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计及其通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7148发布日期:2019-08-07 02:1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流量计及其通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计及其通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流量计采用流量器与热敏电阻结合的方式,具体为热敏电阻用通盖上的子扣与流量器上的母扣进行连接,中间采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来做到使流量器与热敏电阻结合。但由于现有通盖采用封闭的环形注塑件,由于接插头、探头的直径都大于通盖的内径,此时,对于接插头、探头以及线束与通盖的装配效率直接影响流量计整体的生产成本。因为,热敏电阻中的接插头、线束、探头等电子元件均采购于不同的厂家,然后再在探头厂家处进行装配。接插头、探头的直径都大于通盖的内径,因此,在上述装配过程中,需要先将通盖运输及拨料至探头厂家,探头厂家先将通盖套装在线束上后才能进行接插头或者探头的装配,由此会造成大量的运输成本及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盖,以解决提高通盖与热敏电阻的线束装配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计,以解决提高通盖与热敏电阻的线束装配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通盖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盖,包括:

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沿其轴向设有适于与热敏电阻的线束套接的通孔;

开口,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环形本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通孔连通;

至少一个卡块,所述卡块设于所述环形本体背离所述通孔的外侧壁上,所述卡块凸出于所述环形本体的外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本体背离所述通孔的外侧壁间隔设有两个所述卡块。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卡块的尺寸规格相同或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远离所述通孔的外侧边角设有倒角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通盖还包括在所述环形本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设有的一组凸出于环形本体的且对称设置的用于旋转所述环形本体的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计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流量计,包括:

适于卡接相连的流量器和热敏电阻;其中

所述热敏电阻包括线束和适于套接在所述线束上的所述通盖;

所述流量器包括流量器本体和设于所述流量器本体上的用于与所述通盖卡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环形结构的本部、沿着该本部的轴线方向设有的适于容纳所述通盖的环形本体的安装孔、在所述本部的侧壁设有的至少一个适于所述通盖的卡块插入的缺口部,以及在所述本部的侧壁设有的与所述缺口部连通的安装槽;所述缺口部与所述安装孔连通,且所述缺口部与安装槽形成适于所述卡块在随着环形本体同步旋转时通过的L形轨迹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本部的侧壁间隔设有适于通盖的两个卡块分别插入的缺口部,以及在所述本部的侧壁对应设有与两个所述缺口部连通的两条所述安装槽;以及

两条所述安装槽分别与两个所述缺口部形成的两条L形轨迹槽的L形弯折方向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上槽壁或者下槽壁上设有凸起的卡紧部;所述卡紧部沿着所述安装槽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相对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均设为倾斜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结构包括远缺口部设置的第一斜面和近缺口部设置的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的坡度大于第二斜面相对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的坡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包括线束本体、设于所述线束本体一端的插接头、设于所述线束本体另一端的探头,以及在所述探头上设有的环形结构的凸台;所述通盖适于套接在所述探头的位于所述凸台与插接头之间的部分上;以及

所述安装孔的孔内壁设有一环形结构的适于凸台卡嵌的台阶,在所述凸台卡嵌于台阶上时通过一O型密封圈对凸台与台阶之间形成密封。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计及其通盖,通过在通盖的环形本体的侧壁设有的与通孔连通的开口,使得在对热敏电阻的线束与通盖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开口的设计可以调节由于接插头、探头的直径都大于通盖的内径存在的通盖与线束装配不便的问题,使得热敏电阻的线束可以在装配完毕接插头和探头后在将通盖与线束装配,如此,则不需要再将探头安装之前将通盖运输至探头加工地而产生的运输成本高和加工周期长的问题。故此,本实用新型的对于整体的流量计的装配来说可以大大提高装配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通过在开口远离所述通孔的外侧边角设有的倒角结构,使得人员安装卡嵌热敏电阻上的连接线时提供更好的导向作用,也可以避免不设计倒角结构时锐利的边角可能存在的破坏热敏电阻上连接线的绝缘橡胶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通盖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通盖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流量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流量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流量计的爆炸构示意图。

