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盒传输装置和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9544发布日期:2019-12-20 20:2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杯盒传输装置和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杯盒传输装置及杯盒传输方法和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领域,样本分析仪用来对血液等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分析仪中的化学发光检测仪为例,化学发光检测仪通常包括反应杯进给系统、加样系统、发光检测系统等,其中,反应杯进给系统将反应杯输送至加样系统,加样系统对反应杯进行样品加注、试剂加注等工序,接着对完成加注工序的反应杯进行孵育、清洗等工序,最后反应杯被输送至发光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化学发光检测仪广泛应用于医院、科研院校的免疫分析项目中,对于科研院校及中小型医院而言,由于免疫分析项目的待测样品数量不大及场地限制,所以一般偏好于小型仪器,但传统的化学发光检测仪存在体积大的问题,如何在既满足全自动化操作的前提下,又能缩小化学发光检测仪的体积大小,是化学发光检测仪领域的新研究方向。而在传统的小型化学发光检测仪中,反应杯进给系统所占用的仪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样本分析仪中的反应杯进给系统所占用的空间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占用空间较小的杯盒传输装置及杯盒传输方法和样本分析仪。

一种杯盒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新盒放置位与废盒回收位,所述新盒放置位与所述废盒回收位在z轴方向上错层设置,以降低所述新盒放置位与所述废盒回收位在xy平面的占用空间。

在上述杯盒传输装置中,通过新盒放置位与废盒回收位在z轴方向上错层设置,来降低新盒放置位与废盒回收位在xy平面的占用空间,相对于新盒放置位与废盒回收位在xy平面依次排布,可以降低杯盒传输装置的平面布局面积。利于获得占用空间较小的样本分析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还包括工作位,所述工作位与所述新盒放置位在z轴方向上错层且错位设置,所述工作位与所述废盒回收位在z轴方向上错层且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z轴方向上,所述废盒回收位位于所述新盒放置位与所述工作位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还包括新盒等待位及废盒等待位,所述新盒等待位与所述新盒放置位位于同一层,且所述新盒等待位与所述工作位在z轴方向上正对,以使得位于所述新盒等待位的新盒沿z轴正方向到达所述工作位,所述废盒等待位与所述废盒回收位位于同一层,且所述废盒等待位与所述工作位在z轴方向上正对,以使得位于所述工作位的废盒沿z轴负方向到达所述废盒等待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开设有用于供新盒通过以使得新盒到达所述新盒放置位的新盒入口,以及用于供废盒通过以使得废盒从所述废盒回收位到达所述机架外的废盒出口,所述新盒入口与所述废盒出口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条件,新盒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从所述新盒入口到达所述新盒放置位,废盒沿着第一方向的负方向从所述废盒回收位经所述废盒出口到达所述机架外,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与y轴方向中的一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机架还包括新盒等待位及废盒等待位时,所述新盒等待位及所述废盒等待位的位置关系还满足以下条件,新盒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从所述新盒放置位到达所述新盒等待位,废盒沿第一方向的负方向从所述废盒等待位到达所述废盒回收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盒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传送机构、z轴传送机构及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能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将所述新盒放置位上的新盒输送至所述新盒等待位,所述z轴传送机构能沿z轴的正方向将所述新盒等待位上的新盒输送至所述工作位以及能沿z轴的负方向将所述工作位的废盒输送至所述废盒等待位,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能沿第一方向的负方向将所述废盒等待位上的废盒输送至所述废盒回收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能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将所述新盒入口处的新盒输送至所述新盒放置位,所述机架设置有位于所述新盒放置位的新盒检测传感器,当所述新盒检测传感器感应到从所述新盒入口放入的新盒时,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开始工作,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将所述新盒入口处的新盒输送至所述新盒放置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还能沿第一方向的负方向将所述废盒回收位的废盒自所述废盒出口输送至所述机架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依次错层设置的底层板、中层板以及顶层板,所述底层板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新盒放置位及所述新盒等待位,所述中层板设于所述底层板上,且所述中层板与所述底层板在z轴方向上正对间隔设置,所述中层板对应所述废盒回收位,所述顶层板设于所述底层板上,且所述顶层板与所述底层板在z轴方向上正对间隔设置,所述顶层板与所述中层板在z轴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顶层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工作位,位于所述顶层板与所述底层板之间、且与所述中层板共面的区域对应所述废盒等待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杯盒底部开设有防呆槽,所述防呆槽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杯盒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面,所述底层板与所述中层板正对的表面凸设有防呆板,所述防呆板与所述防呆槽构成防呆组件,以避免杯盒反向放入所述新盒放置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z轴传送机构包括能沿z轴方向往返移动的升降板,以在所述新盒等待位、所述工作位及所述废盒等待位承载杯盒;

