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3510发布日期:2019-09-21 00:5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属于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仪器是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的监控已越来越被重视。

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一般由机械部件和测量部件组成,现有的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多为小型集成式监测仪器,其需要在户外安装,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复杂的,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集成固定式的结构,不仅不易散热,当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需要根据使用说明书对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的内部各器件进行逐一拆卸后再进行维修,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且维修效率较低,维修成本较高,不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以解决现有的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多为小型集成式监测仪器,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集成固定式的结构,不仅不易散热,当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需要根据使用说明书对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的内部各器件进行逐一拆卸后再进行维修,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且维修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包括:四周设置有防护板的第一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一端用于对监测仪器内的集成电气元件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位于固定机构上端用于在移动集成电气元件时进行夹紧限位的夹紧机构;

固定机构包括第二支架、位于第二支架的上端驱动移动板对集成电气元件进行固定的第二气缸、位于第二支架的一端用于对集成电气元件进行顶升固定的第一气缸,其中,第二气缸通过螺栓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固定支架通过螺栓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块,推块上设置有安装孔,且推块上通过安装孔水平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孔与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固定座的底端均通过螺栓与移动板固定连接,移动板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通过螺栓与底板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直线导轨呈与连接杆呈斜角设置,使得两个第一直线导轨的延长线呈45°夹角设置,移动板对称分布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顶端四周,且移动板的上端设置有卡板;

底板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横梁,横梁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固定架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顶端贯穿第一固定板向上延伸,且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推板固定连接;

夹紧机构包括基板、用于夹紧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夹紧板和斜板,其中,基板的底端通过螺栓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若干护板,若干护板的底端均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夹紧板,位于两侧的夹紧板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一端通过铰接件活动连接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底端设置有推杆,推杆的底端设置有活动轮,活动轮通过销轴与斜板活动连接,斜板的顶端通过销轴与第二固定板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固定架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上通过安装孔活动连接有定位轴,定位轴的一端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有定位板,定位板为绝缘软性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卡板为一端设置有弧形的L形结构,且卡板分布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顶端直角上,卡板通过螺栓与集成电气元件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板的顶端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转动轴和第一齿轮,其中,第一电机通过基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均通过键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移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第一齿轮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通过轴承与转动轴转动连接,限位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限位底座固定连接,限位底座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若干护板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若干第二固定座呈平行设置,且若干第二固定座通过固定轴串联,使得固定轴将若干第二固定座相互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齿条,其中,第二电机的底端通过螺栓与安装架固定连接,安装架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架固定连接,且第二电机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通过键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设置在第一支架顶端的齿条导轨外啮合,第三支架的底端四周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底端与设置在第一支架顶端的滑轨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第三支架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对称设置有齿条,齿条与设置在转动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外啮合传动,齿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架固定连接,第二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该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二气缸通过螺栓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的一端活动安装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推块,移动板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底端滑动连接第一直线导轨,两个第一直线导轨呈与连接杆呈斜角设置,使得两个第一直线导轨的延长线呈45°夹角设置,移动板对称分布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顶端四周;

第二步,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通过伸缩杆推动推块移动,进而通过推块推动连接杆移动,进而通过第一固定座推动移动板移动,使得移动板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移动板将卡板进行卡紧,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固定在移动板之间;

第三步,启动第三气缸,第三气缸推动推杆移动,进而通过推杆推动活动轮向下移动,以使得活动轮推动斜板以第二固定板上设置的销轴为中心线转动,以使得斜板向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斜板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同时若干夹紧板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固定;

第四步,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第一齿轮与齿条外啮合传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沿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转动轴和第一电机与支撑板沿第一齿轮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板带动夹紧机构实现上下移动;

