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50104发布日期:2021-06-29 19:5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水流中所夹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在河床和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这样沉下来的物质形成沉积序列。沉积序列包括堆叠在一起的多个地质层位,每个层位对应于在预定义的地质时间段(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内沉积的物质。分析沉积序列,有利于深入了解地质特征,提高钻探成功率和扩大勘探开发成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可以利用地震剖面形成沉积序列。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5.获取地震剖面图像;
6.在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
7.根据所述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划分地层单元;
8.根据所述指示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划分沉积相带;
9.根据所述地层单元和所述沉积相带,生成沉积序列图像。
10.可选地,所述获取地震剖面图像,包括:
11.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所述地震数据的频率分布范围;
12.去除所述频率分布范围内的低频部分,得到所述地震剖面图像,所述低频部分的下限值为所述频率分布范围的下限值,所述低频部分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为所述频率分布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的1/5~1/3。
13.可选地,在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种:
14.若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所述第二同相轴相对所述第一同相轴朝所述沉积面的上倾方向迁移,确定所述指示特征为上超;
15.若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所述第二同相轴相对所述第一同相轴朝所述沉积面的下倾方向迁移,确定所述指示特征为下超;
16.若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所述第二同相轴没有相对所述第一同相轴迁移,确定所述指示特征为平行;
17.若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中同相轴的两端均延伸到所述地震剖面图像的边缘,确定所述指示特征为削截。
1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划分地层单元,包括:
19.将所述指示特征相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一个地层单元;
20.将所述指示特征不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不同的地层单元。
2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指示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划分沉积相带,包括:
22.将所述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有两种以上的地层划分到扇中亚相;
23.将没有所述指示特征且靠近断层线的地层划分到扇根亚相;
24.将所述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只有平行且远离断层线的地层划分到扇端亚相。
2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6.根据所述指示特征,确定所述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
27.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28.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震剖面图像;
29.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
30.单元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划分地层单元;
31.相带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划分沉积相带;
32.图像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层单元和所述沉积相带,生成沉积序列图像。
33.可选地,所述图像获取模块包括:
34.分析子模块,用于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所述地震数据的频率分布范围;
35.去除子模块,用于去除所述频率分布范围内的低频部分,得到所述地震剖面图像,所述低频部分的下限值为所述频率分布范围的下限值,所述低频部分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为所述频率分布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的1/5~1/3。
36.可选地,所述关系确定模块用于,
37.若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所述第二同相轴相对所述第一同相轴朝所述沉积面的上倾方向迁移,确定所述指示特征为上超;
38.若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所述第二同相轴相对所述第一同相轴朝所述沉积面的下倾方向迁移,确定所述指示特征为下超;
39.若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所述第二同相轴没有相对所述第一同相轴迁移,确定所述指示特征为平行;
40.若所述地震剖面图像中同相轴的两端均延伸到所述地震剖面图像的边缘,确定所述指示特征为削截。
41.可选地,所述单元划分模块用于,
42.将所述指示特征相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一个地层单元;
43.将所述指示特征不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不同的地层单元。
44.可选地,所述相带划分模块包括:
45.扇中划分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有两种以上的地层划分到扇中亚相;
46.扇根划分子模块,用于将没有所述指示特征且靠近断层线的地层划分到扇根亚相;
47.扇端划分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只有平行且远离断层线的地层划分到扇端亚相。
48.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49.方向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特征,确定所述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
50.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51.处理器;
