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件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盖气密性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9920发布日期:2019-05-31 22:24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封堵件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盖气密性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堵件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盖气密性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能源消耗,减轻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开始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因此,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新能源汽车电机必须做到绝佳的密封性,防止雨水的进入。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连接处,电机盖必须要保证焊接处绝对密封。如图1所示,为需要进行气密性进行检测的电机盖,该电机盖的顶环,外环和内环均是焊接上去的,因此需要检测气密性是否良好,即测试顶环、外环和外壁组成的第一腔室是否泄露,测试顶环、内壁和内环组成的第二腔室是否泄露。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对封堵件电机盖待检测区进行封堵的和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盖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机盖待检测区域进行封堵的封堵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机盖气密性检测机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堵件,包括顶盘,所述顶盘下方设有环形的内环壁,所述内环壁的外侧与电机盖的内环相对应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O型圈,所述内环壁外围的顶盘下方设有与电机盖的顶环相对应的中环壁,所述中环壁的下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安装有第二O型圈,所述中环壁外围的顶盘下方设有与电机盖的外环相对应的外环壁,所述外环壁下方设有胶圈,所述内环壁、中环壁和外环壁形成一个用以容纳电机盖待测试部位的腔室,所述顶盘上设有两个进气口均与腔室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内环壁、中环壁、外环壁、第一O型圈和胶圈形成一个腔室将电机盖的待检测区域包住,采用第二 O型圈在密封的同时能够将这两个待测腔室分隔开,单独检测,结构简单精巧,同时使用效果有益。

优选地,所述外环壁外围套设有环形的压接座,所述压接座的内侧设有能够容纳所述胶圈的第四凹槽。采用压接座能够与电机盖的耳部相接,防止过压。

优选地,所述第四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五凹槽。设置第五凹槽能够防止胶圈脱位掉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盖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机盖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受第一气缸驱动向下运动的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包括与第一气缸相连的封堵件。采用第一气缸带动封堵组件下降,从而进行气密性检测。

优选地,所述封堵组件还包括位于压接座和顶盘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中间套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过顶盘并与固定于顶盘上的第一导套滑动连接。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一导向柱在使用时不仅能够使封堵件下降时不歪斜,防止出现没封住的情况,而且能够使压接座缓慢下降,防止冲坏电机盖。

优选地,所述顶盘与至少一根第二导向柱相连,每根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过连接盘并与固定于连接盘上的第二导套滑动连接,所述顶盘与连接盘之间的第二导向柱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设置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弹簧在使用时不仅能够使封堵件下降时不歪斜,防止出现没封住的情况,而且能够使压接座缓慢下降,防止冲坏电机盖。

优选地,所述连接盘与其上方的顶板相连,所述顶板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相连,所述顶板下部设有至少一根第三导柱,所述第三导柱与平台上的第三导套相互匹配。设置第三导柱和第三导套作为下降时的硬限位,防止过压。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有至少一组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的滑块与平台相连,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平台移动的第二气缸。由于电机盖非常重,长久运搬会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因此设置第二气缸带动平台在直线模组做往复运动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以检测封堵件下降高度的传感器,用以检测封堵件下降高度,防止过压。

优选地,所述顶盘上方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气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机架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第四导向柱,所述第四导向柱外部滑动连接有第四导套,所述第四导套与顶板相连,保证封堵件直线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封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封堵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2、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封堵件,包括顶盘51,所述顶盘51下方设有环形的内环壁52,所述内环壁52的外侧与电机盖1的内环13相对应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O型圈53,所述内环壁52外围的顶盘51下方设有与电机盖1的顶环相对应的中环壁54,所述中环壁54的下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安装有第二O型圈55,所述中环壁54外围的顶盘51下方设有与电机盖1的外环相对应的外环壁56,所述外环壁56下方设有胶圈57,所述内环壁52、中环壁54和外环壁56形成一个用以容纳电机盖1待测试部位的腔室58,在使用时,所述内环壁52、部分中环壁54与电机盖1的顶环、内壁和内环形成第一待测腔室13,所述中环壁54、外环壁56与电机盖1的顶环、外环和外壁形成第二待测腔室14,所述顶盘51 上设有两个进气口522分别与第一待测腔室13、第二待测腔室14相连通。当检测第一腔室是否泄露时,将与第一待测腔室13相连的进气口522破空,通过进气口522向第二待测腔室14充入示踪气体,通过质谱仪进行检测是否检测到示踪气体,若能检测到示踪气体,则证明有泄漏,检测第一待测腔室13亦然。

具体的,所述外环壁56外围套设有环形的压接座59,所述压接座59的内侧设有能够容纳所述胶圈57的第四凹槽。当第一气缸6带动封堵件下降时,压接座59下降后与电机盖1的耳部抵住,外环壁56继续向下压,以至于胶圈57 变形,与第二O型圈55同时将顶环、外壁相接触,形成封闭的第二待测腔室 14。为了防止胶圈57掉落,所述第四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五凹槽,与凸形的胶圈57相互配合。

参见附图4-6,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盖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机架2,所述机架2上设置有平台3,所述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机盖1的底座4,所述底座4上方设有受第一气缸6驱动向下运动的封堵组件5,所述封堵组件5包括与第一气缸6相连的封堵件。使用时,第一气缸带动封堵组件5下降,从而将电机盖1封住,进行气密性检测。

其中,所述封堵组件5还包括位于压接座59和顶盘51之间的第一弹簧510,所述第一弹簧510中间套设有第一导向柱511,所述第一导向柱511穿过顶盘51并与固定于顶盘51上的第一导套512滑动连接。

所述顶盘51与六根第二导向柱513(不限于六根)相连,每根所述第二导向柱513穿过连接盘514并与固定于连接盘514上的第二导套515滑动连接,所述顶盘51与连接盘514之间的第二导向柱513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516。设置第一弹簧510和第一导向柱511、第二导向柱513和第二弹簧516在使用时不仅能够使封堵件下降时不歪斜,防止出现没封住的情况,而且能够使压接座 59缓慢下降,防止冲坏电机盖1。

所述连接盘514通过连接柱517与顶板518相连,所述顶板518与第一气缸6的伸缩杆相连,所述顶板518下部设有至少一根第三导柱519,所述第三导柱519与平台3上的第三导套520相互匹配。设置第三导柱519和第三导套 520作为下降时的硬限位,防止过压。

所述机架2上设有至少两组直线模组7(不限于两组,至少一组即可),所述直线模组7的滑块与平台3相连,所述机架2上设有驱动平台3移动的第二气缸8。由于电机盖1非常重,长久运搬会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因此设置第二气缸8带动平台3在直线模组7做往复运动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了防止过压损伤电机盖1,所述机架2上设有用以检测封堵件下降高度的传感器9。

为了保证封堵件直线下降,所述顶盘51上方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气缸6的固定板521,所述固定板521与机架2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第四导向柱10,所述第四导向柱10外部滑动连接有第四导套11,所述第四导套11与顶板518相连。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