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材料磨损系数的试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33286发布日期:2020-01-18 04:11阅读:1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获取材料磨损系数的试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材料磨损系数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粘着磨损经典模型-holm-archard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q为磨损体积,k为磨损系数,h为较软材料表面布氏硬度,w为摩擦面法向压力,l为摩擦面切向相对滑动距离。粘着磨损系数k是粘着磨损holm-archard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主要受到摩擦副配对性质(材料接触面硬度h和摩擦系数f)和摩擦条件(摩擦面法向应力p和相对滑动速度v)的影响,在工程中主要利用试验方法获取k值。但是,现有获取磨损系数k值的试验方法并未正确反映holm-archard模型的真实条件,即不能保证摩擦接触面积保持不变、不能保证摩擦接触面相对速度保持匀速、不能保证摩擦接触面各点相对速度保持一致,造成摩擦法向应力p、相对滑动速度v等摩擦条件不能保持恒定,因此获得的k值不准确。

现工程上获取粘着磨损系数k值的主要实验形式和方法主要有三种:

销盘法:如图2所示,在正压力w作用下,销钉(较软材料)在以恒定转速n转动的硬质圆盘上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体积磨损q、正压力w、材料表面硬度h、相对滑动距离l均可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和测量,根据上述数值即可计算得到k值。此测试方法中保证了销钉100与圆盘200摩擦面法向应力p为恒定值,但摩擦面不同区域的相对滑动线速度速度v=ωl(ω为圆盘200旋转角速度,l为销钉100摩擦区域距圆盘200中心的距离)并不一致,在此实验条件下距离圆盘200中心越远的摩擦接触面会因为相对线速度较大而过快磨损,同时使得接触面法向应力p、接触面几何形状逐渐变得不可控。

环块法:如图3所示,在正压力w作用下,试块101(较软材料)在以恒定转速n转动的试环201上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体积磨损q、正压力w、材料表面硬度h、相对滑动距离l均可直接或者间接测量可得,根据上述数值即可计算k值。此测试方法中保证了试块101与转动试环201摩擦面切向相对滑动速度v为恒定值,但随着磨损的进行接触面变为弧面,同时摩擦面积增大,同时法向应力p的大小和方向变得不可控。

往复运动法:在正压力w作用下,第一试块102在往复运动的第二试块202上滑动摩擦,此摩擦磨损过程中体积磨损q、正压力w、材料表面硬度h、相对滑动距离l均可直接或者间接测量可得,根据上述数值即可计算k值。此测试方法中保证了第一试块102与第二试块202摩擦面法向应力p为恒定值,但往复运动的运动模式使得摩擦面相对速度变为非匀速的过程,且运动反向过程中参入了静摩擦的过程,使得试验条件偏离了holm-archard模型的基本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逼近holm-archard理论模型试验工况,提高材料磨损系数测量准确度的一种获取材料磨损系数的试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材料磨损系数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测试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测试件沿同一方向做循环匀速运动;

步骤二:设置被测试件,向被测试件施加正压力w使被测试件与测试件产生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所述正压力w的压力方向垂直于测试件与被测试件的接触平面;

步骤三:获取正压力w、被测试件的体积磨损量q、被测试件的材料表面硬度h以及测试件与被测试件的相对滑动距离l,代入holm-archard模型公式计算获得被测试件的磨损系数k。

所述被测试件沿正压力w方向的任一横截面面积和形状均相同。

可选的,步骤一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测试件的数量有若干,若干所述测试件串联形成片状闭合环,所述片状闭合环绕设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

可选的,步骤三中相对滑动距离l的获取方法为:

获取测试件匀速运动的运动速度v,获取测试件运动时间s,根据公式l=v·s得出相对滑动距离l。

可选的,所述被测试件为矩形体。

可选的,所述被测试件为圆柱体。

可选的,所述测试件的硬度高于被测试件的硬度。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试验工况逼近holm-archard理论模型,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磨损系数k;第一,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测试件做匀速运动且与被测试件相对运动方向相同,且测试件与第二时间产生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从而使测试件与被测试件接触时的摩擦面的摩擦方向相同,被测试件的接触平面面积和接触平面的形状在磨损过程中保持恒定,且摩擦平面各点的相对滑动线速度相同,使被测试件的摩擦平面各点的磨损量相同,进一步提高被测试件摩擦平面的几何形状的可控性;第二,在测试件与被测试件接触时,测试件与被测试件为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正压力w方向与接触平面垂直,且在试验过程中,被测试件接触平面各点的磨损量相同,因此,施加到被测试件的正压力w与接触平面始终保持垂直,提高了正压力w在试验过程中作用于接触平面的大小和方向的可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试验原理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销盘法的试验原理图;

图3是背景技术中环块法的试验原理图;

图4是背景技术中往复运动法的试验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测试件,2、被测试件,3、第一转盘,4、第二转盘;

100、销钉,200、圆盘;

101、试块,201、试环;

102、第一试块,201、第二试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材料磨损系数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测试件1,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测试件1沿同一方向做循环匀速运动;

步骤二:设置被测试件2,向被测试件2施加正压力w使被测试件2与测试件1产生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正压力w的压力方向垂直于测试件1与被测试件2的接触平面;

步骤三:获取正压力w、被测试件2的体积磨损量q、被测试件2的材料表面硬度h以及测试件1与被测试件2的相对滑动距离l,代入holm-archard模型公式计算获得被测试件2的磨损系数k,其中,正压力w和被测试件2的材料表面硬度h可在试验前进行预设和获取。

被测试件沿正压力w方向的任一横截面面积和形状均相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被测试件为矩形体,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可使被测试件为圆柱体。

本发明试验工况逼近holm-archard理论模型,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磨损系数k;第一,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测试件1做匀速运动且与被测试件2相对运动方向相同,且测试件1与第二时间产生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从而使测试件1与被测试件2接触时的摩擦面的摩擦方向相同,被测试件2的接触平面面积和接触平面的形状在磨损过程中保持恒定,且摩擦平面各点的相对滑动线速度相同,使被测试件2的摩擦平面各点的磨损量相同,进一步提高被测试件2摩擦平面的几何形状的可控性;第二,在测试件1与被测试件2接触时,测试件1与被测试件2为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正压力w方向与接触平面垂直,且在试验过程中,被测试件2接触平面各点的磨损量相同,因此,施加到被测试件2的正压力w与接触平面始终保持垂直,提高了正压力w在试验过程中作用于接触平面的大小和方向的可控性。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3和第二转盘4,测试件1的数量有若干,若干测试件1串联形成片状闭合环,片状闭合环绕设于第一转盘3和第二转盘4,因此,在片状闭合环在第一转盘3和第二转盘4的驱动下做循环运动时,片状闭合环具有呈平面且沿直线移动的部位,将被测试件2设置于该位置并施加正压力w使被测试件2与片状闭合环产生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且在片状闭合环循环过程中,被测试件2与片状闭合环的相对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保持不变,从而提高被测试件2摩擦平面的几何形状以及作用正压力w作用于摩擦平面的大小和方向的可控性。

本实施例的步骤三中相对滑动距离l的获取方法为:

获取测试件1匀速运动的运动速度v,获取测试件1运动时间s,根据公式l=v·s得出相对滑动距离l。

进一步的,测试件1的硬度高于被测试件2的硬度,从而使被测试件2产生较容易测量的磨损量q,同时避免测试件1在测试过程中过多的损耗,降低测试成本。

综上,第一,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测试件1做匀速运动且与被测试件2相对运动方向相同,且测试件1与第二时间产生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从而使测试件1与被测试件2接触时的摩擦面的摩擦方向相同,被测试件2的接触平面面积和接触平面的形状在磨损过程中保持恒定,且摩擦平面各点的相对滑动线速度相同,使被测试件2的摩擦平面各点的磨损量相同,进一步提高被测试件2摩擦平面的几何形状的可控性;第二,在测试件1与被测试件2接触时,测试件1与被测试件2为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正压力w方向与接触平面垂直,且在试验过程中,被测试件2接触平面各点的磨损量相同,因此,施加到被测试件2的正压力w与接触平面始终保持垂直,提高了正压力w在试验过程中作用于接触平面的大小和方向的可控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