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显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1132发布日期:2019-04-09 23: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染显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遗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染显托盘。



背景技术:

在对待检物进行观察前,首先需通过电泳的方式,将待检物移动至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适当位置,而后再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依次放置于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待检测物可为DNA。固定液可使得DNA析出,以将DNA固定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染色液及显色液可与变性后的DNA进行反应并显色,以便于操作者观察。

通常,在染显托盘中对聚丙烯酰胺凝胶依次加注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而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为薄片状,在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取放于染显托盘时,容易发生破裂,可靠性较差,导致染色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染显托盘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染显托盘。

一种染显托盘,包括:

起支撑作用的托盘本体,具有收容腔,所述托盘本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放置口;及

染色盘,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置腔,所述染色盘可拆卸地收容并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染色盘的开口与所述放置口对齐,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为表面光滑的半球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的内壁设置有吸附件,所述染色盘的侧壁设置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吸附件位置对应,所述吸附件可操作地与所述配合件吸附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及所述配合件均为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盘为多个,多个所述染色盘层叠且间隔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盘为金属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设置于所述染色盘的开口边缘相对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放置口的边缘,以打开或覆盖所述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为透明的塑料件。

上述染显托盘,聚丙烯酰胺凝胶放置于染色盘内进行依次加注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由于容置腔的底部多处突起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因此,在相邻的凸部及凸部的末端至容置腔的底部之间均存在缝隙,染显时,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平展于凸部的末端。当需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取下时,操作者可从相邻的凸部及凸部的末端至容置腔的底部之间的缝隙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以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从染色盘取下。相较于传统的将聚丙烯酰胺凝胶贴合于染显托盘的底部而言,上述染显托盘能够轻易地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并将其取下,因而可防止在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将其弄破,故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染显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染显托盘100包括托盘本体110及染色盘120。

托盘本体110起支撑作用,具有收容腔112。一般地,托盘本体110可以由金属、塑料、玻璃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托盘本体110由透明的塑料制成。由塑料制成的托盘本体110取材方便,生产成本低。而且,在染显时,由于托盘本体110为透明的塑料件,操作者还可透过托盘本体110观察DNA的染色情况,从而可防止DNA染色过浅或聚丙烯酰胺凝胶染色过深而导致较差的观察效果。

具体地,染显是一种通过对DNA染色,以方便对DNA进行观察的一种实验操作。在对DNA进行观察前,首先需通过电泳的方式,将DNA移动并固定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用于承载DNA。进而,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放置于染显托盘100,并向染显托盘100内依次灌注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并覆盖聚丙烯酰胺凝胶。固定液可使得DNA变性,以将DNA固定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染色液及显色液可与变性后的DNA进行反应并显色,以便于染显后操作者对DNA进行观察。

在依次加注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时,为避免多种液体之间发生反应,因此,每次在换液时都需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夹出染显托盘100,并将上一道工序的液体倒出,将残留液去除。进而,向染显托盘100中倒入下一道工序的液体,并将聚丙烯酰胺凝胶重新加入到染显托盘100内进行操作。

若聚丙烯酰胺凝胶侵染显色液的时间过短,则DNA变色较浅,DNA与聚丙烯酰胺凝胶色差较小,导致观察效果差。若聚丙烯酰胺凝胶侵染显色液的时间过长,DNA变色较深,但是同时聚丙烯酰胺凝胶也会因侵染上显色液的颜色而造成较小的色差,亦将导致较差的观察效果。因此,采用透明的塑料制作托盘本体110,可通过观察DNA的染色情况而及时中断染色并对其进行观察,因而具有较佳的实验观察效果。

托盘本体110的一侧开设有与收容腔112连通的放置口114。聚丙烯酰胺凝胶可从放置口114夹出或放入。

染色盘120具有一侧开口124的容置腔122。染色盘120可拆卸地收容并安装于收容腔112内。染色盘120的开口124与放置口114对齐,容置腔122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126。

由于容置腔122的底部多处突起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126,因此,在相邻的凸部126及凸部126的末端至容置腔122的底部之间均存在缝隙,染显时,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平展于凸部126的末端。当需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取下时,操作者可从相邻的凸部126及凸部126的末端至容置腔122的底部之间的缝隙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以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从染色盘120取下。相较于传统的将聚丙烯酰胺凝胶贴合于染显托盘100的底部而言,本申请中的染显托盘100能够轻易地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并将其取下,因而可防止在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将其弄破,故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凸部126为表面光滑的半球体。

