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用超声波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422发布日期:2020-02-14 16:04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用超声波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用超声波测量仪。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而地下连续墙在成型后,往往需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测。

现有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检测方法为声波透射法,其具体方法为:在地下连续墙上预埋有声测管,首先往声测管内注入清水,然后将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分别放入两个声测管内,超声波发射器在混凝土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通过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混凝土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性。当混凝土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截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波能量明显降低;当混凝土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性、频率变化以及波形畸形程度等特征,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混凝土的密实度参数,技术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性,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的位置以及程度。

但是在检测时,是通过人工手动将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放入声测管内部,而手动放置时无法保证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能够同步进入声测管内,使得检测结果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将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同步放入声测管内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精度的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用超声波测量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用超声波测量仪,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设置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测量仪本体以及与测量仪连接的超声波发射器以及超声波接收器,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均连接有导线,安装架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与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从下往上竖直插入第一连杆内并与第一连杆滑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底端位置处开设有锁紧孔,锁紧孔内螺纹插设有锁紧螺柱,锁紧螺柱穿过锁紧孔与第二连杆的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检测时,首先将支架移动至声测管的正上方,然后将超声波发射器的导线以及超声波接收器的导线竖直设置,并且正对于两个相邻的声测管,操作人员向下拉动安装架,安装架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在第一连杆内部滑动,进而带动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能够同步竖直进入两个相邻的声测管内部,待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进入声测管之后,拧紧锁紧螺柱,使得锁紧螺柱抵接在第二连杆的表面,以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形成稳定的相对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人工手动将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投入声测管中,通过升降组件的设置能够避免人为导致的进入不同步因素,从而可以提高检测时数据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的顶端位置处设置有调距组件,调距组件包括调距套筒和调距螺杆,调距螺杆设置有两个,两个调距螺杆分设于调距套筒的两端并与调距套筒螺纹连接,且两个调距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连杆的顶端与调距套筒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调距套筒的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调距套筒,可以带动两个调距螺杆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对支架的尺寸进行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景。尤其是在空间较为狭小的区域,可以转动调距套筒带动两个调距螺杆相互靠近,减小支架的整体尺寸,确保支架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稳定放置,扩大了该超声波测量仪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距套筒的表面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套设有与转动槽转动配合的转动环,第一连杆的顶端与转动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调距套筒时,转动环会在转动槽内部相对调距套筒转动,一方面调距套筒在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连杆以及安装架转动,从而使得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以及显示屏能够保持稳定状态,间接提高质量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另一方面转动套会被限制在转动环内,使得转动套不会在调距套筒上相对滑动,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的底端转动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的转动轴线与调距套筒的转动轴线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调距套筒时,调距套筒带动两个调距螺杆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支架尺寸扩大或缩小,对应地,移动轮会在地下连续墙的顶面移动,以提高支架尺寸调整时的顺畅性,减少调整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的两侧转动设置有引导轮,引导轮的转动轴线与调距套筒的转动轴线垂直,且超声波发生器以及超声波接收器的导线分别从对应的引导轮的周向面绕设后竖直朝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声波发生器的导线以及超声波接收器的导线绕过引导轮后竖直朝下,引导轮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使得导线能够保持竖直状态,导线与安装架之间不会发生缠绕、干涉,因此在下压安装架时,与导线相连的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能够稳定地同步进入声测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两侧的底端螺纹连接有丝杠,丝杠与调距套筒平行,且位于安装架两侧的丝杠背离安装架中心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背离丝杠的一端与引导轮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的声测管之间的距离不同时,可以转动丝杠,丝杠带动引导轮向着靠近安装架中心或背离安装架中心的位置移动,进而能够调整两个引导轮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根据两个相邻声测管之间的距离来调整两个引导轮之间的距离,确保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能够顺利地进入声测管内,提高测量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距套筒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一对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距套筒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一对把手,因此在转动调距套筒以调节支架大小时,可以握住把手,使得调距套筒的转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杆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直的弹簧,弹簧的底端与第二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杆能够被弹性力拉住以确保始终位于第一连杆内部,提高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测量结束后,拧松锁紧螺柱,第二连杆能够快速回滑至第一连杆内部,从而能够带动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快速收回,提高检测结束后的后处理工作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升降组件,使得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可以同步升降进入声测管内,提高检测精度;

2.通过在安装架的底部螺纹设置水平的丝杠,使得两个引导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以适用于将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送入不同距离的两个声测管;

3.通过设置调距套筒以及与调距套筒螺纹连接、与支架转动连接的两个调距螺杆,使得支架的尺寸可以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收卷轮的剖视图;

图4是升降组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装架与丝杠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移动轮;12、制动片;2、调距组件;21、调距套筒;211、安装架;2111、连接板;212、转动槽;213、把手;22、调距螺杆;3、测量仪本体;31、导线;32、超声波发射器;33、超声波接收器;4、升降组件;41、第一连杆;411、转动环;412、锁紧孔;413、锁紧螺柱;42、第二连杆;421、弹簧;5、丝杠;51、引导轮;511、引导槽;52、转动杆;6、连续墙本体;61、声测管;7、收卷架;71、收卷轮;711、收卷槽;712、固定孔;72、转轴;721、连通线;7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用超声波测量仪,包括放置在连续墙本体6正上方的支架1,连续墙本体6的顶端竖直向下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声测孔,声测孔内预埋有声测管61,声测管61内在试验时内部注有清水。支架1上相对固定设置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测量仪本体3,测量仪本体3上连接有超声波发射器32和超声波接收器33,且超声波发射器32和超声波接收器33与测量仪本体3之间均连接有导线31。在进行施工质量检测时,将支架1搭在连续墙本体6上,然后将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33分别放入相邻的声测管61内,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穿过连续墙本体6内部被超声波接收器33接受,通过波速信号来分析连续墙本体6的内部质量。

