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装置及容器的充气保压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0497发布日期:2019-10-29 20:3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装置及容器的充气保压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装置及容器的充气保压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和生产中会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容器,这些容器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的不同,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些只要满足简单的容纳性即可,而有一些对其气密性的要求则较高,要求较高的容器主要是生产中所用的容器。搪瓷水箱是一种密封性较好的容器,其内胆焊接完成后,需要对内胆的焊接密封性以及耐压进行检测,内胆保压压力要求大于1.0MPa,保压时间60s,补充压力0.05MPa,这一检测的首要步骤为向内胆中充气;而目前的螺纹直通式充气装置是将接头与内胆充气口连接,然后将气管与接头连接,由于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气管脱落,不仅破坏检测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且极易发生危险,损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装置及容器的充气保压测试系统。

一种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接头和充气枪;

所述充气接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所述充气枪设有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的连通状态的通断机构;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接头包括三通管、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一个口密封连通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二个口密封连通的第二连接件和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三个口密封连通的阀门;

所述阀门内形成所述第三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从其轴向第一端至其轴向第二端依次包括连接段、限位段和阀芯段;

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一个口密封连通;

所述限位段内设有支脚;

所述阀芯段内形成第一接口;所述阀芯段包括沿远离所述限位段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内径依次减小使所述阀芯段的内壁呈阶梯状;

所述套管内设有阀芯,所述阀芯包括芯柱和芯帽,所述芯柱远离所述芯帽的一端贯穿所述支脚,所述芯帽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段的内圆周面连接,所述芯柱与所述第二段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芯柱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脚和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相抵,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三段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和所述芯帽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连接,所述芯柱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芯柱脱离所述支脚的限位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纹旋紧管,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二个口的内圆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圆周面设有与待充气容器的充气口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二端内形成所述第二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旋紧管设有第一环状凸起,所述第一环状凸起设于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一端和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二端间,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的远离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的外壁设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沿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枪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筒状;

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一端与其轴向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环状凸起,所述第二环状凸起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且均与所述壳体内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封堵件,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气源连接件,所述气源连接件内形成第五接口;

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匹配的自封组件,所述自封组件内形成所述第四接口;

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一端外设有控制所述自封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扳手组件;

所述通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芯阀组件和设于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二端、且用于控制所述芯阀组件伸缩以使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或不连通的摇杆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自封组件包括自封接头和套设于所述自封接头上的外套筒;

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一端插入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二端内、且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二端的内壁相匹配并密封连接;

所述自封接头的外壁设有第三环状凸起,所述外套筒的轴向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三环状凸起的外壁连接,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有第四环状凸起,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内壁与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壁连接,所述自封接头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和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相抵;

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二端设有至少两个沿径向贯穿所述自封接头的钢球孔,所述钢球孔内设有钢球;

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壁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一挡圈,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挡圈相抵以限制所述外套筒脱离所述自封接头;

所述第三环状凸起、所述钢球孔和所述第一环状凹槽沿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一端至其轴向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二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段的外壁设有与所述钢球相匹配的第三环状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自封接头的内壁设有第四环状凹槽,所述第四环状凹槽内设有第四密封圈;

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接时,所述第四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段的外壁密封连接;

所述钢球孔和所述第四环状凹槽沿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一端至其轴向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芯阀组件包括套筒、设于所述套筒内的顶针、顶针后座和压芯;

所述套筒的轴向第二端贯穿所述自封接头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所述套筒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壁与所述自封接头轴向第一端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顶针后座的轴向第二端设有顶针孔,所述顶针的轴向第一端设于所述顶针孔内,所述顶针与所述顶针后座通过第一销轴连接,所述第一销轴沿所述顶针的径向设置;

所述压芯的轴向第一端设有第一耳,所述第一耳设有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孔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设有第二销轴;所述压芯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顶针后座相抵;所述压芯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壁设有第五环状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轴向第一端的内壁设有第五环状凹槽,所述第五环状凹槽的轴向第一端设有第六环状凹槽;

