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深度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5180发布日期:2019-12-03 18:4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深度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养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深度采样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水质监测中,使用着各种水质采样器来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有时候也需要采集液体表面下一定深度的水样,现有的采集液体表面下一定深度水样的水质采样器,一般为采用一个装有采样瓶的采样篮用一根吊绳拴住放到水下一定深度,对水深的判断是通过在吊绳上一定长度的地方做标记,以标记位置到达液体表面来判断水深。在采样过程中同时还再用另一根吊绳来绑住采样瓶的瓶塞,当采样器到达指定水深位置时,通过拽动绑住瓶塞的吊绳来打开采样瓶的瓶塞。由于采样时采样人员距离液体表面较远,判断吊绳上的标记位置往往不太容易。由于采集环境中,水流过快,可能会导致采样器发生旋转进而导致两根吊绳缠绕起来,使得不能通过拉动吊绳来打开瓶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定深度采样器,用以解决深度不易观察以及瓶塞打不开以及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定深度采样器,包括筒体、带刻度的吊绳,所述筒体底端设有配重件,所述筒体顶端设有开口,筒体内设有封堵开口的浮球,开口内设有用于封闭开口的瓶塞,瓶塞通过弹簧连接筒体,

所述吊绳连接瓶塞与绕线轮,瓶塞与绕线轮之间的吊绳上设有定深装置,所述定深装置上设有用于打开瓶塞的漂浮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定深度采样器,用以解决深度不易观察以及瓶塞打不开以及问题。根据需要采样的深度通过调整定深装置在吊绳上的位置,进而调整定深装置与瓶塞的距离。当定深装置调整至预定位置时,将定深装置与吊绳固定。随后将采样器丢入待采样的液体中,筒体会沉入液体中,而漂浮板会浮在液体表面,当筒体沉入待测液体中一定深度,此时瓶塞与漂浮板之间的吊绳拉直,筒体会向下拽定深装置与漂浮板,但漂浮板由于浮力作用会对瓶塞一个向上的拉力,进而将瓶塞拔出开口,由于瓶塞通过弹簧连接筒体,因而拔出瓶塞后,瓶塞依旧与筒体连接。随后液体会从开口进入到筒体内,随着筒体内的液位的升高,浮球会随着液位浮起直至堵住开口。当液体收集完成后,向上拽拉吊绳即可将筒体从液体中提出。当筒体完全装满液体,漂浮板依然能够漂浮于液体表面。以上避免了采样人员还需要通过吊绳来观察是否到达预定深度,且只有一根吊绳不会发生使用两根吊绳时采样器在水流的作用下转动导致两根吊绳缠绕一起导致不能通过拉动吊绳来开启瓶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装液体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筒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定深度采样器,包括筒体1、带刻度的吊绳2,所述筒体1底端设有配重件3,所述筒体1顶端设有开口,筒体1内设有封堵开口的浮球11,开口内设有用于封闭开口的瓶塞12,瓶塞12通过弹簧62连接筒体1,所述吊绳2连接瓶塞12与绕线轮4,瓶塞12与绕线轮4之间的吊绳2上设有定深装置,所述定深装置上设有用于打开瓶塞12的漂浮板7。

上述方案中,根据需要采样的深度将吊绳2从绕线轮4上放出,通过调整定深装置在吊绳2上的位置,进而调整定深装置与瓶塞12的距离。当定深装置调整至预定位置时,将定深装置固定设于吊绳2上。随后将采样器丢入待采样的液体中,筒体1会沉入待测液体中,而漂浮板7会浮在液体表面,当筒体1沉入待测液体中一定深度,由于瓶塞12与漂浮板7之间的吊绳2长度一定且漂浮板7会漂浮于液体表面,因而随着筒体1的下沉,此时瓶塞12与漂浮板7之间的吊绳2拉直,筒体1会向下拽定深装置与漂浮板7,漂浮板7由于浮力作用会对瓶塞12一个向上的拉力,进而将瓶塞12拔出开口,由于瓶塞12是通过弹簧62连接筒体1上,因而拔出瓶塞12后,瓶塞12依旧与筒体1连接。随后液体会从开口进入到筒体1内,随着筒体1内的液位的升高,浮球11会随着液位浮起直至堵住开口。当液体收集完成后,将吊绳2缠绕于绕线轮4上,从而向上拽拉吊绳2,进而向上拉动瓶塞12并带动筒体1,此时即可将筒体1从液体中提出。当筒体1完全装满液体,漂浮板7依然能够漂浮于液体表面。以上避免了采样人员还需要通过吊绳2来观察是否到达预定深度,且只有一根吊绳2不会发生使用两根吊绳2时采样器在水流的作用下转动导致两根吊绳2缠绕一起导致不能通过拉动吊绳2来开启瓶塞12的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图2所示,筒体1内径沿筒体1底端到顶端方向逐渐减小。

