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5537发布日期:2019-02-26 17:3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路板技术的发展,电路板能够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电路板的应用越来越广。在电路板出厂之前,需要对电路板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电路板是否能够实现预期功能、电路板所产生的各个信号是否正常,确定电路板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或者,在应用了电路板的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需要对设备中的电路板进行测试,以测试电路板所产生的各个信号是否正常、以及电路板哪一部分存在故障。

测试电路板是否合格的设备称为工装。在测试电路板时,将工装与电路板通信连接,工装向电路板发送测试信号,电路板根据测试信号向工装发送反馈信号,工装可以根据电路板发送的反馈信号确定电路板的电路是否存在问题,以及电路板中存在故障的部分。

目前市场上的电路板通常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进行通讯。但是根据电路板实现的功能的不同、电路板应用领域的不同,电路板的种类繁多,不同电路板的CAN参数会有差异。在采用工装对电路板进行检测时,为保证工装与电路板的正常通讯,工装中的CAN总线参数必须按照电路板的CAN总线参数进行设置。但是,工装中的CAN总线参数改动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解决了现有工装中的CAN总线参数改动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包括:工装本体、通讯转换电路、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第二通讯总线电路和隔离电路;其中,

所述通讯转换电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与所述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连接,通过所述隔离电路与第二通讯总线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与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与所述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与所述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相同。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为CAN总线电路。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为CAN总线电路芯片。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为CAN总线电路。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为CAN总线电路芯片。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中用于发送高电平信号的CAN管脚与所述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中用于发送高电平信号的CAN管脚连接;

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中用于发送低电平信号的CAN管脚与所述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中用于发送低电平信号的CAN管脚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通讯转换电路、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与所述工装本体连接同一接地点且跟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与所述待测电路板连接的接地点不同。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中用于发送高电平信号的CAN管脚与所述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中用于发送高电平信号的CAN管脚连接;

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中用于发送低电平信号的CAN管脚与所述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中用于发送低电平信号的CAN管脚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发送的第一管脚通过所述隔离电路与所述通讯转换电路的接收管脚连接;

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接收第二管脚通过所述隔离电路与所述通讯转换电路的发送管脚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发送的第三管脚与所述通讯转换电路的接收管脚连接;

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接收的第四管脚与所述通讯转换电路的发送管脚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还包括:第一非门和第二非门;

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发送的第一管脚通过所述第一非门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

所述通讯转换电路的发送管脚通过所述第二非门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与所述待测电路板连接同一接地点且跟所述工装本体、所述通讯转换电路、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连接的接地点不同。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配置参数为传输配置参数。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传输配置参数为波特率。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通讯转换电路、所述第一通讯总线电路、所述第二通讯总线电路和所述隔离电路集成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所述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与所述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包括:工装本体、通讯转换电路、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第二通讯总线电路和隔离电路;其中,通讯转换电路通过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与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连接,通过隔离电路与第二通讯总线电路连接,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与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连接;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与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相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与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相同。通过在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中增加通讯转换电路、第一通讯总线电路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使得当待测电路板的配置参数发生变化时,只需更改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而无需更改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由通讯转换电路根据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进行通讯转换,因而大大降低了配置参数的修改难度,提高了配置参数的修改效率以及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

附图标记:

100—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

11—工装本体;

111—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

1111—通讯电路111的CANH管脚;

1112—通讯电路111的CANL管脚;

12—通讯转换电路;

121—通讯转换电路的第一接收管脚;

122—通讯转换电路的第一发送管脚;

123—通讯转换电路的第二接收管脚;

124—通讯转换电路的第二发送管脚;

13—第一通讯总线电路;

131—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发送的第三管脚;

13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接收的第四管脚;

133—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CANH管脚;

134—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CANL管脚;

14—第二通讯总线电路;

141—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发送的第一管脚;

142—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用于接收的第二管脚;

143—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CANH管脚;

144—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CANL管脚;

15—待测电路板;

151—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

1511—通讯电路151的CANH管脚;

1512—通讯电路151的CANL管脚;

16—隔离电路;

17—第一非门;

18—第二非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包括:工装本体11、通讯转换电路1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和隔离电路16;其中,

通讯转换电路12通过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连接,通过隔离电路16与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连接,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连接;

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配置参数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配置参数相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配置参数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的配置参数相同。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待测电路板15与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连接,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用于对待测电路板15进行测试。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除包括工装本体11外,还包括通讯转换电路12、隔离电路16和两个通讯总线电路,即,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工装本体11与待测电路板15不再直接通讯连接,而是依次通过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通讯转换电路12、隔离电路16、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待测电路板15连接。

示例性的,通讯转换电路12通过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连接,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配置参数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配置参数相同。通讯转换电路12通过隔离电路16、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连接。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配置参数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的配置参数相同。通讯转换电路12连接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用于实现通讯转换。

当待测电路板15的配置参数发生变化时,只需更改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配置参数,而无需更改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配置参数,由通讯转换电路12根据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配置参数进行通讯转换,因而大大降低了配置参数的修改难度,提高了配置参数的修改效率以及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的适应性。

示例性的,通过在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通讯转换电路12之间设置隔离电路16,可隔离待测电路板15对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的干扰。

