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63814发布日期:2020-05-15 18:35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持续受到空气污染问题困扰,特别在采暖季连续出现长时间、高峰值雾霾重污染天气,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从大气污染物的构成来看,雾霾是由煤炭燃烧的粉尘、汽车尾气、扬尘和工业废气构成,其中煤炭粉尘是雾霾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具体地,pm2.5中的50%—60%源于燃煤。

为了适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了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减少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大力推行“煤改电”工作,在“煤改电”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

具体地,对于山区等偏远地区地区,由于供电可靠性较低,供暖季一旦出现供电问题后难以快速开展抢修工作,因此需要实现“煤改电”客户停电不停暖,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先测试停电过程中各个电采暖器的供暖情况。相关技术中出现了一些测试方法,但存在一定的标准和依据的缺失,造成测试方案不可行,或者对工况选择和测试结果分析缺少权衡或比对的依据。此外,相关技术中的测试方法无法获取电采暖设备运行数据。由于不同厂家的电采暖设备采集通信模块相互独立,通信规约不一致,导致现有的测试技术无法获取相关数据,因此,之前的技术也无法对电采暖设备提供远程监控等功能。

针对相关技术中通过测试设备来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时,由于不同电采暖设备采集通信模块相互独立,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测试设备来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时,由于不同电采暖设备采集通信模块相互独立,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在实验房屋中设置保温材料,布置电采暖设备、用于模拟室内外环境的设备、散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以及散热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通过温度检测设备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基于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

可选地,温度检测设备包括:多个热电偶和湿度传感器,热电偶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升降式传感器、墙面传感器、地面传感器和吊顶传感器,其中,升降器传感器按不同方向间隔布置成温度监测点。

可选地,在不同的预定时段关断至少一次电采暖设备来模拟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其中,供暖中断时段包括:极端寒冷时间节点、极端温暖时间节点和普通时间节点。

可选地,散热设备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地暖、风机盘管和暖气片。

可选地,房屋热惯性与房屋的建筑体形系数s值及房屋墙体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具有关联关系。

可选地,建筑体形系数s为建筑物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建筑体积的比值,其中,建筑物耗热量与建筑体形系数s呈正比。

可选地,热惰性指标d值用于表征建筑物外墙蓄热和导热的对比关系,是表征围护结构对周期性温度波在其内部衰减快慢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指标。

可选地,在获取到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的情况下,将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传输至分析服务器,其中,分析服务器基于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来比对不同房屋的温度衰减时间。

可选地,如果不同房屋的地理位置不同,分析服务器基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屋的温度衰减时间,确定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屋的房屋保温材料、供暖中断时段的应对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在实验房屋中设置用于确定房屋的测试条件的保温材料、用于获取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的供暖中断控制器,且在房屋中布置电采暖设备、用于模拟室内外环境的设备、散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以及散热设备,其中,温度检测设备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其中,测试系统的处理器基于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检测模块,用于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处理器,用于基于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执行上述任意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

通过本申请,采用以下步骤:通过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通过温度检测设备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基于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测试设备来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时,由于不同电采暖设备采集通信模块相互独立,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获取不同采暖设备的相关数据,从而准确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实验室房屋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实验室房屋的正视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在实验房屋中设置保温材料,布置电采暖设备、用于模拟室内外环境的设备、散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以及散热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测试在实验室房屋中进行,如图2,图3所示,本实验室采用内环境实验室作为实验对象模拟北方山区典型房屋,探究其房屋热惯性。

内环境实验室面积80m2,具体地,长12m*宽6.7m*高4m,为两室一厅的结构。实验室墙壁采用石膏板、木板、阻燃材料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其墙面导热系数为2.62w/m·k,与典型的砖结构房屋相近,即,传统24墙的导热系数为2.5w/m·k,保障开展的仿真实验真实有效。墙体外壁面铝合金框架为格栅,可以嵌入不同类型保温材料。内环境实验室内布置温度检测设备,可以包括热电偶,实时监测房间内温度场,同时还配有移动温湿度传感器。房屋的东侧为设备间,三间房屋内均配置散热终端形式。

