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3581发布日期:2019-12-31 15:0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荧光免疫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



背景技术: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免疫分析就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领域。从最开始的放射免疫法逐步发展到酶联免疫法,直到目前主流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灵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是其对底物溶液的稳定性要求高;荧光免疫分析法常见的有时间分辨荧光和量子点荧光,目前在层析免疫中使用较多,其灵敏度和精密性不如液相平台的产品。对于时间分辨荧光,铂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有液相的板式时间分辨荧光产品,是将捕获抗体包被在酶标板上,这种方法难以满足临床检验上临时增加样本、对结果需要快速的要求。雷度米特公司有管式的时间分辨荧光产品,是将抗体包被在小的反应管内壁,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临床上临时增加样本的要求,但与包被微孔板一样,包被的表面积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检测浓度范围,且二公司的产品都是由加增强液(为易危害环境的强酸物质)这一步骤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的。对于量子点荧光,其具有发光效率高、稳定、半峰宽窄和可实现检测项目联检等特点,目前仅在荧光免疫层析平台有相关产品,还没有液相荧光免疫检测平台的产品。

为提高免疫学检测的准确率、高效性、实时性,结合最主流、最前沿两项技术进行免疫检测设备的研发(化学发光免疫法结合磁微粒试管载体和荧光免疫分析法结合磁微粒试管载体)是相关企业的研发趋势。目前,根据化学发光免疫法结合磁微粒试管载体技术而研发出来的检测装置已有运用,如cn102147406a“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工作主体,及与其连接的控制计算机,在工作主体下方设有控制箱和储物仓,所述工作主体包括:样品仓,所述样品仓包括由电机驱动的可控旋转圆盘和设于可控旋转圆盘外侧的条码扫描装置,并且所述条码扫描装置通过数据线与控制计算机连接;试剂仓,所述试剂仓包括试剂架和试剂杯构成的试剂盒、以及承载试剂盒的转盘,并且在所述转盘下方设有提供试剂盒活化的温控机构、以及用于混匀试剂的试剂杯混匀装置;反应仓,所述反应仓包括圆环外锯齿结构的反应支架,在反应管支架圆环外径处设有加注试剂的试剂臂单元、用于将反应管从反应管支架外侧推至反应管支架内侧的推管机构、清洗站、底物加注装置、检测单元、以及废液回收单元,在反应管支架底端设有反应管混匀装置;取样/反应管自动转载装置,设于样品仓与反应仓之间,所述取样/反应管自动转载装置包括取样移管臂、以及样移管臂下方的运送耗材盒的反应管自动进管装置,其中,所述耗材盒上设有加样头盒反应管,并且所述取样移管臂下端设有由台阶密封圈构成的加样头固定子盒反应管固定子;卸载加样头装置,设于样品仓与反应仓之间。由于该装置无外部激发光源,无法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分析,且有底物液加液机构装置,使仪器略显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检测实时、高效、准确、灵敏和可实现检测项目联检的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

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1、检测单元没有加底物液装置,一侧设有激发光源且激发光源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到位于检测单元中的待检测反应管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用激发光源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进行检测,避免了化学发光平台的底物溶液不稳定、仪器繁杂、体积大和造价高等问题。

2、样品仓和反应仓之间设有样品液加注旋转臂和第二臂针清洗机构且第二臂针清洗机构位于样品液加注旋转臂的臂针旋转路径上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样品仓和反应仓之间设有样品液加注旋转臂和第二臂针清洗机构且第二臂针清洗机构位于样品液加注旋转臂的臂针旋转路径上,样品液加注旋转臂在上一次取样、加样后及下一次取样、加样前控制计算机将控制样品液加注旋转臂来到第二臂针清洗机构进行臂针及管路的清洗处理,这样既能避免样本的交叉污染,同时臂针能够反复使用,从而节约了资源的损耗。

3、所述清洗站中的支撑架上设有注液装置、吸液装置、磁微粒吸附装置和反应管混匀装置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清洗站中的支撑架上设有注液装置、吸液装置、磁微粒吸附装置和反应管混匀装置,本测定仪的检测所需的装置更少,从而可以令测定仪的尺寸做的更小,实现测定仪的小型化。

4、所述激发光源产生的光线为紫外线且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200纳米至380纳米的设计,检测发射光波长在400纳米至700纳米,检测单元可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和量子点荧光,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激发光源产生的光线为紫外线且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200纳米至380纳米,与检测发射光400纳米至700纳米能够很好地分辨,不会产生干扰;采用量子点荧光标记可实现检测项目联检。

