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5909发布日期:2019-07-19 22:3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壳体,属于气体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层上有一层臭氧层,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研究表明臭氧仅对波长253.7nm的紫外线具有最大吸收系数,在此波长下紫外线通过臭氧会产生衰减,符合兰波特——比尔定律。该方法已被美国等国家作为臭氧标准分析方法。该臭氧检测仪就是采用紫外线吸收法的原理,用稳定的紫外灯光源产生紫外线,用光波过滤器过滤掉其它波长紫外光,只允许波长253.7nm通过。经过样品光电传感器,再经过臭氧吸收池后,到达采样光电传感器。通过样品光电传感器和采样光电传感器电信号比较,再经过数学模型的计算,就能得出臭氧浓度大小。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11907U中国授权专利,公布了一种电气开关柜用便携式臭氧检测装置,通过接头对电气开关柜内部进行抽气取样,判断其臭氧的含量,通过臭氧含量标准来判断开关柜的内部电气元件的运行情况。上述电气开关柜用便携式臭氧检测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便携式箱体,便携式箱体内设置有主控制装置、电源供给装置、臭氧检测模块和设置有气体采集口和气体排放口的气体采样泵。开关柜内部的气体通过抽气管路被气体采样泵吸入,然后再通过气路与臭氧传感器接触,气体最后从气体排放口排出。气体采集口较小,气体采样泵引入的气体流速小,气体分布不均,使得与臭氧检测模块的接触不充分,影响检测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壳体,用于解决引入气体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安装于壳体本体内部的气体采样泵,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其中,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端沿其轴向平行设置多个进气槽,进气管的出口端与气体采样泵的进气口连通,以使引入气体采样泵的气体形成涡流,气体采样泵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壳体本体内还安装有气体检测模块,气体检测模块与气体采样泵的气路连通,用于检测气体采样泵气路中的气体的成份。

进一步,所述气体检测模块为臭氧检测模块。

进一步,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上壳体和底座,上壳体和底座形成封闭空间,用于容置气体采样泵和气体检测模块。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具有弧形顶部。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周缘设置若干个第一连接耳板,所述上壳体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板;各第一连接耳板与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两侧对称设置安装耳板,各安装耳板上设置通孔。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内部具有一体注塑成型的安装柱,用于固定连接线路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进气管的进口端设置进气槽,并且进气槽沿进气管的轴向平行排列设置,经进气槽进入进气管的气体形成进气涡流。进气涡流为气体绕进气管轴线有组织的旋转运动,可以被看作是气体流动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的分运动。当进气气体对轴线具有初始角动量进入进气管内部时,在进气管的内壁协作下形成涡流。进气管内形成的气体涡流,能够改善气流的分布,使气流分布更均匀,使气流与气体检测模块充分接触,提高检测的精度。

2)上壳体的顶部呈弧形设置,以增加壳体本体的有效体积,在同等体积条件下增加壳体本体内的空间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除非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所示,一种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安装于壳体本体内部的气体采样泵,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进气管4和出气管5,其中,进气管4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气管4的进口端沿其轴向平行设置多个进气槽12,进气管4的出口端与气体采样泵的进气口连通,以使引入气体采样泵的气体形成涡流,气体采样泵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5连通。气体采样泵工作时,壳体本体外的待检测的气体经进气槽12进入进气管4中形成气体涡流,气体涡流快速进行气体采样泵,并经气本采样泵的出气口、出气管5排出。所述壳体本体内还安装有气体检测模块,气体检测模块与气体采样泵的气路连通,用于检测气体采样泵气路中的气体的成份。

为了使气体能够迅速被气体检测模块感应,提高检测的精度,在进气管4的进口端设置进气槽12,并且进气槽12沿进气管4的轴向平行排列设置,经进气槽进入进气管 4的气体形成进气涡流。进气涡流为气体绕进气管轴线有组织的旋转运动,可以被看作是气体流动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的分运动。当进气气体对轴线具有初始角动量进入进气管4内部时,在进气管4的内壁协作下形成涡流。进气管4内形成的气体涡流,能够改善气流的分布,使气流分布更均匀,使气流与气体检测模块充分接触,提高检测的精度。

所述气体检测模块优选为臭氧检测模块,以检测臭氧浓度。臭氧检测模块可采用进口SC-404/03的电化学臭氧气体传感器,其检测口端呈圆台形,且圆台形的圆弧面上具有放射状的筋条,以增加检测口与气体的接触面积。臭氧检测模块还可以经RS485连接线与工控机相连,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RS485通信实时传送到工控机上,其臭氧测量范围:0~1000ppm,测量精度:±3%(25℃)。

图1示出了壳体本体的具体结构。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上壳体1和底座2,上壳体1 和底座2形成封闭空间,用于容置气体采样泵和气体检测模块。壳体本体中还安装有线路板3,线路板3上固定设置主控制装置、电源供给装置、臭氧检测模块和气体采样泵。主控制装置、电源供给装置、臭氧检测模块和气体采样泵的连接方式在授权公告号为 CN203011907U的中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中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上壳体1具有弧形顶部,以增加上壳体1与底座2所形成的封闭空间的有效体积,在同等体积条件下增加壳体本体内的空间利用效率。

所述底座2的周缘设置若干个第一连接耳板9,所述上壳体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板6。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四个角处设置第一连接耳板9,上壳体1的对应位置设置第二连接耳板6,第一连接耳板9和第二连接耳板6上均设有螺纹孔11,各第一连接耳板9与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6通过螺栓10安装在螺纹孔11处以实现第一连接耳板9与第二连接耳板6的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的两侧对称设置安装耳板8,各安装耳板8上设置通孔,用于将本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壳体与墙壁或柜体进行固定。所述底座2的内部具有一体注塑成型的安装柱7,用于固定连接线路板3。线路板3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柱7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