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阻隔性测试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2411发布日期:2019-02-10 22:5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阻隔性测试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阻隔性测试腔,属于阻隔性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包装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包装的各个领域,包装材料的阻隔性是产品保质的关键因素。所谓阻隔性,通常是指包装材料对氧气、水蒸气的阻隔能力,阻隔能力越强,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就越不容易进入包装内部,自然也不会对包装内部的内容物产生影响,阻隔能力强的包装材料通常被称为高阻隔材料,反而则被称为低阻隔材料。包装材料对氧气、水蒸气的阻隔能力是产品保质期长短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来讲,高阻隔材料的保质期更长。

测试腔是阻隔性测试仪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腔分为两半,试验时被测试样被装夹在两个测试腔之间,然后通过锁紧机构将两个测试腔锁紧,形成密封空间确保被测试样与外界隔绝,测试腔可配置控温和温度监控,测试腔的密封程度与两个测试腔锁紧的力度有密切关联,而密封的好和坏直接决定了试验结果的误差大小。

现有的测试腔存在以下问题:

1、装卸试样方便性与测试结果准确度的矛盾;

2、人工锁紧造成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关于问题1,现有测试腔都是包括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推动两个腔体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做对向运动从而实现试样夹持的推动装置,通过调节上第一腔体的距离实现试样装卸和夹持,当需要装卸试样时,通过推动装置调节上第一腔体的距离为容许双手操作将试样装上或卸下的距离,如此会造成推动装置的行程变大,然后引入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的因素,因为推动装置行程过大,由推动装置连接的测试腔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偏移,造成测试腔不能均匀压紧测试样品,从而造成试验结果不准备。

关于问题2,现有的推动装置都是手动工作模式,测试腔的开合都是人工来操作,锁紧时由人工旋转带有丝杠的手柄使两个测试腔密合在一起,试验对测试腔的密封程度要求极高,锁紧力度稍有不够,就可能造成密封不严产生气体泄漏,导致试验失败。另外人工锁紧力度因人而异,很难保证锁紧扭矩的一致性,最始料不及的是测试腔锁紧与否只有到测试阶段才能觉察到,此时数个小时已经过去了,若有此类情况发生,必须终止试验重新开始。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因为装卸样品和人工操作推动装置使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阻隔性测试腔,设有腔体开启装置缩短推动装置的行程,并且推动装置处于自动工作模式,使薄膜阻隔性测试结果准确,结果重现性好,测试效率高。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膜阻隔性测试腔,包括第二腔体、第一腔体、推动两个腔体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做对向运动从而实现试样夹持的推动装置,还包括腔体开启装置,腔体开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成半闭合形状的固定板、竖板、横板和勾板,第一腔体位于腔体开启装置的开口处且与腔体开启装置之间形成闭合空间,第二腔体位于闭合空间内第一腔体的上方;第一腔体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腔体的另一端设有卡槽,勾板的下端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勾,勾板的上端与横板转动连接,竖板与固定板转动连接;第二腔体连接推动装置,推动装置为自动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固定板与第一腔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竖板的下端通过转轴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横板的一端与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勾板的上端与横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勾板的下端与第一腔体的卡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勾板上设有开启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装置为气缸,气缸位于横板上,气缸杆穿过横板与第二腔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装置为丝杠和电机,丝杠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丝杠的另一端穿过横板与第二腔体相连,横板被丝杠穿过的位置开有丝杠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杠杆和杆体,升降机构和杆体分别连接在杠杆的两端,且杆体穿过横板与第二腔体相连。

进一步的,第二腔体连接有导向柱,横板上开有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孔。

进一步的,推动装置连接于第二腔体的中央位置,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勾板上设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位于横板的下方,且横板与限位挡板接触的端部开有倒角。

进一步的,固定板上设有角度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腔体开启装置,通过腔体开启装置可以使第二腔体相对第一腔体进行转动,从而使上第一腔体之间的测试空间暴露,方便装卸试样,利用该腔体开启装置后,可以缩短腔体开启装置的行程,避免引入影响测试结果准确度的因素,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同时推动装置处于自动工作模式,取代了人力锁紧操作,实现了对测试腔的自动锁紧,对试样进行自动夹持,可以保持固定的夹持力,结果重现性好、测试效率高、具有零装夹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薄膜阻隔性测试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测试腔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薄膜阻隔性测试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所述薄膜阻隔性测试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动装置,2、横板,3、勾板,4、第一腔体,5、第二腔体,6、气缸,7、气缸杆,8、导向柱,9、固定板,10、竖板,11、试样放置区,12、丝杆,13、电机,14、杆体,15、杠杆,16、升降机构,17、开启手柄,18、转轴,19、转轴,20、卡槽,21、导向孔,22、卡勾,23、限位挡板,24、角度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薄膜阻隔性测试腔,如图1所示,包括第二腔体5、第一腔体4、推动两个腔体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做对向运动从而实现试样夹持的推动装置1、腔体开启装置,腔体开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成半闭合形状的固定板9、竖板10、横板2和勾板3,第一腔体4位于腔体开启装置的开口处且与第一腔体4腔体开启装置之间形成闭合空间,第二腔体5位于闭合空间内第一腔体4的上方。为了实现自动开启,第一腔体4的一端与固定板9固定连接,第一腔体4的另一端设有卡槽20,勾板3的下端设有与卡槽20相配合的卡勾22,勾板3的上端与横板2转动连接,竖板10与固定板9转动连接。

