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7545发布日期:2019-07-27 11:0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夹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PCB板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PCB板测试夹具是电路板检测领域常用的治具,其结构简单,一般通过定位板压合于放置有PCB板的载板上,即可对电路板进行检测,操作简易,效率高。

现有技术中的PCB板测试夹具,参照图1,包括测试架2、拉伸杆3、定位板31以及安装箱14,安装箱14上铰接有盖体12,盖体12上设有用于承载PCB板的承载板15,安装箱14内设有检测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检测电路板与承载板15之间连接有连接线,测试架2固定安装在盖体12上,拉伸杆3安装在测试架2上,且拉伸杆3的一端与定位板31固定连接,拉伸杆3可控制定位板31在竖直方向上升降;定位板31位于承载板15上方,定位板31上设置有探针32,探针32背离承载板15的一端通过一连接线连接有用于检测电路板的检测装置13。当PCB板需要检测时,先将PCB板放置在承载板15上,此时拉动拉伸杆3使定位板31竖直向下移动,使定位板31上的探针32抵触于待检测的PCB板,此时探针32、检测装置13,PCB板以及检测电路板配合形成回路,进而实现对PCB板进行检测。

然而,当工作人员需要检修安装箱14内的检测电路板时,工作人员需要将盖体12翻转,同时在检修检测电路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扶着盖体12上的测试架2,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检修电路板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B板测试夹具,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检修检测电路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PCB板测试夹具,包括底座、固定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测试架、拉伸杆以及顶部呈开口设置的容置箱,所述拉伸杆设于所述测试架,所述拉伸杆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探针;所述底座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空腔,所述容置箱用于容置检测电路板,所述容置箱与所述空腔滑移配合,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放置PCB板的承载板,所述检测电路板与所述承载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线,所述容置箱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可限制所述容置箱滑移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检测PCB板时,PCB板放置在承载板上,工作人员拉伸杆使定位板竖直向下移动,使定位板上的探针抵触于PCB板,此时探针、检测装置,PCB板以及检测电路板形成回路,进而实现对PCB板进行检测,此时容置箱位于空腔内,固定组件限制容置箱滑出空腔;当需要检修容置箱时,工作人员可解除固定组件对容置箱的固定作用,此时工作人员可将容置箱从空腔中拉出并进行下一步检修工作,相较于工作人员将盖体翻转进行检修检测电路板的方式,工作人员将容置箱从空腔中拉出即可对检测电路进行检修,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检修检测电路板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为可插拔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检测电路板可插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检修检测电路板时,工作人员可将电路板上的连接线拔出,便于工作人员对检测电路板进行检修。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插块以及与所述插块插接配合的插孔,所述空腔腔口处的顶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可供所述插块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插孔设于所述容置箱侧壁的顶部,所述滑移槽的槽壁贯穿至所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行程槽,所述插块的侧面设有用于拨动所述插块的拨块,所述拨块位于所述行程槽内并延伸至所述行程槽外,且所述拨块与所述行程槽滑移连接,当所述容置箱完全位于所述空腔中时,所述插块插入所述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检测PCB板时,此时容置箱位于空腔中,插块插入插孔中,使得容置箱固定于空腔内;当需要检修检测电路板时,工作人员拨动拨块,拨块带动插块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直至插块脱离插孔,此时工作人员可将容置箱从空腔中移出,并进行下一步检修操作。

优选的,所述插块与所述滑移槽远离槽口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设于所述插块的侧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于所述滑移槽远离槽口的槽壁,当所述容置箱位于所述空腔,且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插块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设置使得插块不容易脱离插孔,增强插块与插孔之间的插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插块设有斜面以及抵接面,所述插块的斜面朝向所述空腔的插入端,所述插块的抵接面朝向所述空腔的抵接端,当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插块的斜面自所述滑移槽槽口延伸至所述滑移槽外,所述插块的抵接面自所述滑移槽内延伸至所述滑移槽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对检测电路板完成检修后,可将容置箱往空腔内的方向移动,在容置箱的移动过程中,容置箱的侧壁抵压插块的斜面,使得插块沿滑移槽内的方向移动,此时弹簧压缩,当容置箱完全进入空腔中时,容置箱侧壁上的插孔对准滑移槽,此时弹簧恢复自然状态并对插块产生朝向插孔的推力,使得插块插入插孔中,斜面设置,省去工作人员用手推动拨杆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使得操作更加便利。

