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7255发布日期:2019-07-24 08:47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曼光谱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拉曼光谱是指入射光镜样品反射后频率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光谱,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拉曼光谱,因此,拉曼光谱分析法可以用于对物质进行定性及鉴别,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拉曼光谱仪工作效率高,且光谱分辨率高;但是,拉曼光谱仪的重量较大,且结构较复杂,不能做到随时随地检测。

公开号为CN20654083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持型拉曼光谱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激光器,设置在壳体内;拉曼探头,用于将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投射至样品的表面从而获得该样品的拉曼散射光,该拉曼探头包括用于将激光会聚至样品上的透镜;CCD阵列光谱仪,用于对拉曼散射光进行检测从而得到拉曼光谱;控制模块,用于对拉曼探头及CCD阵列光谱仪的检测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存储模块,其中,壳体上与透镜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鼻锥构件,用于接触样品并让透镜会聚后的激光投射至样品表面。

公开号为CN20496439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微控制器、锂聚合物电池和无线数据传输装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数据输入接口、数据输出接口、液晶屏、液晶屏背光开关键、左翻键、右翻键、保存键、电源键、打印键和电源指示灯,所述无线数据传输装置、数据输入接口、数据输出接口、液晶屏、液晶屏背光开关键、左翻键、右翻键、保存键、电源键和打印键均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所述微控制器与锂聚合物电池相连,所述数据输入接口连接有光谱仪,所述数据输出接口连接有打印机。

虽然,上述手持型/便携式拉曼光谱检测装置均具有结构设计小巧、操作方便的优点,但是,正因自身体积较小,造成此类检测装置无法结合高功率的激光,所以分辨率和工作效率都不及普通拉曼光谱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该装置在达到便携要求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拉曼光谱的分辨率和测量效率,与大型拉曼光谱检测装置和小型手持型/便携式拉曼光谱检测装置相比,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光谱仪的分辨率和测量效率也较高,更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激光器、激光电源、光谱仪和光谱仪探头,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固定所述激光器和激光电源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光谱仪探头竖直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光谱仪探头的正下方设置有样品槽,所述光谱仪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面。

通过在箱体内设置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并将光谱仪探头竖直固定在箱体的内侧壁上,实现箱体内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保证箱体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情况下,实现了拉曼光谱检测装置分辨率和测量效率的提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设置于箱体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实现激光器和激光电源在箱体内部的合理放置,缩小拉曼光谱检测装置的体积,实现装置的便携性。

作为优选,支撑架包括水平布置的支撑板以及支撑板下方竖直布置的肋板,所述支撑板和肋板靠近箱体侧壁一侧与箱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提高支撑架的承压能力,以及激光器和激光电源的稳定性,防止因装置的移动而造成内部组件的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口部具有可翻转的盖体,便于内部组件的拿取、检修和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内凹的挖手,便于装置的移动,实现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的可携带性。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对应光谱仪的位置设有散热孔,有利于内部组件的散热,尤其是激光电源和光谱仪的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合理设计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内部各组件的放置位置,一方面,在保证使用高功率的激光仪器的情况下,有效压缩了装置内部的空间,缩小了装置的体积,实现了装置便携的要求;另一方面,相对于常规手持型/便携式拉曼光谱检测装置而言,还提高了拉曼光谱仪激光器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了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的分辨率和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简易拉曼光谱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激光器2、激光电源3、光谱仪4和光谱仪探头5。

如图1所示,光谱仪4放置于箱体1的底部,为便于光谱仪的固定,箱体1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固定光谱仪4的隔板;并且,光谱仪4的两侧通过螺栓螺母与箱体1的底板固定连接。光谱仪4上方的箱体的左右两内侧壁上分别固定有激光器2和激光电源3。

如图1所示,激光器2放置在第一支撑架6上,而第一支撑架6固定于箱体1的左侧壁上;激光电源3放置在第二支撑架7上,而第二支撑架7固定于与第一支撑架6相对的箱体1的右侧壁上。第一支撑架6和第二支撑架7均固定于箱体1内侧壁的中部区域,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架7略高于第一支撑架6,且两者错开设置(图2所示),可在保证激光器2和激光电源3能够顺利放置于箱体1内的前提下,进一步节省箱体1的内部空间。

第一支撑架6由水平布置的支撑板61和支撑板下方竖直布置的肋板62组成,并且支撑板61和肋板62靠近箱体侧壁的一侧与箱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7也由水平布置的支撑板71和支撑板下方竖直布置的肋板72组成,并且支撑板71和肋板72靠近箱体侧壁的一侧与箱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架6固定于左侧壁的中部区域,而第二支撑架7紧贴右侧壁和后侧壁进行固定;在与激光电源3相对的箱体后侧壁上开有激光电源插孔和激光电源散热孔,便于激光电源3与外界电源的连接以及仪器本身的散热。在与光谱仪4相对的箱体后侧壁上还开有光谱仪散热孔,光谱仪电源插孔和光谱仪联机线插孔,便于光谱仪4与外界电源的连接和仪器本身的散热。

如图1和2所示,与光谱仪4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的箱体前侧壁上开有用于测量样品的测量口,测量口对应处设有样品槽8,样品槽8的顶部开口,并且在样品槽8的正上方设有探头插槽9,用于放置光谱仪探头5。将待测物品放入测量口对应的样品槽8中进行测量,既保证了检测装置的封闭性同时又使测量更为简便。探头插槽9与箱体前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为可拆卸的插板12,便于光谱仪探头5的放入和取出。

如图1所示,箱体1左右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挖手10,供使用者移动检测装置。箱体1的口部(即顶部)具有可翻转的盖体11,通过设置在箱体1顶部右侧与盖体之间的传动销实现盖体的翻转。箱体1的侧壁和底板也可采用3D打印的方式进行制作,直接将隔板和支撑架固定在箱体上,节约内部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