所述杯盒传输装置还包括通障机构,所述通障机构与所述底层板伸缩连接,所述通障机构包括相连的阻挡件与连板,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新盒放置位,所述连板位于所述新盒等待位,当所述升降板下压所述连板时,所述阻挡件及所述连板收缩于所述底层板内,以使杯盒能从所述新盒放置位传输至所述新盒等待位,当所述升降板与所述连板在z轴方向间隔时,所述阻挡件及所述连板凸出于所述底层板,以阻挡杯盒从所述新盒放置位传输至所述新盒等待位;及/或

所述机架还包括导向围杆,所述导向围杆设于所述顶层板靠近所述新盒放置位的一端,并与所述中层板在z轴方向上间隔,形成用于供杯盒通过的杯盒通道,所述导向围杆用于防止所述升降板偏离z轴方向移动,以使杯盒准确到达所述工作位及所述废盒回收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设于所述中层板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能在第一方向及z轴方向上往返移动;

当所述废盒等待位有杯盒时,能调节所述推杆在第一方向及z轴方向上的位置,以使得所述推杆钩住杯盒靠近所述废盒回收位的挡板的内侧,从而当所述推杆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工作位移动时,所述推杆能将杯盒从所述废盒等待位推动至所述废盒回收位;

当所述废盒回收位有杯盒时,能调节所述推杆在第一方向及z轴方向上的位置,以使得所述推杆钩住杯盒靠近所述工作位的挡板的外侧,从而当所述推杆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工作位移动时,所述推杆能将杯盒从所述废盒回收位经所述废盒出口推出至所述机架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盒传输装置还包括新杯缓冲位,所述新杯缓冲位设于所述顶层板上,所述新杯缓冲位包括多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放置槽,从而在所述工作位不能提供反应杯时,所述新杯缓冲位能提供反应杯,实现反应杯的连续加载。

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上述的杯盒传输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样本分析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样本分析仪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样本分析仪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满载有反应杯的杯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4在x轴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7为第一传送机构与底层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中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z轴传送机构与顶层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第二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定位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杯盒传输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样本分析仪,包括杯盒10、反应杯20以及杯盒传输装置30。其中,杯盒10用于承载反应杯20,满载有反应杯20的杯盒10为新盒,新盒内的反应杯20被使用完后,新盒即变成废盒。杯盒传输装置30可以将新盒从杯盒传输装置30的新盒放置位31输送至杯盒传输装置30的工作位33,此时,样本分析仪的抓手可以将工作位33的反应杯20输送至加样系统的加样盘,待工作位33上的反应杯20被取用完后,杯盒由新盒变为废盒,杯盒传输装置30再将废盒输送至杯盒传输装置30的废盒回收位32,以便于废盒传输至杯盒传输装置30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样本分析仪为化学发光检测仪。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杯盒10,该杯盒10包括基座12及设于基座12的顶部并环绕一周的挡板14。基座1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容置槽122,多个容置槽122呈阵列排布。反应杯20放置于容置槽122内。

