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5050发布日期:2019-09-13 22: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测试输出插座(1)、极性检测插座(2)、RS485检测插座(3),相序检测插座(4),测试简图(5),485测试显示灯(6-1),极性测试显示灯(6-2),相序测试显示灯(6-3),电源开关(7),485RST复位按钮(8-1),IRST极性复位按钮(8-2),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URST相序复位按钮(8-4),UTEST相序测试按钮(8-5),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1a)、RS485检测电路(1b)、电流检测电路(1c)和电压检测电路(1d);所述整流电路(1a)通过电源开关(7)、485RST复位按钮(8-1)、IRST极性复位按钮(8-2)、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URST相序复位按钮(8-4)、UTEST相序测试按钮(8-5)与RS485检测电路(1b)、电流检测电路(1c)和电压检测电路(1d)连接形成回路;还包括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相序输出测试钳(11),极性检测钳(12),RS485检测笔(13),相序检测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电路(1a)由三端基准稳压源(Q1)、降压器(U1)、第1电阻(R1)、第2滑动变阻器(R2)、第3滑动变阻器(R3)、第1电容(C1)、第2电容(C2)和第1接线端子(P1)组成,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阳极与第3滑动变阻器(R3)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第3滑动变阻器(R3)的另一端与第2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连接,第2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与第1电阻(R1)的一端、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参考极相连并接入﹢6V电压,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阴极与第2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第1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1电容(C1)的一端与降压器(U1)的VIN端相连接入+10V电压,第1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2电容(C2)的一端与降压器(U1)的GND端相连并接地,第2电容(C2)的另一端与降压器(U1)的VOUT端相连接入+5V电压;第1接线端子(P1)的A端接入﹢10V电压,B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Q1)是TL431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所述第2滑动变阻器(R2)、第3滑动变阻器(R3)均为最大阻值是5KΩ的滑动变阻器,第1电阻(R1)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1电容(C1)和第2电容(C2)的电容量均为10μ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RS485检测电路(1b)由第一放大器(U2A)、第二放大器(U2B)、第三放大器(U4A)、第1二极管(D1)、第5二极管(D5)、第4发光二极管(D4)、第4电阻(R4)、第7滑动变阻器(R7)、第9电阻(R9)、第13电阻(R13)、第14滑动变阻器(R14)、第15滑动变阻器(R15)、第16电阻(R16),以及第4接线端子(P4)、第9接线端子(P9)组成,所述第一放大器(U2A)的正相输入端接入+6V电压,第一放大器(U2A)的负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U2B)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4接线端子(P4)的A端接入RS485检测插座(3),所述第二放大器(U2B)的负相输入端接地,第4接线端子(P4)的B端接地,第一放大器(U2A)的输出端与第1二极管(D1)的正极、第4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4电阻(R4)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9电阻(R9)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9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7滑动变阻器(R7)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7滑动变阻器(R7)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器(U2A)的输出端相连,第7滑动变阻器(R7)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U4A)的A端相连,第二放大器(U2B)的输出端与第5二极管(D5)的正极、第13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第13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16电阻(R16)的一端与第5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16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器(U2B)的输出端相连,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U4A)的B端相连,第三放大器(U4A)的输出端与第9接线端子(P9)的A端相连,第9接线端子(P9)的B端与第4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4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15滑动变阻器(R15)串联,所述第15滑动变阻器(R15)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器(U2A)、第二放大器(U2B)均为四路差动比较器LM339N、所述第三放大器(U4A)为四路二输入与门电流芯片7408N,所述第1二极管(D1)和第5二极管(D5)为开关二极管1N4148,所述第4电阻(R4)和第13电阻(R13)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9电阻(R9)和第16电阻(R16)的阻值为10KΩ,所述第7滑动变阻器(R7)、第14滑动变阻器(R14)、第15滑动变阻器(R15)的最大阻值均为5 K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1c)由第3三极管(Q3)、第4三极管(Q4)、第四放大器(U3A)、第5电阻(R5)、第6电阻(R6)、第8电阻(R8)、第10电阻(R10)、第12电阻(R12)、电池盒(P5)、第3发光二极管(D3),以及第2接线端子(P2)、第3接线端子(P3)、第6接线端子(P6)、第8接线端子(P8)组成,所述第4三极管(Q4)的基极、第3接线端子(P3)的B端均与极性检测插座(2)连接,第4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入+5V电压,第4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10电阻(R10)和第8电阻(R8)的一端,所述第10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8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四放大器(U3A)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U3A)的负相输入端与第5电阻(R5)和第6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第6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5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放大器(U3A)的输出端与第3三极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第3三极管(Q3)的阴极与第3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3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12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12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三极管(Q3)的阳极与第8接线端子(P8)的B端相连,所述第8接线端子(P8)的A端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P2)的A端和B端、第6接线端子(P6)的B端和电池盒(P5)的负极均与测试输出插座(1)相连,所述第3接线端子(P3)的A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3接线端子(P3)的C端接地,所述第6接线端子(P6)的A端与电池盒(P5)正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三极管(Q3)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4三极管(Q4)是NPN型晶体三极管8050,所述第四放大器(U3A)为四路运算放大器LM2902N,所述第5电阻(R5)、第6电阻(R6)、第8电阻(R8)、第10电阻(R10)的阻值均为1KΩ,所述第12电阻(R12)的阻值为33 KΩ,所述电池盒(P5)内部设置电压为3V的干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d)由第11滑动变阻器(R11)、第17电阻(R17)、第3电容(C3)、第2发光二极管(D2)、第2三极管(Q2),以及第2接线端子(P2)、第7接线端子(P7)、第10接线端子(P10)、第11接线端子(P11)组成,所述第2三极管(Q2)的阴极与第2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第2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滑片,第3电容(C3)的一端与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3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11接线端子(P11)的B端、第2三极管(Q2)的栅极相连,第11接线端子(P11)的A端与第17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并接入相序检测插座(4),第17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接线端子(P7)的B端与第2三极管(Q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7接线端子(P7)的A端和第10接线端子(P10)的A端均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P2)的C端和第10接线端子(P10)的B端均接入测试输出插座(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三极管(Q2)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最大阻值为33KΩ,第3电容(C3)的电容量为10μF,所述第17电阻(R17)的阻值为10K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