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压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4637发布日期:2019-12-03 18:4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压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保压用装置,用于气体及流体等循环系统的管路保压。



背景技术:

目前气体及流体循环系统的管路完成连接后,都需要对整体回路冲注氮气保压,确认系统是否有泄漏存在。

传统保压的方式是在系统的末端焊接保压表,通过保压表连接高压氮气减压阀。但是实际工程中有很多的施工场所,不允许焊接或不具备焊接的条件,这就导致传统的保压方式无法实施,极大的困扰了施工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保压方法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压用装置,使用冷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将需要保压的系统的管路连接到保压表上,通过保压表连接高压氮气,实现保压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压用装置,包括多通接头、保压表、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一衬套、第二衬套、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多通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保压表焊接在第一接头上;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分别焊接在第二接头、第三接头的管壁外周上,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的外周设有限位台阶区、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凸台区以及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反向凸台区;使用时,将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分别置入到要保压连接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的端头内侧,然后将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分别置入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内侧,再将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分别压接在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的外周,从而使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体、第一管路和第一衬套从外到内依次接触,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体、第二管路和第二衬套从外到内依次接触;最后将保压表与充氮系统连通,实现充氮保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限位台阶区、反向凸台区、凸台区的排列顺序为:从多通接头的中部往末端排列;限位台阶区用于限位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压接深度;反向凸台区、凸台区处于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内侧并且产生弹性形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向凸台区为反向锥台结构,所述凸台区为锥台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通接头为三通接头或者四通接头。

相比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冷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在无法焊接的施工现场将需要保压的系统的管路冷连接到保压表上,通过保压表连接高压氮气,实现保压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保压用装置(采用四通接头)在连接过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保压用装置(采用四通接头)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是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保压用装置(采用三通接头)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前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后的剖面图。

标记说明:1-多通接头,2-保压表,3-第一连接体,4-第一衬套,5-第一连接环,6-限位台阶区,7-凸台区,8-反向凸台区,10-第一管路,20-第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述的一种保压用装置,包括多通接头1、保压表2、第一连接体3、第二连接体、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第一连接环5和第二连接环。

所述多通接头1为四通接头;多通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根据现场管道的需要,选择四通接头上适合的接头进行连接。

保压表1焊接在第一接头上。第一连接体3、第二连接体分别焊接在第二接头、第三接头的管壁外周上。

如图7-8所示,第一连接体3、第二连接体的外周设有限位台阶区6、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凸台区7以及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反向凸台区8。具体的,所述反向凸台区8为反向锥台结构,所述凸台区7为锥台结构。

限位台阶区6、反向凸台区8、凸台区7的排列顺序为:从多通接头的中部往末端排列,其中,限位台阶区6用于限位第一连接环5、第二连接环的压接深度;反向凸台区8、凸台区7处于第一连接环5、第二连接环的内侧并且产生弹性形变。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

如图1-4、7-8所示,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分别置入到要保压连接的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20的端头内侧;

(2)将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20分别置入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内侧;

(3)使用专用工具将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分别压接在第一连接体3、第二连接体的外周;

(4)调整使第一连接环5、第一连接体3、第一管路10和第一衬套4从外到内依次接触,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体、第二管路和第二衬套从外到内依次接触;

(5)将保压表2与充氮系统连通,充氮系统对该保压用装置内充注液氮,实现高压保压功能。

以第一管路为例(第二管路同理),第一连接环压接在第一连接体的外周时,第一连接环的首端与限位台阶区的末端接触限位,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接环的压接深度。此时,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体3、第一管路10和第一衬套4从外到内依次接触,由于存在反向凸台区6、凸台区5,第一管路10在凸台结构的挤压下发生管壁的回弹作用,促使第一连接体3、第一管路10在较窄的区内各接触点发生接触应力;这些接触应力提供了足够高的塑形屈服,在第一管路10的外周形成环状变形区域,如图8的b、c、d、e所示。通过环状变形区域实现第一管路10与第一连接体3之间的牢固连接。

对上述的环状变形区域b、c、d、e进行具体分析如下:在专用工具的作用下,第一连接环5被压入第一连接体3的外周(图8),由于第一连接体3有顺着环体径向尺寸变大的锥台区、逆着环体径向尺寸变小的反向锥台区;当第一连接环5沿着第一连接体3径向压入时,锥台区、反向锥台区均对第一管路10产生了径向的压力;同时第一管路10通过发生b段变形、c段变形从而产生足够的、方向相反的径向压力来对抗锥台区、反向锥台区所产生的径向压力。除此之外,第一管路10、第一连接体3在d段、e端也会产生弹性变形,最终使得第一管路10、第一连接体3之间整体存在径向压力,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完全封闭。

第一衬套4在第一连接环压入时也会产生b段、c段的弹性变形,为第一管路10提供附加的连接压力,加强第一管路10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