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9650发布日期:2019-09-29 16:16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背景技术:

多要素自动气象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多功能、全自动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所有常规气象因素,并可以扩展连接远红外温度、图像、水质、气压等 100多种传感器。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自动识别所有与之连接的传感器,一旦安装SIM卡,监测站将立即自动工作。多要素自动气象站信息接收/处理中心自动识别和接收任何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用户在信息接收/处理中心上对监测站的数据采集频率、传输频率、报警阈值等参数设置完毕后,所有监测站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统计和告警信息的发送等设置,信息接收/处理中心都会与多要素自动气象站之间自动同步完成。

但现有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安装时常会直接焊接固定在一个平面上,或是在底部连接一个三脚架的安装座,亦或是埋地,但这些安装方式都存在不便于移动的问题,且连接的线缆只能杂乱地放在地上,容易被腐蚀、损坏,且在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时不能快速找到该部件所连接的线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解决了现有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安装方式不便于移动的问题,以及解决了连接的线缆只能杂乱地放在地上,容易被腐蚀、损坏,且在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时不能快速找到该部件所连接的线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包括气象站本体,所述气象站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功能箱,所述功能箱的中部设置有水平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上半部设置为集线箱,所述隔板的下半部设置为移动箱;所述集线箱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线孔,所述进线孔的对侧设置有若干出线孔;所述集线箱上与所述出线孔和进线孔所在侧壁相垂直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拉门;所述移动箱的底面中部设置有槽口;所述移动箱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移动箱的底面形成第一凹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隔板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移动箱上与所述限位块所在侧壁相垂直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由平行的两段水平槽和一段与水平槽垂直连接的竖直槽组成,其中竖直槽位于水平槽的一端,且远离所述限位块;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位于所述移动箱内部,包括横板、竖板、移动柄和万向轮;所述横板之间设置与所述横板垂直的竖板,其中,所述横板和竖板的数量均为二;所述竖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直排的万向轮,所述横板的一端设置有移动柄,所述移动柄与所述滑槽相匹配且位于所述移动箱外侧;所述横板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匹配。

