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背膜电阻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3082发布日期:2019-11-15 21:1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背膜电阻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背膜电阻测试仪。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背膜同时也叫背板,背板的功能是对组件进行封装,其对组件的电池片单元进行密封保护。同时背板必须具备绝缘性能,通常背板颜色有白色、黑色甚至蓝色红色等有色。一般而言背板原始颜色为白色,但是为实现黑色等有色效果需要在原色背板掺入“碳元素”实现黑色。而“碳元素”成分多少决定了黑色等有色背板的绝缘情况。在背板制成后也是有背板绝缘值的测试设备的,但当前的背板生产线绝缘测试仪有一些缺陷。绝缘测试仪的正负两端点分别对背板的两面接触,通过高压后来显示背板的绝缘情况。由于测试分别在背板两面,所以只能得到背板两面之间的绝缘性能。而目前主流背板是具备三层结构的,中间主要为pet层。所以当涂覆层绝缘出现问题时,受限背板中间结构的pet层的绝缘特性,使用传统测试手段无法满足全面、准确的绝缘性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伏背膜电阻测试仪,可以检测光伏组件两面之间的绝缘性,也可以检测同一面之间的绝缘性。端子可对光伏组件任意局部检测,准确性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背膜电阻测试仪,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伏背膜电阻测试仪,包括:电阻表盒;端子,包括与光伏组件正面接触的正面负极端子、正面正极端子,还包括与光伏组件背面接触的背面正极端子、背面负极端子,端子分别通过导线与电阻表盒连接;连接机构,活动连接并相互绝缘正面负极端子与正面正极端子,活动连接并相互绝缘背面正极端子、背面负极端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于光伏组件,每一面均有两个独立的触点。共设计为四个测试端点,同一面搭配有正负端子,异面也搭配有正负端子,可以检测光伏组件两面之间的绝缘性,也可以检测光伏组件同一面之间的绝缘性。每个面的两个端点的位置都是自由的,不相互影响,决定了端子可以与光伏组件的任意位置接触,测试局部的绝缘性,检测范围广、准确性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机构通过吸盘与光伏组件贴合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盘便于与光伏板的光滑表面贴合,便于对户外已安装完毕的光伏板进行检测,即使光伏板安装时是倾斜状态也不影响吸盘的固定。不仅应用于生产车间的出厂检测也可用于后续维护中的检测,应用范围广,方便灵活。柔性的吸盘也不易对光伏组件产生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吸盘包括上吸盘、下吸盘,上吸盘通过两个延伸臂分别与正面负极端子、正面正极端子连接,下吸盘通过两个延伸臂分别与背面正极端子、背面负极端子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伸臂扩展了端子与光伏组件的接触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端子与延伸臂垂直连接且位于远离延伸臂所连吸盘的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子与光伏组件垂直接触,端子可以的调节位置范围比较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延伸臂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臂、第二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嵌套型的伸缩结构,结构简单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吸盘上设有转轴,转轴上错位连接有两个延伸臂,延伸臂具备绕转轴的旋转自由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伸臂上的端子可以绕圆周运动,搭配延伸臂的径向伸缩功能,端子可以在光伏组件上一个圆内任意点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转轴连接有伺服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伺服电机可以驱动延伸臂转动特定的角度,从而改变端子在光伏组件上的位置,不同位置点之间的绝缘性测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便于对各个局部之间进行测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伺服电机的外壁包裹一层绝缘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伺服电机的外形也便于人员抓持,绝缘层保证人员的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与同一转轴连接的两个延伸臂之间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不等于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伺服电机驱动延伸臂转动时,同一转轴上两个延伸臂的角速度不同,对应的两个端子在光伏组件上的接触位置随着转动而更加多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延伸臂具备弯曲的弹性势能,端子的的长度大于所连延伸臂与所连转轴的接触处距离所连吸盘的口部的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伸臂适当弯曲,保证端子与光伏组件表面接触,并且施加一定的弹性压力,保证端子与光伏组件紧密接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示意图。