所述第六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五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座碗,所述密封座碗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挡圈连接,所述密封座碗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五环状凹槽的轴向第二端的侧壁连接;

所述密封座碗包括环状圈、设于所述环状圈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壁的第六环状凸起和设于所述环状圈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壁的第七环状凸起,所述第六环状凸起和所述第七环状凸起间设有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五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环状圈密封连接,所述第五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五环状凹槽的底密封连接;

所述顶针设有第八环状凸起,所述第八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密封座碗的轴向第二端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设有沿其径向的第二销轴孔,所述顶针后座设有第九环状凸起,所述第九环状凸起设有贯穿所述第九环状凸起和所述顶针后座的第三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贯穿所述第二销轴孔和所述第三销轴孔;

所述第九环状凸起设有第七环状凹槽,所述第七环状凹槽内设有限制所述第一销轴的轴向运动的第三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后座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环状凸起相抵,所述第三弹性件的轴向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挡圈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自封接头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八环状凹槽,所述第八环状凹槽内设有第六密封圈,所述第六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套筒密封连接,所述第六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八环状凹槽的底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摇杆组件包括摇杆支架、第三销轴和摇杆;

所述摇杆支架包括支架管和支架耳,所述支架管的轴向第二端贯穿所述壳体的轴向一端的端面,所述支架管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支架管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九环状凸起连接;

所述支架管的轴向第二端的内壁设有第十环状凸起,所述第十环状凸起的内壁与所述顶针后座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压芯和所述顶针后座上套设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五环状凸起相抵,所述第四弹性件的轴向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环状凸起相抵;

所述支架耳包括与所述支架管的轴向第一端连接的两个平行的平板,两个所述平板分别设有相互同轴的第四销轴孔,所述摇杆包括圆板和与所述圆板的圆周面连接的操作杆,所述圆板设有偏心的板孔,所述第三销轴分别贯穿所述第四销轴孔和所述板孔,所述圆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二销轴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九环状凹槽,所述第九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七密封圈,所述第七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支架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七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九环状凹槽的底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管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十环状凹槽,所述第十环状凹槽内设有第八密封圈,所述第八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顶针后座的外壁连接,所述第八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十环状凹槽的底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管通过套设于二者外壁上的螺旋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管的轴向第一端外壁套设有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支架管的轴向第一端平齐,所述缓冲垫圈的轴向第二端与所述螺旋固定件的轴向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扳手固定架、扳手、第四销轴和滑动杆;

所述扳手固定架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间,所述扳手固定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垂直的第五销轴孔,所述第四销轴贯穿所述第五销轴孔;

所述扳手包括手柄和与所述手柄连接的两个平行的扳手耳,所述扳手耳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扳手耳的另一端设有第六销轴孔,所述第四销轴贯穿所述第五销轴孔和所述第六销轴孔;所述扳手耳设有扳手孔,所述自封接头的外壁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扳手耳的扳手孔匹配的扳手连接柱。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容器的充气保压测试系统,包括所述的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充气装置,充气接头的三个接口通过不同的设计和连接对象,可分别实现不同功能:第一接口与所述充气枪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可用于与待充气容器的充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可用于放气。充气枪的第五接口与气源连接,通过通断机构控制第四接口与第五接口的连通状态,连通时可使气源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五接口、第四接口和第一接口进入到带充气容器内,完成充气,关闭时则不进行充气或通过第三接口放气。将此充气装置用于内胆的焊接密封性及耐压检测,可减少保压时间和排气时间,可有效提升检测效率,进而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充气接头和充气枪的配合使充气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气或零件间脱落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枪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封组件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第二连接件;2-第二密封圈;3-旋转把手;4-三通管;5-第一连接件;6-阀芯;7-第四密封圈;8-扳手固定架;9-第四销轴;10-第六密封圈;11-第三密封圈;12-套筒;13-密封座碗;14-壳体;15-第二挡圈;16-封堵件;17-第三弹性件;18-第三挡圈;19-第四弹性件;20-螺旋固定件;21-支架管;22-缓冲垫圈;23-轴承;24-第三销轴;25-圆板;26-第二销轴;27-压芯;28-顶针后座;29-第一销轴;30-气源连接件;31-顶针;32-扳手;33-钢球;34-自封接头;35-第一档圈;36-外套筒;37-第一弹性件;38-第一环状凸起;39-环形凹槽;40-芯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接头和充气枪;所述充气接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充气枪设有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的连通状态的通断机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可拆卸连接。