如图4及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2的底部开设有防呆槽124,防呆槽124沿x轴方向延伸,并贯穿基座12在x轴方向上的两侧面。当杯盒10沿x轴方向放入杯盒传输装置30时,防呆槽124可以避让杯盒传输装置30的防呆板414,杯盒10可以继续沿x轴方向移动,而当杯盒10沿y轴方向放入杯盒传输装置30时,杯盒10位于y轴方向的侧面会与防呆板414抵触,也即防呆板414会阻碍杯盒10继续沿x轴方向移动。防呆槽124与杯盒传输装置30的防呆板414配合,并构成防呆组件,可以判别杯盒10的放入方向是否正确,避免杯盒10反向放入。

如图4-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杯盒10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6及第二侧板18,第一侧板16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62,第二侧板18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8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6上的第一定位槽162与第二侧板18上的第二定位槽182的数目之和大于等于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6上的第一定位槽162的数目为两个,第二侧板18上的第二定位槽182的数目为一个,第二侧板18上的第二定位槽182位于第一侧板16上的两个第一定位槽16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162的开口宽度小于第二定位槽182的开口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162的开口宽度为第二定位槽182的开口宽度的1:15-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162与第二定位槽182均为圆弧槽,第一定位槽162对应的圆形的半径为第二定位槽182对应的圆形的半径的1:15-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6同时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62与第二定位槽182,第二侧板18也同时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62与第二定位槽182,且第一侧板16上的第一定位槽162与第二定位槽182分别与第二侧板18上的第一定位槽162与第二定位槽182正对,也即第一侧板16与第二侧板18结构相同,从而第一侧板16与第二侧板18不存在正反方向,可以从第一侧板16所在的一侧将杯盒放入新盒放置位31,也可以从第二侧板18所在的一侧将杯盒放入新盒放置位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6与第二侧板18沿x轴方向间隔排布。

如图1-3所示,杯盒传输装置30包括机架30a与传送机构30b。机架30a包括新盒放置位31、废盒回收位32以及工作位33。

新盒放置位31与废盒回收位32在z轴方向(竖直方向)上错层设置,也即新盒放置位31与废盒回收位32在z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处,对应不同高度的层。新盒放置位31与废盒回收位32在z轴方向上存在重叠区域,也即新盒放置位31与废盒回收位32在z轴方向上存在正对区域,相对于新盒放置位31与废盒回收位32在xy平面并列排布的方式,可以降低新盒放置位31与废盒回收位32在xy平面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降低杯盒传输装置30在xy平面上的空间占用,降低杯盒传输装置30的平面布局面积,缩小样本分析仪整体的体积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位33与新盒放置位31在z轴方向上错层且错位设置,工作位33与废盒回收位32在z轴方向上错层且错位设置。也即工作位33与新盒放置位31在z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处,对应不同高度的层,工作位33与新盒放置位31在z轴方向上不存在重叠区域或正对区域,工作位33与废盒回收位32在z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处,对应不同高度的层,工作位33与废盒回收位32在z轴方向上不存在重叠区域或正对区域。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工作位33也可以与新盒放置位31或废盒回收位32位于同一层,工作位33也可以与位于不同层的新盒放置位31或废盒回收位32存在重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z轴方向上,废盒回收位32位于新盒放置位31与工作位33之间。以图1所示视角为例,也即新盒放置位31位于底层、废盒回收位32位于中间层、工作位33位于顶层,可以理解,当图1所示视角倒置时,新盒放置位31也可以位于顶层,工作位33也可以位于底层。在上述实施例中,废盒回收位32作为中间层,可以降低传输路径的路程,提高传输效率。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新盒放置位31与工作位33均可以作为中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0a还包括新盒等待位34及废盒等待位35。新盒等待位34与新盒放置位31位于同一层,且新盒等待位34与新盒放置位31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条件,新盒沿直线运动轨迹从新盒放置位31到达新盒等待位34。以图1所示视角为例,新盒沿x轴的正方向从新盒放置位31到达新盒等待位34。新盒等待位34与工作位33在z轴方向上正对,以使得位于新盒等待位34的新盒能沿z轴的正方向到达工作位33。废盒等待位35与工作位33在z轴方向上正对,以使得位于工作位33的废盒能沿z轴的负方向到达废盒等待位35。废盒等待位35与废盒回收位32位于同一层,且废盒等待位35与废盒回收位32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条件,废盒沿直线运动轨迹从废盒等待位35到达废盒回收位32。以图1所示视角为例,废盒沿x轴的负方向从废盒等待位35到达废盒回收位32。

