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进样推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2025发布日期:2020-03-24 14:4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进样推手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8年08月31日提交的名称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轨道进样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1821422838.x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进样推手。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则是近年来发展较迅速的非放射性免疫检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进行信号的放大,并借助其发光强度,对免疫结合过程进行直接测定,该法已成为免疫学检测的重要方向之一。现有的化学发光分析仪中,轨道进样模块将样本架送至样本检测位后,必须等样本检测结束后才能将其送离样本检测位,并运送下一批样本,从而导致送样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进样推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化学发光分析仪的送样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轨道进样系统,包括轨道输送机构和样本架暂存机构,所述样本架暂存机构设置在所述轨道输送机构的第一端,所述轨道输送机构的第二端与主机的样本检测位相对应,所述轨道输送机构将所述样本架暂存机构中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样本检测位,待主机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将所述样本架运送回所述样本架暂存机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输送机构包括检测轨道和退推轨道,所述检测轨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样本架暂存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退推轨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样本架暂存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检测轨道的第二端与所述退推轨道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退推轨道的第二端对应于主机的样本检测位,主机对所述退推轨道第二端的样本架完成相应的操作后,所述退推轨道将所述样本架运送回所述样本架暂存机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样本架暂存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待检部、已检部和周转部,所述待检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轨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周转部的输入端与所述退推轨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周转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待检部和所述已检部的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设置在检测轨道的第二端,所述变轨机构将所述检测轨道第二端的样本架转移至退推轨道的第二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轨机构包括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检测轨道和所述退推轨道上方的叉板,所述叉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样本架的槽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轨机构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一感应部,所述叉板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相连,所述第一感应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轨道第二端的样本架是否完全就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皮带、夹持在所述第一皮带上的第一滑块以及第一滑轨,所述叉板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皮带传动时,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叉板沿第一滑轨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轨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电性连接的第二感应部,所述第二感应部用于检测所述叉板是否位于所述检测轨道的正上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感应部为光电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块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挡光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皮带的运行方向垂直于所述检测轨道的运行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用于驱动第一皮带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检测轨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回收推手,所述回收推手设置在退推轨道的第二端,所述回收推手使退推轨道上的样本架沿与检测轨道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收推手使所述退推轨道上的样本架每次移动的距离为样本架上两个试管的中心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收推手包括第二传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连的第一横向推板,所述第一横向推板平行与所述退推轨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向推板的宽度与所述样本架的宽度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皮带、夹持在所述第二皮带上的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横向推板与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皮带传动时,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第一横向推板沿第二滑轨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滑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感应部,所述第三感应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横向推板是否达到极限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感应部为光电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滑块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挡光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用于驱动第二皮带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检测轨道的长度方向垂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向推板为l形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进样推手,所述进样推手设置在待检部的输入端,所述进样推手用于将所述待检部中的样本架由输入端推至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样推手包括第三传动部和纵向推板,所述纵向推板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推板的移动方向垂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第三皮带、夹持在所述第三皮带上的第三滑块以及第三滑轨,所述纵向推板与所述第三滑块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三皮带传动时,所述第三滑块带动所述纵向推板沿第三滑轨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滑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四感应部,所述第四感应部用于检测所述纵向推板是否达到极限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感应部为光电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滑块的侧部设置有第三挡光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用于驱动第三皮带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检测轨道的宽度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推板为长条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滑块的顶部设置有顶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与所述纵向推板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滑块固定连接的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中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旋转头相连,另一端设置有顶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头和所述纵向推板相连处还设置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回推推手,所述回推推手设置在样本架暂存机构的端部,所述回推推手用于将周转区输出端的样本架推至待检部的输入端或已检部的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推推手包括第四传动部和第二横向推板,所述第二横向推板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横向推板的移动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传动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五感应部,所述第五感应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横向推板是否达到极限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感应部为光电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滑块的侧部设置有第四挡光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传动部包括用于驱动第四皮带的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检测轨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横向推板为l形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下移推手,所述下移推手设置在已检部的输入端,所述下移推手用于将所述已检部中的样本架由输入端向下推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移推手包括第五传动部和下移推板,所述下移推板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待检部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传动部包括第五电机、与第五电机相连的第五滑块以及第五滑轨,所述下移推板设置在所述第五滑块的上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传动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七感应部,所述第七感应部用于检测所述下移推板是否达到极限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感应部为光电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滑块的侧部设置有第五挡光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待检部的宽度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移推板为平板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上移推手,所述上移推手设置在周转部的输入端,所述上移推手用于将所述周转部中的样本架由输入端推至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移推手包括第六传动部和上移推板,所述上移推板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周转部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传动部包括第六皮带、夹持在所述第六皮带上的第六滑块以及第六滑轨,所述上移推板设置在所述第六滑块的上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传动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八感应部,所述第八感应部用于检测所述上移推板是否达到极限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感应部为光电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滑块的侧部设置有第六挡光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传动部包括用于驱动第六皮带的第六电机,所述第六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周转部的高度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移推板为u形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检部、所述已检部和所述周转部中均设置有行走轨道,所述样本架的底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行走轨道相配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轨道为输送带,所述退推轨道为与所述输送带平行设置的滑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输送机构包括急诊轨道,所述急诊轨道的第一端为输入端或输出端,所述急诊轨道的第二端对应于与主机的急诊进样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急诊轨道与所述检测轨道平行设置的输送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急诊轨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六感应部,所述第六感应部用于检测所述急诊轨道上的样本架是否完全就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轨道和所述急诊轨道上均设置有扫描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轨道输送机构将样本架暂存机构中未经检测的样本架送至样本检测位进行检测,待主机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即可将样本架运送回样本架暂存机构等待检测结果,而无需在样本检测位等待检测结果,因此能够使样本的输送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送样的效率。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轨道进样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变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变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回收推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回收推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进样推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进样推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顶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回推推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回推推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移推手和上移推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下移推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上移推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样本架暂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轨道进样系统的俯视图。