52.被配置为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53.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54.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服务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5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56.通过在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出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进而根据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地层单元的划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沉积相带的划分,再根据划分出的地层单元和沉积相带,即可生成沉积序列图像,在地震剖面的基础上实现沉积序列的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地质特征,提高钻探成功率和扩大勘探开发成果。
附图说明
5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8.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的流程图;
59.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超的示意图;
60.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下超的示意图;
61.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平行的示意图;
62.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削截的示意图;
63.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的流程图;
64.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某一地区地震数据的频谱图;
65.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频谱范围截取的示意图;
66.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频谱范围截取前后地震剖面图像的对比图;
67.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剖面图像上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的示意图;
68.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剖面图像上沉积相带的示意图;
69.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沉积序列图像的示意图;
70.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71.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2.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7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74.步骤101:获取地震剖面图像。
75.在本实施例中,地震剖面图像是一张标示测线的地震资料图。采用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向地下传播,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会反生反射与折射,反射或折射的地震波被地表或井中的检波器接收并记录下来,经过一定的处理即可形成地震剖面图像。在地震剖面图像中,黑线为各道反射波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波峰或波谷)的连线,即同相轴。
76.步骤102:在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
77.在本实施例中,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可以包括上超、下超、平行和削截中的至少一种。
78.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超的示意图。参见图2,最下方的同相轴是沉积面a,沉积面a呈倾斜状,沉积面a的左侧向上倾斜,左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a的上倾方向;沉积面a的右侧向下倾斜,右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a的下倾方向。地层b、地层c、地层d、地层e依次层叠在沉积面a上,并且沿沉积面的上倾方向逐层超覆尖灭,指示特征为上超,表示水域不断扩大,向地势较高处迁移。
79.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下超的示意图。参见图3,最下方的同相轴是沉积面a,沉积面a呈倾斜状,沉积面a的左侧向上倾斜,左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a的上倾方向;沉积面a的右侧向下倾斜,右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a的下倾方向。地层b、地层c、地层d、地层e依次层叠在沉积面a上,并且沿沉积面的下倾方向作底部超覆,指示特征为下超,表示水域不断缩小,向地势较低处迁移。
80.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平行的示意图。参见图4,最下方的同相轴是沉积面a,沉积面a呈倾斜状,沉积面a的左侧向上倾斜,左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a的上倾方向;沉积面a的右侧向下倾斜,右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a的下倾方向。地层b、地层c、地层d、地层e依次层叠在沉积面a上,并且地层b、地层c、地层d、地层e近似平行,指示特征为平行,表示水平面相对静止。
81.图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削截的示意图。参见图5,最下方的同相轴是沉积面a,沉积面a呈倾斜状,沉积面a的左侧向上倾斜,左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a的上倾方向;沉积面a的右侧向下倾斜,右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a的下倾方向。地层b、地层c、地层d、地层e依次层叠在沉积面a上,并且地层b、地层c、地层d、地层e的顶部在同一平面上,指示特征为削截,是由侵蚀作用或者构造作用引起的顶部反射终止,表示一种侵蚀作用,说明在下伏地层沉积之后,经过强烈的构造运动或者强烈的切割侵蚀。
82.在实际应用中,在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会反生反射与折射,在地震剖面图像上表现为强反射的黑线,这些黑线称为同相轴。相邻两条同相轴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
83.步骤103:根据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划分地层单元。
84.在实际应用中,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可以表示地层的沉积方向,从而划分出地层单元。地层单元为沉积序列中的地质层位,每个层位对应于在预定义的地质时间段(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内沉积的物质。
85.步骤104:根据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划分沉积相带。
86.在实际应用中,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表明了其地震相特征,利用地震相特征和沉积相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划分沉积相带。
87.步骤105:根据地层单元和沉积相带,生成沉积序列图像。