图中:环形本体100、开口102、卡块103、通孔105、凸块106、倒角结构108、流量器本体200、本部301、安装孔302、缺口部303、安装槽305、L形轨迹槽308、卡紧部310、第一斜面311、第二斜面312、台阶315、卡紧区318、线束本体401、插接头402、探头403、凸台405、O型密封圈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盖,特别适用于马桶用流量器上,本实施例的通盖包括:环形本体100、在所述环形本体100上设有的开口102和至少一个卡块103。

环形本体100沿其轴向设有适于与热敏电阻的线束套接的通孔105;开口102设于环形本体100的侧壁上且与通孔105连通;卡块103设于环形本体100背离通孔105的外侧壁上,卡块103凸出于环形本体100的外侧壁。

此处由于在环形本体100上设置的开口102,使得整体的环形本体100的通孔105的内径相比较封闭结构的通孔105来说,本实施例的通孔105在与热敏电阻的线束进行装配的时候,通孔105的内径对于热敏电阻的线束的适配性更强,通过开口102处产生的对于通孔105的一个变形范围,从而在开口102处的变形过程中扩大通孔105的内径,如此在进行通盖与热敏电阻的线束装配的时候,即使通盖的通孔105内径小于接插头和探头403的外径,也可以通过开口102处的变形在一定时间内补偿通盖的通孔105内径,使得通孔105可以顺利通过接插头或者探头403,以实现线束与通盖的套接固定。

对于本实施例中设计的卡块103的作用在于实现与流量器装配时候的固定卡紧效果,在环形本体100的外侧壁设有一个卡块103也能达到与流量器装配时的卡紧效果,但是为了强化通盖与流量器装配后的卡紧效果,本实施例在环形本体100背离通孔105的外侧壁间隔设有两个卡块103,此处的两个卡块103可相对设置,即使得两个卡块103相对于环形本体100的外侧壁均匀分布。

可选的,当环形本体100的外侧壁设有两个卡块103时,两个卡块103的尺寸规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处的卡块103的作用主要在于当通盖与流量器进行装配的时候起到通盖与流量器的紧配的效果,此处的卡块103的尺寸只要与流量器上相应的结构尺寸适应吻合就可以实现通盖与流量器的装配,故此,此处两个卡块103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的附图仅仅以两个卡块103的尺寸相同为例。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开口102主要用于调节通盖的通孔105的内径,开口102可以通过开口102处的变形(此处的变形指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开口102处的口径变大)在通盖与热敏电阻的线束套接时扩大通孔105的内径达到便于通盖与热敏电阻的线束套接。在开口102远离通孔105的外侧边角设有倒角结构108,使得人员安装卡嵌热敏电阻上的连接线时开口102上的倒角结构108可以提供更好的导向作用,也可以避免不设计倒角结构108时锐利的边角可能存在的破坏热敏电阻上连接线的绝缘橡胶层的问题。

在进行通盖与流量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手持通盖进行对于通盖的操作,通盖还包括在环形本体100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设有的一组凸出于环形本体100的且对称设置的用于旋转环形本体100的凸块106。此处的一组凸块106,用于手部握持通盖,此处的凸块106的外侧端面可以与环形本体100的外侧端面共面,也可以是凸块106的外侧端面凸出于环形本体100的外侧边端面(此处的外侧边缘指的是相对于环形本体100背离通孔105的侧端面),本实施例的附图仅以凸块106的外侧端面凸出于环形本体100的外侧端面,这样的结构使得人的手部握持通盖的时候提高手部握持时候的稳定性。此处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对于凸块106的设置避开开口102处,以避免凸块106影响影响开口102处的变形效果。此外,对于凸块106相对于环形本体100的设计位置,优选的凸块106与环形本体100外侧壁上的卡块103错位分布,这样错位分布的好处在于当通盖与流量器进行装配的时候,手部对于通盖的握持不会遮挡卡块103的视线,因为卡块103要与流量器进行装配时需要旋转通盖,卡块103随着通盖同步旋转,此时卡块103处的视线便于观察通盖与流量器的装配进度。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通盖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流量计,包括:适于卡接相连的流量器和热敏电阻;其中热敏电阻包括线束和适于套接在线束上的通盖;流量器包括流量器本体200和设于流量器本体200上的用于与通盖卡接的安装部;安装部包括环形结构的本部301、沿着该本部301的轴线方向设有的适于容纳通盖的环形本体100的安装孔302、在本部301的侧壁设有的至少一个适于通盖的卡块103插入的缺口部303,以及在本部301的侧壁设有的与缺口部303连通的安装槽305;缺口部303与安装孔302连通,且缺口部303与安装槽305形成适于卡块103在随着环形本体100同步旋转时通过的L形轨迹槽308。

