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工件测量及分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2284发布日期:2020-03-31 11:1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工件测量及分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件结构尺寸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工件测量及分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生产线上,当产品准备装配或者装配完成后,需要对装配前的零部件或者装配完成后的产品进行检测,而后根据检测后不同类别/性能/型号/尺寸/……对产品进行分选归类收集,这就需要用到检测流水线与分装流水线,行业内通常都是将检测及分装通过两条流水线来完成,这就导致产线集成度低,对接效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此外,零部件或者产品在多次搬运中容易出现损坏,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再次,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进一步增加了设备成本及工厂用地成本。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全自动工件测量及分装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工件测量及分装设备,其将检测与分选整合成一体,提高了集成度与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检测与分选效率,避免了零部件或者产品在频繁搬运中出现损坏,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减小了设备成本与占地面积,提高了企业利润。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工件测量及分装设备,包括:内部中空的工作台;

设于所述工作台顶端部的上料组件、检测组件、待检测工作台及移动吸取组件;以及

设于所述工作台内部的分选组件;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支架;

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高度调节装置;以及

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活动部分相固接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待检测工作台正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工作台顶端部依次设有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待检测工位、移动吸取工位及下料工位,所述料组件、所述检测组件、所述待检测工作台、所述移动吸取组件及分选组件分别与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待检测工位、移动吸取工位及下料工位一一对应,且所述上料组件及所述分选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待检测工作台前后端部且均与所述待检测工作台对接。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固定壳体;

固接于所述固定壳体内部的第一工业相机;以及

分设于所述第一工业相机两侧的第二工业相机,所述第二工业相机倾斜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料盘装置,

设于所述料盘装置旁侧且与所述料盘装置相对接的振动盘装置;以及

与所述振动盘装置相对接的输送线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待检测工作台包括:支撑座;

设于所述支撑座侧端部且与所述输送线装置相对接的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可左右往复滑动;以及

设于所述支撑座顶端部的用于装夹待检测工件的第一承载板。

优选的是,所述转移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撑座侧端部的驱动气缸;

与所述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的连接板;以及

固接于所述连接板顶端的第二承载板;

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前后两侧设有感应工件的传感器。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吸取组件包括:x轴移动模块;

与所述x轴移动模块滑动连接的y轴移动模块;

与所述y轴移动模块滑动连接的z轴移动模块;以及

与所述z轴移动模块相固接的吸取模块;

其中,所述吸取模块包括:连接座,以及固接于所述连接座延x轴侧表面的至少一组的吸取头。

优选的是,所述分选组件包括: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分装盘,所述分装盘的外周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分装孔;

设于所述分装盘上方的第一导引管;以及

与所述第一导引管转动连接的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导引管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导引管顶端部的上导引口;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引管底端部的下导引口,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导引管往复转动,以使所述下导引孔依次与所述分装孔相对接。

优选的是,所述分选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分装孔底部相连通的至少两根的第二导引管;以及

至少两个的收料盒,其承接于所述第二导引管的底部。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将检测与分选整合成一体,提高了集成度与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检测与分选效率,避免了零部件或者产品在频繁搬运中出现损坏,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减小了设备成本与占地面积,提高了企业利润。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隐藏工作台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料盘装置和振动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输送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待检测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移动吸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分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的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参考图1~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工件测量及分装设备,其包括:内部中空的工作台11;设于所述工作台11顶端部的上料组件12、检测组件13、待检测工作台14及移动吸取组件15;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11内部的分选组件16。

进一步,所述工作台11顶端部依次设有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待检测工位、移动吸取工位及下料工位,所述料组件12、所述检测组件13、所述待检测工作台14、所述移动吸取组件15及分选组件16分别与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待检测工位、移动吸取工位及下料工位一一对应,且所述上料组件12及所述分选组件16分别位于所述待检测工作台14前后端部且均与所述待检测工作台14对接。

进一步,参考图6和图7,所述检测组件13包括:第一支架131;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31上端的高度调节装置132;以及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132活动部分相固接的检测装置133,所述检测装置133位于所述待检测工作台14正上方,所述高度调节装置132可带动所述检测装置133上下往复滑动,从而调节所述检测装置133与所述工件之间的距离,使工件位于所述检测装置133的检测范围,从而使所述检测装置133达到最佳检测状态。

所述检测装置133包括:内部中空的固定壳体1331;固接于所述固定壳体1331内部的第一工业相机1332,所述第一工业相机1332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工业相机1332用于检测工件的正面;以及分设于所述第一工业相机1332两侧的第二工业相机1333,所述第二工业相机1333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工业相机1333用于检测工件的侧端部。

进一步,参考图3~5,所述上料组件12包括:料盘装置121,设于所述料盘装置121旁侧且与所述料盘装置相对接的振动盘装置122;以及与所述振动盘装置122相对接的输送线装置123。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4,所述料盘装置121包括:第一固定座121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端的料盘121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211与所述料盘1213之间的第一驱动器1212,所述第一驱动器121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料盘1213相固接,所述第一驱动器1212用于驱动所述料盘1213上料。

