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行更稳定的流量计。
背景技术:
流量计一般包括有阀体、转子组件和霍尔元件,其中阀体包括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转子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内腔中的叶轮以及设置在叶轮上的磁体,当水流经进水管、内腔以及出水管时能够驱动叶轮及磁体转动,并且其转速随着流量成线性变化,霍尔元件根据磁性的感应将脉冲信号输出反馈给与流量计相连接的控制器,从而便于控制器判断水流量的大小。
现有技术的流量计,其叶轮一般是转动套接在内腔设置的金属轴上,由于工艺的限制,叶轮和金属轴之间的间隙难以做到十分精确,间隙过小时容易造成叶轮在水流量较小时不转动,使流量计最终测得的水流量不准确;间隙过大时则容易造成叶轮转动时晃动,使流量计的运行不稳定,容易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行更稳定的流量计,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噪音更小、测量更准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行更稳定的流量计,包括有阀体、转子组件和霍尔元件,其中阀体包括有圆柱形的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转子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内腔中的叶轮以及设置在叶轮上的磁体,阀体内腔包括有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其中一侧内壁上一体设置有朝另一侧内壁方向轴向伸出的凸柱,凸柱的端部呈锥形,所述叶轮一端包括有转动套接在凸柱上的套孔,套孔包括有与凸柱端部抵触配合的锥形凹面,叶轮另一端设置有与另一侧内壁抵触配合的凸起,该凸起呈半球形且设置在叶轮另一端对应套孔处,叶轮转动并抵设设置在凸柱与另一侧内壁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一体设置在阀体内腔一侧内壁上的凸柱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金属轴,从而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以及装配工序,使得结构更为简单且制造也更为方便。由于叶轮一端通过其套孔转动套接在凸柱上,套孔中的锥形凹面与凸柱的锥形端部能够构成点与点之间的抵触配合,减少了凸柱与套孔之间转动时的摩擦力。此外,叶轮另一端的半球形凸起也能够与阀体内腔另一侧内壁之间构成点与面的抵触配合,从而进一步地减少了叶轮与阀体内腔另一侧内壁之间转动时的摩擦力,使叶轮转动更为顺畅,减少了噪音的产生,叶轮在水流量较小时仍然能够正常转动,使水流量的检测更为准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腔的另一侧内壁处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凸起的凹坑,凸起与凹坑的轴向底内壁之间构成点与面抵触配合,凹坑的径向宽度略大于凸起的径向宽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凹坑的设置能够用于容置所述凸起,利于减少阀体的轴向宽度,使流量计的结构更加紧凑。凸起容置于凹坑中的同时其还能够与凹坑的轴向底内壁构成点与面抵触配合,便于叶轮的轴向限位以及转动抵触配合。由于凹坑的径向宽度略大于凸起的径向宽度,凹坑的内侧壁还能够起到对凸起的径向限位作用,防止叶轮另一端偏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锥形凹面的圆锥角略大于所述凸柱锥形端部的圆锥角,锥形凹面与凸柱端部之间构成点与点抵触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所述锥形凹面的圆锥角略大于所述凸柱端部的圆锥角,通过锥形凹面与凸柱端部之间的抵触配合,能够防止叶轮转动时出现大幅度的偏心晃动,也能够使凸柱端部始终与锥形凹面之间保持点与点的抵触配合,减少叶轮的摩擦力,保证了叶轮的顺畅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叶轮一端设置有环形凸筋,该环形凸筋与所述套孔同心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环形凸筋的设置能够避免叶轮转动晃动时其一端与阀体内腔一侧内壁之间出现摩擦损耗,提高流量计的使用寿命。由于环形凸筋与所述套孔同心设置,其周向方向与所述叶轮的转动周向方向相一致,能够减少环形凸筋与阀体内腔一侧内壁之间的转动接触时的摩擦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运行更稳定的流量计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包括有阀体1、转子组件和霍尔元件31,其中阀体1包括有圆柱形的内腔15以及与内腔15连通的进水管14和出水管13,转子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内腔15中的叶轮2以及设置在叶轮2上的磁体32,阀体1内腔15包括有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151和152,其中一侧内壁152上一体设置有朝另一侧内壁151方向轴向伸出的凸柱16,凸柱16为圆柱形,凸柱16的端部16a则呈锥形,所述叶轮2一端包括有转动套接在凸柱16上的套孔21,套孔21包括有与凸柱16端部抵触配合的锥形凹面211,叶轮2另一端设置有与另一侧内壁151抵触配合的凸起22,该凸起22呈半球形且设置在叶轮2另一端对应套孔21处位置,叶轮2转动并抵设设置在凸柱22与另一侧内壁151之间。
所述阀体1包括上阀体11和下阀体12,所述霍尔元件31设置于阀体11的内部,霍尔元件31的信号输出端自上阀体11一侧穿设而出。所述内腔15由上阀体11和下阀体12相互插接形成,所述下阀体12包括有构成内腔15一部分的凹槽121,所述阀体1内腔15一侧内壁152设置在下阀体12上,所述阀体1内腔15另一侧内壁151设置在上阀体11上,所述内腔15的另一侧内壁151处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凸起22的凹坑1511,凸起22与凹坑1511的轴向底内壁之间构成点与面的抵触配合,凹坑1511的径向宽度略大于凸起22的径向宽度,凹坑1511的四周边缘处通过锥面过渡连接,便于凸起22导向插入到凹坑1511中。所述锥形凹面211的圆锥角略大于所述凸柱16锥形端部16a的圆锥角,锥形凹面211与凸柱16端部16a之间构成点与点抵触配合。所述叶轮2一端设置有环形凸筋23,该环形凸筋23与所述套孔21同心设置,环形凸筋23的径向截面呈三角形,套孔21的四周边缘处同样通过锥面过渡连接,便于凸柱16和套孔21的导向套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锥形是指大体上呈锥形形状,其尖部可以通过圆弧过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