如图1所示,支架1的顶端位置处设置有调距组件2,调距组件2包括调距套筒21和调距螺杆22,调距套筒21水平设置且两端贯通,内部开设有内螺纹,调距螺杆22设置有两根,两根调距螺杆22分别螺纹连接于调距套筒21的两端位置处,且两根调距螺杆22的螺纹旋向相反,调距螺杆22背离调距套筒21的端部与支架1的顶端转动连接,调距套筒2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一对把手213。握住把手213转动调距套筒21时,调距套筒21能够带动两根调距螺杆22相互靠近或者相互分离,从而调整支架1的大小,以适用于在不同大小的空间里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如图1所示,支架1的底部四角位置处转动设置有四个带有制动片12的移动轮11,移动轮11可以为轴线固定的移动轮11,也可以是轴线不固定的万向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移动轮11的轴线固定,且移动轮11的轴线与调距螺杆22垂直,移动轮11的设置使得支架1便于移动,并且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可以踩下制动片12进行位置固定。

结合图1和图4,调距套筒21在把手213的两侧位置处的周向面上开设有环形的转动槽212,转动槽212内转动连接有相适配的转动环411,转动环411的底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升降组件4,升降组件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的顶端与转动环41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41内部中空且第二连杆42从下往上插入第一连杆41内部,使得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滑动配合,第一连杆41的底端位置处开设有锁紧孔412,锁紧孔412内螺纹插设有锁紧螺柱413,第二连杆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11,测量仪本体3固定放置于安装架211上表面。通过上下调整第二连杆42在第一连杆41内的位置,并拧紧锁紧螺柱413使得锁紧螺柱413与第二连杆42抵接接触以将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对固定,可以使得安装架211上下调整高度,从而带动测量仪本体3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与测量仪本体3通过导线31连接的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33同步进入声测管61并在声测管61内同步升降,以提高检测精度。

如图4所示,第一连杆41内部设置有弹簧421,弹簧421的顶端与第一连杆41的内顶面固定连接,弹簧421的底端与第二连杆42的顶端固定连接。弹簧421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不会相互脱离,同时测量结束后只需拧松锁紧螺柱413,弹簧421的弹性恢复力能够将第二连杆42迅速待会第一连杆41内部,进而将超声波发射器32和超声波接收器33快速从声测管61内取出。

结合图5和图6,安装架211的底端两侧位置处各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板2111,连接板2111上螺纹连接有水平的丝杠5,且两个丝杠5设置转动把手213的端部相互靠近,丝杠5背离安装架211中心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2,转动杆52与丝杠5重合,转动杆52背离丝杠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引导轮51,引导轮51的转动轴线与调距套筒21的转动轴线垂直,引导轮51的周向面上开设有环形的引导槽511,导线31从引导槽511内绕过后竖直朝下。当相邻的声测管61之间的距离不同时,可以转动丝杠5,丝杠5通过与连接板2111的螺纹连接带动引导轮51水平移动,因此两个引导轮5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适用于将超声波发射器32和超声波接收器33稳定地放入不同距离的两个声测管61内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扩大适用范围。

回看图1和图2,测量仪本体3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组收卷架7,每组收卷架7包括相互正对的两个,且每组的两个收卷架7之间转动连接有一根水平的转轴72,转轴72垂直于套筒21,转轴72上固定连接有收卷轮71,收卷轮71的周向面上开设有收卷槽711,导线31绕设于收卷槽711内,且测量仪本体3的上表面穿出有连通线721,转轴72为铜制转轴72,使得联通线721与转轴72固定连接。

结合图2和图3,收卷轮71内开设有固定孔712,固定孔712的一端与转轴72连通,另一端与收卷槽711连通,导线31的一端与转轴7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孔712后绕卷在收卷槽711内,收卷架7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带动收卷轮71转动的电机73。在对质量连续墙的质量进行检测时,由于导线31收卷在收卷槽711内,电机73可以带动收卷轮71转动,从而使得收卷槽711内的导线31可以自动放卷,并且两个收卷槽711内的导线可以自动同步放卷,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精度以及便利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时,首先根据实际的场地情况转动调距套筒21,调距套筒21带动两个调距螺杆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将支架1的尺寸增大或减小,适用于不同场地情况;然后将支架1移动至连续墙本体6的上方并踩下制动片12;接着将两根导线31分别绕过两个引导轮51后竖直朝下,再转动丝杠5,丝杠5调整两个引导轮51之间的距离,以确保两个竖直向下的超声波发射器32和超声波接收器33能够位于两个声测管61的正上方,最后拧松锁紧螺柱413,向下拉动安装架211,安装架211带动测量仪本体3以及超声波发射器32、超声波接收器33一起同步下降,从而将超声波发射器32和超声波接收器33同步进入声测管61内的内部,到达一定深度后拧紧锁紧螺柱413,使得超声波发射器32射出的声波经过连续墙本体6的混凝土,被超声波接收器33接受,以波速等信号来判断出连续墙本体6的施工质量,同时,电机73可以带动收卷轮71转动,使得绕卷在收卷槽711内的导线31可以同步放卷,从而使得超声波发射器32和超声波接收器33可以同步进入声测管61的内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度和便利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超声波发射器32和超声波接收器33可以同步下降进入声测管61内,从而减少了人为的下降不同步导致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