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片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5379发布日期:2019-12-03 18:4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玻片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片台。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种重要领域。在对于病理玻片进行观察检测时,将病理玻片放置在玻片载台进行定位后再进行观察是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做法,例如,在中国专利cn207850898u中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载玻片放置平台,用于对玻片进行上料定位。

然而,现有的玻片放置平台对于玻片上料的稳定性和夹紧定位的精确度无法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稳定性高、定位精度高的玻片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片台,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旋转件,所述主体还设有支承通孔、位于所述支承通孔一侧的第一限位凸台、位于所述支承通孔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相平行的第二限位凸台和第三限位凸台;

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三凸台相间设置;

所述旋转件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伸入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和第三限位凸台中间空隙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三限位凸台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着由所述第三限位凸台向着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体上还设置第一底斜面和第二底斜面,所述第一底斜面和所述第二底斜面在所述支承通孔两侧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着由所述第三限位凸台向着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底斜面和所述第二底斜面的高度逐渐增大至与所述主体上表面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限位凸台靠近所述第三限位凸台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相对的一侧设置第三倾斜面;

沿着远离所述第三限位凸台的方向,所述第三倾斜面与第一限位凸台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件的固定端的厚度为0.9mm-1.9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端为圆弧形结构,且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件还包括与所述固定端相连接的旋转部分;

所述旋转部分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设有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通孔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相垂直的分区梁,所述分区梁将所述支承通孔分为第一通孔部分和第二通孔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病理玻片沿着由第三限位凸台向着第二限位凸台的方向进行上料,在上料过程中,由于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第三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对病理玻片能够起到限位引导作用,能够有效保证病理玻片上料的稳定性,保证病理玻片的位置精度。同时,旋转件的固定端伸入到第二限位凸台和第三限位凸台之间的空隙中,当病理玻片上料后,可以通过固定端对病理玻片进行加紧固定,保证病理玻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其位置发生偏移,即固定端可以有效保证病理玻片的位置精确性,有利于保证对于病理玻片观察、获取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三限位凸台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面,第三限位凸台相对第一限位凸台的一侧设置第二倾斜面。沿着上料方向,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即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呈喇叭口状。如此设置有利于病理玻片的上料方便,若病理玻片上料时存在位置偏差,在通过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时也可自动调整病理玻片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固定端的厚度为0.9mm-1.9mm。固定端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可有效保证对于病理玻片的装夹强度,保证病理玻片的位置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玻片台的立体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玻片台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玻片台上装夹料有病理玻片的状态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玻片台包括主体1、转轴2和旋转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为板状结构,转轴2圆柱形转轴,转轴2设置在主体1的型心上。旋转件3与转轴2转动连接,旋转件3可以以转轴2为中心绕转轴2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旋转件3和转轴2之间设置夹片扭簧来实现旋转件3可以相对转轴2进行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主体1上还设有支承通孔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通孔4设置在转轴2的右侧,支承通孔4为矩形通孔,待观察的病理玻片支承在支承通孔4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支承通孔4的形成也可以设置为圆形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玻片台,在支承通孔4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凸台5、第二限位凸台6和第三限位凸台6。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凸台5设置在支承通孔4远离转轴2的一侧,第二限位凸台6和第三限位凸台7与第一限位凸台5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支承通孔4的另一侧,即靠近转轴2的一侧。并且第二限位凸台6和第三限位凸台7沿着支承通孔4的侧边相间布置,即第二限位凸台6和第三限位凸台7之间具有空隙。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件3包括固定端31,固定端31伸入到第二限位凸台6和第三限位凸台7之间的空隙中。