在图中,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

100-轨道输送机构;

110-检测轨道;120-退推轨道;130-急诊轨道;140-第六感应部;150-扫描部;160-机架;170-滚轮;180-支撑腿;190-控制箱;

200-样本架暂存机构;

210-待检部;220-已检部;230-周转部;240-样本架;250-凹槽;260-行走轨道;

300-变轨机构;

310-叉板;320-槽体;

330-第一传动部;340-第一皮带;350-第一滑块;360-第一滑轨;

370-第一感应部;380-第二感应部;390-第一电机;391-第一挡光片;

400-回收推手;

410-第二传动部;420-第一横向推板;430-第二皮带;440-第二滑块;450-第二滑轨;460-第三感应部;470-第二电机;480-第二挡光片;

500-进样推手;

510-第三传动部;520-纵向推板;530-第三皮带;540-第三滑块;550-第三滑轨;560-第四感应部;570-顶推机构;571-丝杠;572-旋转头;573-固定座;574-顶针;580-第三电机;590-第三挡光片;

600-回推推手;

610-第四传动部;620-第二横向推板;630-第四皮带;640-第四滑块;650-第四滑轨;660-第五感应部;670-第四电机;680-第四挡光片;

700-下移推手;

710-第五传动部;720-下移推板;730-电机;840-第五滑块;850-第五滑轨;760-第七感应部;770-第五挡光片;

800-上移推手;

810-第六传动部;820-上移推板;830-第六皮带;840-第六滑块;850-第六滑轨;860-第八感应部;870-第六电机;880-第六挡光片;

900-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轨道进样系统,其包括轨道输送机构100和样本架暂存机构200,样本架暂存机构200设置在轨道输送机构100的第一端,轨道输送机构100的第二端与主机900的样本检测位(图15所示的a处)相对应,轨道输送机构100将样本架暂存机构200中的样本架240运送至样本检测位,待主机900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将样本架240运送回样本架暂存机构200。

