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和脱扣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6390发布日期:2020-07-29 02:0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和脱扣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和断路器的脱扣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电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电气电路工作正常时,断路器可以通过闭合和断开电路,来达到停电、供电和转换电路等功能;当电气电路出现过载、失压、欠压或短路等故障时,断路器又可以通过跳闸自动将电路切断,避免因为电路故障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断路器的跳闸动作通过脱扣机构的脱扣动作实现的,断路器在生产时需要针对能否脱扣进行多种检测。但是,在断路器趋于小型化的今天,断路器的体积越来越小,断路器内部的结构也越来越紧凑,需要保证脱扣机构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和断路器的脱扣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其包括两个推动机构,两个推动机构相对设置用于分别从断路器的壳体两侧施加压力。

优选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臂,在两个夹持臂之间形成容纳断路器的空间,两个夹持臂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连接,两个夹持臂远离连接臂的另一端的内侧分别设有推动机构。

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夹持臂设置在连接臂的底侧,连接臂的顶侧设有夹持限位件,夹持限位件通过夹持连接件与夹持臂连接,在连接臂上避让夹持连接件的滑槽,夹持臂能够通过夹持连接件沿滑槽移动,夹持限位件将夹持臂与连接臂固定。

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夹持臂内侧的推动压力件、设置在夹持臂外侧的推动限位件和连接在推动压力件与推动限位件之间的推动连接件,夹持臂对应在推动压力件与推动限位件之间设有避让推动连接件的避让孔,所述弹性件为套在推动连接件上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在夹持臂内侧的侧壁上,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推动压力件上。

优选的,包括多个滑槽和多个分别设置在滑槽上方的夹持限位件,多个夹持限位件的夹持连接件分别穿过多个滑槽与夹持臂连接,且多个夹持限位件的连线与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夹持连接件和夹持限位件为一体的螺栓,夹持连接件为圆周上设有螺纹的螺杆,夹持限位件为螺帽,在夹持臂相对于推动机构的另一端设有与夹持连接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在夹持限位件的底侧与连接臂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推动连接件的圆周上设有螺纹,所述推动限位件为与推动连接件螺纹配合的螺母,推动限位件转动时带动推动连接件和推动压力件向夹持臂的外侧或内侧移动。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连接臂分别为相对设置在壳体两侧的前臂和后臂,所述两个推动机构分别为设置在前臂上的前推动机构和设置在后臂上的后推动机构,所述后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臂内侧的推动压力件、设置在后臂外侧的推动限位件和连接在推动压力件与推动限位件之间的推动连接件,后臂对应在推动压力件与推动限位件之间设有避让推动连接件的避让孔,在后臂的内侧与推动压力件之间设有套在推动连接件上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在后臂内侧的侧壁上,弹簧的另一端推动推动压力件向壳体移动;所述前推动机构包括前推动块,前推动块和压力件均呈圆柱体结构,前推动块圆周的一侧与前臂固定连接,前推动块一端的端面与压力件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夹持臂之间形成容纳壳体凸起的头部的空间,当连接臂的底侧与头部的侧壁配合,且连接臂的一侧侧边与壳体的一端用于容纳接线端子的凸起腔体配合时,所述的推动机构对壳体施加压力的位置与壳体内的脱扣机构对应。

优选的,所述夹持臂呈l形结构,夹持臂的一端与连接臂连接,夹持臂设有推动机构的另一端向远离手柄的一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脱扣检测装置,通过在壳体两侧外设置两个与壳体内脱扣机构相对的推动机构,分别从外侧推动壳体对应设置在脱扣机构两侧的侧壁,能够在固定断路器的同时,起到模拟外部压力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准确地测试出脱扣机构在外部压力作用下能否脱扣,而且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

此外,两个夹持臂壳体的长度方向套在头部上,使连接臂与一侧凸起腔体配合的同时,在连接臂的另一侧形成避让手柄的避让空间,不需要额外加工对凸起腔体定位的结构,也不需要加工额外加工出避让手柄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此外,连接臂不仅能够起到对壳体限位的作用,而且连接臂到脱扣机构两侧的距离也更短,还具有体积小和轻便的特点。

