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464发布日期:2019-05-24 20:55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镜头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头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行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光学镜头,而HR测试机台,是国际公认的镜头性能检测分析机台,多数镜头都需通过HR测试机台进行核质。

由于部分特殊镜头,底部承靠不稳定或其他原因,传统的固定方式会使待测镜头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无法满足高精度的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测试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固定方式会使待测镜头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无法满足高精度的检测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测试工装,用于镜头的性能检测,包括:测试工装主体,测试工装主体安装在测试机台上;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安装在测试工装主体上,以吸附待测镜头;其中,吸附组件上开设有吸附孔,吸附孔连接有真空发生装置,以通过气流使吸附孔产生吸附力。

进一步地,测试工装主体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可拆卸安装在测试机台上;转接板,转接板安装在安装板上;承接板,承接板安装在转接板上,承接板处于转接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安装板包括:避让孔,避让孔开设在安装板中部;安装配合部,安装配合部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与测试机台向适配,安装配合部与测试机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转接板中部设置有承接孔,承接孔内设置有中空的承靠台阶,承靠台阶的内侧为镜头侧面承靠基准面。

进一步地,承接孔底部安装有玻璃片,玻璃片覆盖承接孔底部。

进一步地,承接孔内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贯穿承靠台阶。

进一步地,承接板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吸附组件设置在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安装孔包括敞口部和吸附配合部,吸附配合部设置在安装孔靠近转接板的一侧,吸附组件与吸附配合部相适配。

进一步地,安装板、转接板和承接板均为圆盘状结构,测试工装主体还包括定位销,定位销贯穿安装板、转接板和承接板,以提高安装板、转接板和承接板的同轴度。

进一步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工装主体,吸附工装主体包括:承靠板,承靠板与测试工装主体相适配,承靠板安装在安装孔内;吸附板,吸附板安装在承靠板上,吸附板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承靠板上开设有通气槽,承靠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锥形孔,第一锥形孔与通气槽连通。

进一步地,吸附板中部开设有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向第一锥形孔延伸并形成漏斗状结构。

进一步地,吸附板安装在承靠板后,漏斗状结构与第一锥形孔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为吸附孔,通气槽与吸附板配合形成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吸附板上开设有吸附接口,吸附接口与气流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吸附板上设置有斜面,吸附接口开设在斜面上。

进一步地,吸附接口上安装有气管转接头,气管转接头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承靠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吸附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相适配。

进一步地,承靠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吸附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相适配,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通过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地,吸附板安装在承靠板后,承靠板远离吸附板的一侧打磨形成镜头承靠基准面。