参考图4,所述振动盘装置122包括:第二固定座1221;固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221上端的振动器1222;以及设于所述振动器1222顶端部且与所述振动器1222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的料斗1223。

参考图5,所述输送线装置123包括:第三固定座1231;固接于所述第三固定座1231顶端的第二驱动器1232;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器1232顶端的输送线1233,所述输送线1233通过固定块1234与所述第二驱动器1232相固接,所述输送线1233内部开设有便于工件传动运输的放置槽1233a,所述放置槽1233a的进料口与所述料斗1223的出料口相连通;以及设于所述输送线1233出口处的限位组件1235,

所述限位组件1235包括:固定支架1235a;固接于所述固定支架1235a顶端的驱动气缸1235b,所述驱动气缸1235b延竖直方向设置;以及与所述驱动气缸1235b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的限位板1235c,所述限位板1235c的底端向下延伸有一细长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放置槽1233a的出口处,同时所述驱动气缸1235b可带动所述限位板1235c延竖直方向上下往复滑动。

进一步,所述上料组件12还包括:设于所述输送线装置123旁侧的至少一个的控制器124,所述控制器124分别与第一驱动器1212、第二驱动器1232及振动器1222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器1212、第二驱动器1232及振动器1222开启及关闭,进而控制所述上料组件12的运行。

进一步,所述振动盘装置122的旁侧设有感应组件125,所述感应组件125包括:支架1251,以及固接于所述支架1251顶端的激光传感器1252,所述激光传感器1252用于检测所述料斗1223内工件的多少,便于进行控制。

进一步,参考图8,所述待检测工作台14包括:支撑座141;设于所述支撑座141侧端部且与所述输送线装置123相对接的转移组件142,所述转移组件142可左右往复滑动;以及设于所述支撑座141顶端部的用于装夹待检测工件的第一承载板14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板143顶端开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底部及侧壁开设有用于吸取固定工件的第一吸孔。

所述转移组件142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撑座141侧端部的驱动气缸1421;与所述驱动气缸1421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的连接板1422;以及固接于所述连接板1422顶端的第二承载板142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板1423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板顶端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与所述工件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滑槽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吸孔,所述第二吸孔用于吸取固定工件;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板1423的前后两侧设有感应工件的传感器1424。

进一步,所述支撑座141的侧端部固接有至少一个真空发生器144,所述真空发生器144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板143及第二承载板1423相连通。

进一步,参考图9,所述移动吸取组件15包括:x轴移动模块151;

与所述x轴移动模块151滑动连接的y轴移动模块152;

与所述y轴移动模块152滑动连接的z轴移动模块153;以及

与所述z轴移动模块152相固接的吸取模块154;

其中,所述吸取模块154包括:连接座1541,以及固接于所述连接座1541延x轴侧表面的至少一组的吸取头1542。

进一步,所述x轴移动模块151包括:固接于所述工作台11顶端的第一滑轨装置1512;与所述第一滑轨装置1512活动部分相固接的l型连接板151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轨装置1512活动的动力装置1513,所述动力装置1513可驱动所述l型连接板1511延x轴方向往复滑动。

所述y轴移动模块152包括:固接于所述l型连接板1511侧端部的固定板1521;固接于所述固定板1521表面的驱动模组1522;以及与所述驱动模组1522活动部分相固接的第一连接板1523,所述驱动模组1522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板1523延y轴方向往复滑动。

所述z轴移动模块153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523相固接的第二连接板15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531滑动连接的固定框体1532;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框体1532内部的驱动装置1533,所述驱动装置1533可驱动所述固定框体上下往复滑动。

所述连接座1541固接于所述固定框体1532表面。

进一步,参考图10,所述分选组件16包括: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分装盘161,所述分装盘161的外周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分装孔1611,所述分装孔1611延周向规则排列,所述分装孔1611贯穿所述分装盘161;设于所述分装盘161上方的第一导引管162,所述第一导引管16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导引管162顶端部的上导引口162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引管162底端部的下导引口16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导引口1621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有易于工件的采集;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引管162转动连接的驱动装置165,所述驱动器165驱动所述第一导引管162往复转动,以使所述下导引孔1622依次与所述分装孔1611相对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选组件16还包括:分装控制器,所述分装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装置13传递的检测信号,将检测信号与所述分装控制器内预设的分类区段进行比对,从而产生分选信号,所述分选控制器根据分选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65,从而使得所述驱动装置165驱动预设角度,以使不同的工件与预设类别的第一导引管162相连通,进而实现工件的分选过程。

进一步,所述分选组件16还包括:与所述分装孔1611底部相连通的至少两根的第二导引管163;以及

至少两个的收料盒164,其承接于所述第二导引管163的底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引管163及所述收料盒164的数目均与所述分装孔1611的数目一致。所述第二导引管163倾斜或蜿蜒向下延伸以使其底部在水平面上大致延直线方向排列。

进一步,所述收料盒164的上方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导引管163进行固定的固定支板166,所述固定支板166固接于所述工作台11内部,所述第二导引管163的底部贯穿所述固定支板166通往所述收料盒164的内部。所述固定支板166有益于提高所述第二导引管163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分装孔1611设有至少5个。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装孔1611设有10个。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