此外,通过在连接臂上设置向沿壳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滑槽,使夹持臂能够沿壳体宽度方向移动,能够测试不同数量、不同型号的断路器,非常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脱扣检测装置,其包括脱扣装置和所述的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所述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的两个推动机构分别从外侧推动壳体对应设置有脱扣机构的两侧的侧壁,脱扣装置与断路器两端的接线端子连接用于输出故障电流以测试脱扣机构能否脱扣,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和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与一个断路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与多个断路器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用于检测的一种断路器的实施例,断路器通常包括呈扁长方体形的壳体11,在壳体11的中部设有灭弧室14、静触头12以及与静触头12相对设置的动触头13,静触头12和静触头13分别与壳体11两端的接线端子15连接,在壳体11的头部11a内设有脱扣机构16和设置在脱扣机构16一侧的操作机构17,操作机构17的一端与动触头13连接,操作机构17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脱扣机构16上方的手柄18连接,手柄18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1。

主回路导通无故障时,转动手柄18驱动操作机构17带动动触头13与静触头12接触,在两个接线端子15之间形成通路,使主回路导通,同时操作机构17保持在储能的平衡状态;

主回路故障时,脱扣机构16解锁操作机构17,操作机构17释能并带动动触头13与静触头12分开,断开两个接线端子15之间的通路,使主回路断开实现保护。此时,若壳体1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有压力作用在脱扣机构16上则容易导致脱扣16无法解锁操作机构17,无法断开主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包括脱扣装置和本实用新型的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脱扣装置用于输出故障电流以测试断路器是否正常脱扣,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用于在进行脱扣检测时,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优选的,给断路器的壳体11施加压力的位置,与壳体11内的脱扣机构16的位置对应。

具体的,所述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的两个推动机构21分别从外侧推动壳体11对应设置有脱扣机构16的两侧的侧壁,脱扣装置与断路器两端的接线端子15连接用于输出故障电流以测试脱扣机构16能否脱扣。脱扣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脱扣测试装置。优选的,所述脱扣装置可以包括两个分别与测试电源连接的电极,两个电极分别插入壳体11两端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测试电源能够模拟主回路,在连接臂23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拨动机构,拨动机构能够推动断路器的手柄18到合闸的一侧,然后脱扣装置的测试电源再输出故障电流模拟主回路故障的情况,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包括两个推动机构21,两个推动机构21相对设置用于分别从断路器的壳体11两侧施加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通过两个相对设置在壳体11内脱扣机构16两侧的两个推动机构21,分别从外侧推动壳体11对应设置在脱扣机构16两侧的侧壁,能够在固定断路器的同时,起到模拟外部压力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准确地测试出脱扣机构16在外部压力作用下能否脱扣,而且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

进一步,给断路器两侧施加压力的测试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臂22,在两个夹持臂22之间形成容纳断路器的空间,两个夹持臂2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23连接,两个夹持臂22远离连接臂23的另一端的内侧分别设有推动机构21当然,所述支架也可以呈环形固定在断路器的壳体11的四周,或者支架也可以分体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1的两侧,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所述的两个推动机构21中,至少一个所述推动机构21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可以是缓冲胶,也可以是弹簧214,本实施例优选为弹簧214。通过弹性件推动壳体11既可以起到模拟外力的作用,又不容易损坏壳体11,弹性件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和便于维护的特点。当然,推动机构21也可以采用气缸或电缸等结构,虽然成本比较高,但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一步,所述支架能够同时固定多个沿宽度方向层叠设置的断路器;所述夹持臂22设置在连接臂23的底侧,连接臂23的顶侧设有夹持限位件221,夹持限位件221通过夹持连接件222与夹持臂22连接,在连接臂23上设有用于避让夹持连接件222的滑槽230,夹持臂22能够通过夹持连接件222沿滑槽230移动,夹持限位件221将夹持臂22与连接臂23固定。由于断路器通常会层叠并拼接在一起使用,每个断路器分别接入电源线中的一相以满足不同的用电场合,通过在连接臂23上设置向沿壳体11宽度方向设置的滑槽230,使夹持臂22能够沿壳体11宽度方向移动,能够测试不同数量、不同型号的断路器,非常灵活、方便。

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推动机构21包括设置在夹持臂22内侧的推动压力件211、设置在夹持臂22外侧的推动限位件213和连接在推动压力件211与推动限位件213之间的推动连接件212,夹持臂22对应在推动压力件211与推动限位件213之间设有避让推动连接件212的避让孔220,在夹持臂22的内侧与推动压力件211之间设有套在推动连接件212上的弹簧214,弹簧214的一端抵在夹持臂22内侧的侧壁上,弹簧214的另一端抵在推动压力件211上。