实验环境为外环境实验室,它能够综合模拟北方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温度可控范围-40℃至50℃,控制稳定度±1℃,室内温度差值要求不超过2.0℃,平均降温速率20℃/h,可以模拟太阳辐射、淋雨、降雪、风、雾等天气条件。外环境实验室顶部配置213个喷头,可实现0-30mm/h降雨和0-5mm/h降雪,24小时降水量超过暴雨暴雪级别;阳光模拟系统采用红外灯+全光谱灯组合的方式对内环境实验室进行辐射,屋顶配置240盏红外灯,南墙配置可自动移动的灯架,例如,全光谱灯44盏,红外灯22盏,模拟太阳辐射条件。

可以根据北京冬季典型日的24小时天气情况外环境实验室可设定动态连续实验工况(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开展测试实验。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

需要说明的实际,不同的房屋的测试条件影响房屋热惯性,例如,不同供暖中断时刻对应着不同的室内外温湿度及光照条件,势必会影响房屋温度衰减时间,因此可设置对比实验分析不同时刻供暖中断与房屋热惯性的关系。

再例如,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也会影响房屋的保温性能,进而影响房屋温度衰减时间,因此可设置对比实验分析不同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热惯性的关系。

步骤s102,通过温度检测设备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

具体地,为探究不同供暖中断时刻对热惯性的影响,分三次选择不同的时间中断供暖,记录室内升降式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绘制室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温度衰减时间。

第一次实验设置凌晨3点,为极端寒冷时间节点,之后会持续降温,且离正常光照还有至少5小时,可得到最小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第二次实验设置上午10点,为极端温暖时间节点,此时段温度较高,且之后7小时都有正常光照,可得到最大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第三次设置下午15时,为普通时间节点,此时段温度较高,但之后只有2小时光照,可得到适中房屋温度衰减时间。

同时,为测试保温材料不同对热惯性的影响,内环境实验室房屋外墙依次采用保温材料a、b,对内环境实验室一天不同时刻,第一次实验设置凌晨3点,第二次实验设置上午10点,第三次实验设置下午15点供暖中断、温度下降至人体冷耐受温度的场景进行模拟,记录室内三个层面升降式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绘制室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温度衰减时间。

步骤s103,基于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房屋热惯性是指用户供暖中断后,房屋温度由正常供暖温度下降至冬季室内人体冷耐受温度的渐变特性,用房屋温度衰减时间来表征。房屋温度衰减时间是指用户供暖中断后,房屋温度下降由正常供暖温度下降至冬季室内人体冷耐受温度的时间。可以通过测得的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确定房屋热惯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温度检测设备包括:多个热电偶和湿度传感器,热电偶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升降式传感器、墙面传感器、地面传感器和吊顶传感器,其中,升降器传感器按不同方向间隔布置成温度监测点。

具体地,可以在内环境实验室内布置375个t型热电偶,分别为升降式传感器108个,具体地,按横向及纵向均间隔1m布置温度测点,垂直1条传感器从地面往上0.3m、1.3m、2.3m布置共3个测点、墙面传感器129个、地面传感器72个、吊顶66个,实时监测房间内温度场,同时还配有移动温湿度传感器6个,通过热电偶和湿度传感器结合检测内环境温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在不同的预定时段关断至少一次电采暖设备来模拟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其中,供暖中断时段包括:极端寒冷时间节点、极端温暖时间节点和普通时间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极端寒冷时间节点、极端温暖时间节点和普通时间节点时,根据国家《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规定,寒冷和严寒地区民用建筑主要房间冬季室内供暖温度按18℃~24℃设计,取室内最高标准温度为24℃;同时,我国冬季室内卫生对温度的要求是:任何地区的冬季室内温度均不得低于13℃,13℃是人体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即冬季室内人体冷耐受温度,取室内最低允许温度为13℃。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散热设备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地暖、风机盘管和暖气片。

具体地,实验房屋内均配置地暖、风机盘管和暖气片三种散热终端形式,也可以只配置一种,在配置多种的情况下,散热终端之间的管路相互独立。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房屋热惯性与房屋的建筑体形系数s值及房屋墙体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具有关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房屋热惯性与房屋的建筑体形系数s值及房屋墙体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有关,由于本实验室不作房屋a与房屋b热惯性之间的横向对比,只因此需要说明本实验中房屋的建筑体形系数及房屋的墙体围护结构这两个边界条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建筑体形系数s为建筑物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建筑体积的比值,其中,建筑物耗热量与建筑体形系数s呈正比。

