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结构电力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3157发布日期:2019-09-20 20:4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结构电力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监测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模块化结构电力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870年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主要电力来源是火力发电,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不断加大,电力监测装置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力监测装置是针对电力系统、工矿企业、公用设施、智能大厦的电力监控需求而设计的数字式多功能网络电力监测装置。采用16位SOC的高性能微处理器和SMT表面贴片生产工艺制造,具有高速数据处理,高精度,低功耗等特点。主要功能包括电网参数的实时测量、有功,无功电能的计量、电能脉冲的输出,485及红外通信等。

电力监测装置用途广泛,目前市面上的电力监测装置一般为一体式结构,其存在拆卸安装不方便,后期维修难度大,且散热效果差,且在其工作时大多只是单纯的监测电路中的电流情况,功能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电力监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电力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壳盖,以及设置于壳盖顶部的把手,所述壳体具有一底端封闭、顶端开口朝向壳盖的半封闭腔体,其腔内设置有主控线板模块、安装模块与散热模块;所述安装模块用于固定主控线板模块与散热模块,其包括底板,底板固接于壳体底腔,其靠近壳体侧腔壁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设置有两块,其分别垂直固接于底板的端面两侧;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用以容纳散热模块,凹槽靠近散热模块的两侧壁开设有滑道;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框体以及固定在框体内的散热风扇,框体容纳在凹槽内,其外周设置有滑动凸起,其通过滑动凸起与滑道滑动连接,框体靠近底板的一侧设置有主控线板模块;所述主控线板模块固定在底板顶端面,其包括电源模块、电压采样模块、电流采样模块、计量模块和控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电压采样模块用于采集所监测线路的电压信号,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样所监测线路的电流信号,电压采样模块、电流采样模块输出端连接计量模块,其通过计量模块计量电能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壳体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模块,控制面板模块包括显示屏模块与按键控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计量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面板模块,控制模块将计量模块所计量的电能信息传输至显示屏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电源模块用于为主控线板模块、散热模块及控制面板模块供电,其分别到导线连接至主控线板模块、散热模块及控制面板模块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新颖,操作方便,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化结构仪器设计成简单的模块化结构,同时通过增加把手,便于操作人员携带;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通过滑动凸起滑接于凹槽,便于散热模块的安装与拆卸更换,同时便于散热模块对主控线板模块散热部位的调节,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安装模块及散热模块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控线板模块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2、壳盖;3、把手;4、主控线板模块;41、电源模块;42、电压采样模块;43、电流采样模块;44、计量模块;45、控制模块;5、安装模块;51、底板;52、安装板;521、凹槽;522、滑道;6、散热模块;61、框体;611、滑动凸起;612、卡齿;62、散热风扇;7、控制面板模块;71、显示屏模块;72、按键控制模块;8、驱动装置;81、齿轮;8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电力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壳盖2,以及设置于壳盖2顶部的把手3,所述壳体1具有一底端封闭、顶端开口朝向壳盖的半封闭腔体,其腔内设置有主控线板模块4、安装模块5与散热模块6;所述安装模块5用于固定主控线板模块4与散热模块6,其包括底板51,底板51固接于壳体1底腔,其靠近壳体1侧腔壁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板52,安装板52设置有两块,其分别垂直固接于底板51的端面两侧;所述安装板52上开设有凹槽521,凹槽521用以容纳散热模块6,凹槽521靠近散热模块6的两侧壁开设有滑道522;所述散热模块6包括框体61以及固定在框体61内的散热风扇62,框体61容纳在凹槽521内,其外周设置有滑动凸起611,其通过滑动凸起611与滑道522滑动连接,框体61靠近底板51的一侧设置有主控线板模块4;所述主控线板模块4固定在底板51顶端面,其包括电源模块41、电压采样模块42、电流采样模块43、计量模块44和控制模块45。

电压采样模块42用于采集所监测线路的电压信号,电流采样模块43用于采样所监测线路的电流信号,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电流互感单元用于采样所监测电力线的电流信号并上传信号处理单元,由信号处理单元获取电流互感单元的检测信号,对其进行信号处理并将信号传输至计量模块,其通过计量模块44计量电能信息。

壳体1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模块7,控制面板模块7包括显示屏模块71与按键控制模块72。

计量模块44电连接控制模块45,控制模块45电连接控制面板模块7,控制模块45将计量模块所计量的电能信息传输至显示屏模块71。

电源模块41用于为主控线板模块4、散热模块6及控制面板模块7供电,其分别到导线连接至主控线板模块4、散热模块6及控制面板模块7的输入端。

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电力监测装置,安装模块5用于固定主控线板模块4与散热模块6,其包括底板51,底板51固接于壳体1底腔,其靠近壳体1侧腔壁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板52,安装板52设置有两块,其分别垂直固接于底板51的端面两侧;安装板52上开设有凹槽521,凹槽521用以容纳散热模块6,凹槽521靠近散热模块6的一侧壁开设有滑道522,凹槽521靠近散热模块6的另一侧壁设置有驱动装置8,驱动装置8包括齿轮81与手柄82,手柄82一端与齿轮81同轴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凹槽521侧壁并延伸至安装板52外;散热模块6包括框体61以及固定在框体61内的散热风扇62,框体61容纳在凹槽521内,其远离齿轮81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凸起611,其靠近齿轮81的一侧设置有卡齿612,其通过卡齿612与齿轮81啮合传动。

当需要调节散热模块6在安装板52上的位置时,旋动手柄82,手柄82带动齿轮81旋转,使齿轮81啮合传动卡齿612,其带动散热模块6沿滑道522长度反向移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模块5用于固定主控线板模块4与散热模块6,其包括底板51,底板51固接于壳体1底腔,其靠近壳体1侧腔壁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板52,安装板52设置有两块,其分别垂直固接于底板51的端面两侧,安装板52上开设有凹槽521,凹槽521用以容纳散热模块6,凹槽521靠近散热模块6的两侧壁开设有滑道522,散热模块6容纳在凹槽521内,其可沿滑道522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便于散热模块的安装与拆卸更换。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壳盖2,检查电力监装置内部的各零部件安全性,然后将本监测装置安装在使用的电路中,在使用过程中实时监测电路中的电路电流电压情况,并实时传输至控制面板模块7的显示屏模块7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化结构仪器设计成简单的模块化结构,同时通过增加把手,便于操作人员携带;散热模块6通过滑动凸起611滑接于凹槽521,便于散热模块6的安装与拆卸更换,同时便于散热模块6对主控线板模块4散热部位的调节,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