充气接头的三个接口通过不同的设计和连接对象,可分别实现不同功能:第一接口与所述充气枪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可用于与待充气容器的充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可用于放气。充气枪的第五接口与气源连接,通过通断机构控制第四接口与第五接口的连通状态,连通时可使气源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五接口、第四接口和第一接口进入到带充气容器内,完成充气,关闭时则不进行充气或通过第三接口放气。将此充气装置用于内胆的焊接密封性及耐压检测,可减少保压时间和排气时间,可有效提升检测效率,进而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充气接头和充气枪的配合使充气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气或零件间脱落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接头包括三通管4、与所述三通管4的第一个口密封连通的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三通管4的第二个口密封连通的第二连接件1和与所述三通管4的第三个口密封连通的阀门;所述阀门内形成所述第三接口。

所述第一连接件5能够方便充气接头与所述充气枪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能够方便充气接头与待充气容器的充气口的连接,所述阀门能够控制所述第三接口的启闭,能够在充气过程中关闭,保证充气的气密性、稳定性和效率,能够在放弃过程中开启,使待充气容器中的气体通过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5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从其轴向第一端至其轴向第二端依次包括连接段、限位段和阀芯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三通管4的第一个口密封连通;所述限位段内设有支脚;所述阀芯段内形成第一接口;所述阀芯段包括沿远离所述限位段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内径依次减小使所述阀芯段的内壁呈阶梯状;所述套管内设有阀芯6,所述阀芯6包括芯柱和芯帽40,所述芯柱远离所述芯帽40的一端贯穿所述支脚,所述芯帽40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段的内圆周面连接,所述芯柱与所述第二段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芯柱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37,所述第一弹性件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脚和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相抵,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三段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和所述芯帽40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连接,所述芯柱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芯柱脱离所述支脚的限位环。

所述第一连接件5中的阀芯6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启闭,自然状态下,由于第一弹性件37的弹力作用,所述套管、所述阀芯6和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配合能够保证第一连接件5关闭,即三通管4不能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外部环境连通;当对所述阀芯6施加向内的推力时,所述第一弹性件37受压收缩,所述第一密封圈在芯帽40的顶推作用下,随之向内套筒12内平移,当所述芯帽40的轴向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段的轴向第一端间存在间隙时,则第一连接件5内部可通过第一密封圈2与第三段间的空隙以及芯帽40与第二段间的空隙与外部连通,此时所述三通管4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外部环境连通,当去除所述推力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芯帽40在第一弹性件37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所述第一连接件5恢复到关闭状态;调节非常方便,且方便与充气枪进行配合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1为螺纹旋紧管,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三通管4的第二个口的内圆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圆周面设有与待充气容器的充气口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二端内形成所述第二接口。

螺纹连接能够保证第二连接件1与三通管4的连接气密性以及第二连接件1与带充气容器的连接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旋紧管设有第一环状凸起38,所述第一环状凸起38设于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一端和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二端间,所述第一环状凸起38的远离所述螺纹旋紧管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设有环形凹槽39,所述环形凹槽39内设有第二密封圈2;