具体地,因为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与传热面积成正比,而在建筑物耗热量中,传热耗热量占有较大比例,所以,体形系数较大的建筑物,建筑物耗热量必然较大;反之,较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通过在实验房屋中设置保温材料,布置电采暖设备、用于模拟室内外环境的设备、散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以及散热设备,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通过温度检测设备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基于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测试设备来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时,由于不同电采暖设备采集通信模块相互独立,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获取不同采暖设备的相关数据,从而准确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体形系数s是影响建筑物能耗最重要的因素,从减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应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通常北方地区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在0.3以内,夏热冬冷地区的体形系数控制在0.35以内,因此,要求住宅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外形不宜凹凸太多,应尽可能力求完整。本实施例测试实验中的房屋,经计算,建筑体形系数s=0.77。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热惰性指标d值用于表征建筑物外墙蓄热和导热的对比关系,是表征围护结构对周期性温度波在其内部衰减快慢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热惰性是指建筑物外墙蓄热和导热的一个基本关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对某材料加一定量的热,材料表面的温度改变快慢的性质.单位为cal/cm2·℃·s。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是指围护结构对外界温度波动的抵抗能力。围护结构热惰性越大,建筑物内表面温度受外表面温度波动影响就越小。

具体地,热惰性指标d值,是表征围护结构对周期性温度波在其内部衰减快慢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指标,单层结构d=r·s;多层结构d=∑r·s。式中r为结构层的热阻,s为相应材料层的蓄热系数。d值愈大,周期性温度波在其内部的衰减愈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愈好。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在获取到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的情况下,将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传输至分析服务器,其中,分析服务器基于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来比对不同房屋的温度衰减时间。

具体地,内环境实验室为两室一厅,为了研究空间温场衰减,选择每个房间三个层面全部的升降温度传感器,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实验主要是探究人体空间感受,因此选择放置于房屋中的升降温度传感器,而不选择墙面及地面温度传感器。

例如,每一列从地面往上0.3m、1.3m、2.3m分别有三个温度传感器,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供暖中断后的房屋温场衰减。

实验开始后,把同一层面的36个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温度值进行取平均值,代表该层面的温度值并输入分析服务器。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中,如果不同房屋的地理位置不同,分析服务器基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屋的温度衰减时间,确定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屋的房屋保温材料、供暖中断时段的应对方案。

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测试过程,首先进行工况设定:参照北京冬季典型日(2018年1月1日)的24小时天气情况,外环境实验室设定动态连续实验工况(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如下表所示:

2018年1月1日24小时温湿度及光照强度实时数据

本实验针对不同供暖中断时刻、不同房屋保温材料,对采暖房屋供暖中断后温度下降至人体冷耐受温度的场景进行模拟,记录室内实时温度,绘制室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研究供暖中断时刻、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热惯性的关系。

具体地,探究室内外温度与房屋热惯性关系包括:

内环境实验室采用半导体锅炉进行供暖,且内环境实验室房屋外墙不采用保温材料,对内环境实验室一天不同时刻(第一次操作设置凌晨3点,第二次操作设置上午10点,第三次操作设置下午15点)供暖中断、室内温度下降至人体冷耐受温度的场景进行模拟。

具体步骤如下:外环境实验室按照北京冬季典型日天气数据设置24小时实时连续工况;启动半导体电锅炉,室内设定温度值为24℃,采用暖气片作为散热终端,待恒温恒湿系统和内环境实验室温度稳定后开始操作;在第一次操作设置凌晨3点(第二次操作设置上午10点/第三次操作设置下午15点时)关闭半导体电锅炉,依次根据后台108个传感器的实时温度数据,然后每个层面的36个传感器的温度取平均值,得到每个层面温度由供暖温度(24℃)下降至人体冷耐受温度(13℃)的温度衰减时间,可对比分析不同层面温场区别,同时将三个层面的温度平均值记录进表格,绘制三个层面的温度曲线。

具体地,探究保温材料与房屋热惯性关系的包括:内环境实验室房屋外墙依次采用保温材料a、b,其他实验条件与3.2.1相同,对内环境实验室一天不同时刻(第一次操作设置凌晨3点,第二次操作设置上午10点,第三次操作设置下午15点)供暖中断、温度下降至人体冷耐受温度的场景进行模拟,具体步骤与探究室内外温度与房屋热惯性关系的步骤相同。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煤改电”用户可得到供暖测试结果,为自身的室内湿度设置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与此同时,此发明还可以开展有序引导用户用电策略研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在实验房屋中设置用于确定房屋的测试条件的保温材料、用于获取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的供暖中断控制器,且在房屋中布置电采暖设备、用于模拟室内外环境的设备、散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以及散热设备,其中,温度检测设备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其中,测试系统的处理器基于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供暖中断时刻对应着不同的室内外温湿度及光照条件,势必会影响房屋温度衰减时间,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也会影响房屋的保温性能,进而影响房屋温度衰减时间,因而通过供暖中断控制器确定房屋的测试条件的保温材料、用于获取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