为了使夹持力保持一致,推动装置为自动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9与第一腔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竖板10的下端通过转轴19与固定板9转动连接,横板2的一端与竖板10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勾板3的上端与横板2的另一端通过转轴18转动连接,勾板11的下端通过卡勾22与第一腔体4的卡槽20相配合。为了方便开启,勾板3上设有开启手柄17。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装置1为气缸6,气缸6位于横板2上,气缸杆7穿过横板2与第二腔体5相连。进一步的,推动装置1也就是气缸杆7连接于第二腔体5的中央位置。第二腔体5与第一腔体4平行设置,气缸杆7与第二腔体5垂直。

为了避免推动装置1运动过程中存在偏移,第二腔体5连接有导向柱8,横板2上开有与导向柱8相配合的导向孔21,导向柱8和导向孔21均竖直设置,导向柱8的下端与第一腔体4相连,导向柱8的上端悬空,当推动装置1推动第二腔体5上下运动时,导向柱8也在导向孔21内上下运动,实现导向作用。

为了限制勾板3和竖板10转动的角度,勾板3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挡板23,固定板9与竖板10连接处设置有角度挡板24。限位挡板23位于横板的下方,且横板与限位挡板接触的端部开有倒角,倒角的角度α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勾板3转动角度α后,限位挡板与倒角面接触,从而限制勾板3不能继续转动。角度挡板24位于固定板9的上端,当竖板10转动一定角度后抵在角度挡板24,从而限制竖板10继续转动。

如图2所示,为测试腔开启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开启是通过腔体开启装置实现的,实现过程为:当腔体处于未锁紧状态时,抬升开启手柄17,带动勾板3围绕转轴18转动,使勾板3的卡勾22与第一腔体的卡槽20相脱离,直至勾板3上的限位挡板23与横板2接触,勾板3停止转动,此时继续抬升手柄17,会带动固连在一起的横板2和竖板10绕转轴19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竖板10与设置在固定板9上的角度限位板24接触,腔体就处于图2所示的开启状态。第一腔体4与第二腔体5之间的开合角度大于95°,保证腔体开合的稳定性。此时可将试样放置于试样放置区11,试样放置完毕后,向下拉动开启手柄17,使横板2放平,勾板3的卡勾22卡入第一腔体4的卡槽20内,然后气缸6通过气缸杆7推动第二腔体5向下移动,推动装置1在向下推动第二腔体5时,第二腔体5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且在导向柱8的导向下第二腔体5会垂直向下压紧在第一腔体4上,当第二腔体5底部的整个平面压在第一腔体4顶部整个平面上时,推动装置1继续向下推动第二腔体5,此时在反向作用力的带动下,横板2会与第二腔体5相对于气缸方向做反向运动,勾板3被同时带动进行反向运动,勾板3的卡勾22与卡槽20上沿卡紧,在力的相互作用下,第一腔体4与第二腔体5夹紧密封,然后进行阻隔性测试即可。

本实施例中,勾板3与横板2、竖板10与固定板9之间的转动连接,只为提供腔体的旋转开合。当勾板3上的卡勾22卡入第一腔体的卡槽内时,上述转动连接被固定,此时横板2、勾板3、竖板10不会发生旋转运动,故不会影响整套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推动装置1为气缸6,气缸6处于自动工作模式,且可以设置气缸的压力、行程等参数,使第二腔体5对试样的夹持力保持一致,对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好,测试效率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装置1为丝杠12和电机13,丝杠12的一端与电机13的输出轴相连,丝杠12的另一端穿过横板2与第二腔体5相连,横板2被丝12杠穿过的位置开有丝杠12相匹配的内螺纹。丝杠12与横板2形成螺母丝杠副,通过电机13带动丝杠12旋转并将丝杠12的旋转转换为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对第二腔体5的驱动。因为电机13的扭矩已知,丝杠12所能产生的力已知,故可以保证对试样的夹持力保持一致,不会因夹紧力度的不一致影响试验结果,测试精度和效率均提高。其他同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与第二腔体5连接的杆体14,杆体14与杠杆15一端连接,杠杆15另一端与升降机构16连接,杠杆15中部设置支点,升降机构16推动杠杆15另一端向上运动,则杠杆15一端带动杆体14下移从而将第二腔体5和第一腔体4夹紧。升降机构16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马达,还可以为其他能推动杠杆上下运动的液压缸或凸轮机构等。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设置马达的扭矩或者气缸的压力以及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比例使夹持力保持一致,避免因夹紧力度的不一致影响试验结果,测试精度和效率均提高。

以上描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替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