具体地,以图1所示视角为例,上述杯盒传输装置30工作时,传送机构30b可以沿x轴的正方向将新盒从新盒放置位31传输至新盒等待位34,再沿z轴的正方向将新盒从新盒等待位34传输至工作位33,传送机构30b还可以沿z轴的负方向将废盒从工作位33传输至废盒等待位35,再沿x轴的负方向将废盒从废盒等待位35传输至废盒回收位3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新盒放置位31位于废盒回收位32上方时,新盒也可以先沿z轴的正方向运动至高度大于工作位33的高度的位置,再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至工作位33的正上方,最后沿z轴的负方向运动至工作位33,当新盒变成废盒后,废盒沿z轴的负方向从工作位33运动至与废盒等待位35同层的位置,接着废盒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至废盒回收位32。

在上述实施例中,杯盒传输装置30只有x轴方向与z轴方向上的运动,相对于具有x轴、y轴及z轴三个方向上的运动的杯盒传输装置,结构更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0a开设有新盒入口402与废盒出口404,新盒入口402用于供新盒通过以使得新盒到达新盒放置位31,废盒出口404用于供废盒通过以使得废盒从废盒回收位32到达机架30a外。新盒入口402与废盒出口404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条件,新盒沿x轴的正方向从新盒入口402到达新盒放置位31,废盒沿着x轴的负方向从废盒回收位32经废盒出口404到达机架30a外。从而可以使得新盒的进入与废盒的输出位于同一侧,非常便于用户在同一侧进行上新盒与取废盒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0b包括第一传送机构500、z轴传送机构600及第二传送机构700,第一传送机构500能沿x轴的正方向将新盒放置位31上的新盒输送至新盒等待位34,z轴传送机构600能沿z轴的正方向将新盒等待位34上的新盒输送至工作位33以及能沿z轴的负方向将工作位33的废盒输送至废盒等待位35,第二传送机构700能沿x轴的负方向将废盒等待位35上的废盒输送至废盒回收位32。上述杯盒传输装置30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并且所占用的仪器空间较小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机构500还能沿x轴的正方向将新盒入口402处的、未完全放入机架30a内的新盒输送至新盒放置位31,如此,可以给用户提供杯盒传输装置30自动接收反应杯20的操作体验。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0a设置有位于新盒放置位31的新盒检测传感器412,当新盒检测传感器412感应到从新盒入口402放入的新盒时,第一传送机构500开始工作,沿x轴的正方向将新盒入口402处的、未完全放入机架30a内的新盒输送至新盒放置位3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新盒放入机架30a内时,入口新盒检测传感器412即能感应到从新盒入口402放入的新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送机构700还能沿x轴的负方向将废盒回收位32的废盒自废盒出口404输送至机架30a外。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0a包括底层板410、中层板430以及顶层板440。底层板410在x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对应新盒放置位31及新盒等待位34。中层板430设于底层板410上,且中层板430与底层板410在z轴方向上正对间隔设置,中层板430对应废盒回收位32。顶层板440设于底层板410上,且顶层板440与底层板410在z轴方向上正对间隔设置,顶层板440与中层板430在z轴方向上错位设置。顶层板440开设有通孔440a,通孔440a对应工作位33。位于顶层板440与底层板410之间、且与中层板430共面的区域对应废盒等待位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0a还包括两块连接板420以及一块立板450。两块连接板420沿y轴方向平行间隔排布,且每一连接板420分别连接底层板410与中层板430,底层板410、中层板430以及两块连接板420围合形成新盒容纳腔。立板450位于底层板410远离新盒放置位31的一端,且立板450位于z轴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底层板410与顶层板440。其中,如图7及图8所示,底层板410靠近中层板430的表面凸设有防呆板414,连接板420上设有位于新盒容纳腔内的新盒检测传感器412。