在房屋中布置的温度检测设备可以包括多个热电偶和湿度传感器,热电偶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升降式传感器、墙面传感器、地面传感器和吊顶传感器,散热设备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地暖、风机盘管和暖气片。

测试系统的处理器获取在不同测试条件下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计算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房屋热惯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房屋热惯性的测试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装置进行介绍。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检测模块20和处理器30。

具体地,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

检测模块20,用于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

处理器30,用于基于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房屋热惯性的测试装置,通过获取模块10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检测模块20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处理器30,用于基于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测试设备来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时,由于不同电采暖设备采集通信模块相互独立,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获取不同采暖设备的相关数据,从而准确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的效果。

所述房屋热惯性的测试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获取模块10、检测模块20和处理器30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测试设备来模拟并测试停电情况下电采暖设备供暖停止的过程时,由于不同电采暖设备采集通信模块相互独立,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所述房屋热惯性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在实验房屋中设置保温材料,布置电采暖设备、用于模拟室内外环境的设备、散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以及散热设备;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通过温度检测设备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基于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

可选地,温度检测设备包括:多个热电偶和湿度传感器,热电偶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升降式传感器、墙面传感器、地面传感器和吊顶传感器,其中,升降器传感器按不同方向间隔布置成温度监测点。

可选地,在不同的预定时段关断至少一次电采暖设备来模拟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其中,供暖中断时段包括:极端寒冷时间节点、极端温暖时间节点和普通时间节点。

可选地,散热设备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地暖、风机盘管和暖气片。

可选地,房屋热惯性与房屋的建筑体形系数s值及房屋墙体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具有关联关系。

可选地,建筑体形系数s为建筑物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建筑体积的比值,其中,建筑物耗热量与建筑体形系数s呈正比。

可选地,热惰性指标d值用于表征建筑物外墙蓄热和导热的对比关系,是表征围护结构对周期性温度波在其内部衰减快慢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指标。

可选地,在获取到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的情况下,将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传输至分析服务器,其中,分析服务器基于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来比对不同房屋的温度衰减时间。

可选地,如果不同房屋的地理位置不同,分析服务器基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屋的温度衰减时间,确定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屋的房屋保温材料、供暖中断时段的应对方案。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在实验房屋中设置保温材料,布置电采暖设备、用于模拟室内外环境的设备、散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以及散热设备;获取房屋的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通过温度检测设备监测房屋在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和/或使用不同的房屋保温材料下的温度数据;基于温度检测设备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取房屋热惯性,其中,房屋热惯性用于表征供暖中断时段、房屋保温材料与房屋温度衰减时间的关系。

可选地,温度检测设备包括:多个热电偶和湿度传感器,热电偶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升降式传感器、墙面传感器、地面传感器和吊顶传感器,其中,升降器传感器按不同方向间隔布置成温度监测点。

可选地,在不同的预定时段关断至少一次电采暖设备来模拟不同的供暖中断时段,其中,供暖中断时段包括:极端寒冷时间节点、极端温暖时间节点和普通时间节点。

可选地,散热设备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地暖、风机盘管和暖气片。

可选地,房屋热惯性与房屋的建筑体形系数s值及房屋墙体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具有关联关系。

可选地,建筑体形系数s为建筑物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建筑体积的比值,其中,建筑物耗热量与建筑体形系数s呈正比。

可选地,热惰性指标d值用于表征建筑物外墙蓄热和导热的对比关系,是表征围护结构对周期性温度波在其内部衰减快慢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指标。

可选地,在获取到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的情况下,将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传输至分析服务器,其中,分析服务器基于不同房屋的房屋热惯性,来比对不同房屋的温度衰减时间。

可选地,如果不同房屋的地理位置不同,分析服务器基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屋的温度衰减时间,确定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屋的房屋保温材料、供暖中断时段的应对方案。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