第五步,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与齿条导轨外啮合传动,使得第三支架沿齿条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机构随第三支架移动,并将升降机构移动至第一支架内设置的传送带上,再次通过升降机构将集成电气元件向下移动,最终将集成电气元件移动至传送带上,并通过传送带将集成电气元件自动移出第一支架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通过设置第二电机,启动第二电机时,第二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与齿条导轨外啮合传动,使得第三支架沿齿条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机构随第三支架移动,并将升降机构移动至第一支架内设置的传送带上,再次通过升降机构将集成电气元件向下移动,最终将集成电气元件移动至传送带上,并通过传送带将集成电气元件自动移出第一支架外,进而使得集成电气元件损坏时不需要维修人员对监测仪器进行拆卸后即可维修,大大减少了维修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

2、本发明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通过设置第三气缸,启动第三气缸时,第三气缸推动推杆移动,进而通过推杆推动活动轮向下移动,以使得活动轮推动斜板以第二固定板上设置的销轴为中心线转动,以使得斜板向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斜板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同时若干夹紧板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固定,进而通过移动机构将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移出第一支架内,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内的各集成电气元件能够自动移出第一支架,方便对集成电气元件进行检修。

3、本发明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第一齿轮与齿条外啮合传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沿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转动轴和第一电机与支撑板沿第一齿轮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板带动夹紧机构实现上下移动,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能够离开第二支架并移出第一支架,进而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能够增大散热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集成电气元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集成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方便对集成电气元件的维修操作。

4、本发明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启动第一气缸时,第一气缸推动伸缩杆向上移动,进而通过伸缩杆推动推板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推板向上移动至与横梁相抵,并带动横梁向上移动,使得横梁能够通过底板带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向上移动,进而方便夹紧机构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以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移动出第一支架内,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正视图。

图中:1、第一支架;2、固定机构;201、第二支架;202、固定架;203、第一气缸;204、第一固定板;205、推板;206、横梁;207、底板;208、定位轴;209、定位板;210、移动板;211、第一滑块;212、第一直线导轨;213、第二气缸;214、固定支架;215、推块;216、连接杆;217、第一固定座;218、卡板;3、传送带;4、夹紧机构;401、基板;402、护板;403、第二固定座;404、固定轴;405、夹紧板;406、第二固定板;407、限位板;408、第三气缸;409、推杆;410、固定块;411、活动轮;412、斜板;5、支撑板;6、升降机构;601、第一电机;602、基座;603、转动轴;604、第一齿轮;605、限位块;606、限位底座;7、移动机构;701、第三支架;702、第二电机;703、安装架;704、第二齿轮;705、第二滑块;706、第二直线导轨;707、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7,一种用于工厂园区大气环境污染智能监测仪器,包括:四周设置有防护板的第一支架1、位于第一支架1一端用于对监测仪器内的集成电气元件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2、位于固定机构2上端用于在移动集成电气元件时进行夹紧限位的夹紧机构4。

固定机构2包括第二支架201、位于第二支架201的上端驱动移动板210对集成电气元件进行固定的第二气缸213、位于第二支架201的一端用于对集成电气元件进行顶升固定的第一气缸203,其中,第二气缸213通过螺栓与固定支架214固定连接,固定支架214通过螺栓与底板207固定连接,第二气缸213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块215,推块215上设置有安装孔,且推块215上通过安装孔水平安装有连接杆216,连接杆216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孔与第一固定座217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固定座217的底端均通过螺栓与移动板210固定连接,移动板210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211,第一滑块21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一直线导轨212,第一直线导轨212通过螺栓与底板207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直线导轨212呈与连接杆216呈斜角设置,使得两个第一直线导轨212的延长线呈45°夹角设置,移动板210对称分布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顶端四周,且移动板210的上端设置有卡板218,当启动第二气缸213时,第二气缸213通过伸缩杆推动推块215移动,进而通过推块215推动连接杆216移动,进而通过第一固定座217推动移动板210移动,使得移动板210带动第一滑块211沿第一直线导轨212的长度方向移动,两个第一直线导轨212呈45°角设置,进而使得伸缩杆推动推块215向卡板218的方向移动时,两个第一直线导轨212能够缩短移动板210沿伸缩杆长度方向移动的长度,进而使得移动板210在对卡板218进行卡紧固定时,不会对卡板218施加过大的夹紧力,进而对卡板218进行防护,且通过移动板210将卡板218进行卡紧,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固定在移动板210之间,进而方便夹紧机构4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以配合移动机构7进行移动,使得集成电气元件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被移动出第一支架1内,进而方便维修。