所述第一环状凸起38的外壁设有旋转把手3,所述旋转把手3沿所述第一环状凸起38的径向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件1与待充气容器连接时,所述环形凹槽39以及第二密封圈2朝向所述待充气容器,且当第二连接件1与待充气容器连接后,所述第二密封圈2与所述待充气容器的充气口的端面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第二连接件1与待充气容器连接后的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枪组件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14呈筒状;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一端与其轴向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环状凸起,所述第二环状凸起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且均与所述壳体14内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封堵件16,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气源连接件30,所述气源连接件30内形成第五接口;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相匹配的自封组件,所述自封组件内形成所述第四接口;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一端外设有控制所述自封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连接的扳手组件;所述通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4内的芯阀组件和设于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二端、且用于控制所述芯阀组件伸缩以使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或不连通的摇杆组件。

所述气源连接件30可与气源通过管路等形式进行连接,所述封堵件16对壳体14进行封堵,防止漏气,若需要维护时,可将封堵件16取出,对壳体14内部进行维护;气源通过气源连接件30与所述壳体14内部连通;所述自封组件能够实现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可拆卸连接,非常方便,所述扳手组件能够控制所述自封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可拆卸连接,其设置在壳体14外,操作很方便;设置所述壳体14内的芯阀组件能够通过伸缩控制所述第四接口与第五接口的连通状态,缩时也就是自然状态下,所述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不连通,向前伸出时则可使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前面已经叙述了自封组件的阀芯6受到顶推力时,所述第一连接件5内外可实现连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自封接头34连接时,所述芯阀组件伸出状态下可对所述阀芯6施加顶推力,此时气源连接件30和所述自封接头34连通,同时自封接头34还与第一连接件5内连通,因此实现了气源与待充气容器内的连通;所述摇杆组件能够从壳体14外部对所述新阀组件的伸缩进行控制,保证了状态切换过程中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所述新阀组件和所述摇杆组件组成所述通断机构,即二者通过配合可对气源与待充气容器的连通情况进行控制,此则是充气与否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封组件包括自封接头34和套设于所述自封接头34上的外套筒36;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一端插入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二端内、且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二端的内壁相匹配并密封连接;所述自封接头34的外壁设有第三环状凸起,所述外套筒36的轴向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三环状凸起的外壁连接,所述外套筒36的内壁设有第四环状凸起,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内壁与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壁连接,所述自封接头34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和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相抵;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二端设有至少两个沿径向贯穿所述自封接头34的钢球孔,所述钢球孔内设有钢球33;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壁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一挡圈,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挡圈相抵以限制所述外套筒36脱离所述自封接头34;所述第三环状凸起、所述钢球孔和所述第一环状凹槽沿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一端至其轴向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外套筒36可在自封接头34外进行滑动,当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内壁与所述钢球33相抵,且所述第四环状凸起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和第一档圈35的限制下处于平衡状态,当对所述外套筒36施加力使其沿轴向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方形运动时,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内壁脱离所述钢球33,所述钢球33可沿所述自封结构的径向向外运动,直至与所述外套筒36的内壁相抵;去除对外套筒36的力后,所述外套筒36可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下恢复到上述平衡状态。外套筒36的轴向运动过程中即可实现自封组件与第一连接件5直接的连接和拆卸,非常方便,操作简单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4的内壁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二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11,所述第三密封圈11的内壁与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壁连接。

所述第三密封圈11可保证壳体14于自封接头34间的密封连接,保证了连接后的气密性,防止气源的气体向充气枪外泄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段的外壁设有与所述钢球33相匹配的第三环状凹槽。