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包括控制计算机、样品仓、反应仓、试剂仓;所述反应仓中的反应管支架呈圆环形外锯齿结构且反应管支架套设在试剂仓外侧;所述样品仓设置在反应仓外侧,反应仓中的反应管上料机构、清洗站、检测单元和反应管下料机构设置在反应管支架的外圆四周;所述检测单元一侧设有激发光源且激发光源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到位于检测单元中的待检测反应管;所述反应仓外侧设有试剂液加注旋转臂和第一臂针清洗机构且第一臂针清洗机构位于试剂液加注旋转臂的臂针旋转路径上;所述样品仓和反应仓之间设有样品液加注旋转臂和第二臂针清洗机构且第二臂针清洗机构位于样品液加注旋转臂的臂针旋转路径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是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用激发光源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进行检测,避免了化学发光平台的底物溶液不稳定的问题;二是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检测兼具实时、高效、准确和可实现检测项目联检等优点;三是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检不仅空间占用更少,而且耗材使用更少(降低了测定仪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检测单元及激发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清洗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3。一种全自动液相磁微粒荧光免疫测定仪,包括控制计算机、样品仓1、反应仓2、试剂仓3。所述反应仓2中的反应管支架20呈圆环形外锯齿结构且反应管支架20套设在试剂仓3外侧。所述样品仓1设置在反应仓2外侧。所述反应仓2中的反应管上料机构21、清洗站22、检测单元23和反应管下料机构24设置在反应管支架20的外圆四周。所述检测单元23一侧设有激发光源25且激发光源25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到位于检测单元23中的待检测反应管。所述反应仓2外侧设有试剂液加注旋转臂26和第一臂针清洗机构27且第一臂针清洗机构27位于试剂液加注旋转臂26的臂针旋转路径上。所述样品仓1和反应仓2之间设有样品液加注旋转臂28和第二臂针清洗机构29且第二臂针清洗机构29位于样品液加注旋转臂28的臂针旋转路径上。所述激发光源25能够调整所产生光线的波长长度。所述反应管上端口外侧设有两个凸耳,反应管通过两个凸耳能够悬挂在反应管支架20的凹槽中。所述反应管上料机构21和反应管下料机构2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反应管支架20设置在转盘轴承的上端(反应管支架20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连接件直接安装在转盘轴承上端,也可以通过支架及连接件安装在转盘轴承上端)。所述转盘轴承的外圆面为齿面。所述转盘轴承通过齿轮传动由第三电机驱动。

所述样品仓1中的圆盘由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圆盘外侧设有一维码或二维码扫码装置且一维码或二维码扫码装置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控制计算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旋转圆盘带动样品仓1中的样品管旋转时一维码或二维码扫码装置能够逐一扫描粘贴在样品管一维码条码或二维码条码且一维码或二维码扫码装置能够将采集的信息实时传输至控制计算机。所述控制计算机能够控制第一电机启停、能够控制第二电机启停、能够控制第三电机启停;控制计算机能够控制激发光源25的打开与关闭,控制计算机能够控制反应管下料机构24进行反应管下料操作、能够控制反应管上料机构21进行反应管上料操作,控制计算机能够控制检测单元23中的拍摄器开始拍摄和停止拍摄。

所述试剂仓3中的转盘由第二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转盘的上端设有试剂盒且转盘下方设有温控机构和试剂杯混匀装置。所述反应管支架20的外圆处设有反应管混匀装置225,反应管混匀装置225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样品液加注旋转臂28包含有自动加样装置,该自动加样装置由臂针、针架注射泵和运动机构281组成,臂针通过针架安装在运动机构281上。所述臂针连接三通阀且三通阀的另两个端口分别于快洗泵和注射泵连接,快洗泵连接有洗液桶,运动机构281能够分别进行上下运动和旋转运动,在运动机构281的带动下臂针能够通过运动机构281的升降进行高度位置的调整、能够通过运动机构281的旋转实现水平面上位置的调整。所述试剂液加注旋转臂26的结构与样品液加注旋转臂28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臂针清洗机构27包含内底外高的两个同心圆筒,位于内部的底圆筒底部设有隔断,位于外部的高圆筒底部开有出液孔且出液孔通过管道与废液桶的进液口连通,臂针需要清洗时,先将臂针插入内部圆筒,然后臂针排出清洗液,此时清洗液通过反复排放对臂针及管路内壁进行清洗由于内部圆筒下部是隔断的,这样臂针排出清洗液将向上涌出内部圆筒而进入外部圆筒并通过管道流入废液桶,同时上涌的清洗液不动冲刷臂针的外壁,对臂针的外壁起到清洗作用。所述第二臂针清洗机构的结构29与第一臂针清洗机构27的结构相同。

