。

在本实施例的方式中,可以在检测区域内放置测试元件,通过测试元件来对样本进行初始检测,检测区域采用透明材料制成,通过检测区域的外表面可以直接观察到测试结果,当测试结果可能呈阳性或者弱阳性或者无法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二次确认检测时,通过转动旋钮76,将第二腔以及装配结构取出,此时连通器留在检测装置中,第二腔可以独立被运往二次确认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