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2301发布日期:2019-12-13 19:3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是指:电能计量用电能表(电能计量表)按接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接入和经互感器接入两种,经互感器接入时常采用联合接线盒,即从互感器引出的接线经联合接线盒再接入电能表,能够满足现场不停电更换电能表和计量现场检验检测的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原来的机械式有功电能表的功能,已经由电子式电能表整合到一块电能表内,计量现场检验检测已不需要通过联合接线盒断开计量电流回路即可开展工作,现阶段的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上的接线装置缺少保护装置,在接线过后不能防止人员的误触,从而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在接线过程出现触电现象,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先断电再进行拆接线操作,同时传统接线柱采用螺丝接线,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同时容易造成螺丝丢失,从而影响操作,造成操作人员时间浪费和操作使用效果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包括接线装置外壳、限位挡板、挤压弹簧、支撑板、卡块、联动装置、限制槽、接线柱以及卡块解锁装置,所述限制槽设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所述接线柱通过限制槽设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所述接线柱与联动装置一端连接,所述联动装置另一端与卡块连接,所述联动装置设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壁上,所述支撑板设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底面,所述卡块与支撑板铰接,所述卡块一端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卡块解锁装置连接,所述卡块解锁装置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挤压弹簧一端设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底面上,另一端与接线柱连接,所述限位挡板设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包括卡块板、卡块转动轴、拉伸弹簧以及卡块链条连接端,所述卡块转动轴设于卡块板中段的两侧,所述卡块转动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卡块板一端设有限位凹槽,另一端下端面上安装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另一端连接接线装置外壳内侧底面,所述卡块链条连接端设于卡块板上设有拉伸弹簧的一端的上端面上;

所述卡块链条连接端与联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装置包括链条、链条齿轮轴以及链条齿轮,所述链条齿轮通过链条齿轮轴与接线装置外壳连接,所述链条与链条齿轮相配合,且链条一端与卡块链条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接线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包括电线连接按钮、上压接线柱、下压接线柱、弹簧凸耳以及联动轴,所述弹簧凸耳设于电线连接按钮下端两侧,所述电线连接按钮下端连接有上压接线柱,所述下压接线柱设于上压接线柱下端,且固定于接线装置外壳内侧底面上,所述弹簧凸耳下侧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联动轴固定于电线连接按钮下端无弹簧凸耳的两侧上,所述联动轴两端上皆设有链条固定块,所述链条固定块用于固定链条;

所述上压接线柱下端与下压接线柱接触的面上设有均匀排布的金属凹槽和凸台,所述下压接线柱上端与上压接线柱接触的面上设有均匀排布的金属凹槽和凸台,所述上压接线柱下端的金属凹槽和凸台与下压接线柱上端的金属凹槽和凸台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解锁装置包括:防滑旋转套、支撑杆、限制卡块、螺纹柱以及支撑旋转杆,所述防滑旋转套设于支撑杆上端,所述支撑杆下端侧面固定有限制卡块,所述螺纹柱设于支撑杆下端,且所述螺纹柱固定于支撑旋转杆上端,所述支撑旋转杆与装置外壳内侧底面旋转连接;

所述支撑杆下端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柱相配合,所述限制卡块与卡块板一端的限位凹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挤压弹簧、支撑板、卡块、联动装置、限制槽以及卡块解锁装置皆设有两套,两套之间以接线柱为中心,对称交错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电线连接按钮与上压接线柱之间安装有绝缘橡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

接线:

1)将电线头由电能计量表接线孔塞入,从而使外接电线进入上压接线柱和下压接线柱之间;

2)按动电线连接按钮,使弹簧凸耳、联动轴向下移动,同时带动上压接线柱降低,使电线被上压接线柱和下压接线柱夹住;

3)弹簧凸耳降低,压缩挤压弹簧,联动轴下降拉动链条,通过链条齿轮,从而使卡块板绕着卡块转动轴转动,使卡块板压紧弹簧凸耳,转动卡块解锁装置,使限制卡块卡入卡块板的限位凹槽中,从而使上压接线柱和下压接线柱紧紧压着电线,从而完成电能计量表的接线。

拆线:

反向拧动卡块解锁装置,使卡块退出卡块板的限位凹槽,挤压弹簧反弹,使弹簧凸耳上升,从而带动上压接线柱与下压接线柱分离,使电线从上压接线柱与下压接线柱中脱离,完成拆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摆脱了传统螺丝接线柱,使用按钮式接线装置,避免了传统接线螺丝遗失的弊端,同时,传统的螺丝接线柱其不具有绝缘性,接线往往需要断电后再进行接线操作,拆接线麻烦,操作繁琐,本实用新型采用按钮式接线柱,按下按钮即可成功接线,旋转按钮即可拆除接线,拆接线方便快捷,同时接线头和按钮之间采用绝缘操作,使得拆接线无需断电,简单安全,本实用新型相比较市面上的现有产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的联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的接线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的卡块解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电能计量表接线装置,包括接线装置外壳1、限位挡板2、挤压弹簧3、支撑板4、卡块5、联动装置6、限制槽7、接线柱8以及卡块解锁装置9,限制槽7设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接线柱8通过限制槽7设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接线柱8与联动装置6一端连接,联动装置6另一端与卡块5连接,联动装置6设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壁上,支撑板4设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底面,卡块5与支撑板4铰接,卡块5一端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卡块解锁装置9连接,卡块解锁装置9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底面转动连接,挤压弹簧3一端设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底面上,另一端与接线柱8连接,限位挡板2设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底面上。

如图2所示,卡块5包括卡块板51、卡块转动轴52、拉伸弹簧53以及卡块链条连接端54,卡块转动轴52设于卡块板51中段的两侧,卡块转动轴52与支撑板4转动连接,卡块板51一端设有限位凹槽,另一端下端面上安装有拉伸弹簧53,拉伸弹簧53另一端连接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底面,卡块链条连接端54设于卡块板51上设有拉伸弹簧53的一端的上端面上。

卡块链条连接端54与联动装置6连接。

如图3所示,联动装置6包括链条61、链条齿轮轴62以及链条齿轮63,链条齿轮63通过链条齿轮轴62与接线装置外壳1连接,链条61与链条齿轮63相配合,且链条61一端与卡块链条连接端54连接,另一端与接线柱8连接。

如图4所示,接线柱8包括电线连接按钮81、上压接线柱82、下压接线柱83、弹簧凸耳84以及联动轴85,弹簧凸耳84设于电线连接按钮81下端两侧,电线连接按钮81下端连接有上压接线柱82,下压接线柱83设于上压接线柱82下端,且固定于接线装置外壳1内侧底面上,弹簧凸耳84下侧连接有挤压弹簧3,联动轴85固定于电线连接按钮81下端无弹簧凸耳84的两侧上,联动轴85两端上皆设有链条固定块,链条固定块用于固定链条61。

上压接线柱82下端与下压接线柱83接触的面上设有均匀排布的金属凹槽和凸台,下压接线柱83上端与上压接线柱82接触的面上设有均匀排布的金属凹槽和凸台,上压接线柱82下端的金属凹槽和凸台与下压接线柱83上端的金属凹槽和凸台相配合。

如图5所示,卡块解锁装置9包括:防滑旋转套91、支撑杆92、限制卡块93、螺纹柱94以及支撑旋转杆95,防滑旋转套91设于支撑杆92上端,支撑杆92下端侧面固定有限制卡块93,螺纹柱94设于支撑杆92下端,且螺纹柱94固定于支撑旋转杆95上端,支撑旋转杆95与装置外壳1内侧底面旋转连接。

支撑杆92下端面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纹柱94相配合,限制卡块93与卡块板51一端的限位凹槽相配合。

限位挡板2、挤压弹簧3、支撑板4、卡块5、联动装置6、限制槽7以及卡块解锁装置9皆设有两套,两套之间以接线柱8为中心,对称交错安装。

电线连接按钮81与上压接线柱82之间安装有绝缘橡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

接线:

1)将电线头由电能计量表接线孔塞入,从而使外接电线进入上压接线柱82和下压接线柱83之间;

2)按动电线连接按钮81,使弹簧凸耳84、联动轴85向下移动,同时带动上压接线柱82降低,使电线被上压接线柱82和下压接线柱83夹住;

3)弹簧凸耳84降低,压缩挤压弹簧3,联动轴85下降拉动链条61,通过链条齿轮63,从而使卡块板51绕着卡块转动轴52转动,使卡块板51压紧弹簧凸耳84,转动卡块解锁装置9,使限制卡块93卡入卡块板51的限位凹槽中,从而使上压接线柱82和下压接线柱83紧紧压着电线,从而完成电能计量表的接线。

拆线:

反向拧动卡块解锁装置9,使卡块93退出卡块板51的限位凹槽,挤压弹簧3反弹,使弹簧凸耳84上升,从而带动上压接线柱82与下压接线柱83分离,使电线从上压接线柱82与下压接线柱83中脱离,完成拆线。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