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5911发布日期:2020-02-08 06:2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维护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环网柜等电气设备在高压输变电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任何器件故障均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导致这些器件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器件内部的绝缘劣化引起的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是绝缘劣化的一个表象,同时会使绝缘缺陷进一步扩大而加深劣化程度,因此在电力系统中需要实时在线监测局部放电,并能准确的定位局部放电,进而提前采取防护措施。现有的检测方法包括脉冲电流法、超高频法、超声波法、化学分析法、及光测法等。经过实际使用,发现只有光测法的检测结果比较稳定准确。然而,光测法用于环网柜,如何实现环网柜的密封,保证不透光,减小可见光对局部放电产生的光信号的干扰,保证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地保证环网柜的密封性,保证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环网柜、及连接所述环网柜的检测组件;所述环网柜的一侧开设有过线孔;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转接头、及安装于所述转接头一端的荧光光纤;所述荧光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接头,另一端穿设所述过线孔后进入且分布于所述环网柜的内部;所述荧光光纤的直径与所述过线孔的孔径相等;所述荧光光纤位于所述环网柜外部的部分还包裹有遮光层。

上述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环网柜的一侧开设过线孔,过线孔的孔径与荧光光纤的直径相等,防止过线孔与荧光光纤之间产生间隙,可有效地保证环网柜的密封性,同时还怼荧光光纤的外露部分进行遮光处理,保证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网柜包括柜体、安装于所述柜体一侧的固定部、及盖设所述固定部的盖板;所述过线孔设置于所述盖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柜体的侧壁;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通孔,所述固定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组装孔,所述盖板的周缘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组装孔,所述第二组装孔与所述第一组装孔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直径与所述固定部的外径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呈环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还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呈柜式结构设置,所述柜体的内部用于容纳安装用电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头为fc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为黑色涂层、线套或黑色电工胶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中的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中的检测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环网柜,11-柜体,12-固定部,13-盖板,14-通孔,15-第一组装孔,16-第二组装孔,17-紧固件,18-过线孔,19-第一定位孔;

20-检测组件,21-支撑架,22-转接头,23-荧光光纤,24-第二定位孔,25-遮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环网柜10、及连接所述环网柜10的检测组件20;所述检测组件20还用于连接外部处理设备,以将检测结果输出到外部处理设备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所述环网柜10包括柜体11、安装于所述柜体11一侧的固定部12、及盖设所述固定部12的盖板13。所述柜体11呈柜式结构设置,所述柜体11的内部用于容纳安装用电器件(图未示)。所述柜体11一侧开设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贯穿所述柜体11的侧壁,使得所述柜体11的内部与外部相互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2呈环状设置,所述固定部12对应所述通孔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12焊接于所述柜体11的一侧,所述固定部12的内径大于所述通孔14的孔径,确保所述固定部12与所述柜体之间不会发生泄漏,保证密封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设有呈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组装孔15。所述盖板13的直径与所述固定部12的外径相等,所述盖板13的周缘设有呈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组装孔16,所述第二组装孔16与所述第一组装孔15一一对应,利用紧固件17穿设所述第二组装孔16后连接于所述第一组装孔15内,即可将所述盖板13盖设于所述固定部12上,保证整个所述环网柜10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17为螺栓等紧固件。

再进一步地,所述盖板13的中部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盖板13本体的过线孔18、及位于所述过线孔18一侧的第一定位孔19,所述第一定位孔19用于连接所述检测组件20。

所述检测组件20包括支撑架21、安装于所述支撑架21上的转接头22、及安装于所述转接头22一端的荧光光纤23;所述荧光光纤23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接接头22,另一端穿设所述过线孔18后进入且分布于所述柜体11的内部,用以捕捉所述环网柜10内用电器件发生局部放电引起的光信号。具体地,所述荧光光纤23的直径与所述过线孔18的孔径相等,防止所述荧光光纤23与所述过孔18之间产生间隙,有效避免外界光线的进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2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4,所述第二定位孔24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19,利用铆钉穿设所述第二定位孔24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9即可完成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盖板13的连接,实现所述检测组件20与所述环网柜10的连接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头22为fc(fiberchannel,光纤通道)接口,所述转接头22的一端连接所述荧光光纤23,所述转接头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处理设备,以将检测结果输出到外部处理设备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防止受到其它光源的污染,所述荧光光纤23位于所述环网柜10外部的部分还包裹有遮光层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25为黑色涂层,比如黑色磷化底漆等。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25还可以是线套或者黑色电工胶布等,能起到与本实施例中同样的遮光效果即可。

上述环网柜内部放电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环网柜10的一侧开设过线孔18,过线孔18的孔径与荧光光纤23的直径相等,防止过线孔18与荧光光纤23之间产生间隙,可有效地保证环网柜10的密封性,同时还怼荧光光纤23的外露部分进行遮光处理,保证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