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抛撒冲击能力的频谱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1266发布日期:2019-07-13 09:5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抛撒冲击能力的频谱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冲击频谱监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抗抛撒冲击能力的频谱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不方便人工部署频谱传感器设备的地理环境,或需要快速行进部署设备的应用场景,可采用低空飞机抛撒和车载抛撒部署频谱传感器设备。这就对传感器结构的抗冲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方法是将传感器外壳和内部器件里增加大量的缓冲材料,这必然会增加传感器的体积,或者采用辅助的伞降减速装置,但这增加了设备的复杂度,同时在低空抛撒时没有足够时间让伞降装置发挥作用,并且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还会存在设备信号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抛撒冲击能力的频谱传感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大量缓冲材料而增加传感器体积和设备信号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具有抗抛撒冲击能力的频谱传感器,包括频谱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封闭的金属外腔以及包含在金属外腔内的精密电路部件,所述金属外腔为棱柱形,棱柱的每一个顶角都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通过弹性部件与金属外腔连接的金属支柱,且该金属支柱与电路部件通过电缆焊接作为外置天线;传感器设备在收纳时,金属支柱可以用外力拉出凹槽,贴于传感器表面,用粘带缚紧收纳。在抛撒时,打开绑缚支柱的粘带,在自由落体时,支柱在无外力作用情况下,一端被拉回到凹槽内,在落地时,无论传感器处于何种姿态,均会支柱先接触地面,并产生弹性形变,延长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可有效减少传感器受到的冲击力,同时金属支柱在凹槽内的一端,焊接有柔性电缆,连接到金属外腔内部的电路中的射频合成器,可作为简易的盘锥天线,这样的设计既能通过金属支柱抗冲击又能增强频谱传感器的信号。

优选地,所述金属支柱的长度至少为金属外腔长度的二分之一,金属支柱如果过短那很有可能在接触地面的时候缓冲距离不够,从而导致金属外腔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对其内部的电路部件造成损伤。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或橡皮筋,弹簧容易发生过量形变而损坏,橡皮筋相对弹簧更稳定,但是容易断裂,可以根据实际抛撒的场景进行选择,比如根据投放点的温度选择,温度过低的地方金属制成的弹簧会变得易断,因此多用橡皮筋。

优选地,所述凹槽由金属外腔顶角向内延伸,且与金属外腔的任意面均不平行,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在抛撒时无论以任何一面着陆金属支柱都能在金属外腔触底之前先接触地面,并产生弹性形变,延长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可有效减少传感器受到的冲击力。

优选地,所述凹槽与顶角的三条边的夹角在30°到60°之间,如此设计可以既能保证抛撒时候金属支柱先接触地面,又不会因为角度过小或过大而影响装置的抗冲击能力。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内径最多比金属支柱的直径大5毫米,这样一来,凹槽可以对金属支柱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间隙过大,金属支柱发生摇晃而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至少是金属支柱长度的二十分之一,用以保证金属支柱的稳固性而达到保证金属支柱抗冲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抛撒时,打开绑缚支柱的粘带,在自由落体时,支柱在无外力作用情况下,一端被拉回到凹槽内,在落地时,无论传感器处于何种姿态,均会支柱先接触地面,并产生弹性形变,延长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可有效减少传感器受到的冲击力,同时金属支柱在凹槽内的一端,焊接有柔性电缆,连接到金属外腔内部的电路中的射频合成器,可作为简易的盘锥天线,这样的设计既能通过金属支柱抗冲击又能增强频谱传感器的信号。

(2)本实用新型金属支柱的长度至少为金属外腔长度的二分之一,金属支柱如果过短那很有可能在接触地面的时候缓冲距离不够,从而导致金属外腔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对其内部的电路部件造成损伤。

(3)本实用新型弹性部件为弹簧或橡皮筋,弹簧容易发生过量形变而损坏,橡皮筋相对弹簧更稳定,但是容易断裂,可以根据实际抛撒的场景进行选择,比如根据投放点的温度选择,温度过低的地方金属制成的弹簧会变得易断,因此多用橡皮筋。

(4)本实用新型凹槽由金属外腔顶角向内延伸,且与金属外腔的任意面均不平行,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在抛撒时无论以任何一面着陆金属支柱都能在金属外腔触底之前先接触地面,并产生弹性形变,延长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可有效减少传感器受到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支柱收纳在金属外腔表面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支柱分散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凹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金属外腔,2-金属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和2所示,一种具有抗抛撒冲击能力的频谱传感器,包括频谱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封闭的金属外腔1以及包含在金属外腔1内的精密电路部件,所述金属外腔1为棱柱形,棱柱的每一个顶角都设置有凹槽,如图3所示,凹槽内设置有通过弹性部件与金属外腔1连接的金属支柱2,且该金属支柱2与电路部件通过电缆焊接作为外置天线;传感器设备在收纳时,金属支柱2可以用外力拉出凹槽,贴于传感器表面,用粘带缚紧收纳。在抛撒时,打开绑缚支柱的粘带,在自由落体时,支柱在无外力作用情况下,一端被拉回到凹槽内,在落地时,无论传感器处于何种姿态,均会支柱先接触地面,并产生弹性形变,延长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可有效减少传感器受到的冲击力,同时金属支柱2在凹槽内的一端,焊接有柔性电缆,连接到金属外腔1内部的电路中的射频合成器,可作为简易的盘锥天线,这样的设计既能通过金属支柱抗冲击又能增强频谱传感器的信号。

为了保证传感器整体的抗冲击能力,在细节上作出了下面的设计:

第一,金属支柱2的长度等于外腔长度,防止金属支柱2过短而在接触地面的时候缓冲距离不够,从而导致金属外腔1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对其内部的电路部件造成损伤。

第二,弹性部件为橡皮筋,弹簧容易发生过量形变而损坏,橡皮筋相对弹簧更稳定,但是容易断裂,可以根据实际抛撒的场景进行选择,比如根据投放点的温度选择,温度过低的地方金属制成的弹簧会变得易断,因此本实施例采用橡皮筋,可以适应恶劣的低温环境。

第三,凹槽由金属外腔1顶角向内延伸,与顶角的三条边的夹角均为45°,且与金属外腔1的任意面均不平行,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在抛撒时无论以任何一面着陆金属支柱2都能在金属外腔1触底之前先接触地面,并产生弹性形变,延长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可有效减少传感器受到的冲击力。所述凹槽的内径最多比金属支柱2的直径大2毫米,这样一来,凹槽可以对金属支柱2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间隙过大,金属支柱2发生摇晃而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凹槽的深度至少是金属支柱2长度的二十分之一,用以保证金属支柱2的稳固性而达到保证金属支柱2抗冲击的目的。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