前面已经叙述了自封组件的操作方法,即通过外套筒36的轴向运动实现与第一连接件5的连接和拆卸,具体要通过钢球33与第三环状凹槽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自封组件时,首先将所述外套筒36向压缩第二弹性件方形平移,将所述套管插入所述自封接头34内,此时钢球33受套管的推力可沿壳体14的径向向外运动至于所述外套筒36的内壁相抵,所述套管移动至极限位置后所述钢球33正好与所述第三环状凹槽相对,然后将去除对外套筒36的力,外套筒36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平衡,即所述第四环状凸起的内壁与所述钢球33相抵,且钢球33还进入到了所述第三环状凹槽内对所述套管进行了限位,这就完成了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自封组件的连接,安装后,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芯帽40与所述芯阀组件相对且贴合,此时所述芯阀组件若伸出则对芯帽40施加向第一连接件5内的推力,则完成第一连接件5的内部与外部的连通。拆除时,同样对外套筒36施加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力,使所述第四环状凸起解除对钢球33的限制,则钢球33解除了对所述第三环状凹槽的限制,此时取出套管,然后去除对外套筒36的力,这就完成了拆除。安装和拆除都非常方便简单,省时省力,且连接后气密性好,连接稳定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封接头34的内壁设有第四环状凹槽,所述第四环状凹槽内设有第四密封圈7;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接时,所述第四密封圈7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段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钢球孔和所述第四环状凹槽沿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一端至其轴向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四密封圈7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自封接头34连接时的气密性,防止漏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阀组件包括套筒12、设于所述套筒12内的顶针31、顶针后座28和压芯27;所述套筒12的轴向第二端贯穿所述自封接头34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所述套筒12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壁与所述自封接头34轴向第一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顶针后座28的轴向第二端设有顶针孔,所述顶针31的轴向第一端设于所述顶针孔内,所述顶针31与所述顶针后座28通过第一销轴29连接,所述第一销轴29沿所述顶针31的径向设置;所述压芯27的轴向第一端设有第一耳,所述第一耳设有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孔内设有轴承23,所述轴承23内设有第二销轴26;所述压芯27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顶针后座28相抵;所述压芯27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壁设有第五环状凸起。

所述芯阀组件中顶针31为其最前端,其可向前运动顶推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芯帽40打开所述第一连接件5,使其内外连通。所述顶针31与所述顶针后座28连接为一体,所述压芯27与所述顶针后座28相抵,可通过对压芯27施加推力,依次完成压芯27、顶针后座28和顶针31的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12的轴向第一端的内壁设有第五环状凹槽,所述第五环状凹槽的轴向第一端设有第六环状凹槽;所述第六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二挡圈15,所述第五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座碗13,所述密封座碗13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挡圈15连接,所述密封座碗13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五环状凹槽的轴向第二端的侧壁连接;所述密封座碗13包括环状圈、设于所述环状圈的轴向第一端的外壁的第六环状凸起和设于所述环状圈的轴向第二端的外壁的第七环状凸起,所述第六环状凸起和所述第七环状凸起间设有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五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环状圈密封连接,所述第五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五环状凹槽的底密封连接;所述顶针31设有第八环状凸起,所述第八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密封座碗13的轴向第二端相抵。

所述第八环状凸起与所述密封座碗13的相抵连接,可保证所述芯阀组件自然状态下,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不连通,保证了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针31设有沿其径向的第二销轴孔,所述顶针后座28设有第九环状凸起,所述第九环状凸起设有贯穿所述第九环状凸起和所述顶针后座28的第三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29贯穿所述第二销轴孔和所述第三销轴孔;所述第九环状凸起设有第七环状凹槽,所述第七环状凹槽内设有限制所述第一销轴29的轴向运动的第三挡圈18。

所述第三挡圈18能够防止所述第一销轴29从所述第二销轴孔和所述第三销轴孔内脱出,提高了顶针31与顶针后座28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二者之间力的传递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针后座28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17,所述第三弹性件17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环状凸起相抵,所述第三弹性件17的轴向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挡圈15相抵。

所述第三弹性件17不仅能够对所述顶针后座28施加向其轴向第一端方向的力,所述顶针31也会受到顶针后座28传递的向轴向第一端力,可进一步提高第八环状凸起与所述密封座碗13的连接气密性;且第三弹性件17能够保证为新阀组件恢复原始状态提供回复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封接头34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八环状凹槽,所述第八环状凹槽内设有第六密封圈10,所述第六密封圈10的内壁与所述套筒12密封连接,所述第六密封圈10的外壁与所述第八环状凹槽的底密封连接。

