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耐压检测装置与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3800发布日期:2019-07-24 09:5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耐压检测装置与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绝缘耐压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耐压检测装置与绝缘耐压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的设备,测试工位设计单一,上下料机构进行上下料时,检测机构完全停止工作,待已测试的待测物品完成下料以及新的待测物品完成上料,检测机构才继续进行测试,导致检测效率低,并且对于不同规格的待测物品,目前的绝缘耐压测试设备也无法做到兼容。而用于对电芯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的设备也有上述测试工位单一、检测效率低与兼容性差的问题存在,同时,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中,需要使用多个多轴机械手搬移待测电芯,实现准确上下料,然而多轴机械手造价高昂,会导致绝缘耐压测试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提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绝缘耐压检测与绝缘耐压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测试工位设计单一、检测效率低、兼容性差以及造价高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耐压检测装置,其包括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承载治具与上下料位,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列,每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具有测试位,承载治具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在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多个测试位之间往返移动,上下料位设置在两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之间,并且位于承载治具上。

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治具驱动机构,承载治具设置在治具驱动机构上,并与治具驱动机构活动连接,治具驱动机构驱动承载治具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

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每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包括测试部件,测试部件设置在测试位的上方,并能相对于测试位上下移动。

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每个测试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探针安装块,每个探针安装块上设置有探针。

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安装板与安装板驱动机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驱动机构上,并与安装板驱动机构活动连接,治具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通过安装板与治具驱动机构传动,安装板驱动机构能带动承载治具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

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气袋测试机构,气袋测试机构与测试部件同步上下移动。

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气袋测试机构具有标记部件,标记部件用于标记测试不合格的待测物品。

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承载治具包括调整部件,承载治具通过调整部件调整其在竖直方向的承载深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耐压检测设备,其包括两个如上述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两个绝缘耐压检测装置在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绝缘耐压检测装置于测试前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移动,以及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其承载治具的承载深度,使其上下料位位于上料基准线上,并且一个绝缘耐压检测装置于测试后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使其上下料位位于下料基准线上。

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检测装置驱动机构,两个绝缘耐压检测装置分别设置在检测装置驱动机构上,并且分别与检测装置驱动机构活动连接,检测装置驱动机构驱动两个绝缘耐压检测装置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绝缘耐压检测装置通过承载治具在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之间往返移动,使部分待测物品移动至测试位的同时,另一部分待测物品位于上下料位,如此,能在上下料的同时,不中断对待测物品的绝缘耐压测试,进而提高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而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对电芯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则能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还能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基准调整,进而实现兼容不同规格的待测物品,并且实现采用单轴机械手搬移待测物品,大幅降低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本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及其部分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与气袋测试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与气袋测试机构的另一示意图以及气袋测试机构的切刀压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气袋测试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承载治具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承载治具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本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本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1包括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与承载治具11,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列,每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1具有测试位,承载治具11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在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1之间往返移动,多个测试位在承载治具11的移动路径上。其中承载治具11上具有多个承载位,承载位的数量与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的数量相等,并且多个承载位在承载治具11上沿着第一水平方向排列,以间隔放置多个待检物品。

于本实施方式中,选用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中的两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之间的间隔位置作为上下料位,即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分别位于上下料位的两侧,承载治具11在多个测试位之间移动时,上下料位在承载治具11上,当承载治具11向位于上下料位一侧的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移动,使其部分承载位与对应数量的测试位一一对应时,承载治具11的另一部分承载位移动至上下料位。如此,当承载治具11带动部分待测物品移动至位于上下料位一侧的测试位中进行检测时,可对承载治具11上位于上下料位处的部分承载位进行上下料,确保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1在上下料的同时,能对待测物品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1的检测效率。

