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及涨壳锚头拉伸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4381发布日期:2019-03-02 02:56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及涨壳锚头拉伸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锚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岩土锚固中涨壳锚头抗拉实验的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及涨壳锚头拉伸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涨壳锚头作为预应力锚杆而大量应用在防岩爆等方面,但是却缺少简单直接测量涨壳锚头抗拉拔力的实验设备。目前多以实际施工场地进行试用,这样以施工效果为准的实验方法极为麻烦,且费用昂贵,实验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及涨壳锚头拉伸试验装置,其能够在施工前就准确测得涨壳锚头抗拉拔力的数值、工装结构简单、试验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包括:工装内衬,其包括至少两片设置在涨壳锚头周向的内衬抱箍,且所述涨壳锚头的外壁与所述内衬抱箍的内壁匹配啮合;工装外壳,其包括至少两片夹持抱箍,且在所述夹持抱箍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内衬抱箍匹配的第一限位沉槽,所述夹持抱箍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工装内衬匹配嵌设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沉槽中;和工装夹持柄,所述工装夹持柄固定连接在所述工装外壳的其中一端。

所述工装夹持柄包括连接头和连接柄,所述夹持抱箍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沉槽,所述连接头匹配嵌设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沉槽中,所述连接柄伸出所述工装外壳。

所述第二限位沉槽与第一限位沉槽对应连通设置。

所述内衬抱箍的内壁上布设有多道平行的沟槽。

所述工装内衬包括2~4片内衬抱箍.

所述工装外壳包括2片夹持抱箍,且两片所述夹持抱箍之间开设有对应的

所述第二限位沉槽与第一限位沉槽对应连通设置。

所述内衬抱箍的内壁上布设有多道平行的沟槽。

所述工装内衬包括2~4片内衬抱箍。

所述工装外壳包括2片夹持抱箍,且两片所述夹持抱箍上开设有对应的多对连接通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夹持抱箍之间设置有垫片。

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装置,包括:前面任一条所述的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工装夹持柄固定夹具;和拉伸试验机,其上设有固定锚杆的夹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实验方法简单,在不具备施工岩层场景的情况下能够简单、有效、准确地测量出涨壳锚头的抗拉拔力,即在施工前就准确测得涨壳锚头抗拉拔力的数值,工装结构简单,试验方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的立体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00为工装夹持柄、101为连接柄、102为连接头;

200为工装外壳、201为夹持抱箍、202为第二限位沉槽、203为第一限位沉槽;

300为工装内衬、301为内衬抱箍、302为沟槽;

400为螺栓;500为螺母;600为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本申请是一种可以简单直接测量涨壳锚头抗拉拔力的实验设备,主要解决的是不用模拟施工条件,在不具备施工岩层场景的情况下能够简单、有效、准确地测量出涨壳锚头的抗拉拔力,即在施工前就准确测得涨壳锚头抗拉拔力的数值,其包括工装内衬、工装外壳、工装夹持柄、螺栓、螺母和垫片,工装内衬模拟涨壳锚头与岩层接触,工装外壳用来固定工装内衬,防止工装内衬移动,工装夹持柄用来固定工装整体,螺栓、螺母和垫片用来固定工装外壳。

具体的结构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包括工装内衬300、工装外壳200和工装夹持柄100,工装内衬300包括两片镜像对称设置在涨壳锚头周向的内衬抱箍301,且所述内衬抱箍301的内壁上布设有多道不连续的平行的沟槽302,所述内衬抱箍的外壁光滑,所述涨壳锚头的外壁与所述内衬抱箍301的内壁匹配啮合;工装外壳200的外形整体为长方体,工装外壳200包括镜像对称的两片夹持抱箍201,且两片所述夹持抱箍201上开设有对应的八对连接通孔,并通过螺栓400固定连接,螺栓400穿过两片所述夹持抱箍201上对应的连接通孔后与螺母旋合,将两片所述夹持抱箍201连接起来,所述夹持抱箍201之间设置有垫片600,在所述夹持抱箍20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内衬抱箍301匹配的第一限位沉槽203,所述工装内衬200匹配嵌设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沉槽203中,两片所述夹持抱箍201的一端端部之间形成的通孔大于两片所述内衬抱箍301之间形成的通孔,方便锚杆通过;所述工装夹持柄100固定连接在所述工装外壳200的其中一端,所述工装夹持柄100包括连接头102和连接柄101,所述连接头102和连接柄101均设置为圆柱状,所述夹持抱箍20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沉槽202,所述连接头102匹配嵌设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沉槽202中,所述第二限位沉槽202与第一限位沉槽203对应连通设置,两片所述夹持抱箍201的另一端端部之间形成的通孔大于所述连接柄101的直径,方便所述连接柄101通过两片所述夹持抱箍201的另一端端部之间形成的通孔伸出所述工装外壳200。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装置,包括:前面所述的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工装夹持柄固定夹具;和拉伸试验机,其上设有固定锚杆的夹头。

本实施例的一种涨壳锚头拉伸试验工装在实验时,先将涨壳锚头置于工装内衬300内部,把工装内衬300的两片内衬抱箍合拢,放入工装外壳200的一片夹持抱箍201内,后将工装夹持柄100的连接头102置于第二限位沉槽202内,工装夹持柄100的连接柄101伸出工装外壳,后与工装外壳200的另一片夹持抱箍201组合,用螺栓400、螺母500连接固定好,然后将工装夹持柄100的连接柄101用工装夹持柄固定夹具固定好,在工装外壳200另一端插入锚杆,锚杆从两片所述夹持抱箍201的端部之间形成的通孔通过,然后旋入涨壳锚头,锚杆连接拉伸试验机夹头进行拉伸,至连接失效或断裂。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现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