上述方案中,浮球11的直径小于筒体1最大内径,浮球11的直径大于开口直径。因而浮球可以在筒体1内自由上下浮动。当筒体1内液位足够高,浮球11就会漂浮至开口并堵塞开口。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3所示,开口两侧的筒体1顶部均设有竖直架6,竖直架6上滑动设有连接瓶塞12的活动件61,竖直架6上套设有连接活动件61与筒体1的弹簧62。

上述方案中,瓶塞12插入开口内时,由于其与开口过盈配合,瓶塞12不会从开口脱离。此时弹簧62处于拉伸转态,对瓶塞12起到一个辅助的力使得吊绳2向上拉起瓶塞12使得瓶塞12脱离开口时要克服瓶塞12与开口过盈配合的压力以及弹簧62的拉力。即使瓶塞12没有被采集人员插入到开口内,瓶塞12也能在弹簧62的作用下移动至开口内并封闭开口。当筒体1提出液体表面放置于地面时,此时瓶塞12会在弹簧62的作用下复位封闭开口。此时即使筒体1倾倒,筒体1内的液体也不会从开口流出筒体1。而两个竖直架6的设置,使得瓶塞12的运动方向始终是沿着竖直架6移动。因而不会再复位时,瓶塞12没有对准开口,导致瓶塞12不能封闭开口。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3所示,限位杆63连接两个竖直架6的顶端。限位杆63上设有供吊绳2穿过的通孔64,所述瓶塞12上设有供吊绳2固定的吊环13。

上述方案中,限位杆63的设置,能够避免瓶塞12移动时脱离限位杆63。通孔64的设置,便于安置吊绳2同时也避免吊绳2活动时与限位杆63缠绕。吊环13的设置,便于将吊绳2固定于瓶塞12上。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3所示,所述配重件3为圆锥结构,所述配重件3的大口端与筒体1底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圆锥结构的配重件能减小液体的阻力且能够保证筒体1在待测液体中移动静止时其姿态始终是开口向上。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3所示,所述定深装置包括螺杆8,所述螺杆8一端位于漂浮板上方,螺杆8另一端贯穿漂浮板7后向下延伸出漂浮板7底部,螺杆8的顶端设有平行于漂浮板7的固定板9,漂浮板7下方的螺杆8上设有供吊绳2穿过的限位孔81以及用于卡紧吊绳2的螺母82。

上述方案中,固定板9的设置增大了螺杆8与漂浮板7的接触面积,避免螺杆8受力较大时,会脱离漂浮板7。螺母82位于限位孔81与漂浮板7之间的螺杆8上。当吊绳2在限位孔81中移动时,吊绳2上的预定刻度与限位孔81对齐,此时转动螺母82使其向下移动并将吊绳2卡紧在限位孔81内。从而使得限位孔81与瓶塞12之间的吊绳2长度一定。因而当筒体1下沉时,会向下拉螺杆8进而拉动漂浮板7,漂浮板7进而对瓶塞12一个向上的拉力来将瓶塞12从开口中拉出。因而定深度测量时,其所测的深度为开口到液体表面的距离。使用时,吊绳2从绕线轮4绕出后,依次穿过限位孔81、通孔64后接于吊环13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