进一步地,第二锥形孔的结构张角大于待测镜头的测视场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测试工装主体的设置在用于将镜头测试工装安装到测试机台,以方便对待测镜头的检测。吸附组件的设置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对待测镜头进行固定。真空发生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吸附孔持续的产生吸附力,保证镜头吸附的稳定性。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待测镜头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以满足待测镜头更高精度的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固定方式会使待测镜头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无法满足高精度的检测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测试工装的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待测镜头安装到镜头测试工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测试工装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承靠板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承靠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7示出了吸附板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吸附板的侧面剖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待测镜头安装到镜头测试工装后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测试工装主体;11、安装板;111、避让孔;112、安装配合部;12、转接板;121、承接孔;122、承靠台阶;123、玻璃片;124、通气孔;13、承接板;131、安装孔;14、定位销;20、吸附组件;21、承靠板;211、通气槽;212、第一锥形孔;213、第一定位孔;214、镜头承靠基准面;22、吸附板;221、第二锥形孔;222、吸附接口;223、气管转接头;224、第二定位孔;23、吸附孔;30、待测镜头;40、真空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镜头测试工装,用于镜头的性能检测,包括测试工装主体10和吸附组件20。测试工装主体10安装在测试机台上。吸附组件20安装在测试工装主体10上,以吸附待测镜头30。其中,吸附组件20上开设有吸附孔23,吸附孔23连接有真空发生装置40,以通过气流使吸附孔23产生吸附力。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测试工装主体10的设置在用于将镜头测试工装安装到测试机台,以方便对待测镜头30的检测。吸附组件20的设置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对待测镜头30进行固定。真空发生装置40的设置可以使吸附孔23持续的产生吸附力,保证镜头吸附的稳定性。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待测镜头30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以满足待测镜头30更高精度的检测。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固定方式会使待测镜头30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无法满足高精度的检测需求的问题。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测试工装主体10包括安装板11、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安装板11可拆卸安装在测试机台上。转接板12安装在安装板11上。承接板13安装在转接板12上,承接板13处于转接板12远离安装板11的一侧。上述结构中安装板11的设置用来使镜头测试工装可以安装在测试机台上,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型号的安装板11以安装到不同型号的测试机台。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的配合下可以安装待测镜头30,其中吸附组件20可拆卸安装在承接板13上,以对待测镜头30进行吸附固定。优选的,吸附组件20与承接板13相抵接,并在重力以及吸附力的作用下保持待测镜头30的稳定。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板11包括避让孔111和安装配合部112。避让孔111开设在安装板11中部。安装配合部112设置在安装板11上并与测试机台向适配,安装配合部112与测试机台可拆卸连接。上述结构中避让孔111的设置可以保证测试机台的检测光线可以穿过镜头测试工装,这样可以提高检测光线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当需要对检测光线反射或者变向时,可以在安装部底部放置辅助检测组件,辅助检测组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转接板12中部设置有承接孔121,承接孔121内设置有中空的承靠台阶122,承靠台阶122的内侧为镜头侧面承靠基准面。上述结构中的承接孔121用来承接待测镜头30,其内的承靠台阶122的内侧为镜头侧面承靠基准面。以与承接板13配合对待测镜头30进行检测。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承接孔121底部安装有玻璃片123,玻璃片123覆盖承接孔121底部。上述结构中的玻璃片123用以辅助待测镜头30的检测。可以使待测镜头30模拟成安装在相机等设备后的状态,以更准确地对待测镜头30进行检测。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承接孔121内开设有通气孔124,通气孔124贯穿承靠台阶122。上述结构中通气孔124可以配合吸附组件20形成气体回路,避免出现负压累积形成真空而造成吸附力无法作用到待测镜头30上后,反而无法使吸附组件20吸附待测镜头30。通气孔124的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待测镜头30固定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气孔124也可以开设在承接板13或者吸附组件20上,只要可以避免真空形成且不会影响待测镜头30的稳定性就行。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承接板13中部设置有安装孔131,吸附组件20设置在安装孔131内。上述结构可以使吸附组件20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孔131包括敞口部和吸附配合部,吸附配合部设置在安装孔131靠近转接板12的一侧,吸附组件20与吸附配合部相适配。上述结构中敞口部的设置可以方便吸附组件20的取放,吸附配合部的设置可以使吸附组件20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进而可以提高待测镜头30固定的稳定性。其中,吸附配合部的形状与吸附组件20的周侧形状相适配,且配合精度较高。具体配合精度根据实际需要的检测精度进行设置。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板11、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均为圆盘状结构,测试工装主体10还包括定位销14,定位销14贯穿安装板11、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以提高安装板11、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的同轴度。上述结构中的定位销14可以将安装板11、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的相对位置锁定,以保证安装板11、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保证安装板11、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之间的同轴度。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固定结构将定位后的安装板11、转接板12和承接板13固定在一起。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吸附组件20包括吸附工装主体,吸附工装主体包括承靠板21和吸附板22。承靠板21与测试工装主体10相适配,承靠板21安装在安装孔131内。吸附板22安装在承靠板21上,吸附板22与真空发生装置40连接。上述结构中承靠板21用来与测试工装状体配合,吸附板22的设置用来与真空发生装置40配合。进一步地,承靠板21和吸附板22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气流通道,以保证吸附力作用在待测镜头30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承靠板21上开设有通气槽211,承靠板21中部开设有第一锥形孔212,第一锥形孔212与通气槽211连通。上述结构中通气槽211的设置可以与吸附板22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气流通道,第一锥形孔212与通气槽211的连通可以保证吸附力作用在待测镜头30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吸附板22中部开设有第二锥形孔221,第二锥形孔221向第一锥形孔212延伸并形成漏斗状结构。上述结构可以将气流通道的气流引导到承靠板21下方以形成对镜头的吸附力,并且,漏斗状结构可以将吸附力分散成环形作用力,以提高对待测镜头30吸附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吸附板22安装在承靠板21后,漏斗状结构与第一锥形孔212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为吸附孔23,通气槽211与吸附板22配合形成气流通道。上述结构可以使吸附孔23与气流通道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环形吸附力,以提高对镜头吸附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吸附板22上开设有吸附接口222,吸附接口222与气流通道连通。上述结构可以将气流通道与外界连通,以方便真空发生装置40的连接。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吸附板22上设置有斜面,吸附接口222开设在斜面上。吸附接口222上安装有气管转接头223,气管转接头223与真空发生装置40连接。上述结构中斜面的设置不但可以减小吸附板22的体积,还可以使安装气管转接头223后的吸附板22可以受力平衡。进一步地斜面缺失的部分与气管转接头223的重量相近或相等,以保证吸附板22的受力平衡,以提高待测镜头30的检测质量。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承靠板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13,吸附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24,第一定位孔213与第二定位孔224相适配。上述结构中多组第一定位孔213和第二定位孔224的设置可以对承靠板21和吸附板22进行定位,具体可以通过销子进行连接。当承靠板21和吸附板22为圆盘状结构时,可以保证承靠板21和吸附板22的同轴度。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承靠板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吸附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相适配,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通过固定件连接。上述结构可以将承靠板21和吸附板22结合在一起,具体可以通过多个固定件进行固定,以使承靠板21和吸附板22的结合更加紧密稳定。进一步地,固定件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让位结构,以避免固定件的突出不过对镜头测试工装的检测精度造成影响。让位结构可以根据喜好进行设置。例如,固定件设置为螺钉或者螺栓时,让位结构设置为柱状孔或者圆台状孔。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吸附板22安装在承靠板21后,承靠板21远离吸附板22的一侧打磨形成镜头承靠基准面214。上述结构可以使待测镜头30被吸附组件20吸附后可以保证检测精度。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锥形孔221的结构张角大于待测镜头30的测视场角。上述结构可以检测待测镜头30的所有测视场角,以使待测镜头30可以通过一个测试机台检测更多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测试工装主要针对的是分辨率和精度高的镜头,也包括通常所说HR高分辨率镜头,可以针对各种型号的HR高分辨率镜头进行HR检测。其中,高分辨率有助于高精度测量,同时HR镜头可以高精度定位和高精度检测。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测试工装主体10的设置在用于将镜头测试工装安装到测试机台,以方便对待测镜头30的检测。吸附组件20的设置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对待测镜头30进行固定。真空发生装置40的设置可以使吸附孔23持续的产生吸附力,保证镜头吸附的稳定性。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待测镜头30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以满足待测镜头30更高精度的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固定方式会使待测镜头30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无法满足高精度的检测需求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