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2638发布日期:2019-08-21 01:3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属于建筑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建筑主体结构检测通常使用钢筋扫描仪。钢筋扫描仪主要用于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分布、直径、走向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质量的检测,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混凝土结构中的磁性体及导电体的位置进行检测,如墙体内的电缆、水暖管道等,是施工过程监测和质量检验的有效工具。

现有的钢筋扫描仪包括主机以及与主机电性连接的探头,需要人工手持探头在墙面上缓慢匀速直线滑动进行检测,但是人工直线移动探头的难度较大。虽然市场上存在使用辅助工具帮助探头进行直线运动的工具,但是由于墙面宽度以及高度不一,而现有的辅助工具的长度是固定的,故需要多次移动辅助工具而容易导致探头的运动轨迹无法呈一条直线,从而容易增加检测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便于拆装,使用范围广,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包括钢筋扫描仪主机、连接线以及检测探头,所述钢筋扫描仪主机上端安装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后端固定检测探头,所述检测探头后端安装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U形框架一、连板、套环、拼接板、U形框架二以及滑杆,所述U形框架一上端对称开设有两个T形槽一,两个所述T形槽一内部均安装滑杆,所述滑杆前端延伸出T形槽一前端,两个所述滑杆前端均焊接连板,两个所述连板对称固定在套环上下两端,所述套环安装在检测探头环形外端,所述检测探头设在U形框架一前端并延伸入U形框架一内部,所述U形框架一右端对称固定两个拼接板,两个所述拼接板前端均开设有T形槽二,所述T形槽二安装在T形槽一右端,两个所述拼接板对称固定在U形框架二左端,所述U形框架二前端对称开设两个T形槽三,所述T形槽三安装在T形槽二右端。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环形内壁上粘贴橡胶圈,且橡胶圈安装在检测探头环形外端。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滑杆后端均固定滚珠,且滚珠设在T形槽一内部后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U形框架一上下两端对称焊接两个安装块一,所述拼接板上下两端均对称焊接两个安装块二,所述U形框架二上下两端对称焊接两个安装块三,且两个安装块一右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块二,且两个安装块三左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块二。

进一步地,所述U形框架一与U形框架二规格相同,所述T形槽一、T形槽二以及U形框架二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U形框架一左端、U形框架一上端、U形框架二右端以及U形框架二上端均固定水平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U形框架一、T形槽一、连板、套环、拼接板、T形槽二、U形框架二、T形槽三以及滑杆,该设计将形框架一、T形槽三以及至少两个拼接板拼接成合适长度,然后将检测探头安装在套环内部,然后将拼接完成的U形框架一、拼接板以及U形框架二水平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墙面上,并手动扶持固定,然后沿着T形槽一向右移动滑杆,从而同时带动连板以及套环向右运动,进而带动检测探头沿着墙面向右直线运动,进而有效提高检测的精确度,本实用新型便于拆装,使用范围广,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的限位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的限位组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的拼接板以及T形槽二的组装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的U形框架二以及T形槽三的组装图;

图中: 1-钢筋扫描仪主机、2-连接线、3-检测探头、4-限位组件、41-U形框架一、42-T形槽一、43-连板、43-套环、45-拼接板、46-T形槽二、47-U形框架二、48-T形槽三、49-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包括钢筋扫描仪主机1、连接线2以及检测探头3,钢筋扫描仪主机1上端安装连接线2,连接线2后端固定检测探头3,检测探头3后端安装限位组件4,工作人员手持检测探头3在需要检测的墙面进行左右或者上下直线运动,从而通过检测探头3、连接线2以及钢筋扫描仪主机1对墙面内部钢筋分布、直径、走向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质量进行检测,钢筋扫描仪主机1、连接线2以及检测探头3的检测原理以及检测步骤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做进一步赘述。

限位组件4包括U形框架一41、连板43、套环44、拼接板45、U形框架二47以及滑杆49,U形框架一41上端对称开设有两个T形槽一42,两个T形槽一42内部均安装滑杆49,滑杆49前端延伸出T形槽一42前端,两个滑杆49前端均焊接连板43,两个连板43对称固定在套环44上下两端,套环44安装在检测探头3环形外端,检测探头3设在U形框架一41前端并延伸入U形框架一41内部,U形框架一41右端对称固定两个拼接板45,两个拼接板45前端均开设有T形槽二46,T形槽二46安装在T形槽一42右端,两个拼接板45对称固定在U形框架二47左端,U形框架二47前端对称开设两个T形槽三48,T形槽三48安装在T形槽二46右端,工作人员将合适数量的拼接板45进行依次固定形成组件,然后将组件左端与U形框架一41右端进行固定,然后将组件右端与U形框架二47左端进行固定,进而实现U形框架一41、U形框架二47以及组件之间的拼接,此时T形槽二46处于T形槽一42右端,且T形槽三48处于T形槽二46右端,然后工作人员将检测探头3安装在套环44内部,同时使检测探头3后端面与U形框架一41后端面进行平齐,然后将拼接完成的U形框架一41、组件以及U形框架二47水平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墙面上,并手动扶持固定,此时检测探头3后端面与墙面相接触,然后工作人员沿着T形槽一42向右移动滑杆49,从而同时带动连板43以及套环44向右运动,进而带动检测探头3沿着墙面向右直线运动,当滑杆49运动至组件左端时,工作人员继续向右移动滑杆49,从而使滑杆49沿着T形槽二46向右运动,当滑杆49运动至U形框架二47左端时,继续向右移动滑杆49,从而使滑杆49沿着T形槽三48向右运动,进而实现检测探头3持续沿着墙面向右直线运动,进而有效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同理工作人员将拼接完成的U形框架一41、组件以及U形框架二47竖直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墙面上,从而实现检测探头3上下直线移动进行检测。

套环44环形内壁上粘贴橡胶圈,且橡胶圈安装在检测探头3环形外端,橡胶圈增大套环44与检测探头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套环44与检测探头3进行安装,在实际使用中套环44以及橡胶圈需要设计成与检测探头3的外型相匹配的形状。

两个滑杆49后端均固定滚珠,且滚珠设在T形槽一42内部后壁上,滑杆49运动时带动滚珠沿着T形槽一42内部后壁运动,有效提高滑杆49的运动顺畅性。

U形框架一41上下两端对称焊接两个安装块一,拼接板45上下两端均对称焊接两个安装块二,U形框架二47上下两端对称焊接两个安装块三,且两个安装块一右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块二,且两个安装块三左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块二,工作人员将至少两个拼接板45依次放置在一起,同时使两个拼接板45上的安装块二相互接触,然后利用螺栓将互相接触的安装块二进行固定,进而实现至少两个拼接板45之间的拼接,从而形成组件,然后将组件放置到U形框架一41右端,同时使安装块一与安装块二相接触,然后利用螺栓将安装块一与安装块二进行固定,然后将组件放置到U形框架二47左端,同时使安装块二与安装块三相接触,然后利用螺栓将安装块二与安装块三进行固定,进而实现U形框架一41、U形框架二47以及组件之间的拼接。

U形框架一41与U形框架二47规格相同,T形槽一42、T形槽二46以及U形框架二47规格相同,便于零件的采购以及便于滑杆49进行运动。

U形框架一41左端、U形框架一42上端、U形框架二右端47以及U形框架二47上端均固定水平仪,有效保证拼接完成的U形框架一41、组件以及U形框架二47的水平以及竖直放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