88.在本实施例中,沉积序列图像是表示地层沉积顺序的图像。基于在地震剖面图像上划分出的地层单元和沉积相带,可以绘出相应的沉积序列图像。
89.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出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进而根据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地层单元的划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沉积相带的划分,再根据划分出的地层单元和沉积相带,即可生成沉积序列图像,在地震剖面的基础上实现沉积序列的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地质特征,提高钻探成功率和扩大勘探开发成果。
9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6,该方法包括:
91.步骤201: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地震数据的频率分布范围。
92.在实际应用中,地震数据是采用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向地下传播,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反生反射与折射,并被地表或井中的检波器接收和记录下来的数据。地震数据承载的是地震波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频率范围。
93.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某一地区地震数据的频谱图。参见图7,示例性地,地震数据的频率分布范围约为5hz~55hz。
94.步骤202:去除频率分布范围内的低频部分,得到地震剖面图像。
95.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中高通滤波器滤除地震数据中的低频部分。
96.可选地,低频部分的下限值为频率分布范围的下限值,低频部分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可以为频率分布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的1/5~1/3。通过滤除较低频率的数据,可以筛选出主要信息,有利于提高地震剖面图像的分辨率,方便从中找到需要的信息。
97.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截取频率分布范围的示意图。参见图8,以虚线为界,去除从频率分布范围的起点至虚线之间的频段,去除的频率范围约为5hz~20hz;留下从虚线至频率分布范围终点之间的频段,留下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55hz。
98.在实际应用中,地震数据的频率分布范围可以按照频率高低,划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或者高频和低频。低频段的频率低,携带的信息多且杂,导致图像分辨率较低。从地震数据中去除低频部分形成地震剖面图像,可以提高地震剖面图像的分辨率,方便地层接触关系指示特征的识别。
99.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截取前后地震剖面图像的对比图。参见图9,将截取之后的地震剖面图像与截取之前的地震剖面图像相比,虚线框所围的区域中的同相轴明显更加清楚、连续、分辨率高,有利于后续识别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100.步骤203:在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
10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由人在地震剖面图像上识别同相轴,并根据同相轴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出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也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从地震剖面图像中提取图像特征进行处理,得到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
102.可选地,在步骤203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03.在地震剖面图像上识别断层线;
104.以断层线为分界线,将地震剖面图像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105.在目标区域的地震剖面图像中,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目标区域为至少
两个区域中的任一个。
106.通过识别断层线,减小识别区域,并且可以辅助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以及划分沉积相带。
107.可选地,该步骤2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种:
108.若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第二同相轴相对第一同相轴朝沉积面的上倾方向迁移,确定指示特征为上超;
109.若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第二同相轴相对第一同相轴朝沉积面的下倾方向迁移,确定指示特征为下超;
110.若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第二同相轴没有相对第一同相轴迁移,确定指示特征为平行;
111.若地震剖面图像中同相轴的两端均延伸到地震剖面图像的边缘,确定指示特征为削截。
112.其中,沉积面的上倾方向为沉积面向上倾斜的方向,如图2至图5中沉积面a左侧的延伸方向;沉积面的下倾方向为沉积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如图2至图5中沉积面a右侧的延伸方向。
113.结合各类指示特征的定义,利用地震剖面图像上相邻两条同相轴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地震剖面图像上的同相轴与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对应,以便从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海岸迁移规律。示例性地,指示特征为上超,则表示海平面上升,向陆地迁移;指示特征为下超,则表示海平面下降,向盆地中央方向迁移;指示特征为平行,则表示海平面相对静止。另外,利用削截特别代表的侵蚀作用造成层序的顶部反射终止,有利于准确划分层序。
114.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剖面图像上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的示意图。参见图10,示例性地,s为断层线,作为沉积面;沉积面s的左侧向上倾斜,左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s的上倾方向;沉积面s的右侧向下倾斜,右侧的延伸方向为沉积面s的下倾方向。
115.同相轴a1、同相轴a2、同相轴a3、同相轴a4依次形成在沉积面s上,同相轴a2相对同相轴a1朝沉积面s的上倾方向迁移,同相轴a3相对同相轴a2朝沉积面s的上倾方向迁移,同相轴a4相对同相轴a3朝沉积面s的上倾方向迁移,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上超。
116.同相轴b1、同相轴b2、同相轴b3、同相轴b4依次形成在沉积面s上,同相轴b2相对同相轴b1朝沉积面s的上倾方向迁移,同相轴b3相对同相轴b2朝沉积面s的上倾方向迁移,同相轴b4相对同相轴b3朝沉积面s的上倾方向迁移,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上超。