现有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安装时常会直接焊接固定在一个平面上,或是在底部连接一个三脚架的安装座,亦或是埋地,但这些安装方式都存在不便于移动的问题,且连接的线缆只能杂乱地放在地上,容易被腐蚀、损坏,且在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时不能快速找到该部件所连接的线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象站本体的底部设置了功能箱,不仅解决了气象站本体的安装问题,也使各种线缆的一部分能够不与外界接触,也起到了分类线缆的作用,便于其检修,同时还能够便于其移动。其中,功能箱的上半部分为集线箱,其中进线孔用于收纳各种线缆,出线孔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所连接的线缆,在出线孔的上方粘贴标签纸即可准确区分,推拉门用于让工作人员能够将手伸入其中,拨分线缆;功能箱的下半部分为移动箱,其中限位块用于限定组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需要移动气象站本体时,移动机构中的横板位于第一凹槽中,此时移动柄位于滑槽的底部水平槽中,通过竖板底部的直排的万向轮实现滑动;在不需要移动气象站本体时,工作人员一只手握持移动柄,同时,另一只手握持提拉气象站本体的连接杆部分,将移动柄滑动至滑槽的顶部水平槽中,且往左靠紧后,此时移动机构中的横板位于第二凹槽中,移动机构被收入到移动箱内部,气象站本体即可通过功能箱固定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安装方式不便于移动的问题,以及解决了连接的线缆只能杂乱地放在地上,容易被腐蚀、损坏,且在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时不能快速找到该部件所连接的线缆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箱的底部四个顶角处设置有减震垫。其中,减震垫用于减轻地面对功能箱的碰撞。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和隔板均采用铁材料制成,所述横板上设置有磁性材料。通过设置磁性材料,使横板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卡接更加紧固,使其更不易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推拉门上设置有门把手。其中,门把手用于辅助推动推拉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柄上设置有螺纹刻痕。其中,螺纹刻痕用于增加握持移动柄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是所述第二凹槽深度的二分之一。通过这样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深度关系,在收纳移动机构后,仍能使移动机构稳固地位于移动箱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对地投影面不与所述移动箱底面槽口的对地投影面重合。通过这样设置限位块的位置,使移动机构的滑动能够不受移动箱内部阻挡物的阻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解决了现有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安装方式不便于移动的问题,以及解决了连接的线缆只能杂乱地放在地上,容易被腐蚀、损坏,且在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时不能快速找到该部件所连接的线缆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减震垫,用于减轻地面对功能箱的碰撞。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板上设置了磁性材料,使横板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卡接更加紧固,使其更不易掉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功能箱的主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功能箱的后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功能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未收入移动机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收入移动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象站本体,2-功能箱,3-集线箱,4-移动箱,5-出线孔,6-推拉门,7-滑槽,8- 减震垫,9-进线孔,10-限位块,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隔板,14-移动机构,15-横板,16-竖板,17-移动柄,18-万向轮,19-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包括气象站本体1,所述气象站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功能箱2,所述功能箱2的中部设置有水平的隔板13,所述隔板13的上半部设置为集线箱3,所述隔板13的下半部设置为移动箱4;所述集线箱3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线孔 9,所述进线孔9的对侧设置有若干出线孔5;所述集线箱3上与所述出线孔5和进线孔9所在侧壁相垂直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拉门6;所述移动箱4的底面中部设置有槽口;所述移动箱4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与所述移动箱4的底面形成第一凹槽 11,所述限位块10与所述隔板13形成第二凹槽12;所述移动箱4上与所述限位块10所在侧壁相垂直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由平行的两段水平槽和一段与水平槽垂直连接的竖直槽组成,其中竖直槽位于水平槽的一端,且远离所述限位块10;还包括移动机构 14,所述移动机构14位于所述移动箱4内部,包括横板15、竖板16、移动柄17和万向轮 18;所述横板15之间设置与所述横板15垂直的竖板16,其中,所述横板15和竖板16的数量均为二;所述竖板16的下方设置有若干直排的万向轮18,所述横板15的一端设置有移动柄17,所述移动柄17与所述滑槽7相匹配且位于所述移动箱4外侧;所述横板15与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均匹配。

现有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安装时常会直接焊接固定在一个平面上,或是在底部连接一个三脚架的安装座,亦或是埋地,但这些安装方式都存在不便于移动的问题,且连接的线缆只能杂乱地放在地上,容易被腐蚀、损坏,且在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时不能快速找到该部件所连接的线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象站本体1的底部设置了功能箱2,不仅解决了气象站本体1的安装问题,也使各种线缆的一部分能够不与外界接触,也起到了分类线缆的作用,便于其检修,同时还能够便于其移动。其中,功能箱2的上半部分为集线箱3,其中进线孔9用于收纳各种线缆,出线孔5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所连接的线缆,在出线孔5的上方粘贴标签纸即可准确区分,推拉门6用于让工作人员能够将手伸入其中,拨分线缆;功能箱2的下半部分为移动箱4,其中限位块10用于限定组成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在需要移动气象站本体1时,移动机构14中的横板15位于第一凹槽11中,此时移动柄17位于滑槽7的底部水平槽中,通过竖板16底部的直排的万向轮18实现滑动;在不需要移动气象站本体1时,工作人员一只手握持移动柄17,同时,另一只手握持提拉气象站本体1的连接杆部分,将移动柄17滑动至滑槽7的顶部水平槽中,且往左靠紧后,此时移动机构14中的横板15位于第二凹槽12中,移动机构14被收入到移动箱4内部,气象站本体1即可通过功能箱2固定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安装方式不便于移动的问题,以及解决了连接的线缆只能杂乱地放在地上,容易被腐蚀、损坏,且在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时不能快速找到该部件所连接的线缆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深度是所述第二凹槽12深度的二分之一。通过这样设置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深度关系,在收纳移动机构14后,仍能使移动机构14稳固地位于移动箱4的内部。其中,当移动机构14完全位于第二凹槽12中时,万向轮18位于所述限位块10的旁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