第一传送机构500设于底层板410上。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机构500为传送带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500包括第一传送带510、第一带轮520、第一转轴530以及第一电机540。第一传送带510的数目为两根,两根第一传送带510通过四个第一带轮520套设于底层板410上,并沿y轴方向平行间隔排布,第一传送带510直接与新盒接触并输送新盒。第一转轴530穿设于底层板410上,并与底层板410转动连接,在x轴方向上,第一转轴530连接同一端的两个第一带轮520,另一端的两个第一带轮520相互独立。第一电机540固定于底层板410上,并与第一转轴530的一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机构500还包括齿轮组550,齿轮组550包括多个啮合在一起的齿轮552,其中,齿轮组550一端的齿轮552套设并固定于第一电机540的输出轴上,齿轮组550另一端的齿轮552套设并固定于第一转轴530上。

如图1-3所示,z轴传送机构600设于立板450上。z轴传送机构600包括升降板610,升降板610与新盒等待位34正对,能在新盒等待位34承接新盒,并将新盒传输至顶层板440的通孔440a内(工作位33),并能将废盒从工作位33传输至废盒等待位35。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z轴传送机构600还包括z轴导轨620以及升降驱动组件630,z轴导轨620设于立板450靠近废盒回收位32的侧面上,升降板610与z轴导轨620滑动连接,且升降板610与升降驱动组件630连接,升降板610在升降驱动组件630的驱动下,能在z轴方向上沿z轴导轨620往返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630包括z轴传动齿轮632、z轴传送带634以及z轴电机636。z轴传动齿轮63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z轴传动齿轮632在z轴方向上间隔排布。z轴传送带634套设于两个z轴传动齿轮632上,并分别与两个z轴传动齿轮632啮合。z轴电机636设于立板450上,并与两个z轴传动齿轮632中的一个连接。升降板610具有齿合部612,齿合部612与z轴传送带634啮合。当z轴电机636转动时,带动z轴传送带634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升降板610在z轴方向上沿z轴导轨620往返移动。

如图2及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z轴传送机构600还包括导向围杆640,导向围杆640设于顶层板440靠近新盒放置位31的一端,导向围杆640用于防止升降板610偏离z轴方向移动,从而确保升降板610准确进入通孔440a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围杆640与中层板430在z轴方向上间隔形成杯盒通道642,杯盒通道642用于供杯盒通过,也即导向围杆640采用中空设计,只有半截。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围杆640采用比较轻的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材料),所以顶层板440在xy平面(水平面)上基本不会产生倾斜,不会对杯盒10定位的精确度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围杆640为两个,两个导向围杆640分别对应升降板610的两个角落。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围杆640形状与升降板610的角落的形状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围杆640为直角折板,升降板610的角落为直角角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7所示,杯盒传输装置30还包括通障机构36,通障机构36与底层板410伸缩连接。通障机构36包括相连的阻挡件362与连板364,阻挡件362位于新盒放置位31,连板364位于新盒等待位34,当升降板610下压连板364时,阻挡件362及连板364收缩于底层板410内,以使新盒从新盒放置位31传输至新盒等待位34,当升降板610与连板364在z轴方向间隔时,阻挡件362及连板364凸出于底层板410,以阻挡新盒从新盒放置位31传输至新盒等待位3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板364与底层板410之间设置有弹簧,当升降板610下压连板364时,弹簧被压缩,阻挡件362及连板364向下移动,并收缩于底层板410内,当升降板610与连板364在z轴方向间隔时,弹簧恢复至初始状态,阻挡件362及连板364向上移动,并凸出于底层板410。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送机构700设于中层板430上。第二传送机构700包括推杆710,推杆710能在x轴及z轴方向上往返移动,当升降板610带动废盒至废盒等待位35时,调节推杆710在x轴及z轴方向上的位置,以使得推杆710钩住废盒靠近废盒回收位32的挡板14的内侧,推杆710沿x轴的负方向移动,从而将废盒从废盒等待位35推动至废盒回收位32。然后调节推杆710在x轴及z轴方向上的位置,以使得推杆710钩住废盒(位于废盒回收位32的废盒)靠近工作位33的挡板14的外侧(也即图1所示视角下的状态),推杆710沿x轴的负方向移动,从而将废盒从废盒回收位32经废盒出口404推出至机架30a外。