进一步,包括多个滑槽230和多个分别设置在滑槽230上方的夹持限位件221,多个夹持限位件221的夹持连接件222分别穿过多个滑槽230与夹持臂22连接,且多个夹持限位件221的连线与滑槽230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通过多个夹持连接件222分别穿过多个滑槽230与夹持臂22连接,不仅能够防止夹持臂22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转动,而且能够提高夹持臂22的承载拉力,为夹持臂22提供更可靠的连接固定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滑槽230与夹持限位件221为一一对应关系。当然,每个滑槽230也可以与多个夹持限位件221配合,即沿滑槽23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夹持限位件221,多个夹持限位件221的夹持连接件222穿过同一个滑槽230后与夹持臂22连接,能够防止夹持臂22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转动,为夹持臂22提供更可靠的连接固定效果。

进一步,所述夹持连接件222和夹持限位件221为一体的螺栓,夹持连接件222为圆周上设有螺纹的螺杆,夹持限位件221为螺帽,在夹持臂22相对于推动机构21的另一端设有与夹持连接件222螺纹配合的螺纹孔223,在夹持限位件221的底侧与连接臂23之间设有垫片224。

优选的,包括两个滑槽230和两个夹持限位件221;所述的夹持臂22的顶侧设有两个螺纹孔223,两个螺纹孔223相对设置在夹持臂22顶侧的两端,在连接臂23的上方设有两组夹持连接件222和夹持限位件221分别与两个螺纹孔223配合,在连接臂23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槽230,两个滑槽230分别与两组夹持连接件222和夹持限位件221配合。两组夹持连接件222和夹持限位件221能够为夹持臂22提供更可靠的连接固定效果。

进一步,所述推动连接件212的圆周上设有螺纹,所述推动限位件213为与推动连接件212螺纹配合的螺母,推动限位件213转动时带动推动连接件212和推动压力件211向夹持臂22的外侧或内侧移动,进一步改变推动压力件211压在壳体11上的压力大小。推动限位件213和推动连接件212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不仅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压力大小的调节,而且还可以在夹持臂22沿滑槽230方向移动后,起到预先调整固定的作用,极大的降低测试的操作难度;此外,还具有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的特点。

进一步,所述支架呈u字形结构,所述的两个连接臂23分别为相对设置在壳体11两侧的前臂22a和后臂22b,所述两个推动机构21分别为设置在前臂22a上的前推动机构和设置在后臂22b上的后推动机构,所述后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臂22b内侧的推动压力件211、设置在后臂22b外侧的推动限位件213和连接在推动压力件211与推动限位件213之间的推动连接件212,后臂22b对应在推动压力件211与推动限位件213之间设有避让推动连接件212的避让孔220,在后臂22b的内侧与推动压力件211之间设有套在推动连接件212上的弹簧214,弹簧214的一端抵在后臂22b内侧的侧壁上,弹簧214的另一端推动推动压力件211向壳体11移动;所述前推动机构包括前推动块211a,前推动块211a和压力件211均呈圆柱体结构,前推动块211a圆周的一侧与前臂22a固定连接,前推动块211a一端的端面与压力件211相对设置。

所述的两个夹持臂22之间形成容纳壳体11凸起的头部11a的空间,当连接臂23的底侧与头部11a的侧壁配合,且连接臂23的一侧侧边与壳体11的一端用于容纳接线端子15的凸起腔体11b配合时,所述的推动机构21对壳体11施加压力的位置与壳体11内的脱扣机构16对应。u字形结构的支架通过两个夹持臂22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套在头部11a上,使连接臂23与一侧凸起腔体11b配合的同时,在连接臂23的另一侧形成避让手柄18的避让空间,不需要额外加工对凸起腔体11b定位的结构,也不需要加工额外加工出避让手柄18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此外,连接臂23不仅能够起到对壳体11限位的作用,而且连接臂23到脱扣机构16两侧的距离也更短,还具有体积小和轻便的特点。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两个夹持臂22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当两个夹持臂22距离较远时支架呈u字形结构,当两个夹持臂22距离比较近时支架呈π字形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所述夹持臂22呈l形结构,夹持臂22的一端与连接臂23连接,夹持臂22设有推动机构21的另一端向远离手柄18的一侧倾斜。不仅能够进一步避让手柄18,而且还能够更准确地推动脱扣机构16两侧的侧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