具体地,绝缘耐压检测装置1还包括安装座12与治具驱动机构13,治具驱动机构13设置在安装座12上,承载治具11设置在治具驱动机构13上,并与治具驱动机构13活动连接,治具驱动机构13驱动承载治具1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其中治具驱动机构13具有治具滑轨130与治具驱动器131,治具滑轨130与治具驱动器131分别设置在安装座12上,并且治具滑轨13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承载治具11滑设在治具滑轨130上,并且与治具驱动器131的输出端连接,治具驱动器131驱动承载治具11沿着治具滑轨130移动。于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器131可为电机,其通过丝杆正反转而驱动承载治具11在治具滑轨130上往返移动,当然,治具驱动机构13也可为线性滑台或者其它能驱动承载治具11往返移动的驱动机构。

下面详述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结构,请一并参阅图2,其是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及其部分放大图。如图所示,每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包括安装架101、测试部件102与驱动部件103,安装架101架设在安装座12上,驱动部件103设置在安装架101上,测试部件102与驱动部件103的输出端连接,并位于安装架101与安装座12之间,测试位在安装架101内,并且位于安装座12与测试部件102之间。其中治具滑轨130延伸至每个安装架101内,承载治具11可沿着治具滑轨130移动至安装架101内,使承载位上的待测物品到达测试位,进而,驱动部件103驱动测试部件102相对于安装架101上下移动,使测试部件102对每个待测物品进行绝缘耐压测试。

每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10的测试部件102包括探针压板1021、至少一个探针安装块1022与至少一个探针1023,探针安装块1022滑设在探针压板1021上,探针1023设置在探针安装块1022上,而探针压板1021与驱动部件103的输出端连接。于本实施方式中,探针压板1021上设置有滑槽10210,滑槽10210位于探针压板1021的边缘部分,并且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延伸,探针安装块1022的一端通过锁紧螺丝固定在滑槽10210中,其另一端延伸至探针压板1021之外,并设置有至少一个探针1023。如此,能通过松紧锁紧螺丝调整探针安装块1022的位置,进而调整探针安装块1022上的探针1023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当需要测试的待测物品的宽度规格不同时,能使探针1023根据待测物品的规格调整位置,使探针1023能准确与待测物品的测试点位接触。而在每个探针安装块1022上设置多个探针1023时,多个探针1023在探针安装块1022上间隔排列,并且多个探针1023在探针安装块1022上的排列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以使测试部件102能实现与不同长度规格的待测物品进行有效接触,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1的适用范围。

驱动部件103包括探针驱动器1031与多个导向柱1032,探针驱动器1031设置在安装架101上,并其输出端穿设安装架101而与探针压板1021连接,多个导向柱1032分别位于探针驱动器1031的周围,每个导向柱1032的一端穿设安装架101,另一端与探针压板1021连接,并且每个导向柱1032与安装架101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以使探针压板1021能在探针驱动器1031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能在移动过程中能保持平衡,使探针1023能准确地与待测物品的测试点位准确接触。于本实施方式中,探针驱动器1031可为气缸。

下面请参阅图3、图4与图5,其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与气袋测试机构的两个示意图以及气袋测试机构的切刀压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包括底板20、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间隔设置在底板20上,且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均为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1。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用于对电芯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用于对待测电芯的第一测试位置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用于对待测电芯的第二测试位置进行绝缘耐压测试,当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承载治具上的待测电芯测试完毕,则再移动至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承载治具上,继续进行第二测试位置的绝缘耐压测试。

具体地,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用于对待测电芯的正负极耳进行绝缘耐压测试,因此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结构中,其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测试部件具有的探针安装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探针安装块上设置有多个探针,如此能通过松紧锁紧螺丝调整相邻两个探针安装块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相邻两个探针安装块上的探针之间的间距,当需要测试的待测电芯的正负极耳之间的宽度规格不同时,能使探针根据待测电芯的规格调整位置,进而探针能准确与待测电芯的正负极耳准确接触。而在每个探针安装块上设置多个探针,则使测试部件在待测电芯的极耳的长度规格不同时,能与极耳进行有效接触,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的兼容性。

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用于对待测电芯的负极耳与铝塑模气袋进行绝缘耐压测试,因此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结构中,其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测试部件具有的探针安装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探针安装块上设置有多个探针,用以与长度规格不同的待测电芯的负极耳进行接触。

