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以及锚杆支护巷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2524发布日期:2019-03-22 19:5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以及锚杆支护巷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以及锚杆支护巷道。



背景技术:

在矿山井下巷道施工时需要进行定位放线测量,放线要保证两个关键点,一是需要考虑中线线桩的稳定性,二是需要考虑中线的准确性;放线桩一般都是布置在顶板上,由于巷道受上覆岩层地应力以及采动冲击力的的影响,顶板会有下沉、位移或者变形的现象;实践中,按稳定性巷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稳定的巷道:顶板为坚硬岩石,且地应力小的巷道,一般采用锚喷支护,变形较小;另一类是稳定性差的巷道:顶板为软岩或者软矿脉层(如煤层),采深大的矿井有冲击地压的巷道,矿压显现、围岩软、地应力影响较大的巷道,此类巷道顶板扰动剧烈,附着其上的线桩位移较为频繁,导致中线不在同一垂直面上,影响其施工方向以及工程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的巷道也具有多种线桩以及线桩的布置方法:1、水泥式(或胶体式):在顶板上的凹坑内填入湿水泥块或者速凝水泥块团块,插入测钉,下挂工程线;2、木桩式:在顶板上打孔,孔内砸入木桩,木桩上打入测钉,下挂工程线;3、铁桩(钉) 式:直接用带孔的长铁钉打入顶板,铁钉长度一般小于10cm;4、切筋式:根据顶板支护的材料,就地取材用铰钳在支护网筋上切割小口,小口内系上工程线。但是上述的几种中线的埋桩方式埋藏较浅,易受顶板变化的影响,因此中线桩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应力、采动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进行中线埋桩时因受到上覆岩层地应力以及采动的影响,而导致埋线桩稳定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包括固设在顶板上的锚杆、与所述锚杆固设的盘桩以及与所述锚杆固设的锚盘;

所述锚杆插入所述顶板深处,所述盘桩固设在所述锚杆的底部,所述锚盘套设在所述锚杆上,且所述锚盘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盘桩之间,所述锚盘与所述顶板抵接;

所述盘桩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悬挂工程线。

进一步的,所述盘桩上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盘桩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锚杆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盘桩呈圆盘结构,且所述盘桩沿径向方向高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盘桩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环绕设置在所述中心通孔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还包括固设在所述锚杆上的螺母;

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盘桩与所述锚盘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还包括垫圈;

所述垫圈设置在所述螺母与所述盘桩之间,且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锚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垫圈采用弹簧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伸出所述顶板的部分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用于与所述锚盘、所述螺母、所述垫圈以及所述盘桩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部的长度范围值在15mm-50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的底端面与所述盘桩的底面平齐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杆支护巷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进行中线埋桩时因受到上覆岩层地应力以及采动的影响,而导致埋线桩稳定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锚杆支护巷道,包括多个上述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还包括锚杆支护巷道本体;

多个所述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均布在所述锚杆支护巷道本体内。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排成一条直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包括锚杆、锚盘和盘桩,锚杆插入顶板的深处,且与顶板是固定连接;锚盘设置在套设在锚杆的底部,且锚盘朝向顶板的端面与底板抵接;在锚盘的下方还套设有盘桩,盘桩与锚杆固接。

在实际应用时,将盘桩固定好后,根据方向在其上钻孔形成穿孔,穿孔能够用于连接工程线;穿孔贯穿盘桩设置,工程线的下垂端连接重锤,重锤靠重力下坠,形成一条铅垂线;在同一垂直面的几条工程线,就组成一组中线,代表一个施工方向线。由于锚杆是预先固定在顶板深处的,牢固性很强,进而确保固设在锚杆上的盘桩稳定,盘桩的稳定确保了悬挂的工程线的稳定性,确保中线方向的稳定性,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效果;当遇到矿山开采所产生的地应力或者采动力的影响时,工程线(中线)受到由岩石层传递的应力以及采动影响大为减小,且增加了中线的稳定性,改善了现有技术在进行中线埋桩时直接固定在岩石层而受到地应力以及采动影响较大,进而导致中线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同时,该锚盘在煤层或者矿脉开采后,巷道顶板上的盘桩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进而节约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锚杆支护巷道,包括上述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还包括锚杆支护巷道本体,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设置在锚杆支护巷道本体上,且在锚杆支护巷道本体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护的顶板。

需要注意的是,该锚杆支护巷道内设置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的结构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实施例一已经进行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盘桩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的第一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的第二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锚杆与岩石层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提供的锚杆支护巷道中线的示意图。