具体地,轨道输送机构100包括检测轨道110和退推轨道120,检测轨道110的第一端与样本架暂存机构200的输出端相连,退推轨道120的第一端与样本架暂存机构200的输入端相连,检测轨道110的第二端与退推轨道120的第二端相连,退推轨道120的第二端对应于主机900的样本检测位,主机900对退推轨道120第二端的样本架240完成相应的操作后,退推轨道120将样本架240运送回样本架暂存机构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机900对退推轨道120第二端的样本架240完成添加样本的操作后,退推轨道120将样本架240运送回样本架暂存机构200。

样本架暂存机构200包括依次设置的待检部210、已检部220和周转部230,待检部210的输出端与检测轨道110的第一端相连,周转部230的输入端与退推轨道120的第一端相连,周转部230的输出端分别与待检部210和已检部220的输入端相连。

由于经过检测后,样本存在符合要求和不符合要求两种情况,对于这两种情况需要送至不同的部位,因此现有技术中是在样本检测位等待样本的检测结果,获得检测结果后才判断,该样本架被送往何处,因此存在大量的等待时间,使检测的效率较低。而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周转部230,使在样本检测位完成检测的样本架240可被退推轨道120送回周转部230等待检测结果而无需在样本检测位等待检测结果,因此能够大大缩短等待的时间,从而提高检测的效率;此外,由于周转部230的输出端分别与待检部210和已检部220的输入端相连,因此当获得了周转部230中样本架240中的样本检测结果,即可判断是将该样本架240送入何处。

具体地,当周转部230中样本架240中的样本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时,该样本架240被送入已检部220;当周转部230中样本架240中的样本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该样本架240被送入待检部210等待重新检测。

检测轨道110上的样本架240由第一端运送至第二端,并在第二端被移至退推轨道120上等待主机900进行相应的操作。具体地,如图2所示,检测轨道110的第二端设置有变轨机构300,变轨机构300将检测轨道110第二端的样本架240转移至退推轨道120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变轨机构300包括滑动地设置在检测轨道110和退推轨道120上方的叉板310,叉板310上设置有容纳样本架240的槽体320。

变轨机构300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传动部330和第一感应部370,叉板310与第一传动部330相连,第一感应部370用于检测检测轨道110第二端的样本架240是否完全就位。

当检测轨道110上的样本架240运动到检测轨道110的第二端时,样本架240进入叉板310上的槽体320,当样本架240完全进入槽体320中时,样本架240的最前端触碰到第一感应部370,第一感应部370向第一传动部330发送样本架240已经就位的信号,则第一传动部330开始运动,将带动叉板310和样本架240一起移动到退推轨道120的第二端,此时样本架240最后端的试管所对应的位置为样本检测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330包括第一皮带340、夹持在第一皮带340上的第一滑块350以及第一滑轨360,叉板310与第一滑块350的底部相连,第一皮带340传动时,第一滑块350带动叉板310沿第一滑轨360运动。

如图2所示,第一皮带340在运行过程中,使夹持在其上的第一滑块350沿第一滑轨360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叉板310进行平移,即可将样本架240进行移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感应部370为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地,第一滑轨360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部330电性连接的第二感应部380,第二感应部380用于检测叉板310是否位于检测轨道110的正上方。由于叉板310将样本架240转移到退推轨道120上之后,需要返回至检测轨道110的,上方以待移动下一个样本架240,因此叉板310的位置必须在检测轨道110的正上方,否则检测轨道110上的样本架240将无法进入到叉板310上的槽体320中。因此,当叉板310位于检测轨道110的正上方后,第二感应部380向第一传动部330发送叉板310完全就位的电信号,从而使第一传动部330开始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感应部380为光电传感器。如图3所示,第一滑块350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挡光片391,当第一挡光片391挡住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束时,即表示叉板310位于检测轨道110的正上方。