具体的,在本部301的侧壁间隔设有适于通盖的两个卡块103分别插入的缺口部303,以及在本部301的侧壁对应设有与两个缺口部303连通的两条安装槽305;以及两条安装槽305分别与两个缺口部303形成的两条L形轨迹槽308的L形弯折方向相同。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部301的侧壁设有的缺口部303的数量与通盖的卡块103数量吻合,当通盖的环形本体100的外侧壁设置一个卡块103时,此处的本部301的侧壁即设置一个缺口部303。本实施例仅以通盖的环形本体100的外侧壁设置两个卡块103时的结构对应在本部301的侧壁设有两个缺口部303为例。

安装孔302适于线束连带通盖插入其中。此处的通盖的作用在于实现线束与流量器的紧固安装,在将通盖与安装孔302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使得通盖的环形本体100侧壁设有的卡块103对应缺口部303插入,在卡块103插入至L形轨迹槽308的弯折处时,手部握持通盖上的凸块106旋转通盖,此处卡块103可以沿着安装槽305旋转,随着安装槽305与卡块103卡紧固定,实现通盖与流量器的紧固相连。

为了使得卡块103与安装槽305之间紧固相连,本实施例在安装槽305的上槽壁或者下槽壁上设有凸起的卡紧部310(此处的上槽壁和下槽壁的参照物为流量器的本部301,即以本部301与热敏电阻的线束装配时的本部301的放置为参照,安装槽305中位于上方的即为上槽壁,安装槽305中位于下方的即为下槽壁);本实施例结合附图仅仅以卡紧部310设置在安装槽305的下槽壁为例。卡紧部310沿着安装槽305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相对于安装槽305的槽壁均设为倾斜面结构。卡紧部310的设置是为了使得随着卡块103的旋转,在卡块103与安装槽305之间形成对于卡块103脱离安装槽305的限位阻碍,即此处优选的,卡紧部310距离安装槽305远离缺口部303的端部之间的区间恰能限位容纳卡块103形成对于卡块103的卡紧区318,使得卡块103在旋转力的作用下通过卡紧部310插入安装槽305的过程中,卡块103最终被限位在卡紧区318中,在没有对于通盖的环形本体100施加的旋转力的作用下,卡块103无法从卡紧区318越过卡紧部310后再从安装槽305中脱离,如此,即保证了通盖与流量器之间安装后的紧固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倾斜面结构包括远缺口部303设置的第一斜面311和近缺口部303设置的第二斜面312。并且,第一斜面311相对于安装槽305的槽壁的坡度大于第二斜面312相对于安装槽305的槽壁的坡度,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由于通盖与流量器安装的时候,通盖的卡块103是首先通过第二斜面312再通过第一斜面311最后被限位在卡紧部310与安装槽305远离缺口部303的端部之间的,因此,为了减少卡块103在接近安装槽305远离缺口部303的端部之间的阻力,同时相对地增大卡块103从安装槽305远离缺口部303的端部脱离的阻力,本实施例设计第二斜面312相对于安装槽305的槽壁的坡度小于第一斜面311相对于安装槽305的槽壁的坡度。

又具体的,线束包括线束本体401、设于线束本体401一端的插接头402、设于线束本体401另一端的探头403,以及在探头403上设有的环形结构的凸台405;通盖适于套接在探头403的位于凸台405与插接头402之间的部分上;以及安装孔302的孔内壁设有一环形结构的适于凸台405卡嵌的台阶315,在凸台405卡嵌于台阶315上时通过一O型密封圈500对凸台405与台阶315之间形成密封。此处的O型密封圈500从径向来说位于凸台405与台阶315之间,而该O型密封圈500从轴向来说则位于台阶315与通盖的环形本体100之间,因此此处的O型密封圈500起到了对于流量器与热敏电阻的线束安装后的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密封作用。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