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1112发布日期:2020-02-22 03:1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温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保温板它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由于保温板用于建筑物外围,因此会收到外部环境和物体的冲击,因此保温板一般需要对其的抗冲击性能进行测试。

本申请人发现:在对保温板进行抗冲击性能测试时,一般通过人工借助梯子等工具将其提升到一定高度进行测试,这样造成检测效率低,而且在测试过程中,碎裂的板体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保温板进行抗冲击性能测试时,一般通过人工借助梯子等工具将其提升到一定高度进行测试,这样造成检测效率低,而且在测试过程中,碎裂的板体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包括,

圆柱体,其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正上方设有进口,内腔正下方设有出口,且进口与出口位于同一横截面;

升降机构,其与圆柱体动力连接,用于改变圆柱体的高度;

储存体,其下端与圆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位于进口的正上方,用于放置待检测保温板;

转动体,其位于内腔的内部,所述转动体的两端分别与内腔的两端侧壁转动连接,且位于进口正下方的转动体侧表面设有若干放置槽;

第二电机,其与转动体一端的中心位置动力连接,并固定于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体的侧表面与内腔的侧表面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立柱、第一电机、螺纹杆和连接件,所述圆柱体的两侧设有所述的立柱,所述立柱固定于地面,所述螺纹杆的两端与固定于立柱侧面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的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圆柱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升降块、封板、连接板、第三弹簧和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上端固定于连接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联动件,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的升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固定于升降块,所述出口的左右两侧壁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下方设有连通槽,所述封板与滑槽滑动连接,封板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连通槽滑动连接,连接板的一端与封板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穿过连通槽,并延伸至连通槽的外部;在需要将出口封闭时,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连接板位于连通槽的外部接触,用于通过连接板推动封板克服第三弹簧的弹力相互靠近,将出口封闭;在需要将出口打开时,所述第一气缸使第二气缸向下移动,并使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连接板分离,用于使封板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打开出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杆和限位件,所述固定杆并排设置,其两端分别与固定于联动件侧面的限位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与固定杆滑动连接,用于第一气缸驱动升降块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设置于出口靠近内腔的位置。

进一步的,包括上顶块、第一弹簧、下顶块、联动杆、驱动体、轴体、凸块和固定件,所述放置槽的对称侧壁设有限位槽,所述上顶块的两端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下顶块位于上顶块的下方,下顶块与上顶块之间设有若干所述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上顶块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下顶块固定连接,所述圆柱体的内部设有内槽,且内槽的开口位于圆柱体的一个端面,所述内槽的中轴线与转动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轴体的一端与内槽端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轴体的另一端与圆柱体相对应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体的中轴线位置与轴体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驱动体固定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与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体正对出口的位置设有所述的凸块,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下顶块固定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内槽内,并与驱动体的侧壁接触连接,在所述放置槽转动到出口的正上方时,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凸块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滑杆、凸台、侧块、第二弹簧和螺杆,所述驱动体正对出口的位置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两侧设有侧边槽,所述凸块的底端与开口槽滑动连接,凸块的侧面设有与侧边槽滑动连接的侧块,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侧块滑动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侧边槽的端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开口槽的底部设有t形槽,所述滑杆与t形槽滑动连接,滑杆朝向开口槽的侧面设有若干凸台,所述凸块的底端面设有与凸块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凸台与凸块的底端面接触连接,所述螺杆位于驱动体朝向内槽开口的端面,螺杆与驱动体螺纹连接,且螺杆延伸至t形槽的端部与滑杆端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体朝向内槽开口的端面设有穿孔,用于通过穿孔调节螺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待检测的保温板依次放入储存体中,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将圆柱体提升到测试高度,再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转动体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当其中的一个放置槽运动至进口的正下方时,储存体的一块待检测保温板将会通过进口进入到放置槽中,并随着转动体转动,当该待检测保温板运动至出口正下方时,将会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出口掉落到地面,从而完成一次检测,通过这种方式,储存体中的待检测保温板将会依次完成试验,这样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在测试过程中,碎裂的板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动体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体内凸块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联动件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出口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圆柱体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1-立柱、2-第一电机、3-螺纹杆、4-连接件、5-圆柱体、6-内腔、7-进口、8-出口、9-储存体、10-转动体、11-放置槽、12-上顶块、13-限位槽、14-第一弹簧、15-下顶块、16-联动杆、17-内槽、18-驱动体、19-轴体、20-凸块、21-t形槽、22-滑杆、23-凸台、24-侧块、25-侧边槽、26-开口槽、27-第二弹簧、28-第一气缸、29-第二气缸、30-升降块、31-固定杆、32-限位件、33-封板、34-连接板、35-连通槽、36-第三弹簧、37-滑槽、38-第二电机、39-穿孔、40-螺杆、41-固定件、42-凹槽、43-联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