此外,第一传动部310包括用于驱动第一皮带340的第一电机390,第一电机390的输出轴与检测轨道120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皮带340的运行方向垂直于检测轨道110的运行方向,能够节省一定的空间。

如图3所示,退推轨道120的第二端设置有回收推手400,回收推手400使退推轨道120上的样本架240沿与检测轨道110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回收推手400的作用是,将处于样本检测位的样本架240向着靠近周转部230的方向移动。

由于每个样本架240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试管(图3中示出了一个样本架240具有5个试管),因此样本架240上的其中一个试管所处的位置对应于样本检测位,当该试管中的样本加样完成后,需要推动整个样本架240,从而使下一个试管达到样本检测位,这样依次将样本架240中的每个试管加样完毕。

具体地,回收推手400使退推轨道120上的样本架240每次移动的距离为样本架240上两个试管的中心距,从而保证下一个试管的正好移动到样本检测位。

回收推手400包括第二传动部410以及与第二传动部410相连的第一横向推板420,第一横向推板420平行与退推轨道120的长度方向平行。如图3所示,第一横向推板420的移动方向为与退推轨道120的长度方向平行,因此第一横向推板420将推动样本架240向靠近周转部230的方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410包括第二皮带430、夹持在第二皮带430上的第二滑块440以及第二滑轨450,第一横向推板420与第二滑块440的顶部相连,第二皮带430传动时,第二滑块440带动第一横向推板420沿第二滑轨450运动。

进一步地,第二滑轨45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感应部460,第三感应部460用于检测第一横向推板420是否达到极限位置。当第一横向推板420到达左侧的极限位置或右侧的极限位置后,第三感应部460向第二传动部410发送信号,从而使第二传动部410以相反的方向运行。

如图3所示,第二皮带430在运行过程中,使夹持在其上的第二滑块440沿第二滑轨450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横向推板420进行平移,即可将样本架240进行移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感应部460为光电传感器。如图4所示,第二滑块440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挡光片480,当第二挡光片480挡住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束时,即表示第一横向推板420达到极限位置。

此外,第二传动部410包括用于驱动第二皮带430的第二电机470,第二电机470的输出轴与检测轨道120的长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第一横向推板420的宽度与样本架240的宽度相同,或稍微大于样本架240的宽度,以便均匀施加力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推板420为l形板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样本架240上是否有试管以及是否对该试管内的试剂进行加样操作进行判断,如果有试管,且该试管中的试剂需要进行加样操作,那么加样臂模块吸取其中的样本进行加样,从而快速准确地对目标试管进行加样操作。

如图5所示,待检部210的输入端设置有进样推手500,进样推手500用于将待检部210中的样本架240由输入端推至输出端。在检测轨道1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待检部210的输出端相匹配的开口,使样本架240能够进入检测轨道110中。

如图4和14所示,检测轨道110的宽度与样本架240的宽度一致,或者稍微大于样本架240的宽度,从而在待检部210中的样本架240的行走方向为纵向,在检测轨道110中样本架240的行走方向为横向,因此样本架240在从待检部210转移到检测轨道110中时,无需转动方向,其对接更方便,更能够节省运送的时间。

类似地,在已检部120和周转部130中的样本架240的行走方向也均为纵向。

同样地,退推轨道120的宽度与样本架240的宽度一致,或者稍微大于样本架240的宽度,由于样本架240在从检测轨道110向退推轨道120转移时,转移的方向为垂直于检测轨道110运行方向,因此退推轨道120中样本架240的行走方向也为横向,从而减少轨道所占空的空间。

待检部210至少能够容纳2个样本架240,图4所示为能够容纳28个样本架240的待检部210。

进样推手500包括第三传动部510和纵向推板520,纵向推板520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横向推板420的移动方向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传动部510包括第三皮带530、夹持在第三皮带530上的第三滑块540以及第三滑轨550,纵向推板520与第三滑块540的顶部相连,第三皮带530传动时,第三滑块540带动纵向推板520沿第三滑轨550运动。