进一步地,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还包括用于实现与铝塑模气袋接触的气袋测试机构220,气袋测试机构220设置在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安装架上,并包括切刀部件2201与切刀驱动部件2202,切刀驱动部件2202设置在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安装架上,并位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测试部件的一侧,切刀部件2201与切刀驱动部件2202的输出端连接,切刀驱动部件2202驱动切刀部件2201相对于测试位上下移动,以在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气袋上开设切口,并与铝塑膜气袋进行接触测试。

下面详述气袋测试机构的结构,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气袋测试机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切刀部件2201包括切刀22010与连接板22011,连接板22011与切刀驱动部件2202的输出端连接,切刀22010设置于连接板22011背离切刀驱动部件2202的表面,切刀驱动部件2202通过连接板22011带动切刀22010上下移动。其中,切刀驱动部件2202驱动连接板22011移动时,需与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驱动部件同步运行,确保探针与切刀22010能同步移动,同时与待测电芯的负极耳和铝塑模气袋实现接触。于本实施方式中,切刀驱动部件2202可为气缸。

进一步地,切刀部件2201还包括弹性件22012、切刀压板22013与防护罩22014。弹性件22012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板22011背离切刀驱动部件2202的表面,并位于切刀22010的两侧,且弹性件22012的长度大于切刀22010的长度。切刀压板22013与弹性件22012的另一端连接,并具有切刀对位孔220130,切刀对位孔220130与切刀22010对应。防护罩22014的一端罩设于连接板22011,另一端向靠近底板20的方向延伸,使切刀22010、弹性件22012与切刀压板22013位于防护罩22014内。其中弹性件22012至少为两个,切刀压板2201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弹性件22012上,以保持平衡,而切刀对位孔220130的数量与切刀22010的数量相等。当切刀驱动部件2202驱动连接板22011向下移动时,切刀压板22013先接触并抵于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气袋上,连接板22011继续移动,在切刀压板22013的抵压下,与切刀压板22013接触的部分铝塑膜气袋逐渐平整,同时,弹性件22012受到切刀压板22013的挤压而弹性收缩,切刀22010逐渐由切刀对位孔220130伸出并插入平整的铝塑膜气袋中,有效地切开铝塑膜气袋,并能与铝塑膜气袋保持有效接触。如此,切刀部件2201既能在铝塑膜上完成开设切口的工艺要求,也能对待测电芯的负极与铝塑膜气袋进行绝缘耐压测试。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袋测试机构220还包括标记部件2203,标记部件2203设置在切刀驱动部件2202上,并位于切刀部件2201的一侧。标记部件2203包括刺刀22030与刺刀驱动器22031,刺刀22030与刺刀驱动器22031的输出端连接,刺刀驱动器22031驱动刺刀22030上下移动,而刺刀驱动器22031设置在切刀驱动部件2202的侧表面上,切刀驱动部件2202带动刺刀驱动器22031、刺刀22030与连接板22011同步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刺刀22030的高度大于切刀22010的高度,当连接板22011带动切刀22010切开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气袋时,位于切刀22010一侧的刺刀22030未与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气袋接触,只当待测电芯的第一测试位置或者第二测试位置的绝缘耐压测试不合格时,刺刀驱动器22031才驱动刺刀22030下移,刺破不合格的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气袋,形成对测试不合格的待测电芯的标记。其中,切刀驱动部件2202也可为气缸。

复参阅图5,如图所示,切刀部件2201还包括除尘管22015,除尘管22015设置在防护罩22014的外表面,并与抽真空装置连通,在切刀22010或者刺刀22030下移并扎破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气袋时,通过除尘管22015以抽真空的形式吸取铝塑膜气袋破裂时产生的粉尘,保持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的清洁度。

参阅图7,其实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承载治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承载治具包括承载板210与多个承载座211,每个承载座211上具有一个承载位,即承载座211的数量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数量相等,多个承载座211设置在承载板210上,并沿着第一水平方向间隔排列。当治具驱动器驱动承载治具移动至上下料位任一侧的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下方,承载板210上都有多个承载座211与多个测试位对应,以便于第一绝缘耐压测试机构对待测电芯进行检测。