本实用新型的玻片台,病理玻片沿着由第三限位凸台7向着第二限位凸台6的方向进行上料,在上料过程中,由于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5、第三限位凸台7和第二限位凸台6,对病理玻片能够起到限位引导作用,能够有效保证病理玻片上料的稳定性,保证病理玻片的位置精度。同时,旋转件3的固定端31伸入到第二限位凸台6和第三限位凸台7之间的空隙中,当病理玻片上料后,可以通过固定端31对病理玻片进行加紧固定,保证病理玻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其位置发生偏移,即固定端31可以有效保证病理玻片的位置精确性,有利于保证对于病理玻片观察、获取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病理玻片沿着由第三限位凸台7向着第二限位凸台6延伸的方向进行上料,第三限位凸台7和第一限位凸台5之间的端部开口为病理玻片的入料口,第二限限位凸台6和第一限位凸台5之间的端部开口为病理玻片的出料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玻片台在入料口设有第一倾斜面51和第二倾斜面72。也就说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凸台5与第三限位凸台7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面51,第三限位凸台7相对第一限位凸台5的一侧设置第二倾斜面71。沿着上料方向,第一倾斜面51和第二倾斜面7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即第一倾斜面51和第二倾斜面71呈喇叭口状。如此设置有利于病理玻片的上料方便,若病理玻片上料时存在位置偏差,在通过第一倾斜面51和第二倾斜面71时也可自动调整病理玻片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承通孔4相对的两侧还相对设置第一底斜面8和第二底斜面9,并且第一底斜面8和第二底斜面9位于第三限位凸台7和第一限位凸台5之间。即本实用新型玻片台的入料口处设有第一底斜面8和第二底斜面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斜面8靠近第三限位凸台7设置,第二底斜面9靠近第一限位凸台5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方便病理玻片的上料,第一底斜面8和第二底斜面9的高度沿着上料方向逐渐增大,最终与主体1的上表面齐平。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凸台6靠近第三限位凸台7的一端且相对第一限位凸台5的一侧设置第三倾斜面61。沿着上料方向,第三倾斜面61与第一限位凸台5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病理玻片上料时,经过第三限位凸台7到达第二限位凸台6位置处,第三倾斜面61对于病理玻片具有导向作用,方便病理玻片继续向前上料,有利于保证整个上料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旋转件3包括固定端31和与固定端31相连接的旋转部分32,固定端31伸入到第二限位凸台6和第三限位凸台7之间的空隙中。在病理玻片从上料口处进行上料时,可以通过转动旋转部分32带动固定端31偏转,当病理玻片达到预定位置后,松开旋转部分32,在夹片扭簧的作用下,旋转部分32带动固定端31复位,通过固定端31对病理玻片进行夹紧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旋转件3的转动,在旋转部分32远离固定端31的一端设有挡块3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固定端31的厚度为0.9mm-1.9mm。固定端31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可有效保证对于病理玻片的装夹强度,保证病理玻片的位置精确性。当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固定端31的厚度应与上料的病理玻片的厚度相适应,具体可以对于病理玻片的厚度不同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端3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表面经光滑处理,防止划伤病理玻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端31为圆弧形结构,如此保证固定端31与病理玻片的定位接触为线接触,进一步避免对于病理玻片造成损伤。

如图1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玻片台,在支承通孔4上设有分区梁4a,分区梁4a将支承通孔4分别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通孔部分41和第二通孔部分42,病理玻片包括待观察区域和二维码信息区域,病理玻片支承在支承通孔4上时,其二维码信息区域位于第一通孔部分41上,待观察区域位于第二通孔部分42上。如此,可以在对病理玻片进行观察检测的同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确认与此病理玻片相关的信息,如患者信息等。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玻片台,可以通过转动旋转件3实现固定端31对于病理玻片的夹紧或松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玻片台在进行工作时是与挡柱a配合使用的,例如,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主体1移动,使旋转件3上的挡块321与挡柱a接触,进而使固定端31偏转,病理玻片在自动上料机的推动下从入料口处进行上料,在第一限位凸台5、第二限位凸台6和第三限位凸台7的限位导向作用下到动支承孔上。之后电机驱动主体1反向移动,使得旋转件3上的挡块321与挡柱a分离,旋转件3在夹片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对病理玻片夹紧定位,完成上料操作。通过检测装置对于病理波片检测后,电机驱动主体1再次使旋转件3上的挡块321与挡柱a接触,使得固定端31松开,病理玻片在自动下料机的推动下下料,之后重复以上操作进行下一病理玻片的上料观察检测,实现自动化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