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式安全用电多功能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9228发布日期:2019-07-06 11:5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式安全用电多功能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慧式安全用电多功能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电路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者其他火灾事故得到越来越及时的处理,但发电厂、变电站的高压开关柜、母线接头、室外刀闸开关等重要的设备所处的位置存在监测难的问题,开关柜内有裸露高压,空间封闭狭小,无法进行人工巡查测温,而现行的诸如光纤测温、红外测温、有源测温等方式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近年来,在电厂和变电站已发生多起开关过热事故,造成火灾和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解决开关过热问题是杜绝此类事故发生的关键,实现温度在线监测是保证高压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功能全面、数据通讯及时、远程在线实时监测和安全可靠的智慧式安全用电多功能采集终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慧式安全用电多功能采集终端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活动连接的开关门,主体内设有监测区和防护区,监测区包括用于检测漏电的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压的过压/欠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防护区包括用于对主体内部除湿的除湿装置、用于对主体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和用于提供主体内部视像的夜视摄像头,开关门上设有显示及控制区,监测区和防护区与显示及控制区电路连接,显示及控制区包括显示装置、存储器、复合通讯器和用于对监测区和防护区进行控制的主控制器,复合通讯器包括以太网通讯单元、GPRS通讯单元和蓝牙通讯单元。

进一步的,主体一侧设有灭火装置,开关门上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路连接的提示灯,主体内还设有与监测区、防护区和显示及控制区电路连接的防雷装置,显示装置为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慧式安全用电多功能采集终端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活动连接的开关门,主体内设有监测区和防护区,监测区包括用于检测漏电的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压的过压/欠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防护区包括用于对主体内部除湿的除湿装置、用于对主体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和用于提供主体内部视像的夜视摄像头,开关门上设有显示及控制区,监测区和防护区与显示及控制区电路连接,显示及控制区包括显示装置、存储器、复合通讯器和主控制器,复合通讯器包括以太网通讯单元、GPRS通讯单元和蓝牙通讯单元。通过监测区和防护区内置的监测模块和防护模块,给采集终端带来了功能齐全的监测功能和有效地对采集终端进行自我保护,使采集终端更加可靠和减少维护成本,显示及控制区内置的复合通讯器大幅提升采集终端的数据传输和在线监测能力,综合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能全面、数据通讯及时、远程在线实时监测和安全可靠的智慧式安全用电多功能采集终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块与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智慧式安全用电多功能采集终端包括主体100以及与主体100活动连接的开关门200,所述主体100内设有监测区1和防护区2,所述监测区1包括用于检测漏电的电流传感器11、用于检测电压的过压/欠压传感器12、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3和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4,所述防护区2包括用于对主体100内部除湿的除湿装置21、用于对主体100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22和用于提供主体100内部视像的夜视摄像头23,当湿度传感器13和温度传感器14的检测数据大于预先设定值时,除湿装置21和冷却风扇22会自行启动进行防护,夜视摄像头23则是根据在远程监控端人工操作来进行工作运行,所述开关门200上设有显示及控制区3,所述监测区1和所述防护区2与所述显示及控制区3电路连接,所述显示及控制区3包括显示装置31、存储器32、复合通讯器33和用于对所述监测区(1)和所述防护区(2)进行控制的主控制器34,所述主控制器34对监测区(1)、防护区(2)和显示及控制区3进行总的逻辑控制,所述复合通讯器33包括以太网通讯单元6、GPRS通讯单元7和蓝牙通讯单元8,所述复合通讯器33根据远程监控端来进行传输方式的选择。

所述主体100一侧设有灭火装置4,所述开关门200上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34电路连接的提示灯9,所述主控制器34根据监测数据情况控制所述提示灯9作出不同颜色的闪烁来进行警报提示,所述主体100内还设有与所述监测区1、所述防护区2和所述显示及控制区3电路连接的防雷装置5,防雷装置5极大地提升了整体的防护性,所述显示装置31为触摸式液晶显示屏,提升整体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