如图2及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送机构700还包括安装板720、xz轴驱动组件730、水平导轨740、竖直导轨750及调节座760。安装板720设于中层板430位于y轴方向的侧面上,且安装板720沿x轴方向延伸。

xz轴驱动组件730包括x轴传动齿轮732、x轴传送带734、x轴电机736、导向板737以及安装座738。x轴传动齿轮732设于安装板720上,x轴传动齿轮73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x轴传动齿轮732在x轴方向上间隔排布。x轴传送带734套设于两个x轴传动齿轮732上,并分别与两个x轴传动齿轮732啮合。x轴电机736设于安装板720上,并与两个x轴传动齿轮732中的一个连接。

导向板737设于x轴传送带734与中层板430之间,且沿x轴方向延伸,导向板737远离工作位33的一端设置有斜块7372。安装座738为u形折板,安装座738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7382及第二侧板7384、连接第一侧板7382及第二侧板7384的背板7386。第一侧板7382伸入x轴传送带734内,并与x轴传送带734啮合,第二侧板7384伸入导向板737与中层板430之间,并邻近导向板737。

水平导轨740设于安装板720上,并位于x轴传送带734内,背板7386靠近安装板720的表面与水平导轨740滑动连接。竖直导轨750设于背板7386远离安装板720的表面,且与推杆710滑动连接。调节座760与推杆710固定连接,且调节座760设有用于与斜块7372抵接的拉簧。

当废盒传送至废盒等待位35后,x轴电机736通过x轴传送带734带动安装座738沿水平导轨740(x轴方向)移动,以使推杆710逐渐靠近斜块7372,当拉簧与斜块7372抵接时,带动调节座760及与调节座760连接的推杆710沿竖直导轨750(z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调节座760放置于导向板737的上表面上,此时,推杆710在z轴方向上位于杯盒10的挡板14上方。然后x轴电机736带动安装座738沿水平导轨740(x轴方向)移动,以使推杆710逐渐靠近废盒。当调节座760运动至导向板737的悬空端7374时,调节座760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带动与调节座760连接的推杆710沿竖直导轨750(z轴方向)向下运动,从而当推杆710沿水平导轨740反向运动时,推杆710能与挡板14的内侧面抵接。推杆710继续沿水平导轨740反向运动,从而将废盒推动至废盒回收位32,此时,推杆710完成第一次推动。

当废盒传送至废盒回收位32后,x轴电机736通过x轴传送带734带动安装座738沿水平导轨740(x轴方向)移动,以使推杆710逐渐靠近斜块7372,使得拉簧与斜块7372抵接,接着重复与上述第一次推动相同的过程,当调节座760运动至导向板737的悬空端7374,调节座760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后,推杆710与挡板14的外侧面抵接。然后推杆710沿水平导轨740反向运动,从而将废盒从废盒出口404推出至机架30a外,此时,推杆710完成第二次推动。

如图4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升降定位组件,升降定位组件包括顶层板440(工作板440)。顶层板440的内壁(通孔440a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442及第二内壁444,第一内壁442上设有外凸的第一定位件810,第二内壁444上设有外凸的第二定位件820,第一定位件810与第二定位件820分别与杯盒的外壁上的第一定位槽162及第二定位槽182对应。其中,第一定位件810具有伸缩性能,在杯盒伸入通孔440a内的过程中,第一定位件810能与杯盒的外壁挤压而滑入第一定位槽162内,并使得第二定位件820与第二定位槽182抵紧。也即,在新盒传送至工作位33的过程中,新盒的外壁会挤压具有伸缩性能的第一定位件810,当第一定位件810滑入第一定位槽162内时,第一定位件810推动新盒朝向第二定位件820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定位件810与第一定位槽162抵紧,第二定位件820与第二定位槽182抵紧,从而消除间隙,实现定位。