117.同相轴c1、同相轴c2依次形成在沉积面s上,同相轴c2相对同相轴c1朝沉积面s的下倾方向迁移,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下超。
118.同相轴d1、同相轴d2、同相轴d3依次形成在沉积面s上,同相轴d2相对同相轴d1朝沉积面s的下倾方向迁移,同相轴d3相对同相轴d2朝沉积面s的下倾方向迁移,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下超。
119.同相轴e1、同相轴e2依次形成在沉积面s上,同相轴e2相对同相轴e1朝沉积面s的下倾方向迁移,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下超。
120.同相轴f1、同相轴f2、同相轴f3依次形成在沉积面s上,同相轴f1、同相轴f2、同相轴f3相互之间没有相对迁移,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平行。
121.同相轴k的两端均延伸到去除图像的边缘,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削截,可以
作为地层单元的分界线。
122.步骤204:根据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划分地层单元。
123.可选地,该步骤204可以包括:
124.将指示特征相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一个地层单元;
125.将指示特征不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不同的地层单元。
126.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相同,地层的沉积方向相同,通常属于同一个地质时间段,因此划分为同一个地层单元,方便统一研究。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不同,地层的沉积方向改变,表示地质时段出现跨度,因此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方便进行区分。
127.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同相轴a1、a2、a3、a4对应地层和同相轴b1、b2、b3、b4对应地层的指示特征为上超,划分到一个地层单元l;同相轴c1、c2对应地层、同相轴d1、d2、d3对应地层和同相轴e1、e2的指示特征为下超,划分到一个地层单元m;同相轴f1、f2、f3对应地层的指示特征为平行,划分到一个地层单元n。另外,同相轴k对应地层的指示特征为削截,作为地层单元m和地层单元n之间的分界线。
128.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29.根据地层单元内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确定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
130.由于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相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一个地层单元,因此地层单元内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相同。根据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可以确定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有利于了解沉积情况,分析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
131.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地层单元内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确定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可以包括:
132.若指示特征为上超,确定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是从地势低处向地势高处;
133.若指示特征为下超,确定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是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
134.若指示特征为平行,确定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是垂直向上。
135.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地层单元l中,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上超,表示湖平面上升,属于从湖盆中心向物源方向的退积型沉积;而且地层单元l中有同相轴a1、a2、a3、a4形成有一个上超,同相轴b1、b2、b3、b4形成有一个上超,表明地层单元l沉积时经历过两次退积型沉积。由于后面一次上超的起点比前面一次上超的起点靠近湖盆中心,因此可以推测出两次退积型沉积之间有一次快速的进积型沉积,估计是因为沉积时间短、厚度薄等原因而无法在地震剖面图像上识别出来。
136.地层单元m中,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下超,表示物源供给增强,属于从物源向湖盆中心方向的进积型沉积;而且地层单元m中同相轴c1、c2形成有一个下超,同相轴d1、d2、d3形成有一个上超,同相轴e1、e2形成有一个下超,表明地层单元m沉积时经历过三次进积型沉积。由于地层单元m顶部的同相轴k形成有削截,表示第三次进积型沉积之后,地层抬升遭受剥蚀。
137.地层单元n中,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为平行,表明地层单元n沉积时湖盆沉积较为稳定,表现为向上垂向加积。
138.步骤205:根据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划分沉积相带。
139.在本实施例中,沉积相带可以包括扇根亚相、扇中亚相和扇端亚相。
140.在实际应用中,沉积物从物源向湖盆中心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逐渐沉积下来,重
量最大的石块等物质首先在靠近物源的位置沉积下来,在地震剖面图像上表现为反射杂乱、有不规则空白反射,划分为扇根亚相;然后是重量中等的砂石等物质在物源和湖盆中心的中间位置沉积下来,在地震剖面图像上表现为有明显退积、进积、加积特征的连续反射,划分为扇中亚相;最后是重量较轻的沙粒等物质在靠近湖盆中心的位置沉积下来,在地震剖面图像上表现为连续强反射,划分为扇端亚相。因此,可以直接在地震剖面图像上划分出沉积相带。
141.但是考虑到扇中亚相在地震剖面图像上表现为有明显退积、进积、加积特征的连续反射,可以识别出至少两种指示特征。为了提高划分的准确度,通常会采用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辅助沉积相带的划分。
142.可选地,该步骤205可以包括:
143.将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有两种以上的地层划分到扇中亚相;
144.将没有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且靠近断层线的地层划分到扇根亚相;
145.将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只有平行且远离断层线的地层划分到扇端亚相。
146.利用指示特征的数量和断层线配合,可以准确划分沉积相带。
147.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剖面图像上沉积相带的示意图。参见图11,示例性地,靠近断层线的区域x有不规则空白反射,不能识别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划分为扇根亚相;远离断层线的区域z有连续强反射,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只有平行,划分为扇端亚相;区域x和区域z之间的区域y有明显退积、进积、加积特征的连续反射,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至少有上超、下超和平行三种,划分为扇中亚相。
