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0766发布日期:2019-07-06 10:4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气体绝缘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gis(gasinsulatedswitchgear,气体绝缘设备)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在电网的高压线路中,将高压开关设备的功能元件封闭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壳体内,降低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使系统可靠运行。为提高gis的可用率和可靠性,需对gis的绝缘性能进行监测。

目前,传统的监测装置一般是对gis的离线监测,即人工将gis内部的样本气体取出并将气体充入采样池,将光源发出的光通入气体池从而得到气体的光谱序列,并通过采集气体的光谱序列对gis进行离线监测。

然而,这种离线监测装置,需人工将gis内部的样本气体取出才能进行监测,影响对gis监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及系统,能够实现对gis的在线监测,提高监测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包括:

光源;

气体绝缘设备gis;

贯穿所述gis的腔体壁的第一光纤接头和第二光纤接头;所述光源通过传输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头连接;

光谱仪,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头连接;所述光谱仪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光纤接头,接收所述gis腔体内的光信号,以对所述gis进行在线监测。

可选的,所述gis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光纤接头穿设于贯穿所述第一盖板的贯穿孔,所述第二光纤接头穿设于贯穿所述第二盖板的贯穿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光纤接头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中心位置。

可选的,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便携式计算机,所述便携式计算机通过usb电缆与所述光谱仪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源为紫外光源,所述光谱仪为紫外光谱仪,且所述光谱仪位于所述第二盖板上远离所述gis的腔体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均为法兰盖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光纤接头在所述第一盖板上并连通所述gis的腔体,所述第二光纤接头在所述第二盖板上并连通所述gis的腔体。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监测装置。

可选的,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多根所述传输光纤,所述光源通过多根所述传输光纤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所述气体绝缘设备gi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及系统,由光源发出的光信号,并由传输光纤将光信号传输到gis腔体,从而通过光谱仪接收gis腔体中的光信号,并通过便携式计算机对光谱仪的光信号进行采集与分析,实现对gis的在线监测,提高监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gis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基于现有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示例性地,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gis的示意图,在gis正常运行未进行检测时,光谱仪可集成于gis上,并可通过监测装置对多个gis进行监测,以及对gis腔体内的sf6分解组分检测。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提高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效率的情况,参考图1和图2,该装置具体包括:光源100、气体绝缘设备gis200、第一光纤接头300、第二光纤接头400、传输光纤500和光谱仪600。

第一光纤接头300和第二光纤接头400贯穿gis200的腔体壁;光源100通过传输光纤500与第一光纤接头300连接;

光谱仪600与第二光纤接头500连接;光谱仪600用于通过第二光纤接头500,接收gis腔体内的光信号,以对gis进行在线监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可用于监测气体绝缘设备gis200的故障情况,以设备腔体作为气体吸收池,光信号在经过设备腔体中的气体时对应的光谱会发生变化,即基于光谱气体检测技术,对混合气体的故障特性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在线监测,如可对设备腔体内气体中的sf6混合气体的故障特性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在线监测。

具体的,以gis200腔体作为气体池,以腔体的宽度为气体吸收光程,在gis的腔体壁上安装第一光纤接头300和第二光纤接头400,做好密封措施,将与第二光纤接头400连接的光谱仪600作为接收光信号的设备。在进行检测时,只需将光源100发出的光信号通过传输光纤500和第一光纤接头300传输到gis200腔体内,进入gis200腔体内的光信号与腔体内的气体分解组分发生相互作用后通过第二光纤接头400进入光谱仪600,在光谱仪600侧采用usb电缆接上便携式计算机,通过便携式计算机采集光谱仪600接收到的光信号,并进行信号的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的光源100、气体绝缘设备gis200、第一光纤接头300、第二光纤接头400、传输光纤500和光谱仪600等的形状、位置和结构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情况,并不用于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由光源发出的光信号,并由传输光纤将光信号传输到gis腔体,从而通过光谱仪接收gis腔体中的光信号,并通过便携式计算机对光谱仪的光信号进行采集与分析,实现对gis的在线监测,提高监测的效率。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考图3,gis200包括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第一光纤接头300穿设于贯穿第一盖板210的贯穿孔,第二光纤接头400穿设于贯穿第二盖板220的贯穿孔。

可选的,第一盖板210与第二盖板220相对设置;第一光纤接头300与第二光纤接头400分别位于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的中心位置。

其中,第一盖板210的中心可位于其所在的gis腔体壁一侧的中心,第二盖板220的中心可位于其所在的gis腔体壁一侧的中心,若以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所在的gis腔体壁的侧面作为竖直方向的平面,则第一光纤接头300和第二光纤接头400以及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的中心位置均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以便于光信号的传输。

可选的,监测装置还包括便携式计算机700,便携式计算机700通过usb电缆800与光谱仪600连接。

可选的,光源100为紫外光源,光谱仪600为紫外光谱仪,且光谱仪600位于第二盖板上远离gis的腔体一侧。

具体的,紫外光源100发出的光信号通过传输光纤500和第一盖板210上的第一光纤接头300传输到gis200腔体内,进入gis200腔体内的光信号与腔体内的sf6分解组分发生相互作用后通过第二盖板220上的第二光纤接头400进入紫外光谱仪600,在紫外光谱仪600侧采用usb电缆800接上便携式计算机700,通过便携式计算机700采集紫外光谱仪600接收到的光信号,对采集的光信号进行分析,以对gis200进行在线监测。

可选的,第一光纤接头300在第一盖板210上并连通gis200的腔体,第二光纤接头400在第二盖板220上并连通gis200的腔体,以使光信号通入gis200的腔体。第一盖板210与第二盖板220均为法兰盖板。

gis200腔体壁上的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以及在盖板上的光纤接头均需要做好密封措施,以便更好的保护gis200的绝缘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由光源发出的光信号,并由传输光纤将光信号传输到gis腔体,从而通过光谱仪接收gis腔体中的光信号,并通过便携式计算机对光谱仪的光信号进行采集与分析,实现对gis的在线监测,提高监测的效率。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4,该监测系统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还包括多个气体绝缘设备gis200。

可选的,监测系统还包括多根传输光纤500,光源100通过多根传输光纤500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气体绝缘设备gis200。

可选的,监测系统还包括多根usb电缆800,便携式计算机700通过多根usb电缆800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气体绝缘设备gis200上的光谱仪600。

该监测系统可依次检测多组gis设备,光源依次接入gis腔体,对各个gis腔体进行依次检测,检测结果反映在便携式计算机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用于说明光源100、传输光纤500、光谱仪600便携式计算机700和usb电缆800、与气体绝缘设备gis200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并不用于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系统进行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系统,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绝缘设备的监测装置,具备装置相应的功能结构和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