底板207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横梁206,横梁206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气缸203,第一气缸203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板204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04通过螺栓与固定架202固定连接,固定架202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架201固定连接,第一气缸203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顶端贯穿第一固定板204向上延伸,且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推板205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当启动第一气缸203时,第一气缸203推动伸缩杆向上移动,进而通过伸缩杆推动推板205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推板205向上移动至与横梁206相抵,并带动横梁206向上移动,使得横梁206能够通过底板207带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向上移动,进而方便夹紧机构4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以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移动出第一支架1内,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拆卸维修。

夹紧机构4包括基板401、用于夹紧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夹紧板405和斜板412,其中,基板401的底端通过螺栓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若干护板402,若干护板402的底端均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夹紧板405,位于两侧的夹紧板405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406,第二固定板406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板407,限位板407的一端通过铰接件活动连接有第三气缸408,第三气缸408的底端设置有推杆409,推杆409的底端设置有活动轮411,活动轮411通过销轴与斜板412活动连接,斜板412的顶端通过销轴与第二固定板406活动连接,进而当启动第三气缸408时,第三气缸408推动推杆409移动,进而通过推杆409推动活动轮411向下移动,以使得活动轮411推动斜板412以第二固定板406上设置的销轴为中心线转动,以使得斜板412向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斜板412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同时若干夹紧板405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固定,进而通过移动机构7将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移出第一支架1内,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内的各集成电气元件能够自动移出第一支架1,方便对集成电气元件进行检修。

固定架202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上通过安装孔活动连接有定位轴208,定位轴208的一端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有定位板209,定位板209为绝缘软性材质,进而使得定位板209能够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两端进行限位固定,进而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安装位置被限制,方便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安装。

卡板218为一端设置有弧形的L形结构,且卡板218分布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顶端直角上,卡板218通过螺栓与集成电气元件壳体固定连接。

基板401的顶端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固定块410,固定块410通过螺栓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支撑板5上设置有升降机构6,升降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01、转动轴603和第一齿轮604,其中,第一电机601通过基座602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60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603,转动轴603的两端均通过键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604,且第一齿轮604的一端设置有移动机构7,通过启动第一电机601,使得第一电机601带动转动轴60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604转动,使得第一齿轮604与齿条707外啮合传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604沿齿条707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转动轴603和第一电机601与支撑板5沿第一齿轮604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板5带动夹紧机构4实现上下移动,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能够离开第二支架201并移出第一支架1,进而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能够增大散热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集成电气元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集成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方便对集成电气元件的维修操作。

第一齿轮604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605,限位块605通过轴承与转动轴603转动连接,限位块605的一端通过螺栓与限位底座606固定连接,限位底座606通过螺栓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

若干护板402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403,若干第二固定座403呈平行设置,且若干第二固定座403通过固定轴404串联,使得固定轴404将若干第二固定座403相互固定。

移动机构7包括第二电机702、第二齿轮704和齿条707,其中,第二电机702的底端通过螺栓与安装架703固定连接,安装架703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架701固定连接,且第二电机70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通过键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704,第二齿轮704与设置在第一支架1顶端的齿条导轨外啮合,第三支架701的底端四周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705,第二滑块705的底端与设置在第一支架1顶端的滑轨滑动连接。