图标:10-锚杆;20-锚盘;30-盘桩;40-顶板;50-岩石层;60- 螺母;70-弹簧垫圈;80-工程线;100-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 101-螺纹部;110-指向仪;301-穿孔;302-中心通孔;303-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包括固设在顶板40上的锚杆10、与锚杆10固接的盘桩30以及与锚杆10固接的锚盘20;锚杆10插入顶板40的深处,盘桩30套设在锚杆10的底部,锚盘20套设在锚杆10上,且位于顶板40与盘桩 30之间,锚盘20与顶板40抵接;盘桩30设置有穿孔301,穿孔301 用于连接工程线80。

具体的,该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包括锚杆10、锚盘20 和盘桩30,顶板40由岩石层50组成,锚杆10插入顶板40的深处,即岩石层50的深处,且与岩石层50是固定连接;锚盘20设置在套设在锚杆10的底部,且锚盘20朝向顶板40的端面与底板抵接;在锚盘20的下方还套设有盘桩30,盘桩30与锚杆10固接。

在实际应用时,将盘桩30固定好后,根据方向在其上钻孔形成穿孔301,穿孔301能够用于连接工程线80;穿孔301贯穿盘桩30 设置,工程线80的下垂端连接重锤,重锤靠重力下坠,形成一条铅垂线;在同一垂直面的几条工程线80,就组成一组中线,代表一个施工方向线。由于锚杆10是预先固定在顶板40深处的,牢固性很强,进而确保固设在锚杆10上的盘桩30稳定,盘桩30的稳定确保了悬挂的工程线80的稳定性,确保中线方向的稳定性,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效果;当遇到矿山开采所产生的地应力或者采动力的影响时,工程线80(中线)受到由岩石层50传递的应力以及采动影响大为减小,且增加了中线的稳定性,改善了现有技术在进行中线埋桩时直接固定在岩石层50而受到地应力以及采动影响较大,进而导致中线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同时,该锚盘20在煤层或者矿脉开采后,巷道顶板40 上的盘桩30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进而节约了使用成本。

在实际使用时,锚杆10的长度一般为1.8m-2.2m,直径为 20mm-22mm一般的锚杆10能够深入岩石层50大约2m,在顶板40上均匀的呈矩形、棱形分布,插入岩石层50大约1.5m-2.2m,如直径φ20、长度2米的锚杆10设计值:拉拔力100KN,锚固力120KN(相当于10吨、12吨的力,煤矿规程规定);因此,锚固力很强,稳定性很好。

其中,盘桩30上用于设置穿孔301的范围很广,进而增加了工程线80放线的视野,操作更为方便。

在实际使用时,巷道(隧道)是由一系列深入岩石层50大约2 米左右的锚杆10,组合药卷、锚盘20、螺母60等器件支护形成的巷道(隧道),具有组合梁、悬吊作用,巷道围岩稳定性能大大增强。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盘桩30上设置有中心通孔302,盘桩30通过中心通孔302与锚杆10固接。

具体的,盘桩30上设置有中心通孔302,盘桩30通过中心通孔 302套设在锚杆10的外侧壁上,且与锚杆10固接,穿孔301设置在中心通孔302的周测,即中心通孔302的外周一侧均能够用于设置穿孔301,以确保工程线80放线获得足够的使用视野。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盘桩30呈圆盘结构,且盘桩30沿径向方向高度逐渐减小。

具体的,盘桩30设置为圆盘结构,因此盘桩30的周测表面光滑无棱角,便于工作人员手扶,同时增加了盘桩30自身的安全性,改善了当盘桩30上具有棱角时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例如工作人员碰触到棱角处受伤等。

在实际使用时,盘桩30沿径向方向高度逐渐减小,即在盘桩30 中心通孔302的边缘处高度最大,逐渐向外侧延伸的同时,高度也逐渐减小,且在延伸的终止端高度为最小。

需要注意的是,盘桩30的下端面始终保持水平设置,只有盘桩 30的上端面距离下端面之间的高度逐渐由内至外的减小,使得盘桩 30的上端面形成斜面,更便于工作人员手持,同时降低了材料用料,节省了制造成本。

其中,锚杆10也设置为圆盘结构,且锚盘20的直径大于盘桩30的直径,锚盘20与顶板40直接接触,故而当锚盘20的直径较大时与顶板40的接触面积也会增加,进而增加了对顶板40的支撑力;同时,较大的接触面积对顶板40施加的压力也会进行均分,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盘桩30还设置有安装部303,安装部303环绕设置在中心通孔302的外侧。