圆柱体5,其内部设有内腔6,所述内腔6正上方设有进口7,内腔6正下方设有出口8,且进口7与出口8位于同一横截面;

升降机构,其与圆柱体5动力连接,用于改变圆柱体5的高度;

储存体9,其下端与圆柱体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位于进口7的正上方,用于放置待检测保温板;

转动体10,其位于内腔6的内部,所述转动体10的两端分别与内腔6的两端侧壁转动连接,且位于进口7正下方的转动体10侧表面设有若干放置槽11;

第二电机38,其与转动体10一端的中心位置动力连接,并固定于圆柱体5。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首先将待检测的保温板依次放入储存体9中,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将圆柱体5提升到测试高度,再启动第二电机38带动转动体10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当其中的一个放置槽11运动至进口7的正下方时,储存体中的一块待检测保温板将会通过进口7进入到放置槽11中,并随着转动体10转动,当该待检测保温板运动至出口8正下方时,将会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出口8掉落到地面,从而完成一次检测,通过这种方式,储存体9中的待检测保温板将会依次完成试验,这样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在测试过程中,碎裂的板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体10的侧表面与内腔6的侧表面接触连接,在这里,放置槽11的深度与一块保温板的厚度相等,这样,在待检测保温板进入到放置槽11中后,后面的保温板全部在进口7中,不会影响到转动体10的正常转动,同时,由于转动体10的侧表面与内腔6的侧表面接触连接,这样,保温板将会抵住内腔6的侧表面,保持稳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立柱1、第一电机2、螺纹杆3和连接件4,所述圆柱体5的两侧设有所述的立柱1,所述立柱1固定于地面,所述螺纹杆3的两端与固定于立柱1侧面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与螺纹杆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螺纹杆3与所述的连接件4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4的一端与圆柱体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

在升降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2带动螺纹杆3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4运动,进而使圆柱体5的高度发生变化。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包括第一气缸28、第二气缸29、升降块30、封板33、连接板34、第三弹簧36和联动件43,所述联动件43的上端固定于连接件4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28固定于联动件43,第一气缸28的输出轴与所述的升降块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9固定于升降块30,所述出口8的左右两侧壁的内部设有滑槽37,所述滑槽37的下方设有连通槽35,所述封板33与滑槽37滑动连接,封板33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三弹簧3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6的另一端与滑槽3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4与连通槽35滑动连接,连接板34的一端与封板33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板34的另一端穿过连通槽35,并延伸至连通槽35的外部;在需要将出口8封闭时,所述第二气缸29的输出轴与连接板34位于连通槽35的外部接触,用于通过连接板34推动封板33克服第三弹簧36的弹力相互靠近,将出口8封闭;在需要将出口8打开时,所述第一气缸28使第二气缸29向下移动,并使第二气缸29的输出轴与连接板34分离,用于使封板33在第三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打开出口8。