1-电阻表盒;2-正面负极端子;3-正面正极端子;4-背面正极端子;5-背面负极端子;6-上吸盘;7-下吸盘;8-转轴;9-延伸臂;9a-第一臂;9b-第二臂;10-导线;11-光伏组件;12-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光伏背膜电阻测试仪,包括:电阻表盒1;端子,包括与光伏组件11正面接触的正面负极端子2、正面正极端子3,还包括与光伏组件11背面接触的背面正极端子4、背面负极端子5,端子分别通过导线10与电阻表盒1连接;连接机构,活动连接并相互绝缘正面负极端子2与正面正极端子3,活动连接并相互绝缘背面正极端子4、背面负极端子5。

正面负极端子2、正面正极端子3、背面正极端子4、背面负极端子5共通过四条导线10与电阻表盒1连接。电阻表盒1内具备电池,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于光伏组件,每一面均有两个独立的触点。共设计为四个测试端点,同一面搭配有正负端子,异面也搭配有正负端子,可以检测光伏组件两面之间的绝缘性,也可以检测光伏组件同一面之间的绝缘性。每个面的两个端点的位置都是自由的,不相互影响,决定了端子可以与光伏组件的任意位置接触,测试局部的绝缘性,检测范围广、准确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通过吸盘与光伏组件11贴合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盘便于与光伏板的光滑表面贴合,便于对户外已安装完毕的光伏板进行检测,即使光伏板安装时是倾斜状态也不影响吸盘的固定。不仅应用于生产车间的出厂检测也可用于后续维护中的检测,应用范围广,方便灵活。柔性的吸盘也不易对光伏组件产生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吸盘包括上吸盘6、下吸盘7,上吸盘6通过两个延伸臂9分别与正面负极端子2、正面正极端子3连接,下吸盘7通过两个延伸臂9分别与背面正极端子4、背面负极端子5连接。

延伸臂9与光伏组件11主平面平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伸臂扩展了端子与光伏组件的接触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端子与延伸臂9垂直连接且位于远离延伸臂9所连吸盘的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子与光伏组件垂直接触,端子可以的调节位置范围比较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臂9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臂9a、第二臂9b。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嵌套型的伸缩结构,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吸盘上设有转轴8,转轴8上错位连接有两个延伸臂9,延伸臂9具备绕转轴8的旋转自由度。

转轴8与吸盘是同轴固定的,转轴8固定与上吸盘6的顶部,转轴8固定与下吸盘7的底部。同一转轴8上的两个延伸臂9沿转轴8的轴向错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伸臂上的端子可以绕圆周运动,搭配延伸臂的径向伸缩功能,端子可以在光伏组件上一个圆内任意点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轴8同轴连接有伺服电机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伺服电机可以驱动延伸臂转动特定的角度,从而改变端子在光伏组件上的位置,不同位置点之间的绝缘性测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便于对各个局部之间进行测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伺服电机12的外壁包裹一层绝缘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伺服电机的外形也便于人员抓持,绝缘层保证人员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与同一转轴8连接的两个延伸臂9之间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不等于一。

同一转轴8上的两个延伸臂9类似分针时针的传动结构,传动比可以为12∶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伺服电机驱动延伸臂转动时,同一转轴上两个延伸臂的角速度不同,对应的两个端子在光伏组件上的接触位置随着转动而更加多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臂9具备弯曲的弹性势能,端子的的长度大于所连延伸臂9与所连转轴8的接触处距离所连吸盘的口部的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伸臂适当弯曲,保证端子与光伏组件表面接触,并且施加一定的弹性压力,保证端子与光伏组件紧密接触。

测试步骤为:第一步,分别测试通电正面负极端子2、正面正极端子3,判断正面涂覆层结构绝缘性能;第二步,接着测试通电背面正极端子4、背面负极端子5,判断背面涂覆层结构绝缘性能;第三步,分别测试通电正面负极端子2、背面正极端子4判断背板整体结构间绝缘性能。至少三次测试全部通过即为合格。第三步也可以包括测试通电正面正极端子3、背面负极端子5,判断背面涂覆层结构绝缘性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