具体地,每个承载座211包括电芯本体承载区2110、极耳承载区2111与气袋承载区2112,极耳承载区2111与气袋承载区2112分别位于电芯本体承载区2110相邻的两个侧边,并极耳承载区2111与气袋承载区2112的高度大于电芯本体承载区2110的高度,以便于在放置待测电芯于承载治具上时,待测电芯能放置准确。待测电芯放置于承载治具后,其正负极耳与铝塑模气袋分别位于极耳承载区2111与气袋承载区2112。

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承载治具的结构同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承载治具的结构,极耳承载区2111与气袋承载区2112分别与绝缘耐压测试机构的探针和气袋测试机构220的切刀部件2201对应。当然,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也能用于对其它产品进行绝缘耐压检测,只需根据待测产品调整承载治具的承载座211的结构即可。

参阅图8与图9,其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的两个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还包括搬运机构(图中未示出),搬运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械手,机械手用于将进行完上一工序的待测电芯移动至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承载治具上、将通过第一测试位置的测试的待测电芯移动至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承载治具上以及将通过第二测试位置的测试的待测电芯移动至下一加工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还包括检测装置驱动机构23,检测装置驱动机构23设置在底板20上,并分别驱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于底板20上移动。

具体地,检测装置驱动机构23包括检测装置滑轨230、第一检测装置驱动器231与第二检测装置驱动器232,检测装置滑轨230设置在底板20上,并其延伸方向为第二水平方向,第一检测装置驱动器231与第二检测装置驱动器232分别设置在底板20上,并位于检测装置滑轨230之间。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分别通过其安装座滑设在检测装置滑轨230上,并第一检测装置驱动器231的输出端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安装座连接,第二检测装置驱动器232的输出端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安装座连接,以驱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在检测装置滑轨230上移动。换句话说,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能相对于底板20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检测装置驱动器231与第二检测装置驱动器232可为电机,其可分别通过丝杆驱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

继续参阅图10,其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安装座包括安装座体221与滑设在安装座体221上的安装板222,安装座体221滑设在检测装置滑轨230上,而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与治具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安装板222上。其中安装板222于安装座体1230上的滑动方向与安装座体1230在底板20上的移动方向垂直,即安装板222能带动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承载治具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

具体地,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还包括安装板驱动机构223,安装板驱动机构223具有安装板滑轨1250与安装板驱动器2231,安装板滑轨2230设置在安装座体1230上,并安装板滑轨223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延伸,安装板222设置在安装板滑轨2230上,安装板驱动器2231设置在安装座体1230上,并且位于安装板滑轨2230之间,同时,安装板驱动器2231的输出端还与安装板222连接,以驱动安装板222于安装板滑轨2230上移动。如此,能通过在安装座体1230上移动安装板222以及安装板222上的治具驱动机构的传动,使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相对于底板2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其中安装板驱动器2231可为电机,其可通过丝杆驱动安装板222移动。

同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安装板也可为安装座体与安装板的组合结构,并且还具有安装板驱动机构,使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也能相对于底板2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

一并参阅图11,其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承载治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承载治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承载治具还包括固定板212与调整部件213,调整部件213活动连接承载板与固定板212,并承载板位于固定板212远离底板20的一侧,即固定板212滑设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治具滑轨上,承载板设置在固定板212上,而多个承载座分别设置在承载板上。其中调整部件213能调整承载板与固定板212之间的间距,使承载板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承载治具能通过调整部件213调整其承载深度,以使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适用于对不同厚度规格的待测电芯进行绝缘耐压测试。

具体地,调整部件213包括调整螺丝2130与多个治具导向柱2131,调整螺丝2130贯穿承载板与固定板212,多个治具导向柱2131分别位于调整螺丝2130的两侧,并且每个治具导向柱2131的一端设置在承载板110朝向固定板212的表面,另一端贯穿固定板212,此外,每个治具导向柱2131与固定板212之间具有直线轴承。如此,通过松紧调整螺丝2130能使承载板相对于固定板21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调整承载板与固定板212之间的距离,进而能使不同厚度规定的待测电芯在承载治具上的水平高度保持一致,以便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绝缘耐压测试机构进行绝缘耐压测试。

