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8073发布日期:2019-09-29 15: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压力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针织品制作完成后,需要对针织品进行弹性测试实验。根据测出的针织品的弹力,测试人员能够进行后续针织品的个性化设计,可以根据客户在不同部位的压力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针织品行业的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市面并没有专门的的测量针织品弹性的仪器,而能够测量针织品弹性的仪器也操作十分复杂,并不适用于日常的测量针织品弹性工作,同时现有的能够测量针织品弹性的仪器价格昂贵,并不能普及到日常的测量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能够测量针织品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接有第一夹持装置,底座上还连接有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能够在底座上滑动,第二夹持装置上沿第二夹持装置移动方向固接有拉力测量装置,底座上还沿第二夹持装置的移动方向开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第一夹持装置包括与底座固接的连杆,连杆上固接有呈U字形的第一支杆,第一支杆靠近开口的两个侧边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移动杆。

第一移动杆一端与第一支杆靠近开口的一侧边螺纹连接,第一支杆靠近开口的另一侧边开有通孔,第一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杆上的通孔套接。

底座上开有截面呈凸字形的长槽,第二夹持装置包括有与长槽配合移动的滑移杆。

滑移杆呈T字形。

第二夹持装置还包括呈U字形的第二支杆,第二支杆靠近开口的两个侧边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移动杆。

第二移动杆一端与第二支杆靠近开口的一侧边螺纹连接,第二支杆靠近开口的另一侧边开有通孔,第二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上的通孔套接。

拉力测量装置为弹簧测力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能够测量针织品的弹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适用于日常的测量工作;造价低,精准度高,适合工业化批量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夹持装置,3.第二夹持装置,4.拉力测量装置, 5.连杆,6.第一支杆,7.第一移动杆,8.长槽,9.滑移杆,10.第二支杆, 11.第二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接有第一夹持装置2,其中第一夹持装置2包括与底座1固接的连杆5,连杆5 上固接有呈U字形的第一支杆6,第一支杆6靠近开口的两个侧边间连接有第一移动杆7,第一移动杆7一端与第一支杆6靠近开口的一侧边螺纹连接,第一支杆6靠近开口的另一侧边开有通孔,第一移动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杆6上的通孔套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上开有截面呈凸字形的长槽8,底座1沿长槽8方向开有刻度线;底座1上还可移动的连接有第二夹持装置3,第二夹持装置3包括有能够沿着长槽8配合移动的呈T字形的滑移杆9,滑移杆9 上固接有呈U字形的第二支杆10,第二支杆10靠近开口的两个侧边间连接有第二移动杆11,第二移动杆11一端与第二支杆10靠近开口的一侧边螺纹连接,第二支杆10靠近开口的另一侧边开有通孔,第二移动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10上的通孔套接;第二支杆10上沿长槽8方向固接有弹簧测力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中,第一夹持装置2和第二夹持装置3能够将针织品的两端进行夹持,刻度线能够测量针织品的变形量,拉力测量装置4能够测量将针织品拉伸变形一定长度时的拉力,通过针织品的变形量和变形量对应的拉力,从而得出针织品的弹性系数。

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在使用时,先将针织品套接在第一夹持装置2和第二夹持装置3之间;具体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先将第一夹持装置2和第二夹持装置3靠近,将旋转第一夹持装置2的第一移动杆7,使得第一移动杆7的一端与第一支杆6脱离;旋转第二夹持装置3的第二移动杆11,使得第二移动杆11的一端与第二支杆10脱离;将针织品的一端与第一移动杆7套接,将针织品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杆11套接;最后将第一移动杆7的两端均与第一支杆6连接,将第二移动杆11的两端均与第二支杆 10连接。

然后将通过拉弹簧测力计缓慢滑移第二夹持装置3,使得针织品的拉伸至刚好绷直的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零,记录刻度尺上的刻度作为初始刻度;

逐渐增加拉力,记录刻度尺上不同刻度时的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的度数,然后根据胡克定律F=kx分析计算针织品的弹性系数。

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品弹性测量装置,能够测量针织品的弹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适用于日常的测量工作;造价低,精准度高,适合工业化批量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