具体的,在盘桩30上还设置有安装部303,安装部303是一个内套螺纹的筒状结构,设置在盘桩30的上端面上,且位于中心通孔 302的外侧,,环绕在中心通孔302的外侧,安装部303的内径与锚杆10的螺纹部101的外径一致,以便盘桩30与螺纹部101紧密连接,安装部303可以使用金属内衬,坚固耐磨。

其中,安装部303所在的平面与中心通孔302所在的平面平齐设置,即盘桩30上端面的斜面最高点位于安装部303的边缘处,以安装部303的边缘为起点延伸。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还包括固设在锚杆10上的螺母60;螺母60设置在盘桩30与锚盘20之间。

进一步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还包括垫圈;垫圈设置在螺母60与盘桩30之间,且垫圈套设在锚杆10上。

进一步的,垫圈采用弹簧垫圈70。

具体的,在锚杆10上还设置有螺母60,螺母60设置在盘桩30 与锚盘20之间,且螺母60朝向锚盘20的端面与锚盘20的下端面抵接,螺母60的朝向弹簧垫圈70,弹簧垫圈70与盘桩30的上端面接触,通过用力旋转使得盘桩30、弹簧垫圈70与锚盘20下端的螺母 60紧密抵接。

其中,在螺母60与盘桩30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垫圈70,弹簧垫圈70套设在锚杆10上,且位于盘桩30的安装部303之上,螺母60 之下,弹簧垫圈70用于调节螺母60与盘桩30间距;当顶板40下沉或震动影响锚盘20时,弹簧垫圈70在中间起到缓冲和防松的作用,使得螺母60下的各部件之间依然紧密连接,达到下垂的工程线80 位置稳定,中线变化很小的效果。

其中,弹簧垫圈70内径比螺纹部101外径稍大些,便于安装,同时还具有防松特点,进而可以通过微调盘桩30以微调工程线80 的精确位置。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锚杆10伸出顶板 40的部分设置有螺纹部101,螺纹部101用于与锚盘20、螺母60、弹簧垫圈70以及盘桩30固接。

进一步的,螺纹部101的长度范围值在15mm-55mm之间。

具体的,在锚杆10伸出顶板40的位置处,即锚杆10的尾部设置有螺纹部101,进而使得锚盘20、螺母60以及盘桩30均通过螺纹部101与锚杆10螺纹连接。

其中,螺纹部101的长度范围值在15mm-55mm之间,螺纹部101 即设置有螺纹结构,对应的在锚盘20的通孔的孔壁上、螺母60的安装孔的孔壁上以及盘桩30的中心通孔302的孔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螺纹部101的螺纹结构互相配合的螺纹结构,进而实现分别与锚杆 10的螺纹连接。

其中,锚杆10可以采用螺纹钢,便于钻入岩石层50。

类似的,锚杆10伸入岩石层50的部分可以设置为裸杆,其只要能够与岩石层50固定牢固即可。

其中,锚杆10伸入岩石层50的部分可以设置为端头有一定螺旋或分叉结构,其只要能够与岩石层50固定牢固即可。

其中,在实际操作时,在岩石层50内打孔并在孔内设置有树脂药卷,当锚杆10插入孔内转动搅拌药卷,进而实现与岩石层50凝固固接。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锚杆支护巷道,包括上述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100,还包括锚杆支护巷道本体;多个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100均布在锚杆支护巷道本体内。

具体的,该锚杆支护巷道包括上述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100,还包括锚杆支护巷道本体,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100 设置在锚杆支护巷道本体上,且在锚杆支护巷道本体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护的顶板40。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在某一个确定的中线点处设置有指向仪 110,然后调整角度以及距离使得指向仪110对准前方的锚杆10尾部,在锚杆10的尾部,即设置螺纹部101上位置处,套上弹簧垫圈70,然后安装盘桩30并拧紧,根据指向仪110发出的激光指向线在盘桩 30对应的位置处用电钻竖直打出细孔,然后在孔内穿入工程线80;其次,根据放线的角度精确性,能够随之微小旋转盘桩30,另外,还可以利用水性漆在锚杆10露出盘桩30的位置进行涂抹,作为封签,然后在相应的盘桩30下面标记中线标号;最后按照上述的方法,依次在连续的多根锚杆10上安装盘桩30,悬挂工程线80、重锤,重锤自由下坠形成铅垂线,同一垂直面的几条铅垂线从而形成一组施工中线。

需要注意的是,该锚杆支护巷道内设置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100的结构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实施例一已经进行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使用时,多个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100围成四边形结构。

具体的,锚杆10是按照一定的排距株距,可以呈方格形、矩形、菱形等排列设置,进而形成的基于锚杆支护型巷道的放线桩100也沿对应的结构形状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