进一步地,调整部件213还包括多个支撑柱2132,多个支撑柱2132设置在承载板朝向固定板212的表面,并位于承载板与固定板212之间,用于确认承载板与固定板212之间的最小间距,并支撑承载板。

同样的,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承载治具的结构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承载治具的结构相同,也能通过其调整部件调整其承载深度,即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能相对于底板20在垂直于底板20的竖直方向上移动。

参阅图12,其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还包括接近开关214与至少一个缓冲板215,接近开关214与至少一个缓冲板215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12朝向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表面,接近开关214用于感应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之间的距离,确保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在运行时,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之间的距离在安全范围之内。缓冲板215用于防止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之间发生意外碰撞,以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的安全性能。当然,接近开关214与至少一个缓冲板215也可设置在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安装座体1230朝向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表面。

复参阅图8与图9,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还包括底板滑轨24,底板20设置在底板滑轨24上,当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正常运行时,将底板20固定在底板滑轨24上,然而在需要进行维护时,可通过底板滑轨24将底板20与底板20上的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与检测装置驱动机构23滑离原位置,以便于维护工作的实施。此外,还能通过底板滑轨24与底板2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一同移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进而同步移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能在第二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底板20移动其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也能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底板20至少移动其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还能通过移动底板2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同步移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

故在将上一工序的加工设备上的待测电芯移动至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中进行测试之前、在将通过第一测试位置的测试的待测电芯移动至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中进行测试之前以及将通过第二测试位置的测试的待测电芯移动至下一加工工序之前,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基准调整,使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能和上一工序的加工位置以及下一工序的加工位置在同一高度基准面上。

进一步地,在将上一工序的加工设备上的待测电芯移动至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中进行测试之前,能通过移动底板2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同步移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或者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的位置,调整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在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基准,使上一工序的加工位置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位于第二水平方向或者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此时,将上一工序的加工设备上的待测电芯移动至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中只是直线移动,用于移动待测电芯的机械手可为单轴机械手。

同样地,在将通过第一测试位置的测试的待测电芯移动至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中进行测试之前,能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调整其上下料位在第一方向上的基准,以使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的位置位于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此时,将通过第一测试位置的测试的待测电芯移动至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中只是直线移动,用于移动待测电芯的机械手也可为单轴机械手。

同理,将通过第二测试位置的测试的待测电芯移动至下一加工工序之前,也可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或者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的位置,调整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在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基准,以使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与下一工序的加工设备的加工位置在第二水平方向或者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如此,将通过第二测试位置的测试的待测电芯移动至下一加工工序的加工位置上也为直线移动,用于移动待测电芯的机械手也可为单轴机械手。当然,下料完成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复位,以使其上下料位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上下料位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

具体地,用于移动待测电芯的机械手为多个,多个机械手分别设置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方,并且分别在上一工序的加工设备的加工位置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之间、在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之间以及在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与下一之间工序的加工位之间移动。基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的搬运机构的成本能大幅降低,进而降低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2的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方式中,将上一工序的加工设备的加工位置与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所同在的直线以及第一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1的上下料位与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所同在的直线定义为两条上料基准线,当然,两条上料基准线可重合;并且将第二绝缘耐压检测装置22的上下料位与下一工序的加工设备的加工位置所同在的直线定义为下料进准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绝缘耐压检测装置,其通过承载治具在多个绝缘耐压测试机构之间往返移动,实现将部分待测物品移动至对应的测试位中进行检测的同时,还能将部分待测物品移动至上下料位,进而使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能在上下料的同时持续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提高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绝缘耐压检测设备,其不仅能提高电芯绝缘耐压测试的检测效率,还能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基准调节,完成上下料位的位置移动,进而提高兼容性,并实现采用单轴机械手搬移待测电芯,使本发明的绝缘耐压检测设备的制造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