上述升降定位组件为纯机械的杯盒定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借助电动推杆等辅助件进行抵压定位(会占用仪器额外的工作空间,实现方式较为复杂,一旦辅助件出现故障,则杯盒无法正常工作),结构更简单,便于操作,且不会占用仪器额外的工作空间,可靠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810的数目与第二定位件820的数目之和大于等于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810为两个,第二定位件820为一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使得新盒牢固固定于顶层板44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810与第二定位件820分别位于顶层板440的位于x轴方向上的相对于的两内壁上,也即第一内壁442与第二内壁444沿x轴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810的端面形状及大小与第一定位槽162的形状及大小匹配,第二定位件820的端面形状及大小与第二定位槽182的形状及大小匹配,从而使得定位效果更好,也即定位件的端面形状与定位槽的形状大致相同,定位件的端面大小与定位槽的大小大致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810与第一定位槽162配合的端面为第一圆弧面,第二定位件820与第二定位槽182配合的端面为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对应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弧面对应的半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810为定位珠。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810也可以为弹性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层板440的内壁(通孔440a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内壁446及第四内壁448,第三内壁446与第四内壁448均设有外凸的导向件830,以缩小杯盒10与第三内壁446及第四内壁448的间隙,更便于第一定位件810与第一定位槽162对位,第二定位件820与第二定位槽182对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830的数目为四个,顶层板440的位于y轴方向上的相对于的两内壁分别设置两个导向件830,也即第三内壁446与第四内壁448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440a为方形孔,导向件830的数目为四个,两个导向件830设于第三内壁446的两端,另外两个导向件830设于第四内壁448的两端,也即四个导向件830分别位于通孔440a的四个角落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830为轴承。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830为斜导向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杯盒传输装置30还包括新杯缓冲位37,新杯缓冲位37设于顶层板440的外壁上,新杯缓冲位37包括多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放置槽372,从而在工作位33不能提供反应杯时,新杯缓冲位37能提供反应杯,进而实现反应杯20的连续加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初始化阶段,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反应杯抓手可以先将工作位33上的多个反应杯抓放至新杯缓冲位37,待新杯缓冲位37没有空置的放置槽372后,反应杯抓手可以从新杯缓冲位37抓取一个反应杯,以送入后续步骤的反应杯进杯位。在反应杯抓手从新杯缓冲位37抓取下一个反应杯的时间间隔期间,反应杯抓手可以先从工作位33抓取一个反应杯,填补于新杯缓冲位37上。也即当工作位33有新杯时,工作位33的新杯可以补充新杯缓冲位37,以使得新杯缓冲位37处于满载情况,也即所有新杯都是由工作位33传送至新杯缓冲位37后,再由新杯缓冲位37传送至后续步骤的反应杯进杯位。

设置新杯缓冲位37,可以在工作位33移走废盒,更换新盒时,不需要停机,化学发光检测仪可以继续工作,具有连续加载功能,能满足连续加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杯盒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10,沿第一方向与z轴方向将新盒从新盒放置位输送至工作位,其中,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或y轴方向,当位于工作位的新盒的反应杯全部取完后,工作位的新盒即为废盒。

步骤s920,沿第一方向与z轴方向将废盒从工作位输送至废盒回收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91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12,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将新盒从新盒放置位输送至新盒等待位。

步骤s914,沿z轴的正方向将新盒从新盒等待位输送至工作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92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22,沿z轴的负方向将废盒从工作位输送至废盒等待位。

步骤s924,废盒沿第一方向的负方向从废盒等待位输送至废盒回收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910之前,还包括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将新盒输送至新盒放置位。在进行步骤s920之后,还包括沿第一方向的负方向将废盒输出。

如图12所示,上述杯盒传输装置可以按照图12所示的工作流程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描述中,主要以xy平面的x轴方向为主体来进行解释说明,在阅读本申请文件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上述描述中的x轴方向也可以用y轴方向来替代,也即当以第一方向为主体来进行解释说明时,第一方向可以是x轴方向,也可以是y轴方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