所述清洗站22中的支撑架221上设有注液装置222、吸液装置223、磁微粒吸附装置224和反应管混匀装置225,所述注液装置222中的注液管和吸液装置223中的吸液管分别设置在反应管支架20的上方。所述反应管混匀装置225设置在反应管支架20的下方且反应管混匀装置225位于注液管的正下方。所述磁微粒吸附装置224设置在反应管支架20的下方且磁微粒吸附装置224位于吸液装置223的正下方。所述注液装置222和吸液装置223连接有控制加液量和吸液速度的泵。所述磁微粒吸附装置224采用电磁铁进行吸附,需要吸附磁微粒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反应管通过注液装置222加注清洗液且反应管通过吸液装置223将废液吸走,通过控制计算机对第三电机的控制实现该反应管在清洗站22中位置的调整实现反应管的反复清洗,在吸走废液时磁微粒吸附装置224通电产生磁性并将反应管中包被特异性探针的吸附磁微粒进行吸附,即留下血样中的待检测成分而将血样中的其它非检测成分去除。

所述检测单元23包括快门231、检测器件232、反应管检测定位架233和反应管递送装置234。所述快门231和检测器件232相对设置前两者间设有空腔235且快门231和检测器件232间设有反应管检测定位架233。所述检测单元23可分别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和量子点荧光。所述空腔235外侧设有反应管递送装置234,在检测时反应管递送装置234能够将反应管从反应管支架20上搬运到反应管检测定位架233上且在检测结束后反应管递送装置234能够将反应管从反应管检测定位架233上搬运到反应管支架20上。

所述激发光源25位于检测单元23的上方,或者激发光源25位于检测单元23的下方,或者激发光源25位于检测单元23的侧面。所述激发光源25产生的光线为紫外线且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200纳米至380纳米,检测发射光的波长为400纳米至700纳米;检测单元23可分别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和量子点荧光。

使用时,控制计算机控制样品仓1旋转样品仓1中的样品管逐一被扫描,当一维码或二维码扫码装置扫描到样品管上有效的一维码条码或二维码条码时控制计算机控制样品仓1旋转使该样品管来到取样位置,同时控制计算机控制反应管上料机构21向反应仓2的反应管支架20移送反应管并反应管旋转到加样位置;之后控制计算机控制样品液加注旋转臂28旋转到取样位置并下移臂针从样品管中吸液取样,吸液取样后臂针上移,之后样品液加注旋转臂28旋转到反应仓2的加样位置并下移臂针向反应管加样,加样后臂针上移,同时控制计算机控制试剂仓3旋转将试剂盒旋转到取试剂位置;之后控制计算机控制反应仓2旋转直至加样后的反应管来到加试剂位置,同时控制计算机控制试剂液加注旋转臂26旋转到取试剂位置并下移臂针从试剂管中吸液取试剂,吸液取试剂后臂针上移,之后试剂液加注旋转臂26旋转到反应仓2的加试剂位置并下移臂针向加样后的反应管加试剂,加试剂后臂针上移;之后在控制计算机的控制下加样、加试剂后的反应管来到清洗站进行废液去除处理,在废液去除处理后该反应管在控制计算机的控制下来到检测单元23进行检测处理,检测完成后反应管在控制计算机的控制下来到反应管下料机构24,之后控制计算机控制反应管下料机构24将检测后的反应管推入废弃桶。

所述检测单元23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实时上传到控制计算机中进行处理,控制计算机将处理后的检测信息与一维码或二维码扫码装置扫描到的一维码或二维码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后的样本检测信息上传到服务器存储。

试剂液加注旋转臂26在上一次取液、加液后及下一次取液、加液前控制计算机将控制试剂液加注旋转臂26来到第一臂针清洗机构27进行臂针及管路的清洗处理。

样品液加注旋转臂28在上一次取样、加样后及下一次取样、加样前控制计算机将控制样品液加注旋转臂28来到第二臂针清洗机构29进行臂针及管路的清洗处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