第三滑轨55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四感应部560,第四感应部560用于检测纵向推板520是否达到极限位置。当纵向推板520到达左侧的极限位置或右侧的极限位置后,第四感应部560向第三传动部510发送信号,从而使第三传动部510以相反的方向运行。

如图6所示,第三皮带530在运行过程中,使夹持在其上的第三滑块540沿第三滑轨550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纵向推板520进行平移,即可将样本架240进行移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感应部560为光电传感器。如图7所示,第三滑块540的侧部设置有第三挡光片590,当第三挡光片590挡住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束时,即表示纵向推板520达到极限位置。

此外,第三传动部510包括用于驱动第三皮带530的第三电机580,第三电机580的输出轴与检测轨道120的宽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纵向推板520的长度至少为样本架240长度的1/3,以便均匀推动样本架2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纵向推板520为长条状。此外,如图7和8所示,第三滑块540的顶部设置有顶推机构570,顶推机构570与纵向推板520转动连接。具体地,顶推机构570包括与第三滑块540固定连接的固定座573,设置在固定座573中的丝杠571,丝杠571的一端与旋转头572相连,另一端设置有顶针574,当丝杠571的一端与顶针574接触时,由于第三滑块540还在进行滑动,因此丝杠571在顶针574的作用下开始旋转,从而使旋转头572带动纵向推板520向上(样本架240的高度方向)旋转,则纵向推板520就不会阻碍待检部210的输入端,从而来自周转部230的样本架240能够从待检部210的输入端进入。

并且,如图6所示,旋转头572和纵向推板520相连处还设置有弹簧575,当通过顶针574无法使纵向推板520旋转时,通过弹簧575可使纵向推板520进行旋转。

如图9所示,样本架暂存机构200的前端设置有回推推手600,回推推手600用于将周转区输出端的样本架240推至待检部210的输入端或已检部220的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推推手600包括第四传动部610和第二横向推板620,第二横向推板620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横向推板620的移动方向平行。第四传动部610包括第四皮带630、夹持在第四皮带630上的第四滑块640以及第四滑轨650,第二横向推板620设置在第四滑块640的上端。

进一步地,第四传动部61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五感应部660,第五感应部660用于检测第二横向推板620是否达到极限位置。当第二横向推板620到达左侧的极限位置或右侧的极限位置后,第五感应部660向第四传动部610发送信号,从而使第四传动部610以相反的方向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感应部660为光电传感器。如图10所示,第四滑块640的侧部设置有第四挡光片680,当第四挡光片680挡住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束时,即表示第二横向推板620达到极限位置。

此外,第四传动部610包括用于驱动第四皮带630的第四电机670,第四电机670的输出轴与检测轨道120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二横向推板620的长度大于样本架240的宽度,以便均匀推动样本架2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横向推板620为长条状。

如图11所示,已检部220的输入端设置有下移推手700,下移推手700用于将已检部220中的样本架240由输入端向下推移。其中,下移推手700包括第五传动部710和下移推板720,下移推板620的移动方向与纵向推板520的移动方向平行且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五传动部710包括第五传动部610,第五传动部610包括第五电机730、与第五电机相连的第五滑块740以及第五滑轨750,下移推板720设置在第五滑块740的上端。

第五电机730使第五滑块740带动下移推板720做往复运动,第五滑块7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七感应部760,第七感应部760用于检测下移推板720的位置。下移推板720将已检部220的输入端的样本架240向下推移,每推动一个样本架240后,下移推板720均回到初始位置等待推移下一个样本架2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七感应部760为光电传感器。第五滑块640的侧部设置有第五挡光片770,当第五挡光片770挡住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束时,即表示下移推板720达到极限位置。