第三支架701远离第二电机702的一端对称设置有齿条707,齿条707与设置在转动轴603两端的第一齿轮604外啮合传动,齿条70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706,第二直线导轨706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架701固定连接,第二直线导轨706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通过螺栓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当启动第二电机702时,第二电机702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704转动,通过第二齿轮704与齿条导轨外啮合传动,使得第三支架701沿齿条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机构6随第三支架701移动,并将升降机构6移动至第一支架1内设置的传送带3上,再次通过升降机构6将集成电气元件向下移动,最终将集成电气元件移动至传送带3上,并通过传送带3将集成电气元件自动移出第一支架1外,进而使得集成电气元件损坏时不需要维修人员对监测仪器进行拆卸后即可维修,大大减少了维修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

该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二气缸213通过螺栓与固定支架214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213的一端活动安装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推块215,移动板210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一滑块211,第一滑块211的底端滑动连接第一直线导轨212,两个第一直线导轨212呈与连接杆216呈斜角设置,使得两个第一直线导轨212的延长线呈45°夹角设置,移动板210对称分布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顶端四周;

第二步,启动第二气缸213,第二气缸213通过伸缩杆推动推块215移动,进而通过推块215推动连接杆216移动,进而通过第一固定座217推动移动板210移动,使得移动板210带动第一滑块211沿第一直线导轨212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移动板210将卡板218进行卡紧,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固定在移动板210之间;

第三步,启动第三气缸408,第三气缸408推动推杆409移动,进而通过推杆409推动活动轮411向下移动,以使得活动轮411推动斜板412以第二固定板406上设置的销轴为中心线转动,以使得斜板412向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斜板412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同时若干夹紧板405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固定;

第四步,启动第一电机601,使得第一电机601带动转动轴60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604转动,使得第一齿轮604与齿条707外啮合传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604沿齿条707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转动轴603和第一电机601与支撑板5沿第一齿轮604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板5带动夹紧机构4实现上下移动;

第五步,启动第二电机702,第二电机702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704转动,通过第二齿轮704与齿条导轨外啮合传动,使得第三支架701沿齿条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机构6随第三支架701移动,并将升降机构6移动至第一支架1内设置的传送带3上,再次通过升降机构6将集成电气元件向下移动,最终将集成电气元件移动至传送带3上,并通过传送带3将集成电气元件自动移出第一支架1外。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二电机702,启动第二电机702时,第二电机702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704转动,通过第二齿轮704与齿条导轨外啮合传动,使得第三支架701沿齿条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机构6随第三支架701移动,并将升降机构6移动至第一支架1内设置的传送带3上,再次通过升降机构6将集成电气元件向下移动,最终将集成电气元件移动至传送带3上,并通过传送带3将集成电气元件自动移出第一支架1外,进而使得集成电气元件损坏时不需要维修人员对监测仪器进行拆卸后即可维修,大大减少了维修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通过设置第三气缸408,启动第三气缸408时,第三气缸408推动推杆409移动,进而通过推杆409推动活动轮411向下移动,以使得活动轮411推动斜板412以第二固定板406上设置的销轴为中心线转动,以使得斜板412向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斜板412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同时若干夹紧板405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固定,进而通过移动机构7将集成电气元件壳体移出第一支架1内,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内的各集成电气元件能够自动移出第一支架1,方便对集成电气元件进行检修;通过设置第一电机601,启动第一电机601,使得第一电机601带动转动轴60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604转动,使得第一齿轮604与齿条707外啮合传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604沿齿条707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转动轴603和第一电机601与支撑板5沿第一齿轮604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板5带动夹紧机构4实现上下移动,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能够离开第二支架201并移出第一支架1,进而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能够增大散热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集成电气元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集成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方便对集成电气元件的维修操作;通过设置第一气缸203,启动第一气缸203时,第一气缸203推动伸缩杆向上移动,进而通过伸缩杆推动推板205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推板205向上移动至与横梁206相抵,并带动横梁206向上移动,使得横梁206能够通过底板207带动集成电气元件壳体向上移动,进而方便夹紧机构4对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进行夹紧,以使得集成电气元件壳体被移动出第一支架1内,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拆卸维修。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