148.步骤206:根据指示特征,生成沉积序列图像。
149.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沉积序列图像的示意图。参见图12,竖直方向上从下到上依次为地层单元l、地层单元m和地层单元n,水平方向上从左到右依次为扇根亚相x、扇中亚相y和扇端亚相z,扇中亚相y中的深色区域表示砂体。
15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析沉积序列的装置,适用于图1或图6所示的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沉积序列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该装置包括:
151.图像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地震剖面图像;
152.关系确定模块302,用于在地震剖面图像上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指示特征;
153.单元划分模块303,用于根据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划分地层单元;
154.相带划分模块304,用于根据指示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划分沉积相带;
155.图像建立模块305,用于根据地层单元和沉积相带,生成沉积序列图像。
156.可选地,图像获取模块301可以包括:
157.分析子模块,用于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地震数据的频率分布范围;
158.去除子模块,用于去除频率分布范围内的低频部分,得到地震剖面图像,低频部分的下限值为频率分布范围的下限值,低频部分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为频率分布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的1/5~1/3。
159.可选地,关系确定模块302可以用于,
160.若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第二同相轴相
对第一同相轴朝沉积面的上倾方向迁移,确定指示特征为上超;
161.若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第二同相轴相对第一同相轴朝沉积面的下倾方向迁移,确定指示特征为下超;
162.若地震剖面图像中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依次形成在沉积面上,第二同相轴没有相对第一同相轴迁移,确定指示特征为平行;
163.若地震剖面图像中同相轴的两端均延伸到地震剖面图像的边缘,确定指示特征为削截。
164.可选地,单元划分模块303可以用于,
165.将指示特征相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一个地层单元;
166.将指示特征不同的相邻地层划分到不同的地层单元。
167.可选地,相带划分模块304可以包括:
168.扇中划分子模块,用于将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有两种以上的地层划分到扇中亚相;
169.扇根划分子模块,用于将没有指示特征且靠近断层线的地层划分到扇根亚相;
170.扇端划分子模块,用于将指示特征在竖直方向上只有平行且远离断层线的地层划分到扇端亚相。
17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172.方向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指示特征,确定地层单元的沉积方向。
173.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所述服务器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02和只读存储器(rom)703的系统存储器7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704和中央处理单元701的系统总线705。所述服务器7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7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713、应用程序714和其他程序模块7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707。
174.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7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709。其中所述显示器708和输入设备7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7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701。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7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7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175.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701。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服务器7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176.不失一般性,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ep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7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177.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述服务器7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服务器700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7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711连接到网络7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7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178.所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中央处理器701通过执行该一个或一个以上程序来实现图1或图6所示的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
179.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示的长输管道的监控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18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沉积序列的装置在沉积序列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沉积序列的装置与分析沉积序列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18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182.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