在本实施例中,当装有待检测保温板的放置槽11运动至出口8的正上方之前,启动第二气缸29,使第二气缸29的输出轴与连接板34位于连通槽35的外部接触,进而通过连接板34推动封板33克服第三弹簧36的弹力相互靠近,直到封板33将出口8完全封闭,当装有待检测保温板的放置槽11运动至出口8的正上方时,第二电机38停止转动,第一气缸28通过推动升降块30,使第二气缸29向下移动,并使第二气缸29的输出轴与连接板34分离,这样封板33在第三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完全收缩进滑槽37中,从而打开出口8,这时待检测保温板将会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地面完成检测,完成后,第二电机38重新启动,第二气缸29的输出轴收缩至少连通槽35宽度距离,然后第一气缸28启动使第二气缸29恢复原位,此时,第二气缸29启动,重新使封板33将出口8完全封闭,等待下次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过程,待检测保温板从放置槽11开始下落过程中,其下落姿态为面积较大的侧面正对地面下落,使待检测保温板在下落过程中尽量保持这种姿态,使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减少了冲击后碎裂板体的四处飞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杆31和限位件32,所述固定杆31并排设置,其两端分别与固定于联动件43侧面的限位件3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30与固定杆31滑动连接,用于第一气缸28驱动升降块30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杆31使升降块30在上下运动时更加稳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滑槽37设置于出口8靠近内腔6的位置,这样尽量避免待检测保温板在运动到出口8的正上方时,先进入到出口8正上方的保温板端部由于重力运动到封板33上,这样有可能随着运动继续,保温板另一端依然在放置槽11中,造成转动体10无法继续运动,从而损坏整个装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上顶块12、第一弹簧14、下顶块15、联动杆16、驱动体18、轴体19、凸块20和固定件41,所述放置槽12的对称侧壁设有限位槽13,所述上顶块12的两端与限位槽13滑动连接,所述下顶块15位于上顶块12的下方,下顶块15与上顶块12之间设有若干所述的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一端与上顶块1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与下顶块15固定连接,所述圆柱体10的内部设有内槽17,且内槽17的开口位于圆柱体10的一个端面,所述内槽17的中轴线与转动体10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轴体9的一端与内槽10端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轴体9的另一端与圆柱体5相对应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体18的中轴线位置与轴体19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41的一端与驱动体18固定连接,固定件41的另一端与内腔6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体18正对出口8的位置设有所述的凸块20,所述联动杆16的一端与下顶块15固定连接,联动杆16的另一端延伸至内槽17内,并与驱动体18的侧壁接触连接,在所述放置槽10转动到出口8的正上方时,所述联动杆16的另一端与凸块20接触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件41使驱动体18的位置始终在轴体19上保持不变,在放置槽11中装入待检测保温板时,在待检测保温板的重力作用下,带动上顶块12向下运动,从而通过第一弹簧14带动下顶块15运动,并最终使联动杆16的底部与驱动体18的侧边面接触,同时由于限位槽13的限位作用,使上顶块12到放置槽11出口处的高度与保温板的厚度相等,当该联动杆16运动凸块20的位置时,由于凸块20凸出驱动体18侧表面一部分,这样将会迫使联动杆16带动下顶块15压缩弹簧14,再在封板33的限制作用下,压缩弹簧14中能量暂时无法释放,当封板33完全打开后,压缩弹簧14的能量传递给待检测保温板,使待检测保温板在放置槽11中,即使放置槽11中残留保温板碎片在待检测保温板与放置槽11的间隙中,使待检测保温板无法正常通过重力脱离放置槽11,也能通过压缩弹簧14的能量,使待检测保温板正常脱离。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6所示,还包括滑杆22、凸台23、侧块24、第二弹簧27和螺杆40,所述驱动体18正对出口8的位置设有开口槽26,所述开口槽26的两侧设有侧边槽25,所述凸块20的底端与开口槽26滑动连接,凸块20的侧面设有与侧边槽25滑动连接的侧块24,所述第二弹簧27的一端与侧块24滑动连接,第二弹簧27的另一端与侧边槽25的端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开口槽26的底部设有t形槽21,所述滑杆22与t形槽22滑动连接,滑杆22朝向开口槽26的侧面设有若干凸台23,所述凸块20的底端面设有与凸块23相对应的凹槽42,所述凸台23与凸块20的底端面接触连接,所述螺杆40位于驱动体18朝向内槽17开口的端面,螺杆40与驱动体18螺纹连接,且螺杆40延伸至t形槽20的端部与滑杆21端部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立柱1的高度有限,在保温板抗冲击要求较高时,将无法升到合适高度,此时可以调节螺杆40,带动滑杆22在t形槽21中滑动,在滑动过程中,凸块23将带动凸块20运动,从而使凸块20凸出驱动体18侧表面的高度更高,这样可以在联动杆16运动到凸块20的凸出部时,第一弹簧14储存的能量更大,这样在待检测保温板释放时获得的初速度更大,从而使装置检测抗冲击性能的范围更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圆柱体5朝向内槽17开口的端面设有穿孔39,用于通过穿孔39调节螺杆40。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