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2716发布日期:2019-03-15 20:0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



背景技术:

微压空气传感器的进气盖与橡胶隔膜之间构成致密的集气室,以保证微压空气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现有技术中,多数微压空气传感器气密性不良的情况,影响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密性好的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包括进气盖本体及设于所述进气盖本体上的进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盖本体包括呈台阶布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靠近中部,所述第二安装面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外圈,且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环形的保压环,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限位凸筋。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所述第二安装面与隔膜外圈贴合接触,所述保压环与所述进气盖本体一体成型。

所述保压环高为0.5~0.8mm。

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均匀间隔设置的多条所述限位凸筋。

所述限位凸筋长为9~10mm,宽为1~1.5mm,高为1mm。

所述限位凸筋的上端面及所述保压环的上端面均为弧形结构面。

所述第二安装面外圈设有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上设有便于插接安装的安装卡槽。

所述安装卡槽的外壁面高于其内壁面。

所述第一安装面中部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集气凹腔。

所述集气凹腔呈倒锥形结构,所述进气嘴设于所述集气凹腔上,且与所述集气凹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这种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型,且气密性好,大大提升传感器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进气盖本体,11、第一安装面,12、第二安装面,13、第三安装面,14、集气凹腔,2、进气嘴,3、限位凸筋,4、保压环,5、安装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这种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如图1、2、3中所示,包括进气盖本体1及设于进气盖本体1上的进气嘴2,进气盖本体1包括呈台阶布置的第一安装面11和第二安装面12,第一安装面11靠近中部,第二安装面12设于第一安装面11外圈,且位置高于第一安装面11,在第二安装面12上设有环形的保压环4,在第一安装面11上设有限位凸筋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其进气盖结构中增加保压环4,来满足水位传感器使用过程中的气密性;限位凸筋3的设置可防止隔膜长期使用大面积粘合在进气盖内部,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安装面12与隔膜外圈贴合接触,保压环4与进气盖本体1一体成型,保压环4优选高为0.5~0.8mm,可得到较好的密封保压性能,提高传感器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中所示,在第一安装面11上设有均匀间隔设置的多条限位凸筋3。优选的设有八条呈米字型结构布置的限位凸筋3,限位凸筋3长为9~10mm,宽为1~1.5mm,高为1mm,此种结构布置及大小的限位凸筋3可有效的防止隔膜端面大面积粘合在进气盖的第一安装面11上,通过限位凸筋3的限位支撑,在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大大延长的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限位凸筋3的上端面及保压环4的上端面均为弧形结构面,避免损坏橡胶的隔膜,且可得到较好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中所示,第二安装面12外圈设有第三安装面13,第三安装面13上设有便于插接安装的安装卡槽5,结构简单,且可方便快捷的安装在外连接件上。优选的,安装卡槽5的外壁面高于其内壁面,也可起到提升其密封性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安装面11中部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集气凹腔14。优选的,集气凹腔14呈倒锥形结构,进气嘴2设于集气凹腔14上,且与集气凹腔14连通。

本实用新型这种微压空气传感器进气盖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型,且气密性好,大大提升传感器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