优选的,所述容置箱的侧面设有用于拉动所述容置箱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容置箱从空腔中拉出。

优选的,所述把手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握持把手并拉动容置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工作人员将容置箱从空腔中拉出即可对检测电路进行检修,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检修检测电路板的优点;

2、当需要检修检测电路板时,工作人员可将电路板上的连接线拔出,便于工作人员对检测电路板进行检修;

3、斜面设置,省去工作人员用手推动拨杆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使得操作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PCB板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PCB板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与容置箱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101、导向柱;2、测试架;3、拉伸杆;31、定位板;32、探针;4、容置箱;41、空腔;5、插块;6、插孔;7、拨块;8、弹簧;9、滑移槽;10、行程槽;11、把手;12、盖体;13、检测装置;14、安装箱;15、承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PCB板测试夹具,参见图2,包括底座1、固定设于底座1上的测试架2、拉伸杆3以及顶部呈开口设置的容置箱4,拉伸杆3设于测试架2,底座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柱101,拉伸杆3朝向底座1的一端固定设有定位板31,工作人员可控制拉伸杆3进而使得定位板31可沿导向柱101滑移,定位板31上设有探针32,探针32通过电线连接有检测装置13,检测装置13位于底座1的一侧。底座1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空腔41,容置箱4用于容置检测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容置箱4与空腔41滑移配合,且容置箱4可滑出或滑进空腔。容置箱4的侧面设有用于拉动容置箱4的把手11,把手11上套设有橡胶垫。底座1上设有用于放置PCB板的承载板15,检测电路板与承载板15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检测PCB板时,工作人员使定位板31上的探针32抵触于待检测的PCB板,此时容置箱4完全位于空腔41中,探针32、检测装置13,PCB板以及检测电路板配合形成回路,进而实现对PCB板进行检测。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线为可插拔连接线,连接线与检测电路板可插拔连接,在工作人员检修检测电路时,工作人员可将连接线从检测电路板处拔出,便于检修。

参见图3,容置箱4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可限制容置箱4滑移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插块5以及与插块5插接配合的插孔6,插块5呈竖直设置,空腔41腔口处的顶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可供插块5沿竖直方向滑移的滑移槽9,插孔6设于容置箱4侧壁的顶部,滑移槽9的槽壁贯穿至底座1的侧壁开设有行程槽10,插块5的侧面设有用于拨动插块5的拨块7,拨块7基本呈长方体状,拨块7位于行程槽10内并延伸至行程槽10外,且拨块7与行程槽10滑移连接。插块5与滑移槽9远离槽口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固定设于插块5的侧面,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设于滑移槽9远离槽口的槽壁,当容置箱4完全位于空腔41内,且弹簧8处于自然状态时,插块5与插孔6插接配合。特别的,插块5设有斜面以及抵接面,空腔41靠近腔口的一侧为插入端,空腔41远离腔口的腔壁为空腔41的抵接端,插块5的斜面朝向空腔41的插入端,插块5的抵接面朝向空腔41的抵接端,当弹簧8处于自然状态时,插块5的斜面自滑移槽9槽口延伸至滑移槽9外,插块5的抵接面自滑移槽9内延伸至滑移槽9外。在容置箱4沿空腔41内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斜面设置,省去工作人员用手推动拨块7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使得操作更加便利。

具体工作过程:

当工作人员检测PCB板时,此时容置箱4位于空腔41中,插块5插入插孔6中,使得容置箱4固定于空腔41内。当需要检修检测电路板时,工作人员拨动拨块7,拨块7带动插块5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直至插块5脱离插孔6,此时工作人员可握持把手11并将容置箱4从空腔41中移出。检修检测电路板前,工作人员可将电路板上的连接线拔出,并进行下一步检修操作。

当工作人员对检测电路板完成检修后,可握持把手11并将容置箱4往空腔41内的方向移动,在容置箱4的移动过程中,容置箱4的侧壁抵压插块5的斜面,使得插块5沿滑移槽9内的方向移动,此时弹簧8压缩,当容置箱4完全进入空腔41中时,容置箱4侧壁上的插孔6对准滑移槽9,此时弹簧8恢复自然状态并对插块5产生朝向插孔6的推力,使得插块5插入插孔6中进而将容置箱4固定于空腔41中。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