因此,当聚丙烯酰胺凝胶平铺于多个凸部126的末端时,可防止凸部126的表面由于过于尖锐而刺破聚丙烯酰胺凝胶,从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收容腔112的内壁设置有吸附件130。染色盘120的侧壁设置有配合件140,配合件140与吸附件130位置对应。吸附件130可操作地与配合件140吸附或分离。

吸附件130对配合件140具有强大的吸引作用。当将染色盘120放置于收容腔112内时,染色盘120上的配合件140可被吸附件130吸附,故可将染色盘120固定于收容腔112内。换液时,通过将吸附件130与配合件140分离,便可将染色盘120拆卸下来。因此,通过设置吸附件130及配合件140,可实现染色盘120的快速安装及拆卸。

为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可安装多个吸附件130,多个吸附件130沿收容腔112的内壁的周向间隔设置。同时,配合件140也应为多个,多个配合件140沿染色盘120的周向设置,且多个吸附件130与多个配合件140一一对应。当多个吸附件130分别与多个配合件140吸附时,染色盘120可被稳定地固定于收容腔112内。

具体地,吸附件130及配合件140可以均为磁铁、粘扣带或者其他的粘性物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130及配合件140均为磁铁。

磁铁为吸附件130及配合件140的常见结构。磁铁相互吸附时,之间强大的磁作用力可将染色盘120稳定地固定于收容腔112内。而且,磁铁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多次吸附及分离之后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故能有效延长染显托盘100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收容腔112的内壁设置环形的止挡圈,止挡圈的外边缘与收容腔112的内壁贴合,止挡圈的中轴线与托盘本体110的中轴线重合。容置腔122的底部与止挡圈的表面抵接,以实现染色盘120的固定。又或者,还可以在收容腔112的内壁上设置挂环,在染色盘120相对的两侧设置挂钩。将挂钩钩挂于挂环上,即可实现染色盘120的可拆卸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染色盘120的固定方式不限于上述几种,还可以为其他固定形式,只需确保染色盘120可与收容腔112的内壁实现可拆卸安装即可。

进一步地,染色盘120为多个。多个染色盘120层叠且间隔设置于收容腔112内。

为获得准确的DNA观察数据,需对多个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DNA进行同时观察。因此,也需对多个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染显。通过在同一个染显托盘100内设置多个染色盘120,可在充分利用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的情况下,并对多个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染显,故便于提高染显托盘100的染色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容置腔12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28。

因此,可从通孔128处加注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在多个染色盘120之间的通孔128流动到达染显托盘100的底部。随着时间地延长,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的液面逐渐升高,并覆盖聚丙烯酰胺凝胶,以分别实现DNA的固定及染色。

在本实施例中,染色盘120为金属盘。

金属盘相对于一般材质的染色盘120具有更光滑的表面特性,因此可防止聚丙烯酰胺凝胶放置于染色盘120内被刺破的情况发生。而且,金属制成的染色盘120与磁铁制成的吸附件130之间还具有吸附作用,故可将染色盘120牢固的吸附于染显托盘100内。

在本实施例中,染显托盘100还包括拉环150。拉环150设置于染色盘120的开口124边缘相对的两侧。

安装或拆卸染色盘120时,操作者可双手分别钩挂于拉环150上,以方便对染色盘120施力。

在本实施例中,染显托盘100还包括密封盖160。密封盖160安装于放置口114的边缘,以打开或覆盖开口124。

在染显托盘100内依次注入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后,为使得液体与聚丙烯酰胺凝胶充分反应,需将染显托盘100放置于摇床内摇动,以使液体与聚丙烯酰胺凝胶充分接触。而晃动时,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易从染显托盘100内溅射,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

因此,通过设置密封盖160安装于放置口114的边缘,晃动染显托盘100时,将密封盖160覆盖于开口124处,以防止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四处溅射。换液时,可将密封盖160拆卸,打开开口124,以将染色盘120拆卸,并将上一工序的液体倒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盖160为透明的塑料件。

通过设置密封盖160为透明的塑料件,故在染显时,还可通过密封盖160观察DNA的染色情况,以防止DNA染色时间过短或过长导致较差的观察效果。

上述染显托盘100,聚丙烯酰胺凝胶放置于染色盘120内进行依次加注固定液、染色液及显色液。由于容置腔122的底部多处突起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126,因此,在相邻的凸部126及凸部126的末端至容置腔122的底部之间均存在缝隙,染显时,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平展于凸部126的末端。当需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取下时,操作者可从相邻的凸部126及凸部126的末端至容置腔122的底部之间的缝隙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以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从染色盘120取下。相较于传统的将聚丙烯酰胺凝胶贴合于染显托盘100的底部而言,上述染显托盘100能够轻易地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并将其取下,因而可防止在夹取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将其弄破,故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