所述第六密封圈10提高了所述自封接头34与所述套筒12的气密性,防止漏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摇杆组件包括摇杆支架、第三销轴24和摇杆;所述摇杆支架包括支架管21和支架耳,所述支架管21的轴向第二端贯穿所述壳体14的轴向一端的端面,所述支架管21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4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支架管21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九环状凸起连接;所述支架管21的轴向第二端的内壁设有第十环状凸起,所述第十环状凸起的内壁与所述顶针后座28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压芯27和所述顶针后座28上套设有第四弹性件19,所述第四弹性件19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五环状凸起相抵,所述第四弹性件19的轴向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环状凸起相抵;所述支架耳包括与所述支架管21的轴向第一端连接的两个平行的平板,两个所述平板分别设有相互同轴的第四销轴孔,所述摇杆包括圆板25和与所述圆板25的圆周面连接的操作杆,所述圆板25设有偏心的板孔,所述第三销轴24分别贯穿所述第四销轴孔和所述板孔,所述圆板25的一侧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二销轴26相抵。

所述圆板25在操作杆的作用下围绕所述第三销轴24转动,所述定位杆向所述第二销轴26施加推力,所述第二销轴26向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二端方向运动,因此所述压芯27、所述顶针后座28和所述顶针31也向壳体14的轴向第二段方向运动,此时所述第八环状凸起与所述密封座碗13脱离,二者间出现间隙,进而实现了所述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的连通,同时顶针31顶推芯帽40使第一连接件5打开,进而实现了气源与待充气容器的连通,即进行充气。操作很方便,也很简单,安全性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4的内壁设有第九环状凹槽,所述第九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七密封圈,所述第七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支架管21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七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九环状凹槽的底密封连接。

所述第七密封圈提高了所述支架管21与所述壳体14的连接气密性,防止了所述第四接口通过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一端与外界连通,发生漏气,进一步提高了充气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管21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十环状凹槽,所述第十环状凹槽内设有第八密封圈,所述第八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顶针后座28的外壁连接,所述第八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十环状凹槽的底密封连接。

所述第八密封圈提高了所述支架管21与所述顶针后座28的连接气密性,防止了所述第四接口通过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一端与外界连通,发生漏气,进一步提高了充气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4和所述支架管21通过套设于二者外壁上的螺旋固定件20连接。

螺旋固定件20可为六角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可提高所述壳体14与所述支架管21的连接稳定性和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管21的轴向第一端外壁套设有缓冲垫圈22,所述缓冲垫圈22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支架管21的轴向第一端平齐,所述缓冲垫圈22的轴向第二端与所述螺旋固定件20的轴向第一端连接。

所述缓冲垫圈22可防止操作杆对支架管21的摩擦,保护支架管21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扳手固定架8、扳手32、第四销轴9和滑动杆;所述扳手固定架8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环状凸起的轴向第一端的端面间,所述扳手固定架8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壳体14的轴线垂直的第五销轴孔,所述第四销轴9贯穿所述第五销轴孔;所述扳手32包括手柄和与所述手柄连接的两个平行的扳手耳,所述扳手耳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扳手耳的另一端设有第六销轴孔,所述第四销轴9贯穿所述第五销轴孔和所述第六销轴孔;所述扳手耳设有扳手孔,所述自封接头34的外壁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扳手耳的扳手孔匹配的扳手连接柱。

所述手柄围绕所述第四销轴9转动过程中,所述扳手耳也随之转动,扳手耳的扳手孔内的扳手连接柱也随之运动,其可带动所述外套筒36向所述壳体14的轴向第一端运动,即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自封组件连接时,用手柄控制所述外套筒36的运动,方便可靠,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容器的充气保压测试系统,包括所述的充气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