示例性的,隔离电路16示例性的可以为光电耦合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包括:工装本体、通讯转换电路、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第二通讯总线电路和隔离电路;其中,通讯转换电路通过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与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连接,通过隔离电路与第二通讯总线电路连接,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与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连接;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与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相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与待测电路板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相同。通过在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中增加通讯转换电路、第一通讯总线电路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使得当待测电路板的配置参数发生变化时,只需更改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而无需更改工装本体的通讯电路的配置参数,由通讯转换电路根据第一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的配置参数进行通讯转换,因而大大降低了配置参数的修改难度,提高了配置参数的修改效率以及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适应性。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可以为CAN总线电路。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可以为CAN总线电路。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可以为CAN总线电路芯片。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可以为CAN总线电路芯片。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中,配置参数可以为传输配置参数。例如,配置参数可以为CAN总线传输配置参数。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中,传输配置参数为波特率。可选的,传输配置参数还可以为CAN总线标识。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通讯转换电路1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集成在一起。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还可提供一种通讯转换系统,包括如图1所示的通讯转换电路1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和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配置参数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的配置参数不同。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本实施例对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与通讯转换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

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用于发送的第三管脚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接收管脚连接;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用于接收的第四管脚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发送管脚连接。

示例性的,参照图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用于发送的第三管脚131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一接收管脚121(RX1)连接;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用于接收的第四管脚132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一发送管脚122(TX1)连接。

示例性的,当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接收工装本体11发送的测试信号时,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通过第三管脚131将测试信号发送至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一接收管脚121。当通讯转换电路12通过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接收到待测电路板15发送的反馈信号时,通讯转换电路12通过第一发送管脚122将反馈信号发送至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第四管脚132。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本实施例对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与工装本体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

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中用于发送高电平信号的CAN管脚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中用于发送高电平信号的CAN管脚连接;

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中用于发送低电平信号的CAN管脚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中用于发送低电平信号的CAN管脚连接。

示例性的,参照图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CANH管脚133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CANH管脚1111连接;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的CANL管脚134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CANL管脚1112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通过CANH、CANL管脚连接。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通过CANH、CANL管脚接收工装本体11发送的测试信号,并通过CANH、CANL管脚向工装本体11发送反馈信号。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本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总线电路为CAN总线电路芯片。如图3所示:

CAN总线电路芯片的管脚1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一接收管脚121连接;CAN总线电路芯片的管脚4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一发送管脚122连接。

CAN总线电路芯片的管脚7(CANH)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CANH管脚1111连接;CAN总线电路芯片的管脚6(CANL)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CANL管脚1112连接。

示例性的,CAN总线电路芯片的管脚7(CANH)通过限流电阻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CANH管脚1111连接;CAN总线电路芯片的管脚6(CANL)通过限流电阻与工装本体11的通讯电路111的CANL管脚1112连接。

示例性的,CAN总线电路芯片的管脚2(GND)接地(GND),管脚3(VCC)接5V电源,管脚5悬空,管脚8通过电阻接地(GND)。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本实施例对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与通讯转换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

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用于发送的第一管脚通过隔离电路16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接收管脚连接;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用于接收的第二管脚通过隔离电路16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发送管脚连接。

示例性的,参照图2,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用于发送的第一管脚141通过隔离电路16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二接收管脚123(RX2)连接;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用于接收的第二管脚142通过隔离电路16与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二发送管脚124(TX2)连接。

示例性的,当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接收待测电路板15发送的反馈信号时,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通过第一管脚141、隔离电路16将反馈信号发送至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二接收管脚123。当通讯转换电路12通过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接收到工装本体11发送的测试信号时,通讯转换电路12通过第二发送管脚124、隔离电路16将测试信号发送至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第二管脚142。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本实施例对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与待测电路板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

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中用于发送高电平信号的CAN管脚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中用于发送高电平信号的CAN管脚连接;

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中用于发送低电平信号的CAN管脚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中用于发送低电平信号的CAN管脚连接。

示例性的,参照图2,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CANH管脚143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的CANH管脚1511连接;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CANL管脚144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的CANL管脚1512连接。

示例性的,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待测电路板15的通讯电路151通过CANH、CANL管脚连接。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通过CANH、CANL管脚向待测电路板15发送测试信号,并通过CANH、CANL管脚接收待测电路板15发送的反馈信号。

示例性的,第二通讯总线电路也可以为CAN总线电路芯片,CAN总线电路芯片的管脚与通讯转换电路12、待测电路板15的连接方式类似图3,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本实施例中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还包括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器。如图4所示,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还包括:ESD防护器;

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CANL管脚和CANH管脚连接有ESD防护器,对CANL、CANH管脚中的信号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本实施例中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非门和第二非门。如图5所示,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非门17和第二非门18;

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的用于发送的第一管脚141通过第一非门17与隔离电路16连接;通讯转换电路12的第二发送管脚124通过第二非门18与隔离电路16连接。

示例性的,当隔离电路16的接收管脚在接收到信号时,对信号进行取反时,需在隔离电路16的接收管脚处设置非门电路。

示例性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讯转换电路1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与工装本体11连接同一接地点且跟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待测电路板15连接的接地点不同。

示例性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待测电路板15连接同一接地点且跟工装本体11、通讯转换电路1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连接的接地点不同。

示例性的,工装本体11、通讯转换电路1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连接在第一接地点。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待测电路板15连接第二接地点。如图5所示,隔离电路16左侧的电路连接至接地点SGND,隔离电路16右侧的电路连接至另一接地点,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GND。

示例性的,通过设置隔离电路,将工装本体11、通讯转换电路12、第一通讯总线电路13、第二通讯总线电路14与待测电路板15连接至不同的接地点,避免了待测电路板15将干扰引入电路板测试工装系统1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