此外,第五电机730的输出轴与检测轨道120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下移推板720的长度至少大于样本架240长度的1/3,以便均匀推动样本架240。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移推板720为平板状。

下移推板720与已检部220输入端的端面齐平,因此下移推板720不会对已检部220输入端造成阻碍。

如图11所示,周转部230的输入端设置有上移推手800,上移推手800用于将周转部230中的样本架240由输入端推至输出端。其中,上移推手800包括第六传动部810和上移推板820,上移推板820的移动方向与纵向推板520的移动方向平行且相反。

第六传动部810包括第六皮带830、夹持在第六皮带830上的第六滑块840以及第六滑轨850,上移推板设置在第六滑块840的上端。

进一步地,第六传动部81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八感应部860,第八感应部860用于检测上移推板是否达到极限位置。当上移推板到达左侧的极限位置或右侧的极限位置后,第八感应部860向第六传动部810发送信号,从而使第六传动部810以相反的方向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八感应部860为光电传感器。如图13所示,第六滑块840的侧部设置有第六挡光片880,当第六挡光片880挡住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束时,即表示上移推板820达到极限位置。

此外,第六传动部810包括用于驱动第六皮带830的第六电机870,第六电机870的输出轴与检测轨道120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上移推板820的宽度至少大于样本架240长度的1/3,以便均匀推动样本架240。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移推板820为u形板,本文所述的上移推板820的宽度为u形板的开口宽度。如图4所示,待检部210、已检部220和周转部230中均设置有行走轨道260,样本架240的底端设置有凹槽250,凹槽250与行走轨道260相配合。从而推动样本架240在待检部210、已检部220和周转部230中行走时,能够保持其行走轨迹为直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轨道110为输送带,退推轨道120为与输送带平行设置的滑槽。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急诊通道。具体地,轨道输送机构100包括急诊轨道130,急诊轨道130的第一端为输入端或输出端,急诊轨道130的第二端对应于与主机900的急诊进样位。急诊轨道130具有比检测通道110更高的优先级,即急诊通道130上的样本架240能够优先于检测通道110上的样本架240被检测。

具体地,急诊轨道130与检测轨道110平行设置的输送带。

急诊轨道13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六感应部140,第六感应部140用于检测急诊轨道130上的样本架240是否完全就位。

当有急诊样本需要检测时,通过急诊通道130的第一端放入样本架240,样本架240被运送到急诊通道130的第二端,急诊通道130的第二端对应主机900的急诊样本检测位,此时检测通道110停止,当第六感应部14检测急诊轨道130上的样本架240完全就位后,向主机900发送信号,使主机900从急诊样本检测位加样。待加样完成后,急诊轨道130反向运行,从而使样本架240由第二端运送至第一端,并从第一端中取出。

同样地,急诊轨道130的宽度与样本架240的宽度一致,或者稍微大于样本架240的宽度,并且急诊轨道130中样本架240的行走方向也为横向,从而减少轨道所占空的空间。

另外,检测轨道110和急诊轨道130上均设置有扫描部150。样本架240上设置有条码,当样本架240经过扫描部150时,扫描部150能够获知样本架240中的样本属性。

其中,条码格式应至少支持:code128,code39,codabar,2/5interleaved。

并且,由于试管的规格为:外径是12-16mm,高度是75-100mm的不同规格类型,因此,扫描部150同时支持对于样本架上试管类型的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样本暂存机构200设置在机架160上,如图1所示,机架160的底端设置有用于行走的滚轮170以及用于支撑机架160的支撑腿180,当需要推动机架160时将滚轮170放下,将支撑腿180收起就可推动机架160;当需要使机架160停在某处时,将滚轮170收起,将支撑腿180放下就可将机架160固定在地面上。

此外,机架160上设置有控制箱190,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感应部以及各个传动部均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实用新型所述的横向为检测轨道110的运行方向,即图15所示的x轴方向,纵向为图15所示的y轴方向。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